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静宁的特产和文化作文600 静宁特产排名前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静宁的特产和文化作文600 静宁特产排名前十更新时间:2023-08-09 05:40:12

一.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民俗文化 保定槐茂酱菜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槐茂酱菜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431号,是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制的规范性股份制公司,为河北省中档一型企业。“槐茂”商标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槐茂品牌作为老字号始于1671年(清康熙十年),当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象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所产面酱和春不老为保定三宝中的两宝,慈禧太后曾赐槐茂酱菜为太平菜。

槐茂产品采用独特的酿制工艺,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据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槐茂面酱入口甜绵、味道鲜美、酱香浓郁,主要指还原糖标超出国家标准5-10%,为保定菜系的重要原料。槐茂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是保定市民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的首选地方。

面酱制品有甜面酱、豆香酱等,产品包装精致,形式多样。酱菜制品有宫廷酱菜、什锦酱菜、酱果仁、酱地露、酱包瓜、酱紫萝、酱黄瓜、黄金丝、糖蒜、五香菜等五十余品种,产品包装多为高档的礼品盒套装,如:大红盒、小黑盒、三宝礼盒、脸谱礼盒、篓装酱菜等,是人们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用的馈赠佳品。

槐茂产品是保定历史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定菜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是保定菜系制作菜品的重要原料。保定有“三宝两宝在槐茂”之说流传至今。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民俗文化 沅陵糍粑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星子灯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灯”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湘东赣西的民间舞蹈项目,属于传统龙灯的一种。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曾经一度濒临灭绝。2007年,经过醴陵市政府的挖掘和整理,被列为株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最近,醴陵市政府再次组织专门班子,对这一民间舞蹈进行深入挖掘整理,正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组队参加湖南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表演。

“星子灯”现流行于湖南醴陵白兔潭及东乡一带,始创于醴陵田心村,是我国目前独一无二的一种龙舞,属中国最古老的火龙舞之一。

星子灯套具“捻子”(注:醴陵话叫“枚子”),其制作过程是:用荷树皮、杉树皮烧成炭末,加上杉树木炭一起磨成粉用细筛过滤后,再用土硝掺和均匀,剪一张9cm宽,30cm长的土纸,把二根粗香压在粉上卷成1.5cm大小,用浆糊封口晒干,待用。星子灯有8个头灯:清吉灯(七星灯)、康泰灯、月灯、日灯、水灯、土灯、金灯、木灯。星子灯演员7人,由男演员担任。表演时间是每逢中秋前后一周,时间为半月,具有浓厚的醴陵民间特色。

三.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大饼

静宁大饼是采用传统工艺烤制而成的一种便于携带、有独特风味的食品,以色泽细白透黄、脆酥醇香,久放不馊,入口生津的独特风味闻名陇上。

据史载,清朝同治年间,本地城区部分回汉群众就以加工大饼为职业。晚清爱国将领左宗堂,率军西进新疆途经静宁。因其经久色形不变,气味醇香,购静宁大饼备作行军干粮。民国元老于右任曾把大饼做专门携带。在解放兰州和西藏著名战役中,静宁县大饼又支援大军西进。五十年代静宁大饼在还兰州、北京展销过,得到良好评价。

以“翟记”“吴记”“党记”为代表的传统“静宁大饼”1994年平凉崆峒旅游节被评为“名优食品”。同年中央电视台《旅游家》栏目组以“全国百家名优小吃‘静宁大饼’”,拍摄专题片在中央二台播出;2001年《正大综艺》“甘肃专辑”中,将“翟记大饼”作为地方民俗名优食品介绍,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和甘肃卫视播出,反响极大。

四. 吉林省 辽源 西安区 吉林特产文化

吉林文化

五.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酿皮

静宁有许多风味小吃,酿皮就是其中的一种,家喻户晓,人人爱吃,尤以女性为最。酿皮也叫凉皮,在静宁县城一年四季都有卖的,夏天吃得人更多,冬天更别具风味。凉皮以其绵软润滑、酸辣味美、爽口开胃等优点招人爱,不但是街头小吃,近几年还登上大雅之堂。静宁的宾馆、饭店、酒楼餐宴中,这道小吃必不可少。

酿皮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用上好的小麦面粉调和并洗浆,清出多余的水份,其浆加食用碱后呈糊状,少许倒入特制的平底铁笼上蒸熟,从铁笼上揭出时,一张张、圆圆的、薄薄的、颜色白里带黄的酿皮即制成,看了使人口水欲滴,在酿皮上抹一层熟油,待凉后遂用一把专用铡刀切成细条,盛碗里调上酱油、醋、盐、调料水、辣椒油、蒜泥等即成凉皮。静宁回民中,酿皮的吃法与众不同,除了放醋、盐、调料水、辣椒油外,还要加放芝麻酱,吃来别有风味。酿皮这小吃,入口筋韧柔软,又是低热量的减肥食品。价格也很低廉,一元一小碗,大碗也超不过两元,成为极受女性青睐的小吃食品。

