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浦北景点特产有哪些 浦北龙门三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浦北景点特产有哪些 浦北龙门三种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8 02:44:42

一.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八角

   八角,又名大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大茴香的果实。因其果实形状奇特,呈齿轮形,每只由七至九个果荚组成,多数为八个,故名“八角”。八角,果实香气浓郁,是著名的香料,在食品、医药、化工上用途广泛。
八角每年可采收两次,鲜果为粉绿色,烘干后呈棕红色。秋季采收的叫大红八角,果实肥壮,产量高,为上品。春季采收的叫四季果,产量少,品质次。没有适时采收的果实,老熟风干落下的 ;;叫干枝八角,商品质量低,但含油量高。八角色泽以棕红、鲜艳有光泽为好,粒大饱满,荚边开裂缝较大,能看到荚内籽粒,果形完整不碎者为上品。
浦北县地处亚热带,是广西生产八角的重要基地,年产八角500万公斤左右。所产的大红八角个大质优、香味浓郁、色泽棕红、鲜艳、含油量高,深受国内外商家的青睐。

二. 广西 钦州 浦北 黑叶荔

浦北县栽培黑叶荔始于清朝后期。主产区是北通、白石水、乐民等镇,近年来浦北黑叶荔种植已遍及全县,1999年全县荔枝面积326528亩,其中黑叶荔占总面积的85%。黑叶荔6月中旬成熟,肉质厚实,口感爽脆,味甜且带蜜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浦北黑叶荔尤以北通镇清湖村出产的品质最为纯正。近年来,浦北荔枝妃子笑、糯米滋、鸡嘴荔等品种的生产也形成规模。(浦北)

今县境内栽培黑叶荔始于清朝后期,民国时期今北通、乐民、白石水等地较早发展黑叶荔山坡种植。1982年以来有了较大发展,个体或联合体承包山地种植黑叶荔,有的种几亩、几十亩乃至几百亩,遍及全县各乡镇。主要产区是北通、白石水、乐民等乡。该荔枝成熟于6月下旬,熟时皮色深红,采摘后变为黑褐色;肉较厚,核中等,间有小核的;肉质充实,口感爽脆,味甜且带些许蜜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品质属中上,此种果树产量高,正常年景,全县黑叶荔产量在120万公斤左右;1990年,全县黑叶荔种植面积约1.2万亩,产量达150万公斤。1991年,全县黑叶荔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过去一般是供销部门收购调运外地,1985~1990年是内外地个体客商直接到果园旁收购鲜果调运湖北、上海等地,或是县罐头厂收购制成荔枝罐头、荔枝果汁等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

三. 广西 钦州 浦北 扁柑

浦北境内种植扁柑始于清朝后期。主要产区分布在龙门、张黄、江城、樟家等乡镇。浦北扁柑的最大特点是果大皮薄,果皮金黄鲜亮,鲜果肉脆清甜,而且耐藏耐运。1999年浦北县扁柑种植面积11989亩,产量138760吨。(浦北)

民国时期,单家独户种植,一般种在易于灌溉的田地上,户种多的几亩,年经济收入较好。解放后的60~80年代,龙镇乡的江埠大队、林塘大队等以生产队集体种植为主,大力种植上山柑桔,成为当时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主产区龙镇、张黄、北通、江城等乡镇生产的扁柑,每年春节前一、两月上市,常年产量200万公斤;1974年12月全国四届人大会议召开前夕,龙镇乡的扁柑被指定为该次会议的特需品调运北京。。浦北扁柑的特点是果大皮薄,最大个重250克,果皮金黄美观。鲜果肉脆清甜,

其中尤以“金钱[尸口]”果为上品。扁柑耐藏耐运。畅销区(省)内外。

四.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五.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竹编制品

竹笠帽

今县境内竹笠帽编织始于明朝。民国时期,今县内各地均编织竹笠帽,其中,张黄产的上品竹笠帽细眼笠除了在当地销售外,每年约有20万件销往合浦、北海、湛江、海南等地。

解放后,县内产的竹笠帽式样翻新,其中张黄、北通等地的工人帽、花边海帽不仅销往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还远销东南亚。1972年,出口花边海帽2万多件,创汇折合人民币5万多元。

盆套

县内出口的竹制盆套,1983年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获国家对外贸易部颁发“荣誉证书”。1984--1988年,全县共计出口四款花盆套142.21万套,创汇折人民币345.17万元;六款花盆套685.26万套,创汇折人民币113.28万元。盆套的主产地是张黄、北通等乡镇。主要销往加拿大、美国、日本及东西亚和港澳地区。

