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株洲有啥水果特产吗图片 株洲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株洲有啥水果特产吗图片 株洲的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2-22 01:28:03

一.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釉下五彩瓷

我国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再次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醴陵陶瓷产业抓住机遇,重整旗鼓,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使醴陵响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便诞生于此时。1904年,湖南凤 釉下五彩瓷

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际情况。在醴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大力振兴醴陵瓷业。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陵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

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界磨损、防止和减少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产品,它不仅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有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仅限于湖南醴陵。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在当时烧制的数量就不多,时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攸县辣椒酱

辣酱最早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湘菜和鄂菜常用的一种调味料。其传统制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再剁成细粒,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姜米和精盐,拌匀后装入坛子中,密封腌渍约半个月即成。近年来,辣酱在各大菜系中被广泛使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风靡各地的剁椒菜肴,如剁椒蒸鱼头、剁椒拌茄子、剁椒烧豆腐等。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香菇

炎陵县生产香菇历史悠久。《县志.乾隆版》中就有“伐木种菌”的文字记载。段木香菇,肉食厚,朵形好,香味浓。含蛋白质、脂肪、尼克酸、钙、磷、铁、硫胺素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和稀有元素。经医学研究,经常食用香菇可预防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提高血红蛋白,增强肠胃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炎陵香菇分为野生香菇、段木栽培香菇和木屑栽培香菇。其中尤以野生香菇著称,椴木香菇次之,而木屑栽培香菇廉价,亦受欢迎。椴木香菇肉食厚,朵形好,香味浓。每500克含蛋白质62.5克,脂肪32克,尼克酸65克,碳水化合物300克,钙620毫克,磷207毫克,铁126毫克,硫胺素0.25毫克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和稀有元素。

炎陵野生香菇,当地人又称冬菇。春、秋、冬季均有采摘,除去泥砂杂质,用文炭火烤干,以备食用或出售;也可以鲜用,炎陵市场天天都有新鲜的野生香菇出售。

炎陵野生香菇口感好,鲜嫩润滑;味道纯正,香气扑鼻。它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美味佳肴。

炎陵野生香菇,性味甘、平、凉;入肝、胃经。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它还有药用价值:化痰理气、益胃和中、解毒、抗肿瘤、托痘疹;主治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小便失禁、大便秘结、形体肥胖、肿瘤疮疡等病症。

炎陵野生香菇的识别方法:新鲜的炎陵香菇扁平而薄,上面光滑,下面呈白色,皱褶深,菇蒂短小,有微微的香气。烤干的炎陵香菇体型小,有扑鼻的纯正香气,周边较薄且微微卷边。游客在购买时请注意甄别(菇蕾除外)。

经医学研究,经常食用香菇可预防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提高血红蛋白,增强肠胃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是一种高级绿色食品。

四.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清水笋

炎陵清水笋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轻工部优质产品奖,新加坡国际食品博览会银奖。炎陵县竹林面积1.33万公顷,年产鲜笋1亿公斤,鲜笋罐头6000吨,产品畅销日本、西欧市场。

水煮笋是用中国特有的无污染,在自然中自生、自长的鲜竹笋为原料,不加任何添加剂,利用笋乳酸自然发酵,真空包装并经高温杀菌达到保质的独特工艺加工而成。富含人体必须的胺基酸、纤维素、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竹笋作为菜肴是人们的传统食品,被誉为“天下素食第一品”。用竹笋烹饪的各种菜肴,香气清逸、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可炒、焖、煨、可作汤料,可与其它菜烹调。竹笋具有保健和药用功能,历代中医学家认为:竹笋味甘、微寒,具有消渴、利尿、消肺化痰的功能,对于浮肿、腹水、急性肾炎、哮喘以及糖尿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同时,竹笋富含大量粗纤维,对于消除肥胖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竹笋可作为食疗的一个重要品种。民间相传,常吃笋烧肉可以滋阴益血,常吃麻油焖笋可以消食化痰,用笋烧汤可以消痰除热。竹笋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五.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 茶陵紫皮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是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特色品种,与生姜、白芷同誉为茶陵“三宝”。民间流传着茶陵大蒜是“一蒜入锅百菜辛,一家炒蒜百家香”。茶陵大蒜是一个经过多年选育,逐渐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香辣浓郁、含大蒜素高等优点。

