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玉林博白县的特产视频 广西玉林博白特产直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玉林博白县的特产视频 广西玉林博白特产直播更新时间:2023-08-08 20:22:14

一. 陕西省 宝鸡 太白县 金丝南瓜

金丝南瓜

金丝南瓜,熟时果皮橙色,肉厚,肉色橙红,淀粉细腻,味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耐贮运。太白产金丝南瓜外型美观、色泽鲜艳、口感香甜,富含淀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钙、磷等成分,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与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作用,金丝南瓜还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近年来,

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研究表明,常食用金丝南瓜,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预防前列腺癌、防治动脉硬化与胃粘膜溃疡,治疗糖尿病、化结石等作用。由于金丝南瓜日益受到城市人的追捧,现已在太白县各乡镇广泛种植。

二.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六地坡梅菜

六地坡梅菜是北流有名的农业,在两广、海南、港澳地区甚至东南亚等地享有盛誉。

六地坡梅菜是选用上好的大肉包心芥菜(潮菜)、火筒菜,采用传统方法腌制加工而成,色泽棕黄,芳香浓郁,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及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脂、消滞健胃等保健功效。老少咸宜,是家常便宴及馈赠亲朋的佳品。每当秋冬时节,在六地坡村,看到最多的便是一丘丘、一垄垄平整得像绿地毡一样的潮菜、火筒菜地。微风吹来,波浪般起伏。因此六地坡又是北流有名的梅菜村,全市大约30%的梅菜产自这里。

作为一道品牌名菜,六地坡梅菜对气候的要求较严,一般在秋后入冬时分种植,以施用农家肥为主,收成后经特别的工艺腌制而成,稍加晒干即可,既环保又可长久贮藏。外观色泽金黄,有少量盐分淅出,手感柔软,闻之有独特的芳香,食之清脆爽口。性不寒、不热、不湿、不躁,还有良好的消滞祛湿,促进消化等治疗保健功能,又被称为健康菜。

三.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兴业黄金桔

兴业县现有黄金桔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5万吨,是广西特色名果。2009年“兴业黄金桔”荣获国家有机食品,2010年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发展黄金桔产业中,兴业县大力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黄1虫板,投放捕食螨、果食蝇诱捕器等生物防治技术和“三避”技术,不仅提高了黄金桔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延迟黄金桔的采收期,使兴业黄金桔与其他地方的金桔上市旺季错开,水果产品远销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区和城市,名声雀起。黄金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具有行气、解郁、生津消食、化痰等作用,常食金桔可提高人体抗逆能力,是理想的保健果品。

四.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陆川龙眼

优质龙眼:陆川县盛产储良、石硖等优质龙眼,现种植5000多公顷,年产7700多吨。

五.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六.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夏黑无核提子

夏黑无核提子,树势强健,抗病力强,果实性状优良,鲜食口感好,无核,含糖量高,肉质硬脆有香味。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及果糖,容易被人体吸收,能迅速转化为热量。再者,果肉中含有特殊胺基酸。该品种香甜可口,微微发酸,皮紧沾果肉,可不吐皮,是中国市场上最为好吃的葡萄品种之一。

陆川县的土壤、气候对种植夏黑无核提子很有利,特别是气候。夏黑无核提子在陆川县种植平均穗重750克、最大1550克,单粒重7-11克。五月底、六月初可上市,比南宁地区提早上市一个星期左右,比桂林地区提早上市20多天。这样对葡萄的销售很有利。夏黑无核提子可以做到一年两造果,不但增加了产量和收益,而且延长葡萄采摘时间,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很好的条件。

七.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肉蛋

玉林肉蛋 肉蛋则是另一种出身玉林的草根食品。要制作肉蛋,不仅在材料上要精选上好的小黄牛后腿肉,遵循严格的加工工艺,实际制作时也是一种体力挑战。据说需要搅打,直到掷地能反弹10—20厘米才算合格。

肉丸,玉林人称肉蛋。玉林肉丸洁白、嫩滑、松脆、无渣、味鲜美,富弹性,从高处扔下,可弹起10-20厘米。肉丸汤、炒肉丸是筵席的佳肴。民国时期,玉林的酒楼、饭店多有肉丸出售。30年代至40年代,城区专卖肉丸的摊档有十多个。 肉丸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一般选用黄牛肉,后腿肉为佳,也可用精瘦肉代替。把选好的牛肉剔筋去膜,切成厚片,捶成肉浆。置肉片于平滑的青石板上,用木槌(荔枝木槌为好)边捶边翻动。用力均匀,快慢适度,过快则其热不散,易成腐渣,食之无味。肉浆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粘手为度。把肉浆移置大瓦钵,加进视水、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制作者叉开五指,插入肉浆中,顺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以使肉浆的微孔增加,形成网状结构,使水分与调料均匀;然后把整团肉浆掀起,在钵中摔打,连续十几次,以把肉浆拉开,能自动收缩为度,以增加肉蛋的脆度。先把锅中水烧至温度50度之后,左手抓肉团,稍用力一抓,让肉团条从拇指与食指合成圈中冒出,右手持汤匙迅速一勺,即得拇指大小的肉丸,落入锅中。把锅水加温至微沸,待肉丸浮起,捞放容器中。

八. 广西 玉林 博白 那林鱼

那林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那林鱼是指位于广西博白县所辖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等7个乡镇境内养殖,符合特定质量标准,具有独特品质,用“那林”地域名称命名的一种本地活体草鱼。

