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美食店特产 汕头特产店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美食店特产 汕头特产店推荐更新时间:2023-06-08 11:10:37

一.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饶鱼干

饶鱼干又名丁香鱼,海蜓鱼源自粤东南澳海域新鲜的饶鱼,经过蒸熟、晒干,无污染,卫生。饶鱼体小、肉嫩、骨软、味鲜美,富含大量钙质,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其他食品的辅料。鱼干都含有高优质的钾成分,因此,无论蒸、煮、炒或做汤时加些饶鱼干,都有美味又营养的双重良效!

食用方法:可以放入微波炉里加热一下,沾上淡味酱油芥末直接食用。

其他做法:

配料::蒜头.葱.油.饶鱼干.辣椒.在炒锅里加入少许油,将蒜头与葱加入(依个人喜好加入)辣椒再加入饶鱼干翻炒,待饶鱼干变成金黄色即可起锅;此做法味道可口,是下酒佳品。

鱼虽然个体小,但营养价值很高,系小型经济鱼类。它体圆状而侧扁,身长3.5厘米左右;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眼大,吻圆突;无棱鳞,无侧线。其个体虽小,闻之似丁香花味,体形似渔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鱼。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是海产的调味品。佐餐时,用它泡汤、或拌凉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扑鼻,生津开胃。据祖国药典记载:海蜒,味咸性温,有清热、止泻之功效。民间还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肺结核等症。

据分析,丁香鱼含大量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丁香鱼要冷冻保存才不会变色变味,日本人常用来煮粥食用,台湾人也如此,对儿童与老人最为滋养。

丁香鱼个小,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可用于配稀饭、炒菜、炒蛋。 也是啤酒爱好者的必备品,在本地许多酒吧中常见小菜,放置微波炉微烤后拿出,粘酱油或芥末,更是美味!! 本品为渔农自制无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无添加任何防腐剂更健康,保留原有味道。

保存方法:放置冰箱冷藏,如果放置常温下必须拿起来晒晒太阳. 最佳食用时间6个月内

二.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红焖海参

红焖海参

用料:
    浸发海参750克,虾米25克,猪五花肉500克,浸发香菇75克,带骨老鸡肉500克,甘草0.l克,姜片10克,葱条15克,精盐25克,味精5克,珠油5克,芝麻油5克,浅色酱油15克,绍酒15克,白酒10克,湿淀粉l0克,淡二汤1750克,熟猪油l50克。

制法:
    (l)将海参切成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的块。鸡肉、猪肉也切成块。
    (2)海参放入沸水锅内滚焯约5分钟,捞起。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猪油25克,放入姜、葱、白酒,加二汤、精盐5克,下海参煨约2分钟,倒入漏勺沥去水,去掉姜、葱。
    (3)炒鼎洗净放回炉上,下猪油50克,放入海参略炒,倒入已用竹蔑片垫底的沙锅里。炒鼎再放回炉上,下猪油50克,放入猪肉、鸡块,烹绍酒,加二汤、酱油、珠油、甘草推匀,倒入沙锅里,加盖,用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焖约l小时,再加香菇、虾米,焖约30分钟至软烂。去掉猪肉、鸡块、甘草,捞超海参、虾米放入盘中;用浓缩原汁300克下锅,加入精盐20克、味精,烧至微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最后加入麻油和猪油25克推匀,淋在海参上即成。

特点:
    此菜软滑可口,鲜味浓郁,营养丰富,为传统佳肴。

三.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东湖西瓜

产于汕头市的达濠区东湖村的西瓜,因瓜质优良而闻名。特点是瓜形滚圆,个重10多公斤,外皮青白花纹相间,中间白条纹,容易辨认。其瓜皮薄肉黄,入嘴沙脆无渣,清甜爽口,贮时不易变质,略藏味更香甜。瓜形瓜质同澳洲西瓜相似,推测瓜种是该乡华侨从澳洲引进。



东湖栽种西瓜,已有近百年历史,这里三面是山,一面是海,地势开阔,日照时间长,虽干燥炎热,但常有海风轻吹,通风透气,加上瓜农种植、管理经验丰富,故成名产。过去,东湖村家家户户种西瓜,摘瓜时由汕头瓜行派人验瓜,盖上东湖西瓜印记,然后装运出口到东南亚各地销售。瓜农摘瓜时很讲究,必须剪留带有瓜须和数片瓜叶,顾客看到瓜叶壮瓜须干就知道是好瓜。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油泡螺球

油泡螺球

用料:
    角螺2500克,方鱼末10克,蒜泥50克,红辣椒0.5克,味精3克,鱼露7.5克,胡椒粉0.5克,芝麻油1克,绍酒10克,湿淀粉20克,上汤35克,生油800克(耗100克)。

制法:
    (1)将角螺敲破外壳,取出螺肉,洗去污物和内脏,去掉螺厣和头部硬肉,每只切成两片,在肉面上横刀放慢纹后,冲洗干净,用洁净毛巾吸干水分,然后用湿淀粉10克拌匀。红辣椒切成细粒。
    (2)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猪750克,烧至五成热,放入螺片溜过油约1分钟至熟成螺球,倒入笊篱去油。炒锅放回炉上,把螺球倒入,烹绍酒,并迅速用芡汁勾芡,炒匀上盘即成。

