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普陀山特产5000人围观 在普陀山哪里买特产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普陀山特产5000人围观 在普陀山哪里买特产好更新时间:2023-08-08 17:12:54

一.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晚稻杨梅

舟山晚稻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舟山晚稻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舟山晚稻杨梅”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工商、农林部门的筹划下,这张“金名片”今年首次亮相,并成为舟山晚稻杨梅在省内外打响品牌的一记“重拳”。

据了解,目前定海的新野农公司、晨洲水产食品公司、皋泄酿味杨梅加工厂3家企业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许可。这3家公司将推出精品杨梅礼盒,并通过专用冰袋保鲜的技术,使晚稻杨梅的保鲜时间达到24小时。在包装外边,将贴上“舟山晚稻杨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而能贴上这张“金名片”的杨梅,其品质更是好中选优,平均每5公斤杨梅才能挑出1公斤精品杨梅。

“比如一斤晚稻杨梅的市场价是30元,那么贴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它的市场价起码要翻一番。”定海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可以大大提高晚稻杨梅的产品附加值,使晚稻杨梅实现市场化、品牌化、效益化。

舟山杨梅盯上长三角

“通过专用冰袋保鲜后的晚稻杨梅,有了走向长三角市场的能力。”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来舟山的外地游客尤其是长三角游客非常多,游客买到杨梅后,能够放心地带回家品尝或馈赠亲友;二是礼盒装的杨梅,也是舟山市民送给外地亲友的好礼物。

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一系列措施打响品牌后,晚稻杨梅也将成为舟山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外地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地域范围

舟山市位于中国海岸的中点,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三江入海口,由大小1390个岛屿和3330个礁组成,海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主岛为舟山岛,是全国第四大岛屿,面积502平方公里。 舟山晚稻杨梅分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1′00″~123°17′00″,北纬29°32′00″~30°38′00″。舟山晚稻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定海区的城东街道、环南街道、解放街道、昌国街道、盐仓街道、临城街道、白泉镇、干榄镇、马岙镇、小沙镇、岑港镇、双桥镇、金塘镇、北蝉乡;普陀区的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勾山街道、展茅街道、朱家尖街道、桃花镇、六横镇;岱山县的高亭镇、东沙镇、岱东镇、岱西镇、衢山镇、秀山乡。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舟山晚稻杨梅属乌梅类品种,果面紫黑色。平均果粒重10克以上,果实近圆形,肉柱圆钝,果大核小,可食率94%左右。肉质柔软,汁液丰富,富有特殊的香味。 (2)内在品质指标:舟山晚稻杨梅可溶性固形物10%左右,品质上等,总糖8%以上,口感品质极佳,甜酸可口,肉核易离,品质优异,青素含量极高。民间常用烧酒浸制杨梅,有消暑止泻等功效,据南京大学的2006年研究成果,晚稻杨梅浸泡烧酒,其有效功能成份含量比其它品种高出3倍。 (3)安全要求:舟山晚稻杨梅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执行《无公害杨梅》

二.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带鱼

舟山带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舟山带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

特定品质

舟山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 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1996年3月中旬浙江有一渔民曾捕到一条长2.1米、重7.8公斤的特大个体,这条“带鱼王”后来被温岭市石塘镇小学的生物博物馆收藏。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文化典故

带鱼是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之一。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是指大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其产地在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在历史上,四大鱼类是舟山渔场的代表性鱼类。2002年,舟山市带鱼产量约17万吨。

三.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素斋

普陀山的素斋也一向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好评,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在寺内吃一顿素斋。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山慧济寺)的斋堂都有方便香客赶斋的时间。一般早餐为5:30~6:00,中饭为10:00~11:00,晚饭16:30-17:00左右。到时候不妨到客堂打听一下,花十几块钱吃一顿斋饭,别有一种风味。

四. 上海市 普陀区 “五芳斋”糕团

“五芳斋”的糕团点心独具特色。一是用料讲究、用料适中。制作糕团的米粉,选用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出产的色白、韧性强的粳米和糯米。松子肉、瓜子肉、芝麻等辅料,都是精选上等的,桂花用的是香味浓郁的陈桂花。另外它的制作工艺也特别讲究,先把水磨粉磨制精细,压粉沥水,既要沥干,又要求保持米粉松软。不同的品种,配料各异,一般糕团是七厘米粉、三成粳米粉;青团是八成糯米粉,二成粳米粉;糖年糕则纯用糯米粉,使糕团各具特色。另外这类产品的品种特别繁多,达上百种,既有大众化的赤豆糕、黄松糕,也有八仙过海、双龙戏珠等花色糕团,根据江南地方民间习俗,还制作、供应农历正月十五吃的元宵(汤团)、清明时节的青团、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糕、春节的糖年糕、百果松糕等应时点心。

