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池特产什么粉最出名好吃 河池市什么粉最有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池特产什么粉最出名好吃 河池市什么粉最有名更新时间:2023-02-14 03:18:33

一.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是我县五香物产之一,产于我县东北部五个乡镇,其米质优质,营养丰富,味道特香,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之称。图为刚收获的环江香粳。

环江香粳米主产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东兴镇、龙岩乡、驯乐乡的高寒山区和洛阳镇的文雅村。据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清朝初期种植环江香粳米,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环江香粳米”曾与“长北香糯”、“环江香猪”同为贡品,进贡朝廷。据民国时期的《宜北县志》和《思恩县志》产业篇物产和农产记载:“环江香粳米归谷类,种类有红粳、小红粳、香粳、白粳四种,粳谷在立夏前后二三日播种,白露前后收获,到九月收谷进仓储藏,本县气候寒冷每年种农作物只能一造”。因该品种米质特好,群众一直保持原种种植至今。

环江香粳分有红、白两种,颗粒细长,红粳脱壳后,米粒呈粉红色,白粳脱壳后呈雪白色,无论是红粳还是白粳,米质都特好,淀粉和氨基酸含量高,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淀粉、以及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营养丰富,香软可口,当煮香粳时,在20米以内可闻到扑鼻的香味,具有“一家煮饭四邻香”的美称,是米中极品、是九万大山高寒山区独特自然环境的恩赐。

环江香粳是珍贵和稀少的谷类作物,因种植保持原种和种植所用肥料唯有猪、牛粪和草灰绿肥,不施其他化学肥料,加上气候寒冷,故产量极低,亩产在150到300公斤之间。为了发展该项珍贵产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产业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环江香粳的市场价是12-15元/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同比普通大米价格高9-11元/公斤,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1100-1300元。

二.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长北香糯

环江“长北香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明伦镇、东兴镇、龙岩乡共4乡镇52个行政村,东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南到本县大安乡环界村、洛阳镇永安村和永权村,西到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北到贵州省从江县秀唐乡、宰便乡等九万大山边缘一带区域。主要产区:驯乐苗族乡的长北村、山岗村;明伦镇、东兴镇、龙岩乡的高寒山区。长北香糯是珍贵和稀少的谷类作物,因种植保持原种和种植所用肥料唯有猪、牛粪和草灰绿肥,不施其他化学肥料,加上气候寒冷,故产量极低,亩产在200到300公斤之间。

历史渊源

据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清朝初期种植长北香糯,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长北香糯”曾与“环江香粳”、“环江香猪”同为贡品,进贡朝廷。据民国时期的《宜北县志》产业篇农产记载:“长北香糯米归谷类,在谷雨节下秧本或亦有立夏时下种,中部气候寒冷,36天拔秧分种,到九月收谷进仓储藏,本县气候寒冷并昼夜温差大,每年种农作物只能一造”。因该品种米质特好,群众一直保持原种种植至今。

产品口感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北香糯主要产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长北村。由于当地气候、水质条件限制,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故长北香糯,米粒硕大,用水浸泡膨胀后蒸熟,晶莹透亮,香气扑鼻,甜软可口,留二、三天,新鲜如初,色香味不变,香糯飘香万里,闻名全区。用此米煮出的米饭香软可口,香而不腻。

营养价值

长北香糯谷粒金黄色,颗粒硕大,脱壳后米粒饱满洁白透明,米饭松软、糯性强、气味芳香浓郁,含有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厚;煮熟的米饭甜软,糯性强,香气扑鼻,口感特好,老少皆宜,具有“一家煮饭全寨香”之誉。长北香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特点。是居家美食和送礼佳品。

三.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红阳猕猴桃

南丹红阳猕猴桃是近年南丹县引种成功的新兴高端水果品种。该品种果实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鲜果横剖面沿果心有紫红色线条呈放射状分布,似太阳光芒四射,色彩鲜美,故称“红阳猕猴桃”。