特点:
    此菜肉质鲜爽,有浓郁的蒜香味。

五.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桔红

桔红,是南澳的名优水果之一。海岛群众称为柑红。桔红树姿优美,花多气香,是岛上观赏绿化的常绿果树。果实硕大,味清酸而带微苦,幼果晒干,可代替枳壳,果实成熟橙黄艳丽,是新春佳节人们馈赠亲友以示吉祥大利的珍品。收获期在每年冬节后。贮存在通风处,可保存至翌年4月底,主要用作春节拜年吉祥物。

据考证,桔红在南澳县已有一百多年的栽种的历史。1983年南澳县开展果树资源调查后,选定为海岛优稀名果,并组织良种选育,建立了高产试验示范园、母本园。经过多年的选育,南澳县虎头柑品种呈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高产示范园亩产1.5万公斤)颇受种植户欢迎。

桔红喜爱湿润,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9-22℃,PH值在5.5—6.5之间土壤上种植,较耐干旱,适应性强,易种易活。

南澳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冬暖夏凉,温、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5℃,终年无霜冻。南澳县山区腹地一带很避风、日照适中,水源充足,耕作层土壤深厚肥沃,因而具有发展稳产、高产贺年桔红的广阔山地。

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400亩,由于桔红粗生易管,早结丰产,且当地农民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因此效益较高,一般栽种三年可有收获,按每亩80株成活挂果,每株每亩最保守估计挂果计8公斤(标准果),每公斤以收购价历年最低价1.5元计,每亩可创值960元,且随着果树盛产期的到来,逐年收益更为可观,目前南澳县2400亩桔红结果树平均亩产2100公斤,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已达720万元,栽种桔红使广大农民吃到了甜头,成为海岛农民耕山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炒糕稞

炒糕粿是潮汕传统名小吃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炒糕稞烹制行家徐春松(原籍潮州)便在汕头市新兴街茂成号专营闻名,号称老徐炒稞。新兴餐室老徐炒糕粿,2002年被评为“广东名小吃”;2003年12月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炒糕粿是潮汕传统名小吃之一。以潮汕地方优质稻米为原料,经浸洗后,渗和水到石磨中磨成米浆,并用专用蒸具,将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成软硬适中的大块白米糕,再均匀切成小块,加入鱼露和红甜豉油调匀,放在平底锅(煎盘)上用慢火煎,煎至一面呈金黄色且表皮酥脆时,才逐块翻过来另煎一面,并同样煎至够了火候。此时,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芥蓝菜、鲜虾肉、瘦猪肉、鲜蚝仔、鲜鸡蛋等多种配料,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雪粉水、上汤,使其成品达到外酥内软,鲜香微甜,咸里带辣,而色泽金黄艳丽,兼有红、绿、紫各彩点缀其间,实在令人观之舒心悦目,成为潮汕古今名小吃之一。

早在20世纪40年代,炒糕稞烹制行家徐春松(原籍潮州)便在汕头市新兴街茂成号专营闻名,号称老徐炒稞。

当时,汕头埠炒糕稞的店铺和摊贩不止老徐一家,但只有他的炒糕棵炒出了名。茂成号经常门庭若市,座无虚设。有的顾客远道而来,见等了很久,炒糕粿还迟迟未能上桌,便不耐烦地催促:“猛”一点嘛!可老徐笑笑说:孬猛的,炒糕粿就是要炒够火候才好吃的!由于炒糕粿时比较讲究质量,经济实惠,又精工制作,而且颇费工夫地控制好火候,以及多种辅料合理搭配,使炒糕粿成品呈现外观五彩艳丽,味道香、甜、鲱而微辣,口感酥脆香嫩的诱人特色。

老徐炒糕粿经营至解放后,于1956年公私合营时,该店成为汕头市饮食服务公司的成员店。徐春松代表资方被任为公司私方副经理,但无论该店属私属公,徐春松在烹制炒糕粿过程一直亲力亲为,并保持这一品牌。徐春松早已退休,现在,老徐炒糕粿的真传名店为新兴街新兴餐室。掌勺的是他的徒孙,也就是老徐炒糕粿的第三代传人。

新兴餐室老徐炒糕粿,2002年被评为“广东名小吃”;2003年12月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七.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甜丸卵

广东一道礼俗食品。凡新客、贵客、稀客如新女婿、新亲家、归侨、荣归者、GY贵客来作客,必先煮甜糯米汤丸敬客。


有些地方还要加2个或4个鸡蛋,称为食甜丸卵。即使已近午晚餐时间,也必先吃。


客人估量吃不完,可请主人打少一点或只吃两个鸡蛋,表示礼貌。 

八.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汕头蚝烙

蚝烙是汕头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

“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人猪膀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九.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隆都米糍

隆都米糍

米糍,俗称“米钱”,是用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用加油的乌豆沙或瓜丁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米糍制成后,再添上一些芝麻,这样吃起来更有一番口味,有香、甜、柔、滑等特点,令人赞不绝口。

十.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红桃粿

民俗年糕。又名红曲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

制桃粿分皮与馅两个部分。皮用大米作原料,加红米曲用家庭碓臼舂捣成粉红色细滑粉末,然后用温水搅拌搓捏成大块团状,下蒸笼至半熟取出,在砧板上反复揉锻,即可捏在粿皮。馅料一般用白豆或红豆做成豆沙或甜豆沙,或用糯米蒸成香饭或甜饭充用。皮馅包制成后,还须用雕刻花纹图案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再入蒸笼蒸熟即成。

潮汕家庭妇女,一般都能掌握这类食品工艺。由于整个过程必须从舂捣米粉开始,故做粿又称为舂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