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唐山特产特色菜 唐山各地特色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唐山特产特色菜 唐山各地特色菜更新时间:2023-02-19 21:01:43

一. 河北省 唐山市 滦州市 东路花生

滦县的“东路花生”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花生之乡”。滦县、滦南两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商品油料生产基地县

二. 河北省 唐山市 路北区 虾酱

虾酱又名虾糕。它是以各种小鲜虾加盐发酵后,经磨细制成的一种粘稠状酱。我国沿海凡产小虾地区均能生产。以河北唐山、山东惠民、羊角沟、浙江和广东出产最多,每年5~10月为生产加工时期。以河北沧州黄骅、海兴加工的虾酱质量较高,一般作调味用。

虾酱的形状略似甜酱,分一、二、三等。色红黄鲜明,质细味纯香,盐足,含水分少,具有虾类的特有鲜味,无虫,无臭味者为佳。有的加工时混入小蟹、小蛤等,影响质量,颜色多是灰黄色,也不鲜明。

虾酱一般作为调味使用。放入各种鲜菜内、肉内食用,味道最鲜美。吃汤面加入少许虾酱,则别具鲜味。也可生吃,也可蒸一下作菜肴吃。

三.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郝家烧麦

郝德林的烧麦,形似石榴,洁如白玉,皮薄而韧,馅嫩而鲜,油多但不腻,羊肉而不膻,深为群众赏识,经营五十多年来,至今盛名不衰。郝德林祖籍马兰峪镇,自幼和父亲一起在街上开饭铺做买卖。后来,他见马兰峪街上有个名叫石大把的回民老头推车卖烧麦,很赚钱。他就偷偷和他学会了做烧麦的手艺,到石大把年老不干之后,他就开始经营起烧麦了。

郝家烧麦在制作上向来要求很高。用的面是精白面。馅用鲜羊肉,放上配有白芷、豆蔻、丁香、茴香、花椒、大料等药料煮肉的白汤,加上葱、蒜、姜、味精,再放少量的鲜白菜和适量的香油。制作方法很精细,先用60度热水烫面,揉匀,揪成小剂,擀成饺子皮形,用粉淀子做拨面,将其罗起来,用走锤将边缘轧薄,这就是烧麦皮,看上去形似莲花叶,薄如粉连纸,再放上配好的肉馅,合拢在一起用手攥成,然后放在蒸笼上蒸熟。

郝德林的烧麦,在前些年"左"的路线干扰下,曾中断多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烧麦又开张了,并于八四年八月十一日还挂上了“宜来顺清真烧麦馆”的牌匾。由于他经营的烧麦货真价实,味道鲜美,每天顾客盈门,有些顾客宁可饿着肚子,也要赶到遵化西关的“宜来顺清真烧麦馆”用餐。

四.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迁安甘薯

迁安甘薯是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的。迁安市是河北省的“甘薯之乡”。所产甘薯产量高、口感好,市场价格高于普通红薯。

迁安甘薯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含有大量纤维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质及膳食纤维,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所以与大米、面粉混合食用能互补蛋白质。

近年来,迁安市还引进了“七彩甘薯”这一新品种。与传统红薯相比,七彩甘薯不仅薯皮光亮,产量和价格都要比传统红薯高很多,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比传统红薯好的更多。

迁安市“金鑫”牌甘薯系列产品跨入省级名牌产品行列,并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上市。

五. 江西省 新余 渝水区 仙女湖特色青鱼

特点

酸甜可口、形似鲜花。

原料

仙女湖草鱼

制作方法

1、将鱼宰杀去鳞,刮开去内脏,再刮成两片,将鱼肉内切十字花刀后,用葱姜盐腌制片刻,再摆回鱼型,下锅炸,第二次油温七成时再炸,起锅兑汁,浇在鱼身上即可。

文化背景

相传七仙女被玉帝派出的天兵天将捉拿回天庭的时候,七仙女对董郎难分难舍,在升空之际,将身上穿的羽衣扯下一片往空中一撒,后来这一大片羽毛幻化为仙女湖的99座岛屿,董郎思念爱妻甚深,用萝卜雕刻出一个七仙女的形象,每次吃饭时都放在饭桌旁陪伴着他,好像七仙女还没有离开他一样。