红阳猕猴桃果型中大、果实短圆柱形,整齐,平均单果重100g,最大可达150g;肉质细嫩,果心小,含糖高(含糖18.5%),糖酸比为27:1,口感鲜美,香味如蜜,风气浓(馥香型)。每100g果肉含维生素C350mg,是苹果的100倍,因而有“维C之王”的美称;鲜果富含稀有天然维生素E和17种游离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成分,既具有抗癌保健功能,又独具抗衰老、排毒养颜功效,有“红色软黄金”之称,被誉为“绿色美容果品”。

南丹红阳猕猴桃熟期早,较耐贮藏,商品价值高,果品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上市,属特早熟猕猴桃品种,常温下可贮藏15~20天,在0~1℃的冷库中贮藏4~5个月风味如初。

红阳猕猴桃为野生资源选育,红色鲜艳果肉的遗传性状十分稳定,抗病虫害能力强,是生产无公害出口型高档水果的优良品种。红阳猕猴桃抗逆性强,投产早,丰产稳产性好,产量高,每亩110株,中等栽培条件,嫁接苗定植后第二年有50%植株开花结果,第四年以后可进入盛产期,产量1500~2000kg/亩,产量值25000~30000元/亩。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四. 广西 河池 宜州 桑杆云耳

桑杆云耳

云耳又名木耳,为真菌类的担子菌纲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实体,常寄生於桑、槐、柳、等树木,木耳科菌类食物,市面以色黑身硬者称木耳,色赭身较柔者称云耳。其特征:半透明、片薄有弹性,该菌细嫩可口,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钙、铁、磷、胡萝卜素等成份,是倍受人们喜爱的“黑”色食品之菌。

宜州市作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广泛运用桑杆进行云耳栽培,把桑杆粉碎,加入麦麸、谷糠、菌种等原材料,进行高温消毒后装入菌筒接种,在保温房内2个月时间就能长出云耳。利用桑杆栽培云耳,不仅解决了桑蚕业生产过程中的桑杆等废弃物利用问题,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桑蚕产业循环经济。桑叶喂蚕,桑杆加工成基料栽培云耳,采摘云耳后的废菌筒可用于生产沼气、经堆沤处理作为有机肥再还田种桑,形成了“桑—蚕—菇—肥”循环生产链。

五.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锑锭

南丹锑锭,是金属锑的锭状产品,为截角锥六面体。规定锭重不大于25公斤,其表面光滑,无熔碴,且有星状花纹呈现。锑的常用的有色金属之一,单纯的金属锑很少单独使用,除电镀以外,多以其他金属为基体形成合金使用。它是间接法生产锑白的原料。中国是世界上出产锑最多的国家,锑矿资源异常丰富。

产品用途

锑锭,金属锑由于其性质的特点除用于电镀外,很少单独使用,多以其他金属为基体配成各种各样的合金 ,可增加其硬度和强度。锑锭主要作为合金的硬化剂用于冶金、蓄电池及军工等工业,也是生产氧化锑的原料,锑锭还用于活字印刷行业、铅材、电缆护套、焊料和滑动轴承。

性质

常见的金属锑,外表呈银白色,断面呈现紫蓝色金属光泽。与一般金属不同,性脆、易碎,无延展性,可碾成粉末。锑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熔点为630.5℃ ,沸点为1635℃。锑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据测定,在100~250℃范围内加热时仍无明显氧化现象。锑不溶于水,在稀盐酸和浓氢氟酸中均较稳定。

产制

锑锭的生产方法,分火法和湿法两大类,目前仍以火法为主。火法中又有直接熔炼法和挥发焙烧(熔炼)-还原熔炼及精炼法之分,由于各类直接熔炼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挥发焙烧(熔炼)-还原熔炼及精炼工艺仍将在锑冶金中保持主要地位。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直井炉挥发焙烧式鼓风炉挥发熔炼先产出1,再在反射炉中还原熔炼使1还原为粗锑,再用通过精炼脱除粗锑中的有害杂质最终产出精锑。