辣椒油是酿皮调料中最关键的,好吃不好吃主要取决于辣椒和辣椒油。辣椒油的制作很讲究。辣椒面放在上等油中,加入花椒、茴香等大料小火反复熬制,越熬越辣,越熬越香,辣油也越熬越红,越熬越亮。熬制辣椒油时有的在熬制过程中掌握火侯加入上等芝麻,这样辣椒油就更具特色。熬制辣椒油这道工序,各人有不同做法,据说别人是学不去的。

静宁人这几年也有做擀面皮的。擀面皮的加工则不同于酿皮,擀面皮是用上好的小麦面粉调和并洗浆,清出多余的水份加食用碱,在铁锅中慢火加热使其蒸发水份,同时反复柔制后擀成薄片,经上笼蒸熟后切成细条,吃法和酿皮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另外适量加一些绿豆芽、黄瓜条。酿皮一般是凉吃的,近几年有好事之人把酿皮热着吃,即现蒸现吃,故有人把它叫热酿皮,味道也很特殊,还颇受市场青睐。看来任何小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六.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民俗文化 广州小凤饼

广式腊味是经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其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 受大众的喜爱。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三七肠”和“二八肠”的等级规格,制作时要求做 到“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此外,还选用自晒的生抽和老抽,使腊味真正具有“豉味”、“风味”、“香味”。生产腊肠可细分为“切肉粒”、“灌 肠”、“烘干”、“成品”等几个工序。广式腊味的代表“皇上皇腊味店” 始建于民国29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腊味家族中占到了重要地位。

七.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八.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民俗文化 aaa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渑池天池乡杨村和陶村,是渑池县唯一的花灯舞。每逢节日随社火队伍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为20人。花灯是自己制作的莲花灯、鱼灯、五星灯、一对马灯等。花灯用木料、竹篾、彩纸制作,灯内装有用牛油炼成的蜡,风吹不灭,可燃烧3个小时,表演者身穿戏剧服装,动作表演在原来简单的圆场步基础上,编入了云步、三和步、前进后退步,队形有莲花盘、龙摆尾、翻大弓、蛇脱皮、绞麻花、过灯等,用莲花灯组成的造型有灯山、灯坡、红五星字型等。曾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汇演,获创作奖、演出奖。

九. 甘肃省 平凉 静宁县 静宁锅盔

静宁锅盔(大饼)、烧鸡是地方风味食品。

静宁锅盔,又名静宁大饼,它不仅是平凉静宁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也是平凉静宁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主食。乘车到静宁,只见公路沿线到处都有售锅盔的食品车,那雪白平整、薄厚均匀、图案美观、色泽光亮、酥香可口、诱人食欲的锅盔,引来众多的食客、旅人。

静宁锅盔历史悠久,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已负盛名。它外形圆,有大、小之分。大者如盾牌、小者如银盘,饼面旋有三道箍纹,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精致美观、雅丽动人,不要说是吃,就是看一看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静宁锅盔揉制功精,不易破碎、不易发霉变质,适宜久存和长途携带。相传有一外国朋友,买了两个静宁锅盔,装在箱内忘了食用,数十日后,远涉重洋回家,从箱中翻出静宁锅盔,仍然外形完整,饼香诱人,此事竟在海外被传为美谈。

十.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麦饭陶水浒文化好汉杯

《麦饭陶水浒文化好汉杯》是依据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英雄人物谱而创作,每个杯子上刻有一位水浒好汉人物图像。由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得者好强使用自主研发的陶瓷新材料烧制,山东至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郓城龙巧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出品。麦饭石是一种宝贵的中药材,医药界早在唐朝就开始应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其“气味甘温无毒,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无不验”。经测试分析,麦饭石在水中可溶出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多达50多种。在麦饭陶艺创作中,将传统工艺美术与生活保健功能合二为一,推出麦饭石焙烧保健茶壶(杯)等,均是麦饭石原矿经粉碎,锤炼、醒泥、手工艺制作、焙烧等工序成型,用11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而成。已经国家轻工业陶瓷/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测站科学检验,符合国家GB/T4734-1996标准,并出具检验报告。它对水中的铅、镉、汞、砷、六价铬等重金属有较高吸附去除作用。吸附水中的污染所致对人体有害成分和多种细菌群,把水变成洁净的活性矿物水,同时能溶出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创作的《麦饭陶仿古壶》在国家文物局为批准主办单位的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上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由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永久收藏。《麦饭陶茶具系列》荣获山东省旅游局主办的第八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并荣获’2010中国平安文化旅游创意暨泰安(泰山)旅游商品全国大赛银奖。被评为“2010山东省旅游商品十佳品牌”。 菏泽市旅游局郓城县旅游局 山东至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郓城龙巧手工艺专业合作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