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全州特产厂家 全州县特产店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全州特产厂家 全州县特产店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8-09 02:11:22

一. 广西 桂林 全州 枧塘香瓜

枧塘香瓜,全州土。生于雨水充分,日照充足的,土质偏红的土壤中。全州枧塘香瓜,皮薄,肉脆,汁多且甘甜,瓜香沁人心扉。

品质特征

全州枧塘乡因其气候和土质特点盛产的香瓜香甜、肉脆,入口回味香醇。

营养功效

果肉生食,止渴清燥,可消除口臭,但瓜蒂有毒,生食过量,即会中毒。据有关专家鉴定,各种香瓜均含有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甜菜茄、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对感染性高烧、口渴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

产业发展

广西全州枧塘乡因其气候和土质特点盛产的香瓜香甜、肉脆,入口回味香醇,一直是市场上的宠儿,畅销区内外。今年,该乡鼓励瓜农改变传统的露天种植为大棚种植,拉长香瓜的生长期,避免虫害的侵蚀,减少了喷洒农药的次数,结出的香瓜果质更高,色泽更亮,价格更好。

由于大棚香瓜无污染、品质好,价格比普通香瓜翻了倍,在市场上销售价高达7元每斤,同样的地,同样的收成,得到的钱却翻了番。

枧塘乡农户种植香瓜的积极性非常高,全乡现已发展到1500多亩的规模,其中大棚香瓜60余亩,有了大棚,香瓜质量上去了,价格也涨了,杀虫次数少,节省了劳力,减少了成本,收入却翻了倍,相信以后我们乡种植的还要多。

二. 广西 桂林 全州 东山猪

东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东山瑶民间口传史料和《樊氏族谱》记载,东山瑶先民是原始的“土著”和祥庆公先自元末由江西迁居东山定居组成的族群。又据东山瑶《盘邓李归阴祭单》记载光绪至民国三年期间老人归阴祭祀云:“盘法团一双黄氏者三位家先祖坟一供度地主,行途社王庙以牲猪祭祀归安”;“盘法德家先祖坟安葬渭酸冲半领坪,行途社王庙以牲猪祭祀”;“邓妹耐家先祖坟葬永县管入油茶里田头平龙都地,平安社王庙以牲猪祭祀”。凭藉东山瑶中盘邓李氏瑶民《盤鄧李歸陰祭單》记载透露的这一信息,说明东山瑶自元末进入东山不久便驯养东山猪,《盤鄧李歸陰祭單》足可说明并资证东山瑶驯养东山猪的历史事实。以及从事东山瑶历史文化研究教授盘福东著作《东山瑶社会》一书中写道:“东山猪始养于明初”。都资证东山猪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1998年版全州县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东山猪就已被县畜牧主管部门择优定为本地良种猪。上世纪70年代,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鉴定为全国良种猪之一,并载入《中国良种猪》。

东山猪主要产于广西的全州县。产区多为沙壤土,江南多为红壤和黄壤,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夏温差较大。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以水稻为主,旱作物有薯类、大麦、小麦,大豆、花生、油菜、高粱、玉米、棉花等。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粮食加工、制粉、酿造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品种特征

东山猪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

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较平直,四肢较结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着生白毛,称“晕带”,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延至鼻端称“破头花”,有的尾尖有白毛,少数猪躯干上有一、二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或“点花猪”,头尾黑毛区较小,黑色区常以两额角为中心联于头顶,称“点头墨尾”。0数一般6~7对。

品种性能

东山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19.02公斤,体长132.29厘米,胸围114.86厘米,体高74.36厘米,成年母猪分别为:124.31公斤,129.30厘米,118.36厘米,66.40厘米。东山猪具有早熟易肥、骨细、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但腿臀不够丰满,体质结构疏松。