六.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珍珠黄玉米

巴马珍珠黄玉米产于几个独特气候和特殊土质的石山乡村,系传统老品种,颗粒小、圆且硬,米多粉少,生长期长,没有施用农药和化肥,不受任何污染。巴马的玉米营养丰富,比一般大米含的蛋白质高,食用易于消化,产热量很低,含不饱和脂肪。玉米中的赖氨酸、镁、纤维素、胡萝卜素等,不但具有治癌、抗癌和防癌作用。经常食用还能增强人的脑力,有益于健康和美容。

七. 广西 河池 天峨县 根雕茶几

根雕茶几

所谓根雕茶几,就是利用树根制作成茶几,供喝茶时用!也有人称为根雕茶桌!根雕茶台。其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树根的自然造型,发挥人的智慧,变废为宝,做成实用、装饰、收藏价值与一体的特殊产品!可以说每件产品都是唯一的!

八. 广西 河池 宜州 豆腐瑶

豆腐瑶

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关于“瑶豆腐”的来源,在宜州壮家人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瑶、壮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树大分枝,崽大分家,兄弟俩一个走北一个走南,各自成家,繁衍了各自的子孙,才形成了两个族群。由于生息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逐渐不同,渐渐地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语言也不同。壮家的先祖莫一大王深深地感到兄弟们忙于生活,天各一方,但亲骨肉的感情,不能疏远,必须经常走往才对。于是,他带领了十多个子孙,不远千里,到如今广西和湖南交界瑶家聚居的“千家峒”去看望兄弟。瑶王一见莫一大王的到来,异常高兴,兄弟久别重逢,少不了隆重设宴招待老弟及侄子侄孙。桌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其中还有一只大海碗装夹着碧绿菜叶的淡黄“糊糊”。莫一大王一见,禁不住笑道:“瑶兄,一别几十年,真想不到你们在千家峒里拿玉米洋当菜吃。”瑶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壮老弟呀,你眼睛老花了,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用木勺舀一勺到莫一大王的碗里,和声劝道:“壮老弟,你尝尝看,是玉米洋还是什么?”莫一大王一尝,的确不是玉米洋,而是有着浓郁的黄豆原汁原味的芬芳,柔滑而又有嚼头的“糊糊”。“好!的确好!”莫一大王连连夸赞后,问道:“瑶兄,你们煮的这东西怎么煮得比我们的‘洋’好吃呢?”“壮老弟,这不是玉米粉捣的‘洋’,而是我们瑶山用黄豆粉做的豆腐,瑶家豆腐。”莫一大王央求兄长教他做这种瑶家豆腐,回到南方好好的传授给子孙,这也是对兄弟亲情的惦念。于是,瑶王把做“瑶豆腐”的方法传给莫一大王。他回到南方后又传给自己的于孙,并告诫子孙:往后凡是贵客上门,必须用“豆腐瑶”招待,不忘瑶兄的亲情。从此,“豆腐瑶”作为一道壮家招待客人家庭菜,一传了几千年。