五.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南乳肉

菜系:浙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腐乳香纯,鲜咸微甜,肉质耙烂,肥而不腻。

原料:

猪五花肉400克。净芥兰100克,料头花(胡萝卜花刀片)2克,红腐乳卤(红腐乳块与原汁搅成浆)25克,红粬粉2克,白糖13克,绍酒20克,酱油10克,精盐4克,味精10克,上汤450克,湿淀粉15克,鸡油10克,葱10克,姜10克,花生油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五花肉的皮刮洗干净,改成两大块,放入沸水锅中煮至刚熟,约30分钟(用筷子刚好插透),起出,切3.5厘米见方的块。用酱油5克、湿淀粉5克、绍酒5克加适量水调成浆,将肉块表皮涂匀成浅黄色,沥净汤汁。将芥兰用刀修好洗净。

2.锅炙好,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下入猪肉块加上锅盖,炸至皮呈金红色,锅中无油爆声,倒入漏勺沥净油。锅回火上,下入葱、姜、红腐乳卤,以余油爆香,烹入绍酒10克,加入上汤400克,垫入一层竹箅,下入炸好的猪肉块,下入酱油调色,加入白糖10克、精盐,烧开,扣上一瓷盘,改用文火炆30分钟,加入红粬粉,继续炆20分钟,待肉耙烂,起锅,去掉葱、姜、竹箅。

3.另起一锅入水,加花生油适量烧开,下入芥兰、料头花飞水,下入漏勺沥净水。锅内加花生油20克,下入芥兰,烹入绍酒5克,加入上汤50克、白糖3克、盐2克、味精5克、湿淀粉5克,旺火翻炒爆匀,打入鸡油,倒入塑料沥筐,沥净汤汁,入玻璃盘围边。然后将炆好的肉块皮朝上码入盘内,将锅内原汁的浮油撇净,加入味精,烧开用湿淀粉勾芡,浇在围好的盘中肉块上,将料头花码在肉面上即成。

六. 上海市 普陀区 上海素菜包

素菜包是上海市春风松月楼素菜馆的特色小吃。该店已有70多年历史,它是融京、苏、扬帮风味于一体的,又有上海本地风味的素菜馆。该店的素什锦、炒冬菇、罗汉斋、口蘑锅巴汤、炒蟹粉、面筋面等菜肴在上海颇负盛名,尤其是该店制作的素菜包更是名闻遐迩,十分受人欢迎。素菜包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馅心则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笋、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调味品制成。将包好的素菜包上笼蒸熟后,皮白松软,馅心则绿中生翠,鲜艳悦目,一开笼就满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腻,百吃不厌。此小吃在上海市豫园商场内的春风松月楼素菜馆里可以品尝到。

七. 上海市 普陀区 上海擂沙圆

擂沙圆是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风味名点之一,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楼一带有一姓雷的老太太,她为了使汤团便于存放和携带,首创了在煮熟的汤团表面滚白粉的办法,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汤团取名擂沙圆。乔家栅点心铺经营的擂沙圆是将崇明县大红袍赤豆煮熟后磨成沙,晒干后即成紫红色的粉,然后,把包有鲜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馅心的糯米汤团煮熟,沥干水分,滚上一层豆沙粉。这种汤团,有色有香、热吃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软糯爽口,携带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欢迎。

八.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三疣梭子蟹

舟山三疣梭子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梭子蟹属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种类很多,是重要经济蟹类。常见的有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等。我国产梭子蟹的地方很多,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是我国梭子蟹的主要产地。

特定品质

梭子蟹,学名“蝤蛑”,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 舟山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 克左右,最大可达500 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文化典故