东山猪

地域范围

东山猪原产于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分布于全州县境内的东山乡、白宝乡、咸水乡、才湾镇、龙水镇、大西江镇、枧塘乡、石塘镇、安和乡、两河乡、凤凰乡、文桥镇、庙头镇、永岁乡、黄沙河镇、蕉江乡、全州镇、绍水镇等十八个乡镇。保护面积4022.19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7′~111°29′,北纬25°29′~26°23′。全县东山猪饲养量为17.73万头,母猪存栏1.52万头,年出栏肉猪7.1万头、小母猪5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东山猪的形态特征具有地方特色,其体型特点:体躯高大,背腰平直,各部位结构匀称。胸宽深,腹大不拖地,四肢强健,立系。012-14个,少数16个,分布均匀,发育良好。头部清秀略长,面部平直,额略宽,有不规则皱纹,耳大下垂。躯干、四肢、尾端、鼻梁及鼻端为白色;头耳部、尾根及周围为黑色,简称为“四白二黑”,少数猪躯干有黑块。东山猪性情温驯,适应性好,抗病力强,耐粗饲。 (2)内在品质指标:东山猪皮厚,肌肉脂肪含量高,背部瘦肉切面呈大理石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东山猪背最长肌水分含量60.4%~65.4%,灰分含量0.8%~1.06%,脂肪含量12.8%~13.4%,蛋白质含量19.6%~21.7%,膳食纤维含量0.15%~0.17%,氨基酸总量含量17.25%~18.86%,热量为873.4kJ/100g~945.4kJ/100g。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2)执行。

三. 广西 桂林 全州 桂北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生产制作

一般做法

原 料:猪肉(后臀肉去皮),猪小肠.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

制作过程:

1:将去皮猪肉用温水洗净,将肉表面的水漓干,把肥瘦肉分开,分别改成1CM的肉丁,在分别装入不同的瓷灌里。

2:依照个人的口味分别放入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8--10个小时. 由于瘦肉容易进味,肥肉油腻,往往肥肉先腌制1--2个小时。

3:在腌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肠衣.将小肠用温水加少量的盐或者碱清洗,但盐和碱不宜放的太多,那样会使小肠变脆,在我们刮肠的时候容易破坏.清洗之后把小肠放到平硬的地方,用不锈钢直尺或者餐刀用均匀力道把小肠由上而下刮净,直到挂至好象要透明了,在开始用水里外冲洗,冲洗干净后篱水,这样肠衣就做好了。

4:将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搅拌均匀,用肠衣一端套住漏斗,把搅拌好的肉灌入肠衣内,灌满整根后,先用细绳将肠衣底端扎紧,然后用手揉捏肠体,使罐好的肠体粗细均匀.切记不能灌的太满,这样在以后晾晒过程中会暴烈,也不要太松或者留有空气,那样等到腊肠成型时候不好看.将灌好的肠体每隔10--20CM用细绳扎成一小节,每个小节的底端用针扎个小洞洞,把多余的水和空气留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4天,在挂到通风的高处.一般是屋檐下风干.一般需要15天左右,这样腊肠就制作成功了!

优质腊肠做法

优质腊肠色泽红艳,间有白色夹花,滋味咸口带甜,细品时芳香浓郁。

一、配方 瘦猪肉90公斤、白砂糖5公斤、肥猪肉10公斤、精盐3公斤、味精200克、白酒750克、鲜姜末(或大蒜泥)150克。

二、制法

l、切丁:将瘦肉先顺丝切成肉片,再切成肉条,最后切成0。5厘米的小方丁。

2、漂流:瘦肉丁用1%浓度盐水浸泡,定时搅拌、促使血水加速溶出,减少成品氧化而色泽变深。2小时后除去污盐水,再用盐水浸泡6-8小时,最后冲洗干净,滤干。肥肉丁用开水烫洗后立即用凉水洗净擦干。

3、腌渍:洗净的肥、瘦肉丁混合,接比例配入调料拌匀,腌渍8小时左右。每隔2小时上下翻动一次使调味均匀,腌渍时防高温、防日光照洒、防蝇虫及灰尘污染。

4。皮肠:盐、干肠衣先用温水浸泡15分钟左右,软化后内外冲洗一遍,另用清水浸泡备用,泡发时水温不可过高,以免影响肠衣强度。将肠衣从一端开始套在漏斗口(或皮肠机管口)上,套到末端时,放净空气,结扎好,然后将肉丁灌入,边灌填肉丁边从口上放出肠衣,待充填满整根肠衣后扎好端口,最后按15厘米左右长度翅结,分成小段。

5。晾干:灌扎好腊肠挂在通风处使其风干约半月,用手指捏试以不明显变形为度。不能曝晒,否则肥肉要定油变味,瘦肉色加深。

6。保藏:保持清洁不沾染灰尘,用食品袋罩好,不扎袋口朝下倒挂,既防尘又透气不会长霉。食时先蒸熟放凉后切片,味道鲜美。

主要功效

腊肠可开胃助食,增进食欲。

四.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生姜

全州生姜块大肥实,老姜辛辣带香,子姜微辣生脆。具有健胃驱寒,发汗驱邪,温胃等功效,多用于感冒头痛,产后病等,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可治脾胃虚寒之胃痛、腹痛、呕吐等。泡姜温经止血,姜皮利尿消肿,均为临床常用之药物。用全州生姜制作的姜糖,姜片、姜汁等,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等地。

