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陇珍堂陇南土特产店 陇南特产旗舰店地址电话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陇珍堂陇南土特产店 陇南特产旗舰店地址电话更新时间:2024-01-08 04:18:01

一.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蚕桑

蚕桑产业是徽县的传统优势区域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农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近几年来,徽县县委、县0紧抓“东桑西移、南蚕北移”和西部大发展,生态要先行的历史机遇,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本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收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给予大力扶持。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面积5000余亩,年养蚕1200张,产鲜茧4.2万公斤,农民售蚕收入达到63万元,5000亩桑园全部达到盛产期后,年养蚕能力将达到1.25万张,可产鲜茧44万公斤,蚕农售茧收入将达到656万元。在蚕桑生产经营上,充分依托县蚕种场、陇南富通茧丝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徽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至2011年,桑园面积将达到2万亩,建成中国西部优质蚕桑生产重点县。

二. 甘肃省 陇南 成县 陇南天麻

天麻,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原名叫“赤箭”,最早见于《开宝本草》。在《本草纲目》里称为“定风草”。后来,人们认为这是天上仙女所赐,故称“天麻”。天麻,属于兰科,是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植物,全株无绿叶,不含叶绿素。地下有肉质肥厚的块茎,块茎长形、椭圆、略扁,皱缩而弯曲,大小不一。表面呈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有节状环纹。天麻的籽很小,须在五百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因此栽培相当困难,过去人们没有掌握天麻的生长规律,所以称它为“神药”。古人说:“深山天麻真是奇,神仙播种地下生,果实成熟见其踪,凡人无法能栽种。”这种富于传奇色彩的说法,连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也相信。甘肃陇南山区,以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而堪称“陇原宝地”。珍贵中药材天麻,就是这里生长着的万千植物中的奇葩。

天麻含有维生素A、天麻甙、香夹兰醇和多种生物碱,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功效:中医学上以块茎入药,性平、味甘,既有祛风镇痉、止痛提神、益气养肝、降低血压的功效,又可医治昏迷惊风、口眼歪斜、神经衰弱、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

三.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嘉陵酱油

陇南市

徽县陇南春、金徽酒闻名。

甘肃大红袍花椒:传统产品,省内分布较广,有大花椒、大红袍、小红袍3种。以陇南所产大红袍为最佳,又称伏椒,果柄基部两侧有二小肉状物,俗称耳朵,为区别于他种的主要特征。

成县

沙坝乡:陶器生产历史悠久。

礼县

白河、铨水一带的大黄以质优闻名。

宽川乡:大麻,以色白柔软著称。

祁山乡祁山堡村:所产苹果有名。

白关堡回族乡:所产皮衣出名。

石桥乡:所产“古泉”烟有名。

上坪乡:蕨菜。

上坪乡大庄里村:大黄、当归。

江口乡八房村:花椒。

龙林乡:高粱酒柿。

龙林乡小林村:花椒、苹果。

中坝乡:手编竹席闻名。

白河乡:以盛产大黄驰名。

铨水乡:以盛产大黄(铨黄)闻名。

雷坝乡:花椒,尤以石榴闻名。

三峪乡:当归、木耳等。

滩坪乡:柿子。

康县

核桃年产居全国第六位,为全国27个生漆基地县之一。

康县中华猕猴桃:主产于吴家沟、朱家沟、张家沟、梅子园、西河、白杨、铜钱、杞河等28个乡,文县、武都、徽县的山区亦有分布。康县所产猕猴桃甜酸适口,气味清香,汁液甘美,采收后多制成原汁。

康县黑木耳: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县所产木耳朵大肉厚,色泽乌黑,光滑质轻,气味清爽。

长坝镇:盛产核桃闻名。

寺台乡马莲村:手编草帽出名。

大南峪乡:盛产核桃出名。松花蛋。

太石乡:所产铁铧闻名。

铜钱乡:以木耳闻名。

太平乡:“太平鸡”为优良品种。

武都区

纹党参:因根条上横纹较其他党参细密而多,故名。已有几十年栽种历史。

红芪:又名红兰芪,产于甘肃省,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产量较大,最早种于武都县光明乡。身长条直,质地密实,粉性足,甜度高。

马街乡官堆村:梨及花椒、柿子。

城郊乡:尤以樱桃、无花果闻名全省。

橘柑乡大岸庙村:柑橘及花椒、柿子。

三河乡:尤以核桃个大、成熟早闻名。

月照乡:蜂蜜及生漆、花椒、核桃等。

文县

碧口竹藤编织品以品种繁多、工艺精美著称。

贾昌柿饼:主产于贾昌乡。生产历史已达千年。外表泛红透亮,柿霜洁白,撕开后鲜肉色泽棕黄发亮,晶莹柔润,甜美适口,色味均佳。若放于杯中,开水冲之即化。营养丰富,有止渴生津、清心润肺、除烦利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多烦热、津干口渴、声嘶失音、眼目赤痛、风热灼盛、大小便不畅、疮毒、酒毒等症。