六.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贯头山白酒

采用千年古泉井水固态泥池发酵而成,具有浓香、绵甜爽净、回味悠长之特点。各种卫生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得到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素有“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之赞誉。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先生访华时曾向周恩来总理询问贯头山酒业的兴衰,并执意品偿该厂老酒。1985年以来,系列产品先后荣获国际级大奖三项,国家级大奖五项,获省市级奖励证书28项。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的青睐。

贯头山酒源远流长,是中华酒文化的源头之一。早在黄帝时期,黄帝就和他的保健大夫岐伯在迁安发明了保健酒“汤液醪醴”。安新庄出土的陶雕女酿酒师像及《黄帝内经》一书都可以佐证黄帝时期,迁安就有了酒。迁安马哨村出土的文物青铜鼎和有“箕子”铭文的青铜簋证明商周时期酒已成为迁安一带的主要祭祀品。

到了汉代,迁安酒业已趋兴盛,酒渐渐地成为达官显贵庆典、祭礼、会盟、接待等各种场合中所必备,饮酒赋诗,对酒当歌形成时尚。迁安于家村汉代古墓0土的大量的陶酒罐、陶酒壶、陶酒杯及陶粮仓,证明了在这一时期,酿酒技术已经融进了百姓生活,一些富庶大户还有了自己的家庭小烧锅。

东晋时期,随着酒文化的不断丰富,酒与水之间的特殊关系已被人们所了解和确认。水为酒母,亦为酒魂,只有古泉佳水,方能酿出世间美酒。认识了水的重要性,这一时代的酿酒高师自然不惜任何代价寻觅甘冽佳泉,著名酿酒大师狄戎便是其中佼者。

据史料记载,狄戎,河北徐水一带人,是当时享誉天下的酿酒大师。为酿出世间佳酿,慕黄帝造酒之地,千里迢迢踏访至黄帝古都迁安,见贯头山下一眼神泉与众不同,水澈如晶,饮之甘爽,狄戎此生终遇灵泉,便安居于此酿酒授艺代代相传,贯头山酒从此名声大震,成为享誉北国的酒中之冠。此泉至今仍用。

1996年7月,迁安市城区东北角发现了一金代古墓群,其中3号墓出土了三个写有“千酒”字样的酒瓶,这对考证迁安酒业发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是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3厘米的石砚,底面刻有“李酒使”字样。此外,还有印盒及印章,陶瓷酒瓶、酒杯等。

“李酒使”属地方官吏,官居八品,《金史》食货志及百官志载,金朝对酒类生产销售监管征税单独设立机构和官员,不与其它税目混同课征,同时,在酒生产规模较大的地方设立征税机构和酒使,以此加强税收的源泉控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酒业收入成为当时迁安财税的主要收入。

到了金代,迁安酿酒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并且开始采用老五甑法,泥池发醇的工艺烧制高纯度粮食酒,这种酒通常封闭三年以上出售,所以人们俗称这种酒为“千日酒”或“千酒”。

烧酒的出现,使迁安酒业长盛不衰,到了清代,以贯头山老白干而享誉北国的白酒已成为皇家饮品。迁安贯头山老白干酒畅销东北三省及内蒙一带,南边畅销到苏杭二州,贯头山白酒誉满京城,红遍北国,有“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变凤;糟粕落水,游鱼得味成龙”之赞誉。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他在周恩来总理接见时,特意向周总理询问贯头山酒的兴衰,并执意要品尝该厂生产的“老白干“酒。田中角荣为什么对贯头山白酒情有独钟呢?一种说法是,日本侵华期间,田中角荣曾驻扎在迁安杨店子一带,一次在下乡讨伐中,一小队日军被埋伏的我军歼灭,而巧的是田中角荣因喝贯头山白酒喝醉了,未能参加讨伐而捡了一条命。另一种说法是田中角荣在东北日军军人服务社工作过,经销贯头山白酒,每当想念家乡时,就用贯头山白酒消愁解闷。2015年8月25日,田中角荣的长子田中京与贯头山酒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杜宝海在北京建国饭店见面,畅谈了其父在华的情况,并表示要把老一辈开创的友好之路继续走下去,为贯头山酒业公司做一些实事。

