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平湖非遗特产 平湖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平湖非遗特产 平湖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7 14:52:38

一.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西瓜

产品名称:平湖西瓜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

产品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果胶物质、纤维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A、C、胡萝卜素和尼克酸等

产品季节:夏季

产品功能: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

产品历史:我国种植西瓜则以新疆为最早,古籍对此有诸多记载。宋代欧阳修于《五代史》中说,同州郃阳县令胡峤为辽军俘去,在契丹做官七年,他在这里“始食西瓜”,并获知契丹西瓜是由回纥传入的信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契丹破回纥,始得此种,以牛粪覆而种之。”又言:“按胡峤陷虏记言: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五代时,回纥的中心已由漠北转到今新疆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内地在1000年前才开始种西瓜,其瓜种则由新疆经北方而传入。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也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更能说明问题的史料,有11世纪马赫穆德·喀什噶尔在《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记载。据该书云,10世纪时,今南疆及中亚地区已广泛种植“塔吾孜”(西瓜)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0土了1000多年前的西瓜籽,这个事实无疑又为上述史籍的记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产品简介:平湖西瓜已有七八百年的栽种历史。它具有糖度高、汁多、瓤细、皮薄等优点,被誉为“江南第一瓜”,盛名海内外。明代“产虹霓堰者佳”。二十世纪初引种形似橄榄的马铃瓜,尤以南门外曹况港(今胜利乡)所产为著名,曾远销香港、澳门、南洋等地。解放后,不断引种外地瓜种,瓜形由长变圆,俗称“解放瓜”。60年代起,马铃瓜又被优良新品种“中育”系列所代替。1980年,在浙江省西瓜鉴定会上,平湖引种的“中育一号”西瓜赢得“头名状元”的美称。近年来选育了“平优一号”西瓜,肉脆汁多,味甜爽口,成熟早,产量高,已成为平湖西瓜的当家品种。“平优一号”在上海经济区西瓜品种品评会上和浙江省中熟西瓜品种区试中,分别获质量第一各省丰收奖。

二.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胡葱

平湖种植葱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以细而香的龙爪葱最有名。民国时期,所在产庄基胡葱为上品。庄基胡葱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调味、去腥、杀菌,又能发汗健胃,是一种保健营养蔬菜;多食葱白,对于心血管病人减少胆固醇积累、避免发生血栓及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均有好处。( 平湖)

三.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杜瓜

学名栝楼,中药瓜蒌,俗称苦瓜,是平湖传统中药材,瓜皮、瓜仁、根块,均可入药。平湖杜瓜,具有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的特点。据1986、1987年南京药学院、上海市药检所鉴定:“平湖瓜蒌”系瓜蒌正品,乃正品,乃地道药材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其根块(天药粉)经香港中文大学杨显荣博士鉴测,可提炼花粉蛋白质,治疗爱滋病。( 平湖)

四.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生姜

产品名称:平湖生姜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肉质肥嫩,纤维质少,辛辣味足,香气浓郁

产品成分: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产品季节:第一次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二次是在9月上旬-10月上旬

产品功能:去腥除臭、解表散寒、健脾暖胃、促进食欲、温中止吐、祛毒行水

产品历史: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

产品简介:生姜是平湖市的传统,种植历史悠久,它是蔬菜、调味品,也是中药材、工业原料。它肉质肥嫩,纤维质少,辛辣味足,香气浓郁,品质极优,全国闻名。平湖生姜有新姜与老姜之分,八九月间收获新姜, 11 月初收获老姜。新姜肉质脆嫩, 纤维含量低, 味鲜美,辛辣适中, 生吃熟食均可, 群众常用盐、酱油、糖、醋等腌制作佐餐料。新姜炒鸡风味极好,为平湖名菜;著名的扬州佛手姜、平湖酱紫姜就是用平湖新姜加工而成。老姜肉质坚实,辣味足,香气浓,具有去腥除臭、解表散寒、健脾暖胃、促进食欲、温中止吐、祛毒行水之功效,是烹调中的必备品。它又是重要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伤科及食物中毒等方面。由于平湖生姜含有较高的姜醇、姜烯等芳香物质,所以是提炼香精的优质工业原料。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鹅

鹅是鸟纲鸭科雁属,由雁驯化而来,传说是第一种为人类所饲养的家禽。中国鹅闻名于世,饲养量居世界之首。鹅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按羽色可分为白色和灰褐色两种。鹅较其它家禽寿命长,体重4—15公斤不等。东平湖鹅是小型鹅的一种,具有生长快,耐寒冷、抗病力强、合群、易于饲养的特点。