茶陵紫皮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的图片

大蒜是茶陵传统特色的品牌农产品,系茶陵“三宝”之一,以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香辣浓郁而驰名国内外。茶陵大蒜曾因品质上乘,明清时被列为“贡品”,五十年代曾在全国农展会上展出,八十年代获“湖南省优质农产品证书”。茶陵是湖南省的大蒜主产区,1935年全县种蒜1万亩,占全省大蒜总面积的37.94%,总产1500吨,占全省总产的44.92%,产品销往湖北、广东及东南亚地区500吨,1947年,全县种蒜达1.3万亩,总产2125吨,外销995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茶陵大蒜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种植面积逐渐回升,年种植3500亩,年总产500吨上下,近几年,由于政府重视,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蒜球总产5000吨。

茶陵大蒜公认的原产地是潞水镇,有名的“龙溪蒜”就产自这里。潞水位于县西北山区,深植于罗霄山脉之中,地处偏远,原来交通极不便利。但这里产的蒜却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且味香辣浓郁,很早就成为其它地方引种的珍品。

据说有一年夏天,天大旱。赤松子随炎帝神农氏去茶陵露岭采药,酷暑难忍,回来后就患了痢疾。神农找来一种草药给他服用。连服两天后,病就好了。赤松子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神农说还没有取名。赤松子将这株草药左看右看。见尾巴上有个“脑”。蔸子上还有个“脑”。就把这草取名“双脑”。后来,写成“大蒜脑”。简称“大蒜”。至今,露岭东麓还保留着药堂(后衍化为郁堂)的地名,这里出产的大蒜最有名。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是茶陵地方特色品种,与生姜、白芷同誉为茶陵“三宝”。民间流传着茶陵大蒜是“一蒜入锅百菜辛,一家炒蒜百家香”。茶陵大蒜是一个经过多年选育,逐渐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香辣浓郁、含大蒜素高等优点。1986年和1992年先后获湖南省首届优质农产品证书和省优质产品银质奖。产地主要分布在虎踞、平水、潞水、思聪、米江、城关等乡镇,主要产品有青蒜、蒜球,分别在12月~翌年2月,4~5月出产。

六.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水果场蜂蜜

黄坡水果场蜂蜜品质极佳,确为上上精品.

《保健时报》报道,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著名科学家德漠克利经常食用蜂蜜,他俩都活到了107岁。俄国教授谬尔1,每天早晚服用蜂蜜,120岁时还精力充沛。

蜂蜜几乎含有蔬菜中的全部营养成分。可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镇静安神,慢性肝炎、肝功能不良、高血压、肺结核、胃溃疡等患者常吃蜂蜜能改善症状,此外它还可润肺止咳、祛痰、润肠通便、解毒、医疮、止痛、众中益气、调和诸药,提高机体抵抗力。

七. 湖南省 株洲市 石峰区 口味蛇

原料:

活蛇1-2条、植物油、盐、味精、辣椒酱、酱油、蚝油、料酒、香油、生姜、大蒜、五香粉、香菜。

制法:

1、将蛇宰杀剥皮,去内脏,去皮,洗净后剁成8厘米长的段备用。

2、在高压锅内放水约三分之一高度,将蛇肉和八角茴一起放入高压锅,待安全阀跳动冒汽,约6--8分钟后关火。先煮再炒可以防止蛇肉不熟,祛除寄生虫。

3、炒锅置旺火上,将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蛇段煸香,再放入调料,旺火爆炒,出锅装盘,放香菜点缀即可。

功效:此菜能去湿通经,对风湿及类风湿病患者有利。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十碗荤”

