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峨眉特产有哪些可带走吃的 峨眉能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峨眉特产有哪些可带走吃的 峨眉能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8 14:37:22

一.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兰花

峨眉山是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已知的有47属220多种,占全国150属的三分之一,占全国1000种的十分之二。珍稀品种尤多,拥有中国特有种69种,峨眉山特有种48种,比邻近的秦岭、神农架、二郎山、金佛山等产兰地区多出三倍以上。既有分布于东南亚的种类;甚至有的种类是以峨眉山为界限的。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红门兰全球约有8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峨眉山虽然只有3种,但峨眉红门兰,竟为峨眉山独家所有。兰科植物中的兰花一属,全球约有50多种,列名上万,半数以上分布在我国,由于生境生态的不同,一般分为地性、附生、腐生三大类型。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绝大部分属于地生类,原产我国,世界上通称“中国兰”,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峨眉山的兰花四季飘香。春兰,集中分布于伏虎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白云峡直到九十九倒拐一带。以“白花春剑素”等最为有名,位列世界珍品。三月开花,叶色深绿,花色如玉,独枝挺拔,异香袭人,多为日本以及东南一带国家引种。夏兰,品种较多,着花5至13朵,以缀有红紫色斑点的“嘉定朱砂”,花香如醇,经久不失,令人闻之陶然若醉,为世界瞩目。朱德老人生前爱此花。曾在山中石笋峰下采得,特为之赋词一阕,调寄《鹦鹉曲》:峨眉山上随缘住,石笋幽谷作仙父;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在空知遇来访寻,志愿随君前去。若得贡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老人逝世后,女儿朱敏遵照老人遗愿,不远数千里,从北京送归峨眉。秋兰,又名建兰,分布在仙峰寺、华严顶、弓背山等处的深谷之中,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梗着花7至9朵;第二次为9月,着花3至7机。建兰中名品甚多,觉的有“大一白”、“铁杆素”等十多种,早已远渡重洋,遍播欧美等国。冬季开花的多为“墨兰”。花期一般在冬暮至早有春,所以又名“报春兰”。着花5至12朵,花瓣多现紫褐色条纹,觉的有“小墨”,“长汀墨”。以“四川墨兰”最负盛名。冬春之际开花的尚有附生型的虎头兰和红蝉兰等,分布在伏虎岭、玉女峰、白云峡等处,尤以着花较多,联珠成串的西藏虎头兰,附生在苍楠翠柏之上,独领风骚,散发着阵阵清香。早在公元8世纪初,唐代大历年间的太常博士乡贤仲子陵,曾读书于山中的大峨石旁,生活在兰花丛中,写出了他的名篇《幽兰赋》,以“不择地面长,不因人而芳”等名名,歌颂了兰花的高风雅节,在文坛传为佳话。到了公元15世纪,我国兰花栽培艺术的发展盛况空前,养兰成为社会时尚,山中僧人,每到春秋两季,在报国寺、伏虎寺、中峰寺、万年寺等处举办兰花展鉴或采供佛前,以荐馨香,以示虔诚。( 峨眉山)

二.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山藤椒油

峨眉山藤椒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峨眉山藤椒油是四川乐山峨眉山的。

藤椒油,色口味清爽,麻香浓郁,麻味绵长,且不哽气。

藤椒油用法

凉菜加入藤椒油风味更佳浓郁。面条、蘸料放入少许藤椒油滋味也非常特别哦。

在做肉菜的时候最好放藤椒,这样不仅可以去除膻气,还可以增进食欲。烹调中藤椒的使用方法很多,可以

在腌制肉类时加入,也可以在炒菜时煸炸,使其散发出特有的麻香味。

三.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竹笋

峨眉竹笋是四川乐山是的。峨眉山最出名的是苦笋和雪花笋。苦笋清热、熄肝火,用之熬汤,口感微苦,汤汁鲜美,令人大快朵颐。雪花笋采用峨眉山高山区所产鲜笋制成,用之与鸡、鸭炖汤,口感清香,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峨眉山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各商场及杂货店都可以买到。

四. 四川省 眉山市 东坡区 峨眉糕

峨眉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峨眉糕:它是用糯米、白糖、蜂蜜、猪油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泽洁白,入口不粘,遇津即化,味香甜。

峨眉糕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峨眉山市绥山镇、符溪镇、胜利镇、双福镇、桂花桥镇、九里镇、罗目镇、乐都镇、高桥镇、峨山镇、龙池镇、大为镇、沙溪乡、川主乡、龙门乡、普兴乡、新平乡、黄湾乡共1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冻粑

峨眉冻粑是四川乐山峨眉的一个特色小吃。只有在过年之前的一、两个月才有。先将米打磨成粉糊状后,利用冬季的气温进行低温发酵,再和以猪油块、白糖,讲究的人家再放点黑芝麻,用山中特有一种植物,俗称“粑叶子”包好蒸熟,便可食用。