“瑶豆腐”的制作并不像汉人制作豆腐那么复杂。古时没有电,加工粮食在壮家瑶寨里主要靠“碓”。用一只脚一下一下的踩,“碓嘴”在石坎中慢慢的一下又一下舂,把玉米、谷子、黄豆的颗粒倒入石坎中重新再舂,如此来回数次,才能舂好。宜州旧时民谣:“妹呀妹”嫁到北山背。手攀墙,脚舂碓。哥哥骑马去接妹,家公家婆不给回,扯起围裙抹眼泪。”由此可见“手攀墙,脚舂碓”这种繁忙笨重的体力劳动千百年来压得壮家妇女喘不过气来。她们周而复始的天天舂,舂谷子、舂玉米、舂黄豆,保证全家人一天的食用。做“瑶豆腐”的基本原料也是用碓舂出来的。经过来回几次舂筛之后,得出很细的黄豆粉,架锅、装水、生火,一只手拿筷条慢慢运搅动,另一只手抓黄豆粉均匀地洒入锅中,不能让豆粉在水中“结子”,越搅得均匀越好,直到沸腾,仍然继续搅动。锅里的水渐渐由稀变稠,说明黄豆粉已熟八成,此时把切碎了的任何一种蔬菜的叶子加人“糊”中,仍不停地搅动,使之混合均匀,等到菜叶熟了,加人葱花、辣椒,少许米醋,最后放盐,再搅匀后,盖上锅盖,退火。不久,黄豆粉就会凝结在锅边和菜叶上,像一朵朵、一串串的“桂花”,即可吃。经济宽裕的人家加叶的同时,加入肉松,其味更甜滑、口感更好。这就是散发着黄豆原汁原味芬芳的“瑶豆腐”。

如今时代进步了,发达的科技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这一古老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除了极少数还无法拉电的边远山区峒场仍使用外,农村里已基本绝迹了,都用电动的粉碎机加工粮食,黄豆打粉就是小事一桩,而且菜市场里天天有人卖“瑶豆腐粉”,做“瑶豆腐”方便得多了。但是,老一辈的宜州人却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黄豆粉比不得碓春出来的好吃,真令从未见过碓的年轻人将信将疑。

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荷包里有钱,市面上物质丰富,餐桌上中外古今、南北风味,不同档次的各种名菜多的是,低档次的瑶豆腐,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作为壮乡里瑶壮人家古老品种的传统菜肴,因其花钱不多,容易煮,口味鲜,营养丰富,依然在千万瑶壮人家餐桌上吐放芳馨,备受青睐。

九. 广西 河池 宜州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乃是桂林地方一道名吃,来桂林旅游不可不游漓江,论吃不可不尝荔浦芋扣肉。荔浦芋扣肉曾获“全国名菜”之称。前些年,随着《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荔浦芋头也随之火了一把。

相传荔浦芋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芋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这到菜的做法还是有些讲究,但是几乎家家都会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这道菜。

据说明代大地质学家徐霞客游历桂林,一天傍晚时分,饥肠辘辘的他来到路边小酒店,品尝到荔浦芋扣肉时竟大加赞赏。此后,此菜誉满桂林,并名扬全国流传至今。据《广西文献》记载,1936年桂系将领白崇禧用这道菜来招待牙齿不好的蒋介石,蒋介石吃后赞不绝口。不信您也来品尝品尝吧。

芋头又称芋艿,古称蹲鸱,在司马迁的《史记·贷殖列传》中就有“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的记载。相传荔浦芋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芋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

荔浦芋扣肉的做法:

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带皮五花肉、桂林腐乳、糯米酒曲、上等生抽和香葱。将带皮五花肉和切块荔浦芋分别过油炸黄,然后将五花肉和芋块粘上调料再相间排放至碗里蒸熟即可。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酢而不烂,肥而不腻。芋片芳香,肉片味醇,色、香、味、形俱全。其还具有清热祛火、滋润肤色之功能。

注意事项:

1.用生抽不用老抽,因为老抽会影响口感及成色;

2.芋头别切得太薄,,否则容易碎;

3.放入盘中时,五花肉的皮应朝下;

4.吃之前要将荔浦芋扣肉翻扣至另一盘中,再撒上葱花.