2000年,企业改制,杜宝海任贯头山酒业公司董事、总经理。他把弘扬黄帝文化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有利抓手,对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摒弃了原有的破旧与落后,深度挖掘贯头山酒的文化底蕴,大力弘扬渊远流长的迁安酒文化,坚定的确定了“以人为本重诚信,精良工艺育精品,挖掘文化拓市场,与时俱进谋发展”的经营战略,他投巨资修建了贯头山酒文化园,敬立了黄帝圣像及黄帝祖庭馆、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家酒文化博物馆、展出了在迁安出土的与黄帝有关的文物、黄帝与迁安酒有关的传说和文物。并依据大量的历史依据,修建了百米诗酒文化长廊,展出了迁安白酒发展的历史典故与传说三十四幅浮雕。对魏晋时期的千年古泉和古井亭进行了有效保护。全厂生态环境美化、绿化、达到省级园林单位标准。收藏了大量的与酒和生活有关的传统文物、酒器、酒具,开辟了文化活动中心,名人书画展厅和庭外酒庄园等一系列设施,并在“至尊酒王”包装中印刷《迁安宝典》一书。还出版了上万本《贯头山酒话今昔》的书籍,坚定了弘扬民族传统酿酒工艺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为确保传统酿造酒的品质不动摇,企业做出了具大的努力和利益牺牲。

他认为自己抓传统文化的做法,就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自信,让人们从厚重的贯头山酒文化中了解到迁安的历史文化。他举的是中华酒文化的大旗,干的是迁安文化的大业,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果真他的事迹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领导发现和赏识,派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并肯定贯头山酒业做为中国酒文化的典型企业,拥有丰富的酒文化遗存、遗址、遗迹保存完好,著述和研究工作成绩突出,客观上指示了中国酒文化的研究方向,酒文化博览馆在收集,展示中国酒文化器具和文化宣传上,形成相当规模和特色,对贯头山酒文化的挖掘、领会和表达,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体现了科学、健康的传统文化品质。

2004年贯头山生产的酒王酒和精制特酿酒,被评为首届十大“中华文化名酒”创出了名牌,使贯头山酒业名声大振,为打造诚信迁安和提高迁安知名度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民大会堂,铁木尔.达瓦买提、万国权等领导为其颁发了奖牌,奖杯和证书,同时也受到了迁安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嘉奖。2006年又被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命名为“中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并在贯头山酒业公司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年会”。至此公司又紧接着推出了定向储酒、婚宴专供酒和礼品酒,迎来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又以优质精美的“新唐山酒王酒”覆盖了唐山市场。贯头山酒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河北省名牌产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其酿酒技艺也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杜宝海也被确定为贯头山白酒技艺河北省非遗传人。

如今的贯头山酒,不仅是令迁安人骄傲的礼品酒,同时也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迁安文化的载体,已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七. 河北省 唐山市 丰南 泥鳅

( 丰南)

八. 贵州省 六盘水 钟山区 苗岭特色烤鱼

苗岭特色烤鱼

中华文明,悠悠千年,三国传说,为世人津津乐道:桃园结义、舌战群儒、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一个个都充满幻想与奇异色彩,据传,时隐琅邪之诸葛神侯对吃烤鱼独有偏爱,每备家宴,必邀挚友共尝,后辅佐刘备,经年后,备因劳顿有加、征战而疲、寝食不佳,诸葛闻之,遂命膳师扑鱼烤炖,铺以名贵药材料理,呈至榻前,备闻香而起,食胃大动,饱食之曰:吾今足矣,遂执枪跃马,分割天下,成就蜀中霸业。备称帝后,升善师为御厨,此烤鱼同为皇室御用上品,相传不衰,至清初,此烤鱼传至黔岭苗地,得以料理完善,深得苗氏王室喜爱,苗疆王室曾着令该烤鱼技法不得与外族相授;至200多年后明主革新,各部相杂、私口相传、得食天下食客。苗岭同族适逢大宴方能享用,并为“大菜”道喜,故曰“苗岭烤鱼”。