六.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香蕉

浦北香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钦州市是目前广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其中浦北县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市之冠,是著名的“中国香蕉之乡”。钦州市的香蕉以其高产稳产、单蕉大、梳形好、色鲜、饱满、肉质滑嫩、味浓芳香而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钦州)

浦北县素有“蕉乡”之称。盛产的香蕉蕉皮呈金黄色,蕉体长大饱满、皮薄、肉嫩、味香,营养丰富,含有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含糖量高达14.11%,无农药残留。1991年浦北香蕉被指定为北京亚运会专用水果之一。浦北香蕉发展迅速,1990年种植面积只有1.82万亩,产量3.17万吨,到1999年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6万亩,虽受罕见霜冻危害,产量仍达25万吨。2000年香蕉面积达15万亩。最近,国家农业部下文通报广西浦北县是全国种蕉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县,已成为“中国香蕉之乡”。

香蕉是广西大宗水果。香蕉每花穗由5--20果梳组成,每果梳有果指10--20个,单果重100--150克,主要果期在10--12月,果实经后熟可食用,果实甘美味香,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果肉中,含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2克、脂肪0.6克、粗纤维0.4克、钙18毫克、磷28毫克、铁0.5毫克、维生素c24毫克、vb0.08毫克,每百克果肉发热量90千卡。果实可供鲜食,也可制香蕉干(片)、香蕉粉、香蕉酱等。南方、北方人都很喜爱。香蕉有润肺、滑肠、解酒、降血压作用。

浦北香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龙门镇、北通镇、白石水镇、大成镇、张黄镇、泉水镇、安石镇、小江镇、三合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官垌镇、六硍镇、平睦镇、石埇镇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西 钦州 浦北 泥兴陶器

泥兴陶器

八. 广西 钦州 浦北 红椎木

浦北县境内有红椎林面积26.16万亩,1999年的蓄积量达51.14万立方米。其中龙门镇五黄岭红椎林连片面积达11.38万亩。浦北红椎木具有结构细密、不易变形、材色悦目、切削面光滑、粘胶和油膝性能好等特点。1987年,浦北红椎林被广西林业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林区。(浦北)

据有关资料表明,浦北红椎木与全国部分省(区)主要是广东从化、云南西双版纳、福建南靖等地所产红椎木比较,具有木材结构尤为细密、不易变形、材色淡红悦目、切削面光滑、粘胶和油漆性能好等特点,主要力学性质及品质系数也居全国第一。1987年,浦北红椎林被自治区林业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林区。

红椎木是制造船舶、车梁、建造桥梁及房屋的优良用材,也是制作高级家俱的优良用材。

九.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黄榄

黄榄

今县境内解放前后均有大量野生黄榄树。1981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攻克黄榄芽嫁技术难关,取得嫁接成功并获区(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便进入大面积人工种植发展黄榄生产时期。

1990年,全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黄榄树约有200多万棵,年产鲜果1000多吨。其中,挂果100公斤以下的约6万棵、100公斤以上的约7万棵;单棵挂果有达700公斤以上的。主要产区是福旺、江城、龙镇、大成、张黄、安石、三合等乡(镇)。每年7一10月黄榄上市。一般是付食加工部门、联营户和外地客商到主产区的圩场设点收购。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和顺榄等果脯。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十.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苦丁茶

苦丁茶是县内福旺乡出产的一种稀有名贵茶叶。它具有清肝风、活血脉、健脾胃、降血压、减肥胖等药用价值。茶味苦中带甘。略有普通茶香味。

1987年前,县境内唯独一棵60多年树龄的苦丁茶,是福旺莞塘村公所鹤山田生产队86岁老农吴永禄23岁时,从很远地方带回种的,几经移植,现种植在房前。此树挺直,干围110厘米,树高10米多,树冠7米多,主枝13条;大叶长15.3厘米、宽6.5厘米,叶质厚,叶边呈锯齿状。它立春前后开花,花色淡白,花蕊成串,形似水蓉花,也招蜂引蝶;茶果如筷子般大小。此树每年可摘成熟叶三次,每次摘时只留叶芽,常年产生叶80—100公斤,1987年的一次,产得生叶115公斤。1990年每公斤生叶卖20元。成熟叶采摘后,经晒制、打碎、包装,便成苦丁茶产品。

1988年后,福旺乡-村公所从所治至马六塘一带,分二批引种了成片苦丁茶,共有500多亩,5万多株。1990年有少部分可以采摘并投放市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