五.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朝天椒

该品种为早熟性品种,上市早。一代杂交优势强,长势旺,株高65-75厘米,株茎粗壮,果实密集,果长4.5~5.5厘米,果径0.6厘米左右,单株结果200个左右,易于干燥加工,果实深红色,果面光滑,味浓辣,适于加工出口。干椒每667平方米产500公斤左右。

桂林全州县土壤肥沃,含钾量丰富,非常适合朝天椒生长,其成品椒品质优良,色泽油亮,深受海内外客商青睐。朝天椒产量稳定产值高,受到种植户好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由最初的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0亩。

六.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禾花鱼

全州禾花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州禾花鱼是鲤科淡水温水性鱼类,是团鲤的一个变种,又称禾花乌鲤、禾花鲤、乌鲤,因长期放养在稻田内,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是全州县著名,也是桂林市十大名牌农产品之一。

全州禾花鱼属中国土著鱼类。体短而肥,一般体重在50-250克,全身紫褐色,细叶鳞,皮薄,隐约可见内脏。它肉多刺小,有主刺无细刺,肉质细嫩清甜,无腥味。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06%,氨基酸总量为73.66%,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54%。它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繁殖力强等优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集美食与观赏性于一体,宜推广养殖及加工利用的地方优良鱼类品种。

全州禾花鱼进贡历史始于南宋(一说始于乾隆盛世),之后家家户户都有稻田养殖禾花鱼的习惯。

全州稻田养鱼的历史漫长而悠远,早在汉代就有了。据传全州的县城还在洮阳(现全州之古洮阳遗址)时,一位清晨早起卖鱼的渔夫一不小心,把一担从江里捕捞的鲤鱼仔倒进了路边的稻田里,除了捡捞起那些已死和将死的鱼外,那些活跳跳的早就逃散了。稻田是人家的,禾苗正在拔杆孕穗,田里是挖不得水的,怎么办这渔夫不死心,经与田主协商,就把进水和出水口用杉树枝拦好,等到稻田挖水时,吃饱了禾花的鲤鱼仔不但肥得油光水滑,而且吃起来有一种特有的滋味,聪明的全州人从此开始特意在稻田里放养鲤鱼。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10岁能赋《笔山诗》、被桑梓称为神童的先祖陶崇公,在考中进士殿试时,将自撰的《宋铙歌鼓吹曲》及《楚词七叙》两书献于皇帝。宁宗爱其才,又见他有柳子厚遗风,就指名他为太子讲读官,专门辅导太子赵昀学习。一年春节省亲时,先祖带去家乡禾花鱼干,赵昀食后赞不绝口,待老师说明该鱼为稻田禾花养成,并说"鲜活禾花鲤鱼的味道那才叫绝呢",太子横竖要吃鲜鱼。可寒冬季节哪里又有鲜鱼好不容易等到秋分,先祖奉太子令回乡,备好了数十斤刚出田的鲜禾花鱼,包一条小船,用鱼网将鱼吊入水中,沿湘江到洞庭下长江到京师时,鲜鱼尚活蹦乱跳。太子食后拍手叫绝,又将鱼孝敬皇帝老子。此后,全州禾花鱼名声大噪,理所当然地成了贡品,同时也推动了全州禾花鱼的养殖。先祖在太子登基后(宋代当皇帝时间最长的宋理宗得到重用。

传统稻田养鱼一般亩产鱼三五十斤。禾花鱼肉质细腻,刺少肉多,骨软无腥味,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黄焖、清煮、煎、蒸都好吃,尤以瓦罐煨煮其味最佳。汤开鱼熟,满屋飘香。用鲜活禾花鱼烘制成禾花干鱼仔,是全州人传统保留它的办法。因鲜鱼从稻田中挖出后不管放在什么地方饲养,两个月后,禾花的真味异香便随之消失,但制成腊鱼干后异香如故。全州人称禾花鱼干为腊鱼仔,其成品金黄油亮,闻香生津,久食不腻。全州自古有谚云:"禾花鱼下酒,见者不走。"鱼出田时,户户飘香,全州人古有"见者入席,喝酒吃鱼"的习俗。"腊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炒鱼肚货,肚子胀破",其言实也。