纹党参:因根条上横纹较其他党参细密而多,故名。已有几十年栽种历史。

尚德乡:所产蒜苔、橘子、红辣椒出名。

横丹乡:以苹果、大红袍花椒驰名。

丹堡乡:以黄干桃、核桃闻名。

上丹乡:以生漆、核桃出名。

范坝乡:黑木耳。

梨坪乡:以梨、虫草著称。

石鸡坝乡:以大米闻名,明、清曾作贡品。

两当县

西坡乡:所产沙锅有名。

云屏乡:党参、猪岭、三七、天麻等中药材。

宕昌县

药材以当归最佳,与“岷当”齐名。

八力乡:盛产当归,尤以红芪出名。

西和县

汉源镇:盛产八盘梨、金瓶梨。

西峪乡:八盘梨、金瓶梨。

西高山乡:麻纸。

西高山乡崖房下村:麻纸制造历史悠久。

徽县

“陇南春”、“金徽”酒为甘肃省名产。

伏家镇:所产陇南春酒、金徽大曲酒闻名。

泥阳镇:以大蒜著名。

嘉陵镇:嘉陵酱油闻名。

四.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胡店鸭蛋干

主产地为金寨县桃岭乡、槐树湾乡的库区一线(梅山水库淹没的胡家店集镇移民聚居区)。制作工艺为:用棉纱方巾包豆腐,压榨成方块白豆干,阔约5公分,厚约1公分,经日晒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卤制。卤料以鲜鸭蛋、蓼叶灰、腊鹅汤、腊肉汤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晒,直至表皮渗油。成品呈淡绿或淡黄色,乍闻有点臭,吃起来醇香细嫩,表皮柔韧。可凉拌、油炸、炒菜。

五. 甘肃省 陇南 成县 成县核桃

成县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县核桃栽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以其粒大、仁包而驰名中外,是传统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也是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置身成县,最吸引人眼球的还不是美如油画的景色,那些大大小小、遍布城乡、状似蘑菇云的树冠,让你心旷神怡之余又多了几分感动,这些植物,不仅改善着我们生存的环境,也为成县人缔造着一个美好的明天。它,就是成县上上下下挂在嘴边,引为自豪的核桃。

现在,成县有核桃38.17万亩760多万株,2007年总产值可望突破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核桃收人400余元。令人兴奋的是,这38万亩核桃中,目前挂果的仅11万多亩,那么,它潜在的经济效益不可低估。

从1997年起,成县人坚持栽植核桃,用坚韧和毅力再造着“绿色铅锌矿”。

现在,成县已建成5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100个,1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50个,3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20个,500万亩以上的核桃园5个,农户人均栽植核桃38株,建成城关至镡坝、支旗至宋坪、城关至二郎、抛沙至纸坊四条万亩核桃交通林带和200个核桃专业村,全县80%的乡镇已实现核桃全覆盖。

六. 甘肃省 陇南 武都区 武都花椒

武都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都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都花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都地处甘肃南部,地处西秦岭南荣南麓,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林草茂盛,资源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称。居长江水系白龙江中游的武都区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又以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

武都——中国花椒之乡

.武都是我国花椒原产地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目前,该区花椒种植面积90.4万亩,花椒年产量1020万公斤,堪称“中国花椒第一县”。

武都花椒远近闻名,畅销全国,著名餐饮连锁小肥羊火锅店的花椒全部来自甘肃武都,可见其盛产的花椒的影响力。其中尤以武都花椒的颜色、麻味更胜,武都也因此被称作花椒之都。我国首座花椒博物馆在著名花椒之乡武都开馆。中国第一个花椒博物馆在武都开馆

武都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

武都花椒荣誉:-总理嘉奖

1994年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7年荣获首届甘肃土展示会金奖;2007年荣获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2000年武都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武都花椒特点:

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

地域范围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产地地理位置于东径104°34′——105°38′,北纬32°48′——33°34′之间,东临陇南康县、成县,南接陕西宁强县、四川青川县,陇南文县,西与陇南宕昌县,甘南舟曲县毗连,北与陇南西和县、礼县为邻。武都花椒生产地域分布于陇南市武都区马街、汉林、柏林、安化、隆兴、龙坝、鱼龙、甘泉、佛崖、黄坪、-、蒲池、两水、石门、角弓、坪垭、城关、城郊、东江、汉王、龙凤、桔柑、外纳、磨坝、三河、玉皇、郭河、五库、月照、三仓、琵琶、洛塘、五马、枫相共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2014年武都花椒种植面积为6.4万公顷,产量2.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武都花椒外在感官特征:武都花椒具特有的醇正麻味,且香气浓,无腥膻等其他异味。干制后,外果皮呈深红色,内果皮黄色,果皮开裂后呈梅花状,果皮较厚,颗粒均匀,干花椒千粒重平均为18克。总体感官特征定性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 2、武都花椒内在品质特性:武都花椒醇提物含量高于17%;不饱和脂肪酸高于59%;挥发油含量高于3%。