梭子蟹生长在近岸浅海,栖息水深10—50米的海区,以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畏强光,白天多潜伏在海底,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最喜食动物尸体,一条死鱼或死虾,常会招来蟹群争食。梭子蟹养殖时可用具有流水、增氧设备的蟹池,池中设石块、树枝等遮蔽物以减轻同类相残现象 。雌雄蟹分开饲养,投喂贝类 、杂虾、鱼肉等。梭子蟹肉质鲜美,主要供鲜食,还可精制成蟹段罐头、蟹肉干等。蟹卵可加工成调味品,蟹壳加工成甲壳质 。此外,肉、内脏及壳均可药用。人们利用其特性,多在夜间把事先放上鱼片、鸡肉等饵料的流刺网撤在海中,捕捉引来的蟹群。也可用拖网和诱饵钓,事者可以捉到个体较大的活蟹。

九.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墨鱼

墨鱼,是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与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齐名,是舟山渔场的代表性鱼类。墨鱼可分鲜食、腌制或晒鲞,舟山渔场主场地嵊泗县的墨鱼鲞称之“螟晡鲞”,历来十分有名,为嵊泗墨鱼制品一大名优。

在浩瀚的东海,生长着这样一种生物,它象鱼类一样遨游,但并不属于鱼类,人们习惯称它为“墨鱼”,也叫它为“乌贼”或“墨斗鱼”。它是我国著名的海产品之一,在浙江,和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统称为“四大经济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其实,墨鱼是海中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头足纲,乌贼科。其骨称为海螵鮹,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因而出现色泽不同的各种斑点。体内墨囊发达,如遇敌害,即放射墨汁而掩身潜逃。墨鱼冬季栖身于较深海区,春夏季游向近海岸礁区进行产卵繁殖。产卵时靠近岛屿和岩礁,将卵产于海藻等附着物上。其生命周期短,生长快,一年生。

墨鱼性喜光、群体大,故渔民常利用火光诱捕进行晚上作业。嵊山渔场形成的夏季墨鱼汛,属浙江墨鱼群。4月下旬~5月上旬,先后由浪岗、海礁一带进入马鞍列岛诸产卵场,形成嵊山、枸杞、花鸟、绿华、壁下及泗礁黄龙的墨鱼汛。墨鱼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价值,全身是宝。墨鱼肉、蛋、脊骨(中药名为海螵蛸)均可入药。李时珍称墨鱼为“血分药”,是妇女贫血、血虚经闭的佳珍。

十.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大黄鱼胶

产品名称:大黄鱼胶

产品产地: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称大黄鱼、石首鱼。.

产品季节:立夏前后,

产品特性:肉质鲜嫩,味甘性平,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

产品简介:大黄鱼,俗称黄鱼、黄花鱼,分布在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因其体色金黄、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而闻名海内外。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但由于长期的酷鱼滥捕,导致资源严重衰退,大黄鱼养殖因缘兴起。1986年福建开始从事大黄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研究。我省于1996年率先在象山、普陀、玉环开展大黄鱼养殖试验,1997年宁波、舟山开展了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迅速向全省推广。大黄鱼加工后有长胶、片胶,口味极佳,健肠胃,为“滋补珍品”,清时列为贡品。

产品历史:至于大黄鱼的开发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据《吴地记》载:“阖卢十年(公元前505年)东夷侵、吴王入海逐之。据沙洲上,相守月余,属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言讫,东风大震,水上见金色逼海而来,绕吴王沙洲百匝,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明代屠本畯著《闽中海错疏》提到“浙南渔场,海上以四月小满为头水,五月端午为二水,六月称为三水,……八月出者名桂花石首、腊月出者为雪亮”。大黄鱼开发性生产大约始于唐宋年间,在明代后朝由于倭寇入侵,朝庭颁倭海令,并弃岛内迁,捕捞业萎缩衰退。直至民国时期,在漫长的300年间,海氛不清、硝烟不断。海洋捕捞时盛时衰,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黄鱼捕捞生产于20世纪50-60年代达到顶峰。

产品典故:有一次乾隆南巡,天近傍晚见一片茂密竹林,听其间传出悦耳叮声,片刻即逝,便入林见石高可逾丈,厚约数尺,色白如雪,形似龙蟠.皇帝一看,倍加喜爱,传旨马上运回宫中.将其放在”清漪园”内,可院门太小,无法运进,又拆门运石,安置妥后,乾隆并亲自提笔写”青艺岫”三个大字,太后听说十分生气,把乾隆痛斥一番,乾隆为了消除母亲心头之气,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亲自设计了一个”脯雪黄鱼”的菜孝敬太后,取意”卧冰求鲤”的典故,以尽母子之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