东平湖鹅鹅头大,喙扁宽,周边有缺刻,便于挖食草根。前额有肉瘤,脖子长,体躯宽阔、胸部丰满,短尾,脚大,趾间有蹼,善游泳。羽毛白色或灰色。喙、脚、蹼为桔红色,肉瘤淡黄色,圆而光滑无皱褶,向前向上突出。眼睑淡黄色,颈成弓形。体态高昂。公鹅体型高大而雄伟,常昂首挺胸走路,叫声响亮,警觉性很强,喜追逐啄人,因而人们常以此代犬看家。母鹅性情温和。

鹅嗉囊不发达,但胃肌压缩力大,盲肠也很发达。对青草、各类谷物料的消化力强,适于放牧饲养。东平湖鹅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从五六月一直到降雪前可基本不用喂。放牧时,让其自由采食,不得急赶,待其吃至七八成饱时,可将鹅群驱赶至水塘、河汊内,让其饮水,吃草,饱食后鹅多喜玩水交尾。放牧时,母鹅鸣叫走向鹅舍,是产蛋的表现,应及时赶向栏中产蛋。

鹅的公母配种比例不高,自然配种时1:6-7为宜。人工授精繁殖时,受精率为80-84%。孵化期满30-31天。东平鹅初生时体重平均为90克左右,70日龄即可上市,平均体重为2.5公斤。成年雄性鹅一般体重4-6公斤,母鹅3-5公斤。母鹅一般210日龄开产,年产60-80枚,单枚蛋重50克左右。蛋壳多白色,质地粗糙。在此-5岁以内产蛋量逐年递增。

鹅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鹅肥肝质地细嫩,宴席佳品,风行国际食品市场。鹅蛋富含蛋白质,高于鸡蛋和鸭蛋的含量。鹅血是有保护人血液中细胞的作用,被广泛用于癌症患者的食补品。鹅羽绒富于弹性,结实耐磨,隔热吸水性能好,仅次于雁绒,用于制作羽绒被服,近年有超过鸭绒制品的趋势。

东平湖畔水质优良,湖畔土壤肥沃,百草丰茂,极适于鹅的生长,现在东平湖畔鹅的常年饲养量约5万只左右.

六.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五芳斋粽子

产品名称:五芳斋粽子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

产品特性: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

产品功效:养胃、补血、生津、美容养颜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产品简介:号称“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美、咸甜适中而著称。五芳斋粽子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选料十分讲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配料、调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嘉兴五芳斋粽子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花色品种。如今,嘉兴五芳斋粽子因其滋味鲜美、携带方便、食用方便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东方快餐"之称。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并获得了首届国货精品奖。

产品历史: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七.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蜂蜜

产品名称:平湖蜂蜜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平湖

产品特性:活性高,质量越好,其酸、

产品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活性酶、转化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促进机体组织再生,改善内分泌、消化、血液等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性机能。天然滋补养颜佳品。营养、医疗、保健于一身,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永葆青春。

产品简介:是蜜蜂喂给蜂王和蜂王幼虫的食料。色乳白,味酸涩微辣,形呈粘稠稀糊状。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活性酶、转化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吃王浆的蜂王其寿命长达3-6年,而吃蜂蜜的蜜蜂其生命仅100天左右,可见蜂王浆功效非凡。

一、蜂王浆集营养、医疗、保健于一身,四季常服能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永葆青春。

二、蜂王浆贵在“鲜”上,活性高,质量越好,其酸、涩辣味越浓。“油菜花”鲜蜂王浆是由平湖市种蜂场(王浆高产蜂种八千余群)生产,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有科学生产规范和质量控制制度,采用现代保鲜技术,其“鲜”和“活”的优势独特。

三、鲜蜂王浆宜低温(冰箱)、避光、密封保存。保鲜期:2-5℃为21天,0℃左右为半年,-2-5℃为一年,-18℃为三年。

产品历史:蜂王浆的存在已有8000年,人类认识它是近百年的事,真正利用它是近几十年的事。人类研究蜂王浆的历史,大致分三个阶段:一、王浆生化成分研究阶段;二、王浆医学价值研究阶段;三、王浆营养学价值研究阶段。作者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蜜蜂生物学和王浆生物学效应入手,研究王浆的营养学价值。书中纯理论的文字较少,重在应用。文章视野广阔、资料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和指导性。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褶纹冠蚌