禾花鱼是一种体色乌黑透亮的鲤鱼品种,即乌鲤,主要在全州县一带稻田中养殖,因采食落水禾花后上市,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食性杂、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刺少肉多,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体重在50-250g。清代乾隆盛世曾是宫庭贡品。禾花鱼养殖项目多次获得农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科委和水产局奖励。目前年养殖面积40万亩,年产量0.76万吨。

全州县的禾花鱼是把它用酸水、盐煮过,放在火炉上烘干,吃时放豆豉、蒜、姜,加上辣椒粉———咸辣适宜,味鲜无比,堪称“岭南一绝”。禾花鱼吃法多种多样。但只有把它“烘”干,才别有一番风味。全州人喜欢将“禾花干鱼仔”在煮和蒸前稍用温水浸泡,佐以豆豉、辣椒粉,配以白酒、味精、放在铁锅里煮。更佳的是待饭要熟时,放到饭上蒸。端上桌来,真是一片稻米鱼花香。其肉质细腻,鱼刺松软、味道浓厚。造型美观,汤汁乳白,富含胶质,鱼肉鲜香细嫩,藿香味浓。

做法

1.将鱼购回后清水静养1~2天,以吐尽肚中泥沙备用,并将其他的原料洗净,作相应的刀工处理。

2.去苦胆:用牙签或大号针在鱼身右侧离鱼鳃1厘米处戳一小孔,用力一挤即出。

3.将挤去苦胆的鲤鱼直接放入冷水锅中,加盖用大火烧开,加盐、姜丝、独蒜、豆豉、转中火炖制20~30分钟,待其汤色乳白,鱼体熟透,加青红椒丝、味精、藿香碎、葱花,再烧煮一下即可。

4.将鱼逐一摆放在盘中,大蒜放中间。

注意事项

1.静养的时间要足够,以便吐尽泥沙;挤苦胆时要倍加小心,若弄破应马上用水冲洗,以免使整锅鱼以苦。

2.烧开之前,切忽翻动,否则腥味太重。

3.炖制时间要恰到好处,太久,食用时不成形;时间不够,鱼鳞中的胶质溢不出。

地域范围

全州禾花鱼的地域范围包括全州镇、龙水镇、凤凰乡、才湾镇、绍水镇、咸水乡、蕉江乡、安和乡、大西江镇、永岁乡、黄沙河镇、庙头镇、文桥镇、白宝乡、东山乡、石塘镇、两河乡、枧塘乡等18个乡镇,皆产禾花鱼。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北纬25°29′36″~26°23′36″,东经110°37′45″~111°29′48,界于越城岭与都庞岭两大山脉之间。境内东西最宽距离85.77公里,南北最长距离99.23公里,拥有土地总面积4021.19平方公里。东北部依次与湖南省的道县、双牌、永州、东安、新宁五个县(市)交界,南部、东南部与兴安县、灌阳县接壤,西部与资源县毗邻,海拔200米~2123.4米。拥有总水田面积54.92万亩,年生产禾花鱼稻田总面积(早、中、晚三糙)达45万亩。年生产禾花鱼总量达8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禾花鱼体短,腹大,头小,背部及体侧呈金黄色或青黄色,鳃盖透明紫褐、腹部紫红色皮薄,半透明隐约可见内脏,全身色彩亮丽,性格温驯。(2)内在品质:肉多刺少,骨软无腥味,肉质细嫩清甜,鲜嫩可口。(蛋白质含量≥14.0g/100g、脂肪≤4.0g/100g、钙≥500.00mg/100g、锌≥28.0mg/kg、铁≥15.5mg/kg)。(3)全州禾花鱼产品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NY505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0)执行。(4)全州禾花鱼产品生产环境严格执行NY5051规定的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定期监测,严禁在产地周边1000米内制造“三废”污染源,整个养殖期间对水环境进行严格控制(执行标准:NY/T5059).