今苗岭之烤鱼者,汇悠悠饮食文化,承传统工艺,融烤炖之术,依黔菜之灵气,袭火锅之特色,先烤后炖,鱼嫩泽鲜,香熏四邻,成就苗岭之正品。风生水跃,鱼腾八方,融华夏志士之智慧,汇中华名典之铺料,秉烹饪之技与养生之道,终至今苗岭烤鱼焉,故盟约天下,相善告之,以膳食者!

“苗岭特色烤鱼”的绝妙之处在于工艺独特,香味浓郁,汤色红亮,辣而不燥,外皮香脆,肉质鲜嫩,还具有独特的焦香味和浓郁的料香味,回味无穷百吃不厌!在回放千百年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引领了现代烤鱼新时尚。整个烹制过程精细,有效防止了因低温或高温对鱼的营养带来的损失,使鱼的营养发挥最大化,达到妇女美容健身,儿童健脑,男人强劲健骨的功效。

“苗岭特色烤鱼”虽然名中带“烤”,却与传统烧烤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融烤、刷等多种工艺的精华:首先,用活鱼现杀现烤,用独家秘制调料,经特殊方法淹制一段时间;然后,放在炭火上烤至九成熟,使皮焦肉嫩;最后,将其放入盛有秘制汤料的盛具中,边吃边以小火持续炖煮,让汤中的料香和营养成份慢慢渗入鱼肉中。不但有鱼的鲜味,还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味和浓郁的料香味,油而不腻,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苗岭特色烤鱼烹饪之流程:活鱼宰杀——清洗——淹制——炭火上烤至九成熟——刷油——撒调料——烤鱼装盘——根据顾客要求味型炒料将炒好的味汁淋在鱼上——上桌顾客品尝。

九. 河北省 唐山市 迁西 栗杏燉鸡

材料:栗子200克,红枣25克,甜杏仁12克,胡桃仁10克,公鸡1500克,葱段15克。调料:料酒15克,精盐5克,酱油20克,味精3克,白糖10克,猪油25克。

做法:甜杏仁和胡桃仁用沸水浸泡后去皮,捞出沥干水,放入温油锅內炸至金黃色捞出,待冷后将甜杏仁碾成末。栗子切两瓣,放入沸水中,煮至壳与衣可剥时捞出剥壳。鸡去杂洗净,析成3厘米见方的块。猪油入锅烧至六成热,放入鸡块煸炒,加料酒、味精、盐、葱段、白糖及酱油煸炒至上色后,再加适量水、胡桃仁烧沸,移至文火上加盖燉1小時左右,后加入栗子再焖至鸡肉熟烂。將锅中栗子捞出放在盆中,再把鸡肉捞出放在栗子上面。将烫烧好浇在鸡肉上,撒上杏仁末即成。

十. 河北省 唐山市 遵化 红秋蜜桃

红秋蜜桃是遵化市独有的地方特色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重250g,最大果重512g,果面鲜红,色泽艳丽,果肉细嫩多汁,风味甘甜爽口,适合鲜食,极耐贮运,常温下可贮藏30天以上。果实成熟期正值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是目前国内外少有的晚熟良种,多次被评为河北省名优产品。

目前,遵化市栽培面积1.1万亩,集中分布在党峪、地北头、娘娘庄、新店子等乡镇,年产鲜桃2.2万吨,年产值达3300万元。产品畅销京、津、唐、广州、深圳、厦门、内蒙和东北三省,还远销香港、澳门 、俄罗斯,产品供不应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