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菏泽有哪些特产美食 菏泽有什么特产和名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菏泽有哪些特产美食 菏泽有什么特产和名吃更新时间:2023-11-25 17:53:54

一.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二.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条编

条编,是菏泽市重点出口拳头产品之一。菏泽盛产白柳条,利用这些质地绵软、天然洁白、又富有光泽的柳条编织筐、囤、盘、篓、篮、坛、柜等既实用又美观。目前主要销往东南亚及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瑞典、挪威、丹麦、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州耿饼

曹州耿饼由镜面柿制成,霜厚味干,肉细质软,色泽橙黄,透明无核,是山东之一

曹州耿饼产于菏泽市赵王河两岸,明代曾被尊为皇家贡品,深受宫廷贵族们的喜爱。

据史书记载,菏泽种植柿树的历史始于秦汉时期,盛于唐、宋、明、清。历史上的曹州柿树繁盛时栽种近5万株。每逢金秋,片片柿林挂满金色的果子,柿叶也渐渐泛红,远远望去,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可与枫叶相媲美,成为曹州一道风景。

耿饼就是以曹州本地生产的柿子为原料,经十多道传统工序加工制作而成的。柿树病虫害少,用药也少,加工耿饼时又将果皮旋掉,所以耿饼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耿饼自生白霜,个大无核,肉质柔软,橙黄透明,口感细腻甜软,营养丰富,具有清热降火、凉血润肺、生津化痰等功效,柿霜则对治疗肺热燥咳、口舌生疮等症有显著疗效。

曹州耿饼菏泽古称曹州,以菏泽市东郊耿庄一带镜面柿为原料做成的柿饼风味最好,镜面柿、旋去皮、日晒、捏制而成的柿饼叫耿饼。耿饼肉质细韧,色泽橙黄透明,霜厚无核,入口无核、入口成浆,味醇凉甜,营养丰富,且耐存放,久不变质,历来被人们誉为柿饼中的上品。早在明朝永乐年间曾做为贡品进献朝廷,因而驰名全国,被称为曹州耿饼,曹州耿饼是菏泽传统的名。耿饼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治痢、止血、降血压等功能。柿霜可治疗口疮、喉疼、润肺化痰、止痢等功效。

曹州耿饼,菏泽市载培柿树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赵王河两岸的今辛集、岳程庄、牡丹、佃户屯、何楼、金堤、丹阳等乡、镇、办事处。柿饼炙炭能医便血之症。柿子去皮晒干形成的白霜,经加工可制成块状竖乳白色半透明固体,叫柿霜,味凉甘甜,是医口疮之良药。1985年在山东省柿饼鉴评会上获总分第一名,1996年原菏泽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在国家工商总局为“曹州耿饼”注册了商标,并建立了耿饼加工厂,使次在市场经济中注入了新的生机,目前菏泽已归划大面积种植柿树,以增加人民需求和出口创汇。

四.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曹州牡丹

曹州牡丹   牡丹,是我国的花卉,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世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她雍容华贵,富而不骄,是幸福与祥和的象征,是国运昌隆的标志。菏泽,古称曹州,菏泽牡丹故称曹州牡丹。菏泽牡丹,历史悠久,它以花大、色艳、形美、香郁等特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著称于世,素有“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之誉。并可人工控制为四季开花,菏泽牡丹花种植面积、科研培植、观赏出口当称世界之最,它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从花中提取的牡丹花粉精是名贵香料,牡丹根皮经过加工后称为“丹皮”,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肾三经,有清热、活血、化淤等功能。

菏泽牡丹尚有单瓣、复瓣、千瓣之说。单瓣类,如碗如盘;复瓣类,瓣大非常,清晰可辨;千瓣类,花瓣迭重,层次繁密。花型则可分为单瓣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台阁型、荷花型、皇冠型和绣球型九种。花色则分为黄、红、蓝、白、黑、绿、紫、粉、复九色。其色、其香,可谓天下独步,别有风韵。