东平湖褶纹冠蚌,是生长于湖中的一种野生蚌类。俗称“鸡冠蚌”、“湖蚌”、“扯旗蚌”。瓣腮科蚌属底栖水生动物。壳大型,壳质较薄,两壳略膨胀,壳顶位偏前方,外形呈长椭圆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而高,后背向上斜伸展为大型的冠,壳后背部自壳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绞合部强大,韧带粗壮,位于冠的基部,左右两壳各具一后侧齿,无拟主齿。前侧齿细长,弱蚌老蚌的个体则消失,壳外表面深黄绿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带有褶纹;里面平滑,有很厚的珍珠层,呈银白色、鲑肉色或银白而带天蓝色。

褶纹冠蚌,栖息于湖内泥底或沙底及静水或水流较缓的地方,水质要求PH值在4.5—9.5范围内。通常群聚于1—3米深处。在冬春天气寒冷时,以整个身体埋在泥沙底中,仅露出壳后缘部分,以壳后缘张开进行呼吸和摄食。夏季天热时则上潜出大半个蚌壳。它以水中的微生物为食料,2—3年长成。

东平湖褶纹冠蚌个体大,质量好,产珠量高。湖蚌较大者重1公斤以上,一般的大如鹅蛋;1970年,我县曾在大安山一带试验以蚌育珠,每只蚌经过三夏两冬的培育,可产珠5.2克,其珠多为玉白色和淡粉红色。湖里蚌类资源相当丰富。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太湖周围乡村育珠缺少蚌源,曾来我县大量收购。仅1986年就曾扒捞出1500余吨。

蚌全身是宝,可综合利用。蚌肉味道鲜美,含有高蛋白,可加工成罐头;育珠后,用蚌珠制成的珍珠粉是良好的药物,具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能,可治疗神经衰弱、小儿发热惊风、肝炎、咽喉肿痛以及青光眼、高血压诸症。蚌壳可作贝画,或磨粉后配制成优良的畜禽饲料。

褶纹冠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东平湖是蓄积黄河、运河、大汶河的水而形成的山东第二大淡水湖。从各大水系里冲下来的多种有机质在湖内大量积存,滋生出丰富的微生物,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褶纹冠蚌的繁殖场。随着东平湖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和科学管理,蚌类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绒鳌蟹

东平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湖蟹”、“毛蟹”。我县沿湖乡镇商老庄、银山、老湖镇等都有养殖,总养殖水面约10000亩以上,其中湖内网围养殖5000亩,湖外池塘养殖4000亩,稻田养殖1000亩,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商老庄乡是湖塘和稻田养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乡,约占全县养蟹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华绒螯蟹为方蟹科,属绒毛蟹类。它有步足五对,第一对步足呈棱柱形,末端似钳,称螯足;螯足是五对步足中最强的一对,密生绒毛,故而取名绒螯蟹。步足,是中华绒螯蟹爬行、游泳和捕捉食物的器官,但由于它的头胸部的宽度大于它的长度,步足伸展又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关节向下弯曲,长短不等,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抓地,另一侧推送身体向侧方移动,所以移动时总是向斜前方,人们故而戏称它为“横行介士”。

中华绒螯蟹平时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到了0产卵季节,需要到咸淡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刚孵化出的中华绒螯蟹幼体经过四至六次的蜕壳变态后,即成幼蟹,它便又回到江河湖泊中生活成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东平湖与黄河相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河蟹进入湖内生长,产量甚丰。六十年代,湖河相接处建闸,阻塞了河蟹回游通道,湖蟹基本绝迹。1975年,我县水产部门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360公斤,放入湖内试养成功,1976年10月,湖内出现大量成蟹起动回游,当年捕获成蟹20万公斤。1979年,东平湖沿岸照蟹如灯市,全湖捕蟹达100万公斤以上。从试养情况看,由于东平湖水质优良,食物丰富,每放养1公斤蟹苗可获1吨成蟹,产量比在崇明岛养殖还高,且食之味道美于它的故乡崇明岛之蟹。九十年代以来,沿湖养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名牌绿色食品。因此,在湖蟹市场上,出现了“南有崇明岛,北有东平湖”之说。

东平湖所产螃蟹个体大(雄蟹每只重6两左右,雌蟹每只约重3两)、膏满、黄实、色鲜、味美,很早以来,就进入了名菜系列。蟹的腹部俗称“脐”,用以抱卵。雌蟹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我国南方食蟹有“七月尖,八月团”的说法,就是说七月以尖脐雄蟹最肥;八月以团脐雌蟹最肥。由于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东平湖蟹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进入捕获期,此时正值秋高气爽,金菊盛开,也是东平湖旅游旺季,游客在饱览湖光山色之后,品尝膏满黄实的菊花蟹,会增添无限乐趣。

湖蟹除食用外,还有多种用途,如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造纸、塑料以及医药等方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