七. 广西 桂林 全州 文桥腊胆肝

文桥人制作和食用腊胆肝始于何年何代,具体时间已无从考究了,但据该地老辈讲,最小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该乡文化站站长易著蔚介绍,他曾在上世纪六十年未看到一本家谱,记载着该族先祖在北宋时就有制作和食用胆肝,并把它当作珍馔,是贵客才让其品尝。如按最保守的年代计,文桥人制作和食用胆肝的历史应在千年以上。

制作方法

胆肝一般都是腊月杀年猪时制作的,一般与腊肉同时制作,其方法与制腊肉基本相同。杀猪后将猪肝连胆从猪腔内完整摘下后,用细盐仔细擦遍肝周(注意不要把胆搞破),然后与同样擦了盐的腊肉一同腌制在盆子内,腌约4天后翻动一次(其渍盐水不能倒出),再腌制了3——4天后(一般腌制时间为一周),将胆肝挂于通风处阴3天左右,就可放挂到火堂上,让柴火的烟熏了。象熏腊肉一样,挂位离火堂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一般距离4——5尺为宜。熏约半个月后,肝体已全部渗透了胆汁,这时要根据该肝上胆的大小采取人工排胆汁。制作胆肝的猪胆越小越佳,其胆汁质量也越小越高,这种小胆汁是不用排汁的,如果是大胆囊多胆汁的,在熏了15天左右就要排去一些,排汁的方法就是在胆囊上用锐器扎洞,让胆汁流出,排多排少随主人口味而定,有喜欢苦味的人少排一些,不喜欢苦味的人多排或排尽余汁,在烟熏约一个月后,所有肝汁全被肝吸收,肝呈黑黄色,手触坚硬,捏之成粉状即可食用。

食用方法

将胆肝切片配以香蒜,辣椒粉或炒或蒸均可。烹饪好的腊胆肝清香爽口,余味无穷。且有清胆明目,降火去热,健胃消食的功效。

该食品主要为文桥人制作,庙头等相邻乡镇也有人制作,但食用的人全县均爱。新中国成立以前,胆肝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难得的奢侈品。如今生活好了,就象熏腊肉一样,一般都要制作,有的家庭还要制作数个用于送礼,外乡人如果能得到一个全胆肝礼品,那是不同凡响的关系了。

八.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蜜梨

全州蜜梨是广西最优秀的梨种之一,它具有本地特色,果肉白色,果心较小,肉质脆而细嫩、化渣、清甜,有较浓的蜜梨香味,果肉切开后长时间不变色,具有丰产优质等特点,是梨中珍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桂林)

九. 广西 桂林 全州 东山良种母猪

东山母猪产于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是我区优良地方猪之一。

外貌特征:本品种体型高大、体质健壮、结构匀称,属肉脂兼用型猪种,一般头较小、嘴稍长、耳大下垂、胸深广、背凹、腹大下垂不拖地、四肢高、014个、毛色二头乌(头、臀为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少数背腰有黑块。

生产性能:胎产仔数平均10.35头,初生0.65公斤,肥育猪在一般条件下日增重368克,较好饲料喂养增重可达580克以上,胴体瘦肉率41.38%、脂体占37.92%、骨占10.82%、皮占9.9%。

主要优点:本品种体型高大、背腰平、生长发育较快、饲料利用率好、瘦肉型,与大约克、长白公猪杂交较好,杂交后平均窝产11.83头。60天窝重111.64公斤,胴体瘦肉率达46.95%,三品种杂交瘦肉率达54%。

该品种在桂北地区广泛养殖,仅东山瑶族乡2002年肉猪存栏4.5万头,年出栏3.2万头,年产乳猪1.8万头,远销湖南、广东等地,是广西桂北良好的杂交母本。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十. 广西 桂林 全州 黄焖禾花鱼

黄焖禾花鱼是全州县颇有名气的传统菜肴。相传,清代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带着一班文武1巡游江南,到了桂林府。府台知道乾隆皇帝好游玩,爱吃喝,便投其所好。派人到处采购山珍海味,请来有名厨师,大摆筵宴,为皇上接风乾隆平日在京城吃的多是北方口味。这次来南方,觉得酒醇菜美,异常新鲜。席间,他对菜盘里的禾花鱼特别感兴趣,高兴地问左右:“这是什么鱼?这样肥嫩可口,无腥无腻”。府台回答道:“这是全州的禾花鱼”。“什么叫禾花鱼?”皇帝又问。“禾花鱼就是田鲤鱼,百姓把鲤鱼放在稻田里喂养,当稻子抽穗扬花时,鱼儿特别爱吃飘落在水上的禾花,食后长得又肥又嫩,故无腥味。”府台毕恭毕敬地回答。乾隆昕后龙颜大悦,说道:“禾花鱼肉嫩鲜美,武昌之鱼未能及也”。从此,全州禾花鱼被列为土贡,身价倍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