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巴塘县过年有哪些吃的特产 广西巴塘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巴塘县过年有哪些吃的特产 广西巴塘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6-01 05:49:26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平塘县 坛子鱼

“坛子鱼”是贵州的一道名菜,是布依族先民发明的一道烹饪独特的菜肴,因其使用坛子为锅来烹制而得名。选用鲤鱼作原料,运用布依族原生态的独门秘方烹制而成,吃的时候用的是木炭火,鱼肉不仅色香味俱全、诱人,而且鱼肉酥、嫩、透骨,保存鲜鱼的原有味道,以及炭火独特的野味。

“坛子鱼”使用的器皿,是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牙舟陶”。古陶的厚重雍容、莹润典雅与坛子鱼的取法自然、别致烹韵融为一体,细嚼慢咽中,独享一份民族民间源远流长的文化情趣。

二.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三. 四川省 甘孜州 巴塘 巴塘南区辣椒

巴塘南区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塘南区辣椒距今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根据史料记载南区辣椒是光绪三十二年赵尔丰在巴塘试办垦务时引进的,因此南区辣椒在藏语中称为“甲果”。生长在海拔2500米高原山区的南区辣椒含丰富的维生素群,十八种氨基酸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维生素C含量是其它辣椒品种的七倍,微量元素硒更是一种人体必需的重要活性元素,它的重要性在于可清除人体内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抗衰老作用,且可作为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天然解毒剂,还可降低黄曲霉素B的毒性,能明显抵制许多致癌剂的致癌病变,经常食用南区辣椒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巴塘南区辣椒

地域范围

巴塘南区辣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的南部地区,主要涉及竹巴龙、苏哇龙、昌波、中心绒乡等四个乡。地理坐标为:北纬28°46-30°38′,东经98°58′-99°45′,保护规模为860公顷,年产量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巴塘南区辣椒品质特点为形美、皮薄、味足,其大小均匀,色泽光亮鲜艳,果肉薄,辛辣味强。巴塘南区辣椒常作为藏族地区醋海椒的主要原料,藏语称“斯醋”。 (2)内在品质指标:巴塘辣椒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维生素C≥ 40mg/100g,辣椒素≥80mg/100g,普通辣椒的辣椒素含量约为40-60mg/100g。 (3)安全要求:巴塘南区辣椒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NY5005-2008的要求。

四. 四川省 甘孜 巴塘 巴塘团结包子

巴塘团结包子,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一道特色小吃,该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包子有明显区别,包子做得特别大,一个蒸笼一个包子。一个大包子可供一个班的人吃一顿。

单独说团结包子并非是十八军进巴塘才开始发明的,旧时团结包子确切一点说叫蒸肉,早在几百年前巴塘老0就会做了,而且传承至今,说通俗一点叫大包子,在解放前,其制作需要的成分多而贵,限于经济条件和当时的物质匮乏,大多数家庭不敢“青睐”,只有极少数富家人享有,因此在过去显得微不足道。z5C

巴塘团结包子的特色:z5C

巴塘团结包子按进食的人数而定包子的大小,有多少人共同进餐,就下足够的面粉,做成一个大包子,管叫大家吃饱。在节日,或者是同学、朋友、亲人相聚,就做一餐团结包子。z5C

吃团结包子的时候,进餐的人们围坐在一起,把冒着腾腾热气、喷着浓浓香味的团结包子摆在桌子中央,然后每人面前放上一个小碟子,碟子里盛上蘸水。除此之外,还要打出一壶浓酽的酥油茶。这就是团结包子的第二种特色:民族特色。同时也是藏汉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藏汉食法、藏汉调制、藏汉共餐)。z5C

“团结包子”由于它的馅儿多种多样,形成了它的另一个特色:多功能。馅儿可以是牛肉、猪肉,也可以用米粉、玉米粉、土豆块等。因此可以佐酒,可以下饭,可以作为家常便饭,也可以作为迎接亲朋的佳肴。特别是在巴塘人传统的民间娱乐“打平伙”时,“团结包子”更显魅力:制作简便,老幼皆宜,饭菜同熟,清香、怡人、可口。z5C

巴塘团结包子的来历:z5C

1950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进藏南路先遣支队到巴塘时,当地的县工委、县军事代表办事处,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的盟员、小学生、人民群众、寺庙僧侣等数百人夹道欢迎,并按照巴塘人爱吃蒸肉和用蒸肉包子来宴请尊贵客人的习俗,买来排骨、肥肉、面粉、玉米粉、土豆、葱、蒜、姜、花椒、豆瓣、八角等材料,用面做皮,包成一个大圆形或五角形的大包子为18军将士洗尘。包子做得特别大,一个蒸笼一个包子。一个大包子可供一个班的人吃一顿。z5C

