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五指山本地特产 五指山有什么水果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五指山本地特产 五指山有什么水果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7 17:07:26

一. 海南省 五指山 黎族鼻箫

鼻箫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是用五指区的白竹制用而成。箫管约60厘米长,两端各有一小圆孔,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鼻箫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关于鼻很箫的产生,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临结婚之前,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被峒主发现,被抓起来,峒主硬迫着姑娘嫁给他。姑娘不允,便被关起来。小伙子找了十天十夜,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小洞里。两人无法相见,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峒主知道后,又把小伙子抓起来,割掉舌头,发配到一个荒远的山林里,过了一个月,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他砍 了一节白竹,用鼻吹出自己的痛苦和思恋之情。姑娘心领意会,感动不已。后来,小伙子被峒主抓去处死。死前托人将鼻箫转交给姑娘,不久,姑娘逃出虎口,跪在小伙子坟前,悲痛欲绝,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然且,姑娘怀揣鼻箫,长眠在小伙子墓前。以后,鼻箫便一代又一代传下来。

二. 海南省 五指山 五指山鳗鲡

五指山鳗鲡是海南省五指山市的。鳗鲡又叫河鳗,俗称山麻,它同五指山区的金钱龟、山鸡、团鱼齐名而称为山珍。鳗鲡肉质肥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26.7%,脂肪30.8%,维生素A含量尤其丰富,磷、钙、铁等元素的含量也很高。

鳗鲡体修长,前圆后扁,腹部淡黄色,与海鳗十分相似,一般体重约十几二十斤,最重者可达数十斤。山青水秀的五指山区,是我省万泉河等五大河流的发源地,溪涧纵横交错。

鳗鲡就生长在那深涧底或水库里。鳗鲡属两栖类水生动物,有灵气。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溪涧猛涨,鱼虾被冲散,不易捕食时,鳗鲡便展开浑身绝技,离水上岸,象蛇一样蜿蜒上山,四处觅食。由于它饥饿难忍,山间的幼笋、河边的嫩草,均为其美食;其还能爬树觅食野果。鳗鲡上岸处腥气浓烈,缘由是它沿途分泌粘液,以防万一遇上危险时,可借助粘液,滑动如飞地逃之夭夭。它最怕人,一发现人影或听见人声,就不顾一切地顺原路滑行逃命。有经验的捕鳗者常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在它经过的地方撒上草木炭或石灰,鳗鲡往回跑时,因浑身粘满这些障碍物而不能滑行,便“束手就擒”。

鳗鲡肉质肥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26.7%,脂肪30.8%,维生素A含量尤其丰富,磷、钙、铁等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它也可充药用,主要功能:补虚复元气、祛风湿、驱虫;对防治夜盲、肺炎等有滋补作用;对虚劳、风湿骨痛、脚气、妇女崩漏等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它不论从营养上还是药用上来说,对促进新陈代谢、外伤出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都是良好的滋补品。

日本人很喜欢吃鳗鲡,他们认为,鳗鲡是可以同高丽参媲美的珍贵补品,并将每年七月初七前后的一个月里定为吃鳗节,即使经济不充裕的人家也非吃它两三次不可。德国、美国、荷兰等国人民也视其为滋补珍品。因此,鳗鲡是国内外极为畅销的一种名贵鱼类。

三. 海南省 五指山 淡水石鲮鱼

生长在五指山地区的淡水优质鱼种,喜欢在河水中急流处生活、觅食,以河水中的水生虫为食,外观与泰国石鲮鱼相似,单体最大重量不足200克。肉质坚硬,味道鲜美可口,其粪便可食用,在当地很受欢迎。( 五指山)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巩义 五指银花

产于巩义市东南部五指岭、老庙上一带山区。是多年生并常绿灌木植物忍冬的花冠,为我国名药的上品,被誉为天下银花之冠。远销南洋各地。( 巩义)

五. 海南省 五指山 野黄牛

五指山海拔1867米,原始森林茂密,空气湿润,牧草丰富茂盛,当地黎苗族农民把黄牛放养在海拔700米以上荒坡上,常年未圈养,任其自由自在牧食,因人为饲养少,故黄牛呈野牧生长状态,其肉质肥美、鲜嫩爽口,多吃不腻。烧烤、火锅味道具佳、风味独特。( 五指山)

六. 海南省 五指山 苗族酸鱼

苗族酸鱼在苗寨,是最常用和盛行的一种名菜是糯米酸鱼。立秋之后,高寒山区的苗岭到处是禾苗散籽,从放水的禾田里,捉来了一篓篓肥鱼,拿回家来之后,就由家庭主妇们洗净加工后,拌以细碎的糯米粉,放在土罐缸子腌浸,一个月后,就可以取出食吃。糯米腌酸鱼,可以炒吃、油炸煎吃、火烤蒸吃、炒小红椒吃。但尤以油炸煎吃最佳。糯米俺酸鱼,是苗族待客的上乘美味佳肴。

