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惠州柏塘特产 博罗县柏塘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惠州柏塘特产 博罗县柏塘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9 22:09:36

一.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平海甜品

平海甜品

豆腐花、糯米粥、芝麻糊。豆腐花以其香、嫩、滑著称;糯米粥滑润粘稠,清香爽口;芝麻糊香滑可口。

豆腐花

豆腐花是中国传统的风味小食,以其香、嫩、滑著称,豆腐花营养丰富,有"植物肉"之称。它比豆浆更易消化,其蛋白的消化率在95%左右,比其它豆制品均高,豆腐花不但含有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大豆蛋白,还含丰富钙质,有助预防骨质疏松,保持骨骼强壮。该品久食可以补脾益胃,宽肠下气,清心润肺。此粥具有止呕作用,适于有妊娠反应的孕妇食用。

糯米粥

糯米拣去杂物,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水烧开,放入糯米,搅开,再烧开后,滚煮5分钟左右,用小火熬约40-50分钟,至糯米软烂,汤汁变稠,即可食用。特点:滑润粘稠,清香爽口。

芝麻糊

米用水浸透,约需1小时。黑芝麻置盘上,簸去杂质,冲净后铺在厨纸上晾至干身,放在玻璃批盘上,大火加热2分钟。拌匀芝麻,大火多热2分钟,搁凉。电动搅拌机内下米、芝麻及水4杯,高速搅打5分钟。倒芝麻米浆进布袋,隔去渣滓,使流入一2公升深锅内。加糖搅匀。置整锅芝麻米浆于转盘中央,不必加盖,大火加热10

分钟,加热中途搅拌一次。趁热供食。

二.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铁涌芥头

铁涌芥头

三.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小桂鱿鱼

小桂鱿鱼具有原汁原味,美味可口,回味无穷之特点。烹调手法多采用煮、煲、蒸、烩和炖等多种手法,调料考究。做小桂鱿鱼首先把鱼洗净腌制,再晒,然后放到锅里焖,焖好后再用刀切,而且要讲究刀法,切好以后加入各种秘方配制的佐料再煮,捞出来后用凉水冲净再冰镇,最后再下锅炒。地道的小桂鱿鱼闻起来使人垂涎三尺,吃一口爽口自然,不油不腻,回味无穷。

四. 广东省 惠州 惠阳区 炒螺

炒螺

惠州人爱吃炒螺,相传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吃螺有关。一天,东坡好友佛印和尚,寻得几斤田螺,生发雅兴,欲与东坡共享。不巧,坡公不在寓中。丫环问及佛印何事,那和尚伸手拍丫环臀部,又亲她小嘴,然后笑着走了。东坡归来,听完丫环投诉,哈哈大笑,说:“好!好!今晚有螺吃了。”这掌故生动、形象地比喻出吃螺特点:先敲掉螺壳尾部,再用佐料炒熟。吃时,用嘴吮螺尾吸螺口,方可得螺肉而食之。东坡吃螺掌故,一直影响着惠州人。今天,吃螺不仅仅是品尝佳肴,还已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

每当入夜,街头巷尾,百十步摆一摊者,炉火彤红,独揽生意;三五档聚一处者,灯火辉煌,争拢食客。灯光下,小桌上,田螺大、石螺靓。档主撮螺洗涤,夹去壳尾,佐以椒蒜,调以豆豉,猛火烧锅,油炒水局。稍后片刻,香气四溢。距数十米,便诱得路人唾液顿生,食欲大发。

若慕名食客前来,视盘碟若聚宝盆。一眼看定,无意挑剔,伸两指捏,出三指撮,稳稳在手。吮尾吸口,鲜美之汁,口福占先;嚼肉品味,口内留香,腹中营养。

五. 广东省 惠州 惠东县 梁化梅菜

梁化梅菜

六.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麻榨粉葛

麻榨粉葛是广东惠州龙门县的。

麻榨粉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产品具有产量高、外形美观、粉多、无渣、口感好等特点,种植面积约3000亩,年产量5250吨.