曹州牡丹园,占地1100余亩,品种800多个,是世界上品种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园内以牡丹为主,兼植芍药、碧桃、夏莲、秋菊、冬梅、月季、玫瑰、松编等数百种花木,终年花不谢,四时溢清香,一年四季,这里游人不断。曹州牡丹园,并于2002年开始了大规模改造工程,设计总投资500万元,在保留原有景点的基础上,完成14处大型主景点建设:牡丹广场、国花魂、雷泽晓月、菏山丽日、大型音乐激光喷泉、九色春晖、文化柱廊、梅林石韵、牡丹鼎、国花馆等景点,还新建了桂陵柿叶、V型广场等景点,重建了桂陵古井、复新了葛巾玉版雕塑等景点。

现在菏泽牡丹已愈越其地域的限界,远销国内外。除北京、广州、深圳、海南等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各地区外,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十几个国家,先后引进菏泽牡丹。牡丹之乡将以崭新的姿态越来越为国内外所瞩目。

五.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青山羊

曹县青山羊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成熟早、繁殖率高,系毛、肉、皮兼用优良品种,利用价值高,尤其青猾皮闻名于世,出口许多国家。曹县青山羊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全县青山羊年饲养量达10万只左右。70年代,曹县以饲养青山羊数量多、品质好闻名全国。1972年,全国青山羊会议在曹县召开。80年代,曹县被山东省确定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被农牧渔业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联合命名为青山羊基地。1986年起,陆续在青岗集、砖庙、常乐集、韩集、魏湾5处乡镇建立青山羊保种基地,青山羊种羊存栏近万只。1997年,曹县被中国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山羊之乡”。此后,由千家万户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由粗放性经营逐渐向科学化、良种化发展。1999年,全县建立92个青山羊提纯复壮点,改良复壮青山羊10万多只,有效地保护了青山羊的地方品种优良特色。进入21世纪,曹县青山羊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县青山羊存栏80.1万只,出栏147.3万只,年产羊肉1.32万吨。

特征特性曹县青山羊原为黑灰色,后经逐渐选育,形成黑白相间的青色。以被毛的黑色比例不同,分为正青色、铁青色、粉青色3种,其中具有“四青一黑”特点的正青色为最好,即被毛、嘴唇、角、蹄为青色,前膝为黑色。雌青山羊一般6个月性成熟,1年生两胎,每胎2~3只,多者5只。饲料以植物的茎、枝、叶为主,辅以麦麸皮、食物残渣等精料,圈养、放养均可。

加工利用曹县青山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皮毛品种之一。羊羔产后3天内宰杀,能保持天然花纹,每张猾皮面积800平方厘米~1000平方厘米。青猾皮经鞣制后美观光亮、色彩奇异。可制作皮领、皮帽和翻毛外衣。全县年产青猾皮300万张,每年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万张。以曹县青山羊肉制作的羊肉汤、羊肉水饺、羊肉水煎包、垛子肉、羊肉串、红烧羊肉,风味独特,成为地方名吃。此外,羊绒和肠衣也成为重要出口商品。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六.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乡村鹅

乡村鹅

“乡村鹅”——相传在明朝弘治年间,山东省成武县张姓农民,是他精心独特的饲养手段,培育出一种于众不同的鹅。

鹅体大腿高,颈粗脖长,脚红嘴赤,头如狮首。一般公鹅体重达十至十五公斤,母鹅九至十二公斤,肉厚而胸深广,且肉质之鲜美,非其他鹅种所能攀比,

用此鹅烹饪的菜肴深得当时皇帝的喜爱,因其口味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随御赐“乡村鹅”的称号。杨逸飞大师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培育此鹅的方法。并且结合当今流行的火锅吃法,创造了乡村鹅火锅系列产品。在济南多年经营,以独特的饮食步骤,特有的口味,使人印象深刻受到食客的喜爱。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七.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左营绿豆丸子

