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北有什么著名的水果特产 河北十大特产水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北有什么著名的水果特产 河北十大特产水果更新时间:2023-02-04 09:58:58

一. 河北省 沧州 青县 河北冬菜

明朝弘治年间青县就有冬菜加工,清朝康熙年间生产。民国《青县志》记载“冬菜,白菜切为方块,在燥湿之间,以盐蒜拌之,封储磁瓦罐中。闽粤商舶运销暹罗(xianluo,今泰国)、大阪(日本)等处”。1931年,冬菜作为直隶省独具风味的食品小菜,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商品博览会获得了“优质奖”。1975年,青县外贸公司恢复建立冬菜厂。“小放牛”牌冬菜被冠名为“河北冬菜”,作为河北省出口创汇的传统产品,远销海外。冬菜是烹调汤羹的调料,又可做佐食的小菜。冬菜具有解腥调腻、增加食欲和清瘴解瘟的作用。冬菜在腌制过程中不用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却冬不冻、夏不腐,属绿色食品。据科研部门测定,冬菜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长期食用具有抗癌变、抗衰老之特殊功效。青县外贸食品有限公司所属冬菜厂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冬菜出口企业之一。

二. 河北省 廊坊 固安 花丝

花丝

花丝又称垒丝。是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加工制成的首饰。中国的花丝工艺历史悠久,花丝首饰是中国古老的垒丝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以极细的金丝或银丝的缠绕、层叠为基础,经掐、盘、粘、焊、镶、嵌等工序,再加上宝石、烧蓝、点翠、镶金等工艺,制成各种造型和纹饰的工艺品,其特点是色彩斑斓,纤细精致,样式新颖,优雅喜人。

三. 河北省 保定 易县 太行驴

河北省太行山区和燕山区及毗邻的山西、河南等地。而以易县、阜平、井陉、临城、邢台、武安、涉县、遵化、迁安等县分布最为集中,围场、隆化、赤城,沽源等县和陕西省的五台、盂县,平定、黎城等县也是重要产区。

关于太行驴的起源目前丧无确切资料,据《井陉县志》民国23年(公元1934年)记载:“虽然冀北马多天下,然而由于井陉地瘠民贫,养马者甚少,纵有少量,也多贩自外地。而养驴和骡则居多,非本地产,主要贩自山西、归化等地。”根据此记载,可以认为太行驴来源于山西,即汗代西北边疆的驴首先传到甘肃、宁夏一带,而后经过内蒙、山西传到河北。

由于当地粮食紧缺,不可能用较多的精料喂驴,而且饲草数量少、品质粗劣,加之崎岖的山路和驮达的要求以小型驴为好,于是育成了具有体型小、体质结实,肢体特别矫健食,食量小,耐粗饲,性温顺,适于驮挽,抗病力强,适应于河北省山区的小型驴。由于个子小,通常称之为毛驴。

四.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五. 河北省 衡水 武强 张搭

张搭

张搭,是一种酷似戏剧中“变脸”形式的原生态民间工艺品,明清时期在武强民间比较流行,其制作形式为六块双面绘有多种年画图案的画板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用手抓住一点轻轻抖动便可先后翻出22个内容各异的画面,犹如戏剧中的“变脸”艺术,趣味横生。但由于有一定难度,该制作工艺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战乱中消失。

近年来,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郭书荣通过走访民间年画老艺人,对“张搭”这种武强年画中的特色工艺品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使其以风采多姿的新面目现身工艺美术市场。重新面世的“张搭”,选取武强年画中的历代珍品作为复制图案,在工艺和板材上坚持精益求精,使这种不靠任何机械和磁力作用便能展现出多种画面的工艺品集工艺性、智慧性、趣味性为一体,成为收藏者和馈赠者的佳品,并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七.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八. 河北省 沧州 泊头 交河煎饼

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河煎饼为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河煎饼以历史悠久、风味独特、百吃不厌而驰名于中国北方。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交河一带就有了摊煎饼的记载。后经过多年来不断地改进发展,现已成为本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外地人到交河,都会慕名美美地吃上一顿。省市级领导到交河视察工作,用餐时也都点名吃“交河煎饼”,所以民间才有“南京到北京,走到交河吃煎饼”的传说。1965年11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来交河视察工作,吃的就是交河煎饼,并对交河煎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年7月27日,李先念副总理再次来到交河视察工作,中午用餐时点名要吃交河大煎饼,并再次称赞道:“交河的煎饼是独特的食品。”交河煎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原料选用上好的千穗谷米或糜子米和绿豆,将米和磨破的绿豆分别冲洗、浸泡,待打去绿豆皮后使二者混合,再配以花椒、大料、小茴香、食盐等佐料磨浆,然后用特制的鏊子烙制。交河煎饼绵软柔韧似宣纸,入口细润,风味独特,清馨醉人。

制作方法: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用舀勺将面糊舀到鏊子上,用筢子沿着鏊子将面糊摊一圈,将面糊推开成薄饼。再用筢子反复涂抹,以使面糊分布均匀。在上面放点提前拌好味的菜什么的,比如韭菜、小葱,再在菜上打上鸡蛋。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即可。

营养功能:煎饼多由粗粮制作,营养价值高。煎饼疏松多孔,可厚(叠层)可薄,便于与其他食品搭配,可在不同场合食用。常吃煎饼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益肠胃健康;其次煎饼筋道耐嚼,有益牙齿健康。

九. 河北省 沧州 肃宁县 肃宁县无公害水果

肃宁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400亩拥职工150人,技术人员5人。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运作。年可产水果1000吨以优良的品质取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十. 河北省 衡水 枣强 营皮

产于河北枣强。其原料有东北黄狼皮、狸猫皮,承德细毛羊皮,坝上口皮,兔皮,太行山羊皮等优质毛皮。其制作工艺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而成。皮包括选料、水浸、削里、脱脂、水洗等主要工序。制裘主要工序为选料分级、配路、切割、缝制等。选好料为保证裘皮质量的基础。板质柔软,里子平展,弹力均匀,缝线细密,绒毛温柔,雍容美观,色调协调,防寒效果良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