相传在古老的年代,苗家的头人和客家的头人经常打仗。寨子里的男人都被抓去打仗。而妇女在家耕田作地,每年都要腌几坛酸鱼,作为丈夫去时途中的干菜。

如今,好客的苗家把它当着上等的好菜,每当家里来了贵客,总要从坛子里取一钵酸鱼作菜。在交通不便、经济也不是特别宽裕的苗家山寨里,酸鱼是家家户户必备的菜肴,因为那是招待贵客惟一的方便又实惠的佳品。炒酸鱼的香味可以飘散很远很远,只要是谁家里炒了酸鱼,半边山寨都会散发着浓浓的酸鱼香,大家也就知道他们家定有贵客到了。于是,吃过晚饭后大家会热情地去串门,顺道尝尝那家的酸鱼。

苗家酸鱼的做法比较讲究,鱼一定要新鲜。把活鱼洗净后剖开,掏净内脏,此时记得一定不要洗去鱼身上的鲜血,因为这样做出的酸鱼色泽才能透红鲜美,味也更醇香些。然后洒上盐,放一把小米,再把鱼肚合上放进备好的坛子里,待所有的鱼都放进去后,将坛口密封,坛沿倒上水存放一个月就可以吃了,存放的时间越久,味道越浓烈。存放上两三年的酸鱼取出来后还可以生吃,那味道绵长有劲,另有一番滋味。

七.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五指岩生姜

永康五指岩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五指岩生姜盛产于永康市中山乡一带,因五指岩而得名,故称“五指姜”。宋代文献已有记载。    

五指姜的来历在当地流传很多。其中一个民间传说是,《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因端午节吓死许仙,去昆仑山盗仙草。盗得仙草后,鹤鹿两童子紧追不舍,白娘子筋疲力尽,慌忙中撞上了五指岩,白娘子从山顶滚到山下,仙草抛在山坡上,醒来时,满地都长满了仙草,白娘子就挖了其中一块匆匆赶回杭州,救活了许仙,这仙草后来就在五指岩下繁殖,成了名闻遐迩的五指姜。    

五指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均属佳品,民间流传“日食三钱五指姜,到老不用开药方”的民谣。    

五指岩生姜栽培在海拔1000余米的中山乡五指岩山,方圆五十里无污染,施农家肥,不喷农药,是纯自然无污染绿色食品。五指岩山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五指岩生姜风味独特。该姜肉质茎单株重0.75-1.00kg,外型美观,表皮光滑洁白带鹅黄色。嫩芽粗壮,呈浅紫红色,肉质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较辣、品质佳、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姜茶、姜汁等,乃烹饪调味之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生姜兼具健脾开胃,驱寒、祛湿、发汗等保健功效。五指岩生姜切片煮、切丝炒,味均极佳,尤其“五指岩生姜土鸡”为江南名菜。    

五指姜名闻遐迩,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日本等地。( 永康)

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永康五指岩生姜姜块呈扇型,姜球丰满,排球紧凑,外形美观。多为单层,少数二至三层,单株重约0.5~1千克。嫩姜表皮淡黄白色,鳞片鲜红色;成姜收获时浅黄色,鳞片深红色,后鳞片退色干缩,表皮转至土黄色。姜香浓郁、幼嫩时纤维素较少,辣味淡;老熟后纤维素增加,辣味浓,折断姜块可见少量“白雾”(挥发油)。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姜茶、姜汁等。2、内在特征:永康五指岩生姜:水分85%~93%,脂肪含量0.75%~0.82%,氨基酸总量0.58%~0.64%,每百克永康五指岩生姜含蛋白质0.68%~0.75%克、含钾3390~3700毫克、含钙108~118毫克。3、安全要求:在生产、贮运、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农业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做好生产、销售等相关记录。

永康五指岩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8°45′31″~29°06′19″和东经119°53′38″~120°20′40″之间,包括永康市辖区16个镇(街道、区)710个行政村。北至唐先镇安坑村,东至西溪镇后岗头村,南至前仓镇大坞村,西至花街镇陈弄坑村。现有五指岩生姜种植面积400公顷,年产量7200余吨,保护区域面积876平方公里。

八. 海南省 五指山 五指山野菜

五指山野菜原名鹿舌菜,又名马兰菜、革命菜,生长在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区,常年生长,与树仔菜、四棱豆相比,这种菜冬天不减产,没有季节的限制,好种好管,是当地农民常食用的菜肴,它以其清香嫩滑的口感博得人们的喜爱。在战争年代是琼纵战士的家常菜,故名革命菜。作为一种无污染、易生长的本地特色野菜系列之一;是海南目前以“天然、野生、绿色、无公害”为主题推出的系列野菜;也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九. 海南省 五指山 豆豉鲮鱼

原料:鲮鱼500克,豆豉100克,油500克(耗150克) 腌制料:盐适量 调料:生抽、淡汤、糖、油适量。

做法:

1、将鲮鱼洗净,砍件,放入腌料,腌10分钟;

2、油烧八成热,将鲮鱼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

3、把鲮鱼放入高压锅,下豆豉、生抽、淡汤、糖、油,烧至高压锅喷气,加压5分钟即可。

十. 广东省 河源 东源 五指毛桃汤

五指毛桃汤是用山上野生的一种叶似五指毛桃的树根与猪排骨熬成的汤,有诱人的椰奶香味,具平肝明目、滋银降火之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