凡到炎陵,人们总是要谈起“十碗荤”。海外游子归来,家乡亲人招待他的是“十碗荤”;乡里红白喜事,做寿做酒,起屋上梁,乔迁新居,最隆重的酒席是“十碗荤”;大年三十除夕,合家团聚,辞旧迎新,最丰盛的团年饭是“十碗荤”。

“十碗荤”究竟为何物?声名竟如此之显赫?“十碗荤”其实就是宴席上的十大碗荤菜。第一碗荤叫“头碗”。一个大海碗,堆得冒了尖,笋子鸡杂盖面,里面是一个个圆圆的或椭圆的油炸团子。你别以为那是肉丸子和酥鸡蛋,那是酥糯米团。

第二碗是蒸蛋,淡淡的黄色,嫩嫩的荡漾着。舀一匙吃进口里,一丝清凉,满口清香。比起油腻的扎扎实实的“头碗”来,这个菜就显得清淡而轻松了。这大概是遵从“文武之道,有张有驰”了。

接着是鸡,是鱼。鸡是炒鸡,鱼是蒸鱼。这时,你有点犯疑了,怎么第四碗就是鱼?席上的一般规矩是“鱼到酒止”,酒还喝不喝呢?看看旁人没有不喝的意思。你估量,这两道菜本身无特别之处,而此时上桌,其间大概是有些文章。

第五碗上的是一条条的东坡内。不过已经“炎陵”化了,没有江浙间的那么多糖,倒有点近似湘菜扣肉的形制了。第六碗叉上了一个“围肉”,炎陵人又叫“喜事肉”。如果说第五碗“东坡肉”已经够份量的活,这接青上来的“喜事肉”就太有份量了,整碗全是用一寸见方的方块肉一层层围垒雨成,故名“围肉”。这碗肉是定量共应,每人三块,一块肥的,一块半肥半瘦的,一块瘦的,每桌八人,共是二十四块。这怎么吃得下呢?只见旁边已经有人拿出油纸,把自己的那一份包了起来。哦,这是可以带回去的。

连着出了两碗肉后,第七碗又是鸡,第八碗叉是鱼。炖鸡,佐以酃县香菇;块鱼,切成一方块一方块的草鱼,原汤原汁烧炒;炎陵“十碗荤”讲究的是双内双鸡双鱼。这时,有人起动盛饭了。这碗鱼,才是止酒的讯号。

最后两碗,是豆皮炒肉,海带炖内。这白然是大鱼大肉后的一点淡化。这时,你可能已经半点吃不下了。同去的朋友却会告诉你,这还不是炎陵最丰盛的“十碗荤”呢。

据炎陵老人们介绍,炎陵“十碗荤”,最初是地方1为朝廷派来的祭祀炎帝陵的“钦差”开斋、饯行举行的宴席。按照规定,御祭1们到了炎帝陵,只能素食, 不动荤腥。直到祭祀活动结束,行将回京之际,地方1便设此“十碗荤”招待,丰盛扎实可想而知。后来,这种宴席传人民闻,就成为老百姓招待贵宾、举行庆典的最高礼节。炎陵“十碗荤”便成了炎陵县这工方的风俗了。不过,随着生活的富裕,已经有很多地方很多人并不用油纸包肉回去了。那多少可以看作一种风俗遗迹。

九.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酸辣米豆腐

米豆腐做法很简单,将浸泡的稻米磨成米浆,再将米浆放入锅里烧热,一边加适量的食用碱一边用力搅拌,直至煮熟,取出、冷却即成。

食用前用细线或菜刀将成团的米豆腐划成1-2立方厘米的小颗粒,泡入清水中。食用时用开水温烫,盛于碗中,加上辣椒末、香葱、西红柿酱、味精、酱油等,其味清香嫩滑、味道酸辣可口。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瓷器