七. 吉林省 通化 柳河 姜家店大米

姜家店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姜家店大米,是指生产于吉林省柳河县境内姜家店朝鲜族乡及周边相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水稻生产的大米产品。该产品选用优良的水稻品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使产地的土壤、农田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分析测量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再加上特定的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姜家店大米的感官、理化、卫生等质量特色优于其它地区的大米,食味品质极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产品远销上海、天津、大连、宁波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8年,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姜家店朝鲜族乡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南部的三统河畔,素有“水稻之乡”的美誉。姜家店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渊源,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姜家店朝鲜族乡所属的柳河县水稻土和冲积土33395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0.4%,保水保肥,宜栽植水稻。全县耕地面积6329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8.9%,其中水田22732公顷。柳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温和凉爽。1986~2000年年均气温5.5℃,6月~8月月均气温19.5℃、22.5℃、21.1℃,年均日照2 479小时,年均降水量736毫米。水资源方面,柳河县境内有一统河、三统河、哈泥河、窝集河4条主要河流,总长389.8公里,流域面积3348.3平方公里,地表水径流年均总量11.07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49 450千瓦。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19座,小(Ⅱ)型水库78座,塘坝1444个,自然泡泽109处。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灌溉用水,促进了水稻生产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3月14日起对姜家店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8年第24号).

保护范围

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柳河县 《关于确定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柳政文〔2007〕2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乡、柳河镇、三源浦镇、驼腰岭镇、向阳镇、安口镇、圣水镇、红石镇、亨通镇、孤山子镇、五道沟镇、凉水镇、罗通山镇、时家店乡、柳南乡等15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八.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西和花椒

西和花椒是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西和县所产花椒果大均匀、色泽红亮、香麻味浓,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西和境内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所产花椒果大均匀、色泽红亮、香麻味浓,南部山区所产的“大红袍”花椒,皮红口黄,粒大肉厚,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近年来,西和县立足资源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充分利用当地适宜花椒栽植的有利条件,把花椒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按照“南椒北果”的经济林果发展思路,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于花椒产业开发建设,通过地埂栽植、荒山建园、地埂椒核套栽等模式,发展壮大花椒产业。

截止2007年6月底,全县花椒栽植总面积已达到18万亩,年产椒量120万公斤,花椒总产值2400万元,大桥乡实现了花椒全覆盖,南部的大桥、蒿林、太石河、洛峪、西高山五乡镇花椒面积将近占全县花椒总面积的一半,大桥乡的龙凤、白五,蒿林乡的赵沟等15个村已成为全县的示范村和典型,特别是西高山乡寇山、冯坪村的地埂椒核套栽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九.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阎店地瓜

瓦房店市地瓜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尤以阎店地瓜最为著名。由于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阎店及周边乡镇的地瓜外观呈梭形、红皮黄瓤、外皮光滑、大小适中,表面无凸凹、无疤痕,口感细腻甜脆,受到消费者欢迎。曾荣获大连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地瓜是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美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改革开放以后,阎店地瓜走出乡村,成为城里人的餐桌佳肴。我省各地及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促进了这一地区地瓜产业的发展,地瓜栽植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酱菜

酱菜是斑鸠店镇供销合作社,1962年创制的咸菜新品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已形成颇有影响的著名地方性小吃。

斑鸠店酱菜以优质面粉和莴苣、无籽黄瓜、芒瓜为主要原料,吸取传统酿制工艺的精髓,按一种新的酿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保持了蔬菜本色,有光泽,无沉淀物和杂质。具有鲜、甜、脆、嫩、微咸可口等特点。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调味品。它是佐餐佳品,能增进食欲,开胃爽口,特别是早晚吃粥时,其味更是妙不可言。成为近年来宾馆酒楼和百姓餐桌上的常见食品,也成为馈赠佳品之一。

酱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汉朝时我国即已开始酱黄瓜,到清朝时制作技术已大有改进。《随园食单》曾专门记了一条“酱王瓜法”:“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一回说大观园的姑娘们爱吃“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杂儿”,这里的“酱萝卜杂儿”,指的就是酱菜。

斑鸠店镇盛产大蒜、黄瓜等瓜果蔬菜。斑鸠店酱菜就是采用当地新鲜蔬菜,入甜面酱制成。酱菜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选料的季节性很强,要求很高。选料要大小一致,长短粗细相仿,选好料要及时加工,保持蔬菜新鲜,这是做到脆、嫩的关键。鲜、甜则取决于甜面酱的质量,发酵要恰到好处。

腌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将小乳瓜洗净,去蒂,放盐略腌,取出晾干,再以腌瓜卤汁下锅煮沸,烫过乳瓜,使瓜起脆,再晾干起皱,成瓜胚,然后用次酱先行套浸瓜胚,浸透取出,用手勒净,略晾,再入甜面酱缸内,一个月后可食。

斑鸠店酱菜的主要品种有:糖醋大蒜、乳黄瓜、嫩莴苣、嫩生姜、胡罗卜等,形状有条、块、丁、丝、角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