为了表达藏汉团结、军民团结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情意,将包子取名为“团结包子”。因为18军进藏正值端午节,以后,每年端午节,巴塘城区家家产户都要吃团结包子,以此纪念18军进藏,也意寓全家团团圆圆。从此,巴塘的“团结包子”不但成了特色名小吃,而且还成了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z5C

五.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六. 四川省 甘孜 巴塘 巴塘苹果

巴塘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塘苹果,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的著名,因其果形美、色泽鲜、味道好、品种多、耐储藏而闻名遇迎巴塘核桃亦以品种优良、果大壳薄、含油多、产量高而被列为甘孜州南部林果致富工程重点实施项目。

甘孜巴塘苹果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美国外科医生史德文和基督教牧师浩格登从美国引进苹果苗木和种子,最早栽培的一批苹果苗有30余株,品种10余个。nT8

民国五年(1916年),当地群众开始挖其孽根栽培,使之在县城一带逐步得到繁殖推广。但由于受到社会和交通制约,巴塘苹果的发展十分缓慢,直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苹果树不到1000株,产量也仅有20吨至25吨。nT8

1985年以来,全县共发展苹果基地3420亩,栽培苹果树12。28万株。巴塘苹果品种共达70种。其中,实生品种50个,引进品种20个。实生品种中品质中上的有玫瑰香,对窝,冰糖,桂花香,人头,枣子香,香蕉香,梨苹果,水果糖,小冬红,大冬青,大冬红,秋冬花,爸爸苹果,糖精苹果,雪峰,解放一号,前进一号,无名一号,扁甜苹,点心,红珊瑚,赤阳等23种;引进品种中品质中上的有金冠,元帅,新红星,印度苹果,红星,红冠,国光,视光,红富士,早金冠等10种。nT8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平塘县 贵州剪粉

贵州剪粉

贵州剪粉在贵州全省各地均有家庭或手工作坊生产,是全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

素剪粉是纯绿色小吃。它以酸、辣、清爽、柔软、可口、开胃的独特风味吸引着人们的食欲,在众多小吃行业中往往不哀,且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近几年它以冲出吉区域,被部分外出打工的罗甸人带到江浙从业,这独俱罗甸地方特色风味的素剪粉,不断受到当地人的赞赏和喜爱。

素剪粉的制作原料就只大米一样(选较造的米,现在当以“贵曹米”为首选)。制作方法也较简便,先将选好的大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泡八小时后(用温水时同减半),按1:2.5:0.1千克的米:水,熟饭的配比混合磨成浆用器皿装起,再把特制的杉木蒸笼(长52公分,宽45公分,每架蒸笼三到五层不等,每层间隔10公分)放置在直径100-110公分的炒菜锅上,在锅中放三分之一容量的水,用火将水烧沸后,再用小汤勺盛一勺米浆倒入粉盘中(一勺0.05千克,粉盘50公分,宽35公分),然后摇动粉盘使米浆自然流动铺满底后,从蒸笼侧面(特别的盘口)插入,三分钟即可取出,将已熟的米粉从盘中取下叠为五折,再用十公分剪口的剪刀按一公分一条依次剪装碗里(这就是“剪粉”名称的来历),再加以辅料即可食用。

八. 四川省 阿坝 壤塘县 阿坝安多面片

安多面片,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道特色小吃,该品具有口味随人意,香辣酸绵,暖脾开胃等特点,深受川甘青等地藏族同胞的喜爱。

“安多”一词是藏语,安多,在汉语语境中,可以指“安多县”,在藏族习惯中,安多代表“安多藏区”。安多藏区是指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藏族聚居地区。这一地区的藏族,喜欢吃一种做法简便而又香绵可口的面食,即安多面片。特点是口味随人意,香辣酸绵,暖脾开胃。CdW

安多面片的制作方法:CdW

(1)面粉加温水揉成团,比擀面条的面揉得软一点,再用刀将面切成4寸长的厚块。CdW

(2)摆整齐,表面涂少许食油,再用干净湿布盖上备用。CdW

(3)煮面片汤将羊肉切的盐,再加水,烧开成肉汤。CdW

(4)将备好的面取一条在案板上压成扁长形,然后慢慢地抻,抻得长长的绕在左手腕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掐住一端,用右手一小块一小块地拉断投往肉汤锅里,不一会儿香热的面片就起锅了,加入调料即食。CdW

九. 四川省 阿坝 壤塘县 壤塘青稞

壤塘青稞是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的。

壤塘四面环山,县城边上就是一个未被破坏的原始森林,来到这里犹如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2010年,壤塘县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种植业。建设优质青稞基地3000亩。

壤塘县2013年组织实施的宗科乡加斯满村、蒲西乡斯跃武村青稞粮食能力提升项目优质青稞集中示范区500亩已全面完成播种工作。该优质青稞集中示范区的建立及实施的青稞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对提升青稞科技含量,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巩固和发展青稞产业,促进壤塘农业跨越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十二五”末农村人口粮食基本自给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