七. 广东省 惠州 博罗县 博罗凉果

惠州四时佳果品种繁多,博罗食品工业总公司根据惠州的实际,生产博罗凉果。主要产品有:陈皮梅、甘草梅、话梅姜、应子、蛇胆陈皮等百种。这些凉果,93年曾获马来西亚食品博览会金虎奖,95年又获中国优质食品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港澳及东南亚,极受游客青睐。( 惠州)

八. 广东省 惠州 惠城区 冬季狗肉煲

冬季狗肉煲

烹狗,在我国东南大部分地区都不足为奇。狗肉吃法很多,可焖可炒、可炖。而惠州人的习惯,却以“开煲狗肉”最受人们欢迎,在秋风萧瑟的深秋,北风凛冽的严冬,春雨淫淫的寒春,尤其夏至时节的“夏至肉”,惠州人喜欢用禾草先将杀好的狗烧至金黄颜色(使狗肉带有禾草香味),然后斩件,将狗肉放入热锅中炒干血水,盛起待用,再次将锅清洗干净,放入花生油(1斤狗肉3两油),狗肉用香料、味料爆透,加入汤味以及广东老陈皮、老姜,再用瓦煲慢火煲至沸。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都企不稳(站不稳),煲狗肉时阵阵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所以,惠州人称狗肉为“香肉”。人们围座火炉,品尝着开煲狗肉,身热胃暖,香味之浓,为其他肉所无法比拟,惠州人亦有“吃狗肉裆棉被”之说。

狗肉,一直为惠州民间冬季的佳馔,近年来,逐步登上大雅之堂,很多酒家、宾馆、风味餐厅争相出售,“狗肉王馆”,比比皆是,一入夜,满城的狗肉香味,让游人流连忘返,总是要踏入狗肉店品尝一番。

九.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西溪笋

龙华镇桥头村:“西溪笋”。

龙门西溪笋是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西溪河一带的。西溪竹笋薄如纸、嫩滑清甜、爽甜可口。更因其在深山丛林中自然生长、无污染、无农药残留,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有防癌作用。是龙门县三大土之一,早在八十年代就已驰名省内外,远销港、澳、台。

龙门西溪笋产于龙门县左潭镇与龙华镇交界处的上下西溪,由丛生麻竹(又名甜竹)根部在大小暑前后冒出。鲜笋可制清水罐头,一般制成笋衣笋干。西溪笋的特点是肉厚、鲜嫩、爽口。县志记载:西溪甜竹笋,甘脆异常,蒸熟曝干可久藏,比大头竹、筋竹、黄竹、苦竹、猫竹五种笋俱佳。据测定,西溪笋含糖类2~4%、脂肪0.2~0.3%、蛋白质2.5~3%,以及磷、铁、钙、镁、锗、有机硅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

西溪笋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明朝弘治年间,上西溪鹿庵村就有人学会了栽培。每年清明前后10天挖隔年竹头种下,3年后便可收成。鲜笋经加工成笋衣.笋干。笋衣曾被列为“贡笋”送朝廷1食用。近百年来,笋衣、笋干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过去由于西溪笋竹种苗不多,栽培技术单一,加工手段落后,因此产量不多。1980年,全县西溪笋竹只有1万多丛。近年来,政府帮助农民大力发展西溪笋,推广竹枝埋芽移植、竹节带丫定植等栽培技术,在左潭、龙华两个镇建立了6个西溪笋生产基地,办起两间鲜笋加工厂。目前全县种植笋竹面积6.3万亩,年总产量达3.5万吨。其中,以左潭镇、龙华镇种植面积最大(共3.1万亩),其次是王坪镇、天堂山镇。

龙潭镇新寮村是西溪笋的主产地,制作和销售西溪笋是该村的一项传统产业。目前全村种有3000多棵笋竹,制作西溪笋的农户有300多户。每年7至9月,该村每家每户的门口、楼顶、晒谷场都晒着金黄色的西溪笋,这可为每户人家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

西溪笋鲜笋与干笋各有各风味:鲜笋肉质鲜白肥嫩、清甜爽口;干笋色泽金黄,香甜爽滑。用作各种肉类的配料可蒸、可炒,其味特佳,特别受游客欢迎。与此同时,据有关资料表明,笋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铁、磷、镁等无机盐和有益健康的多种氨基酸;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高,其在肠内可以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能促进肠蠕动,增进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积留和吸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