地处六万大山余脉深处的那林镇一带,山顶浓雾覆盖,河溪纵横,无公害无污染的山溪泉水丰富,长流不息,水质清新无污染,矿化度小于1克/升。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等优越自然条件,当地人在溪边、山沟或村边空地挖成小鱼(塘)池,引来长流的山泉水养草鱼,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全程投喂草料,经3年至4年养殖,便达到4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博白当地一直有句老话流传下来:“博白蕹菜鲜,那林鱼味绝!”。那林鱼历史悠久,有300多年养殖历史,从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逐味品鲜之人的喜爱。白州之野产异鱼,此言不假,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宋时期,博白绿含山和大荒山上之池皆有婢妾鱼。宋·乐史《绿珠传》有云:州境有博白江盘龙,洞房山、双角山、大荒山有池,池中鱼有婢妾鱼。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据传,绝代美女绿珠即七彩婢妾鱼精幻化而生。到清代,这种珍贵的鱼类不再见记载于任何史料,倒见清道光年间的《博白县志》(道光十二年重版)记载,上述大山之池中亦见菩萨鱼清游。故老相传,最大的那林鱼是清朝年间养了105年的一条草鱼王,重达41公斤,有着“水浸木”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当年七仙女中的织女跟牛郎相爱出走后,剩下的六仙女闷闷不乐,故偷偷下凡散心,经过那林镇六塘胫,见此地风景优美,有六口清澈见底的水塘,因而一人一塘在水中戏耍。由于塘中没有生物,显得过于沉静,六仙女中的一人便出从天庭中取鱼放入此六塘中,以焕生机。有一天,六仙女在水塘中逗玩水中的鱼,旁边有一放牛青年路过,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加之受烈日爆晒晕倒在地,六仙女看到后,便将其扶到树下,从水中取出一条鱼用于煲汤给该放牛青年喝,该青年喝后便恢复了清醒,更是感觉得精力充沛,口中鲜味仍回味无穷。六仙女同情放牛青年生活贫穷、艰辛,便取水中之鱼给他带回家中繁殖。

放牛青年得此鱼后,回家利用那林自然生态环境,在溪水旁边挖窝养鱼,每天勤勤恳恳上山割草,摘瓜叶喂养鱼,精心喂养的鱼条条都膘肥体壮。由于干旱无收,乡亲们每天都挨饿,放牛青年抓鱼煮汤,分发给乡亲们喝,助乡亲们渡过了难关;乡亲们个个称赞,口口相传,此后那林家家户户都把此鱼当宝一样养殖开来。鱼愈养愈多,名声越来越大,从此那林便成了鱼米之乡,那林鱼也因此得名。

博白群众自古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习惯,那林鱼主要以草鱼为主,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优越自然条件,人们在溪边、山沟等地方筑10-100平方米的小鱼塘,且利用当地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形成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以吃嫩草、菜叶等草料喂养,养殖3年至4年,便达到6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

那林鱼在博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沉淀,伴随着六万大山山泉溪水静静流淌,在博白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那林鱼生活在长流山泉水中,山泉水水源充足,长流不息,非常有利于那林鱼的高品质、标准化养殖。那林镇一带冬暖夏凉,水温冬季在10度以下,夏季在25度左右,全年适合那林鱼生长,但由于仅投喂天然草料或农作物的茎叶,生长不是很快,养殖周期长,一般要喂三年以上,可长到4公斤以上,5年以上可达到6到10公斤。1981年,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肖锋闻讯亲自前往博白那林实地考察山窝大草鱼养殖,提出山区养鱼要学那林。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玉林日报等各级媒体也对那林鱼进行过大量报道。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白大观》则对那林鱼的历史、地理方位、养殖方式、品质等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如今,那林鱼早已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上海等地,当地村民用氧气袋长途运输,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现辖行政区域

《博白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那林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博政发〔2016〕2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那林鱼》(草案)

九.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玉林果蔗

属甘类,是人们喜食的热带水果之一。玉林果蔗皮薄肉松脆,清甜多汁茎大。玉林果蔗有青皮和黑皮两种,青皮果蔗纤维少、皮松肉脆、落地可断、易倒伏、怕霜冻、产量低,耐贮存和运输,秋后仅在本地上市。黑皮果蔗,茎皮紫红色,皮薄肉松脆,清甜多汁茎大、不易倒伏,抗寒力强、耐贮存和运输、品质稳定、产量高,一般亩产5吨至7吨以上

( 玉林)

十.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鑫香腊味

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是玉林较有名气的古镇,该镇船埠码头已有一千多年,商贾云集,并带来较闻名的饮食文化,较出名的有熟食和腊味。鑫香腊味就是古老特殊制作和现代生态技术制作的结晶。鑫香腊味场址建在六万山向东的1原上,秋冬季风力较大,借助干燥凉爽的北风,加上独特的制作方式,形成了鑫香腊味独特的风味。鑫香腊味由鑫香腊味公司生产,台湾绿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合作伙伴。台湾由绿盛公司在2010年打听到福绵熟食和腊味较有名气,于是派员考察,并于2011年开始和鑫坚种养公司合作建立鑫香腊味公司。经两公司合作,福绵腊味得以发扬光大,形成品质独特,浓香可口,回味无穷的腊味产品。

鑫香腊味在当地率先采用闭路电视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并配置先进热能烘干生产线,冷冻储存,有效保存产品的色、香、味。采用全天然风干,家养原料制作,腊肉腊肠瘦肉色泽暗红,肥肉呈半透明的白色,腊香浓郁,口感甜咸适中,香嫩爽口。产品销往两广及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