左营绿豆丸子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左营乡的。左营绿豆丸子色香味俱全,干吃、煮汤、火锅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主要品种有绿豆牛肉丸、绿豆海鲜丸、绿豆麻香丸、酥香绿豆丸等。

因绿豆丸子主要产地在鄄城县左营乡,所以叫左营绿豆丸子,其中以孙氏绿豆丸子最为著名。

左营绿豆丸子,系历史名吃,地方,迄今已具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时曾作为贡品进点。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配方相结合,以牛肉、绿豆、海鲜、芝麻等为主要原料,用色拉油反复烹炸而成。不加色素和防腐剂,色香味俱全,干吃、煮汤、火锅皆可,口感酥脆、清香、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毒、醒脑提神、利便止渴,止泻痢,降血压、血脂、血糖、改善微循环,补充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锌、镁)等多种药用和保健功效。

目前,该产品已注册了商标,申请了包装专利,卫生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并被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荣获“八六年鲁菜大奖赛菏泽地区优秀奖”,二00二年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二00四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名吃”、“菏泽名吃”。为适应市场及消费者的要求,本产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了真空包装,程序磨浆和自动封口流水线技术,以其美观的外包装投入市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和招待客人的理想菜肴,产品一直畅销不衰。

八.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郓城糊粥

糊粥,又称糊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汉刘邦吕后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至今。具体做法如下:把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以一定比例兑水搅匀成糊,把铁锅干烧至通红,然后把少量面糊倒入锅内,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大量度面糊,煮开后即为粥,此粥特点为入口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食之,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顿觉舒服。稍加冷却,则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所以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之说,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相传郑板桥偶然从郓城路过,喝了糊粥之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人以一代传一代,遂成至理名言。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郓城圣达大酒店、郓州宾馆

九.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成武刻瓷

刻瓷是清代康熙年间源于宫廷的一种清雅别致的工艺美术品。清时宫廷达官贵族,酒余饭后鉴赏品评瓷器成为“雅趣”,不免挥毫在瓷器上题词。为长期保留题跋,他们便找来艺人将其刻于瓷器之上,由此便产生了刻瓷艺术。

刻瓷即以刀代笔,将书画刻制于陶瓷器物之上,具有笔墨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山东刻瓷产品首先由青岛工艺美术研究所生产。1976年成武县美术厂派人去青岛学习刻瓷技艺,至1978年,已培养出刻瓷专业技术人员近60名,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刻瓷为主要产品的企业,生产的数千件产品畅销欧美及东南亚。1979年应日本恩巴株式会社邀请以“山东刻瓷展览”名义,在日本大阪展出刻瓷作品200余件,其中最大的花瓶高达1.5米以上,瓷盘直径最大1米多,最小5厘米,博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赏。

刻瓷制作,以素色瓷盘、瓷板、茶具、酒具、印色盒、台灯、瓷瓶等为胎,利用各种特制刀具,经琢磨、凿、钻等工序制作而成。成武县美术厂技艺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为增强刻瓷的表现力,研究、创出了不少刀法,如平、垂、叠、纵、斜、交叉、复刀刻等,还有铁线刻、阴阳刻,既可雕刻绵密细腻的工笔,也可制作恣肆粗犷的写意,甚至笔墨的浓淡干湿,皴擦点染、顿挫转折,纸上的水渍、笔触等都可表现得酷似真迹,并具有金石古朴典雅之效果,逐步形成了山东刻瓷的独特风格。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十.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吕家糊粥

吕家糊粥

吕家糊粥是郓城特色名吃之一,又称糊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汉刘邦吕后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至今。

具体做法如下:把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以一定比例兑水搅匀成糊,把铁锅干烧至通红,然后把少量面糊倒入锅内,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大量度面糊,煮开后即为粥,此粥特点为入口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

食之,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顿觉舒服。稍加冷却,则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所以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之说,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相传郑板桥偶然从郓城路过,喝了糊粥之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人以一代传一代,遂成至理名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