六.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 峨三七

峨三七系狭叶假人参、羽叶三七、大叶三七的统称,属五加科的多年生草本。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行医中发现三七,首载入〈本草纲目〉,说三七"止血、散血、定痛"。峨三七同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性温、味甘、微苦。主渗吐血、咳血、衄(音"女",鼻孔出血)血、便血、血痢、崩漏、症瘕、产后血晕以及跌打瘀血、伤外出血、前肿疼等症,告别是对跌打损伤的疗效更高。峨三七以狭叶假人参分布广,常生长在海拔1700-2700米的九老洞至七里坡一带的灌丛中或竹林下。由于它同人参都是五加科植物,也有类似人世间胡的补盆,因而得名。又别称"竹根七"、"柳叶三七"。高约1米,根状茎细长,中间有结节,呈衡疏的串珠形状,或结节密生,好像一根根竹鞭。叶为掌状复叶,3至5片轮生于茎顶;小叶5至7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初夏开花,小花多数淡黄绿色,伞形花序单生。羽叶三七的不同特点是:小叶为长椭圆形,二回羽状深裂,花叶假人参相信,但叶片为椭圆状卵或倒卵形。它们的疗效相同,分布在初殿、九老洞、弓背山、七里坡等地。药品以椭圆状,粉质多、质地重、皮光滑为上品;以长条形、纤维多、质地轻、皮起皱为次品。峨三七很奇特,根状茎每年有一次苗,长一节,留下一个小眼;有多少眼,即有多长年龄;眼越多功能,疗效越好。如遇石块等阻隔,根茎则盘曲生长,特称为"盘龙七",品质最佳,但极难采得。峨三七一般分为竹根七、芋儿七、扭子七三种。竹根七是指竹鞭状的根茎部分。鱼儿七是指根茎尾部的肉质块根,因形似芋头故名。扭子七则是指呈串珠状的根茎,故又名"珠子参",峨眉山颁较稀少。盘龙七,极珍贵。( 峨眉山)

七.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八. 四川省 乐山市 峨眉山 峨眉香橙

峨眉香橙属芸香科,是一种野生常绿乔木,高达3米,树干粗直,树冠似伞,外形壮观。五月开花,花白而香。十月结果,累实扁圆,一般重100—170克,色橙黄,皮厚,有皱纹,肉瓣整齐,味酸而香特浓烈,完好无损者可存放3月之久。过去山上僧尼多采以供佛,称为“香缘”。也可作中药配方之用,有消食、下气、止恶心、化痰等功效。1980年4月,经四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育种室化验,香橙含糖量2.62%,含酸量5.59%,含维生素C39.19%,固形物9.5,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果实。1981年春,乐山地区农业局进行加工贮藏试验,一年之后,无细茵,含糖量8.9% ,含酸量1.9%。1982年,峨眉山矿泉厂将其果汁配制成香橙汽水,香橙洒,经食品饮料发酵所鉴定为后认为:峨眉香橙香气浓郁独特优于柠檬香,是现有果香中理想的香型 。香橙洒荣获1984年四川省饮料食品鉴评会银牌奖。风景名胜“峨眉天下秀”,古今同誉,在全国各大名山中有它丰采独具的雄秀美。清光绪年间,谭钟岳奉令绘制峨眉山全图时,另绘十图,并各配有一诗,以示其风景绝佳之处,这就是传统的“峨眉十景”,这十景,荟萃了峨眉风光雄、秀、奇、险、幻的特色,凝聚了峨眉山阴晴雨雪的四时景象,展示出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春有“双桥清音”、“洪椿晓雨”;夏有“萝峰晴云”,“灵岩叠翠”;秋有“白水秋风”;冬有“大坪霁雪”。一天之中,可以朝看“金顶日出”,午观“峨眉宝光”,夜赏“象池夜月”和“金顶圣灯”。正是这些美景、奇景、绝景,对峨眉山之形成名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峨眉山历经岁月沧桑,传统十景虽存废换,山色仍秀丽依旧。近年来又新辟十余景点,多彩多姿,万千变化。烟岚雾霭,怪石奇峰,流泉飞瀑,幽谷险涧,茂林佳木,琼花瑶草,显示出峨眉山的美态;百鸟和鸣,群猴腾跃,各种野生小动物又给自然山水赋予动感和给人们无穷的野趣。遍布全山的寺庙建筑,佛教塑像诗文词翰、楹联石刻,处处留下前人的踪影,古今开拓者的结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和谐,相互辉映,给人以美的享受。( 峨眉山)

九.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大可枇杷

大可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可枇杷

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可枇杷色泽金黄、甜如蜜糖、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比本地市场上的外地枇杷在品相、口味上略胜一筹。

十.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竹叶青

峨眉竹叶青属于绿茶类,产于四川省峨眉山。峨眉山是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区之一,山门上“天下名山”四个大字是郭沫若所写。历代文人都赞美峨眉之秀丽,唐代诗人元稹有“锦江滑腻峨眉秀”,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诗句。峨眉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白芽茶被列为贡品。宋代诗人陆游有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明代峨眉山白水寺(今万年寺)种茶万株,采制入贡。现代峨眉竹叶青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制的名茶,其茶名是陈毅元帅所取。

竹叶青茶与佛家、道教的渊源甚长。茶之兴盛,随世而进。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因为长时间的坐禅容易使僧徒们疲倦、困顿,而茶因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因此成为最理想的饮料。峨眉山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气。据《峨嵋读志》载:“峨眉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水寺后的绝顶处产一种茶,味初苦终甘,不减江南春采。”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而佛教又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更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品茶无我,我是清茗,清茗即我。高境界的茶事活动,是物我两忘的,一如庄周是蝶,蝶是庄周。而竹叶青正是这清茗之一。

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的功效。清热,消炎,利尿通络。内含皂苷、糖及维生素A、C,有清热、消炎、利尿通便之功效。纯野生植物,生长于山崖石缝中,《本草纲目》称:味苦寒、无毒。其作用有:治疗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主五林、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痔瘘并泻血、眼目肿痛及肿毒,治浸淫疮并妇人阴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