荔浦芋扣肉的吃法:

一次同时夹平行的肉和芋头,一口咬下去吃到嘴里有芋头的香味和肉的鲜美,两者融为一体极为可口。

特点:用猪五花肉和荔浦芋煮、炸、蒸而成,成菜色泽金黄,肉质酥松,肥而不腻。

十. 广西 河池 都安 都安山羊

都安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都安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都安山羊品种形成历史悠久。据《都安县志稿》(民国)中食货志记载,畜牧产量调查表“本县家畜,大的如牛、马、猪、羊;小的如鸡,惟山地则兼养羊”。山羊已列入地方的畜产,当地少数民族凡婚、丧、嫁、娶等都有杀羊祭祀的风俗,饲养山羊历来就是当地群众生活必须用品和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都安山羊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和当地群众长期选育而成。 都安山羊板皮板质均匀,薄而轻韧,弹性好,纤维细致,是高级制革原料和出口的畅销物资;肉质嫩滑爽,肉泡清甜,营养丰富,全羊可加工成清炖羊肉、羊包肝、焖羊蹄、鲜脆白切肚等60多种菜肴,成为区内外宾馆酒店的主菜,其中“美容长寿汤”苦而甘甜,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山珍羊扣”肥而不腻,“羊肉火锅”令人回味无穷。利用优质山羊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原始方式熏腊烧烤制成腊羊肉,风味特奇,是送礼待客的绿色佳品。 1979年,广西区畜牧局组织开展对都安山羊进行调查、测定,1983年将都安山羊列入广西地方品种,载入《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都安县曾列为全国养羊基地县,2003年9月被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都安山羊之乡”。 上级业务部门每年均划拨专项经费实施都安山羊地方优良品种保种选育工作;2005年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编制都安山羊综合标准——“DB451228/T01-2005都安山羊品种及种羊评定”,“DB451228/T02-2005都安山羊繁育技术规程”,“DB451228/T03-2005都安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451228/T04-2005都安山羊防疫技术规程”,“DB451228/T05-2005都安山羊标识、运输”等五个标准,并发布实施。2009年,国家农业部下达资金150万元兴建都安山羊保种场,经过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已于2010年4月建成并交付使用,该保种场目前存栏山羊850只,有效带动都安山羊产业发展,2015年全县山羊饲养量达63.62万只。

都安山羊产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分布于该县周边的马山、大化、巴马、东兰、平果、河池、忻城等县,是我县南方喀斯物山区的一个肉用山羊品种。都安山羊品种于1983年被录入《广西家畜禽品种表》,都安县曾列为全国养羊基地县,2003年9月被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都安山羊之乡”。都安山羊肉质细嫩,板皮轻韧,抗病力强,行动敏捷、善于爬高山攀悬崖,很适应南方高温多雨的石山气候环境,毛色黑色、麻色,也有白色和黑白花色,周岁龄体重25公斤左右,成年羊体重达40—50公斤,屠宰率为39.0—49.5%。

都安山羊板皮板质均匀,薄而轻韧,弹性好,纤维细致,是高级制革原料和出口的畅销物资;肉质嫩滑爽,肉泡清甜,营养丰富,全羊可加工成清炖羊肉、羊包肝、焖羊蹄、鲜脆白切肚等60多种菜肴,成为区内外宾馆酒店的主菜,其中“美容长寿汤”苦而甘甜,长期饮用能延年益寿,“山珍羊扣”肥而不腻,“羊肉火锅”令人回味无穷。利用优质山羊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原始方式熏腊烧烤制成腊羊肉,风味特奇,是送礼待客的绿色佳品。

近年来,都安县先后实施了“山羊杂交改良技术推广”、“羔羊生产配套增产技术推广”、“万只商品山羊饲养示范”、“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等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养羊业,并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都安山羊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不断提高。年山羊饲养量达34万只,出栏15万只,主要销往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香港及东南亚地区。

地域范围

都安山羊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安阳镇、高岭镇、澄江乡、地苏乡、东庙乡、保安乡、大兴乡、下坳乡、板岭乡、永安乡、三只羊乡、龙湾乡、菁盛乡、拉烈乡、拉仁乡、九渡乡、隆福乡、百旺乡、加贵乡等19个乡镇,其中主产区是澄江、高岭、地苏、大兴、龙湾、菁盛、拉烈、下坳、九渡、加贵等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1′08″~108°30′30″,北纬23°47′41″~24°35′00″,保护面积为4095平方公里。年饲养总量为51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