醴陵瓷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醴陵瓷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历史文化悠久,瓷器文化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都称为“CHINA”,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博宝宝珍商城里展示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器,制作精美,技艺精湛,把我们带入到一个五彩缤纷的瓷器世界,瓷器作品极具欣赏和艺术价值。
中华民族是喜爱红色的民族,人们更是愿意将美好的祝福送给亲朋好友,因此,中国红瓷做为国礼送给了四十八位尊贵的非洲客人。从而兴起了红瓷收藏热。而更多的礼仪交往都少不了中国红瓷的身影,它传递着友谊和美好祝愿。而今醴陵红瓷更是蓬勃发展,以红玉红瓷为代表的红瓷企业不断进取,将更多更美的红瓷带给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古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称,被称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瓷器不仅走进了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而且飘洋过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醴陵瓷器的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醴陵瓷器招聘品牌

陶瓷英才网是一家专为陶瓷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招聘、求职 、培训和相关顾问的网上人力资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网站凭借着高效专业团队,优 质服务,为陶瓷企业与人才提供信息互动交流服务,使陶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适应其总体发展战略,同时亦促进陶瓷行业人才职业发展以实现其职业生涯规划。
陶瓷英才网通过全体同仁的努力,在广大陶瓷用户的支持下,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优秀的陶瓷人力资源提供商之一,服务包括网络招聘、猎头、校园招聘、广告投放、HR管理咨询等;并将涉足传统招聘媒体与跨境人才交流服务。 陶瓷英才网在提供陶瓷人力资源服务的同时,一直积极的寻求同行合作伙伴,陶瓷招聘频道已集成到众多的陶瓷行业资讯、商务网站中,陶瓷英才网力求把陶瓷人才求职招聘的信息覆盖到陶瓷行业服务网站的各个领域,为中国陶瓷行业人才提供专业、高效的职业生涯舞台,为陶瓷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经济的招贤平台,让企业的招聘效果更佳。
陶瓷英才网希望通过良好的商业模式、严谨的工作作风、优质的服务态度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为陶瓷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做中国优秀、专业的陶瓷人力资源网站为目标,并力争成为陶瓷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最终成为陶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帮手。

历史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为醴陵瓷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0总理)与曾参与“公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在文俊铎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产地进行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又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前期

此前,醴陵瓷器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中期

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扁豆双禽瓷瓶是1911年湖南瓷业公司的经典之作。瓶高46.8厘米,撇口直径20厘米,瓶体洁白如玉,造型宛如凤尾,线条流畅,其釉面晶莹润泽,色彩沉稳典雅,花色构图生动自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举世闻名,采购客商络绎不绝,一批私营细瓷制造公司相继兴建,当时的盛况大有与景德镇并驾齐驱之势,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陶瓷的广大特色,世界性的创举。
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

解放后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以后几年中,醴陵瓷业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1954年,为恢复中断20多年的釉下彩瓷生产,经过有关部门多次寻访,找到了原湖南瓷业学堂陶画班首届毕业生、釉下彩艺人吴寿祺。此时吴老已年近古稀,正在农村安享晚年。吴老出山后,一面培养釉下彩绘人员,一面改革传统工艺,将“三烧制”改为两次烧成,釉下五彩瓷生产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此后,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群力瓷厂)先后成立,成为专门从事釉下彩装饰研究和生产的单位。在此期间,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以至获得“国瓷”美誉。

整体特点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无铅毒、永不褪色的优点,属于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上世纪60年代以来,醴陵生产的工艺美术瓷和高档日用瓷等釉下五彩瓷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产品。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醴陵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出口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形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工艺技巧和观赏性。
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 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而真正的成型着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有十多年的制作经验方能胜任。 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 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目前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让瓷器达到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

醴陵瓷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醴陵市 《关于划定醴陵瓷器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建议的函》(醴政函〔2005〕12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醴陵市行政区域内陶瓷科技工业园和南桥镇、富里镇、白兔潭镇、浦口镇、王仙镇、王坊镇、东堡乡、东富镇、孙家湾乡、泗汾镇、船湾镇、沈潭镇、清水江乡、大障镇、贺家桥镇、嘉树乡、栗山坝镇、均楚镇、石亭镇、神福港镇、板杉乡、新阳乡、仙霞镇、黄獭嘴镇、枫林市乡、官庄乡、来龙门街道办事处、黄泥坳街道办事处、西山街道办事处、阳三石街道办事处等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