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关于羊肉特产的广告 卖羊肉的宣传广告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关于羊肉特产的广告 卖羊肉的宣传广告更新时间:2023-02-02 17:21:08

一. 四川省 成都 简阳 简阳羊肉

简阳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简阳羊肉,四川省简阳市。是该县养殖的大耳羊所产羊肉,肉质细嫩.、膻味低、风味独特,用简阳羊肉制作的简阳羊肉汤全国闻名,过往游客均有在简阳吃羊肉汤的嗜好。中央电视台七频道《每日农经》栏目曾以“一口锅汤熬掉50万只羊”为题目宣传报道简阳羊肉汤。. 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登记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7年简阳市存栏山羊55.63万只,出栏山羊135.28万只,名列四川县级第一.名。羊肉产量达2.2万吨,饲养量达190.91万只,出栏率达267.51%。该市存栏世界明星肉用山羊波尔种羊65268只、世界著名肉乳兼用山羊努比亚种羊23800只、大耳羊45万只。简阳市是中国唯一三次从国外引进努比亚种羊的市(县)。具有体格高大、耐粗食、产仔率高、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膻味低的简阳大耳羊早已广泛引种到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年外调种量达20万只以上。
四川正东农牧集团、大哥大企业集团是简阳市山羊养殖的龙头企业。2个山羊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巩固.原有生产规模的同时,继续增大投入,建设标准化羊场。大哥大企业集团投资200万元扩建了坛罐乡南埝村大耳羊原种场,存栏规模达到1500只,四川正东农牧集团响应简阳市委、市0号召、积极参与“318“线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投资500万元在施家镇信义村和大林村建成现代化规模羊场2个,新增山羊存栏规模(羊位)3000只,加上石盘和丹景2个羊场,总存栏规模可达到5000只。2007年两个龙头企业实际存栏优质努比羊和大耳种羊3200只。在山羊生产、经营和品种质量提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该市建成1000只以上规模的养羊场4个,200只规模羊场8个,100只规模羊场26个,50只规模羊场1261个。规模羊场2007年出栏山羊8.75万只,占该市出栏山羊的15.73%。.

品种优势

简阳羊肉汤的独特得益于简阳的山羊。简阳的土山羊,俗称“火疙瘩羊”,个头矮小,但生命力极其旺盛。20世纪初,-女士从美国引进努比羊,后弃而放逐龙泉山脉,与简阳的土羊杂交,形成了汇聚中外品种优势的“简阳大耳朵羊”。.

环境优势

简阳的山羊生存环境是简阳所独有的。简阳地处川中丘陵边缘,山川秀丽,五凤、丹景两山风光旖旎。龙泉山在川西坝子更是尽人皆知。沱江、三岔湖和龙泉湖都是四川省内著名的水系。.山地牧场和江湖为羊的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水草条件,有专家称:简阳的山羊“吃的是中草药(绿色山草),喝的是矿泉水(龙泉湖、三岔湖的水)”。用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生存的山羊作为主要原料的简阳羊肉汤,自然汤鲜味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简阳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简阳市所辖行政区域。.

二. 海南省 定安 羊肉汤锅

定安十大特色菜肴之一,招牌菜,给力!喝羊汤,食羊肉,中国古已有之。羊肉色泽鲜红,脂肪含量少,蛋白质丰富,含有较高钙,钾,维生素B1等。

羊肉汤锅是一道温补食物,可增进体力,改善新陈代谢与身体循环,保健腹腔,滋补肾气,防治更年期症状。定安坡寨杰爹制作出来的浓香羊肉汤锅,具有独特的风味,味道鲜美,汤汁味浓,不腥不臊,滋补养颜,食后唇齿留香。

三. 新疆 和田 和田县 和田羊肉

和田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田羊肉

和田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

和田人爱吃羊肉是出了名的,但你知道每个和田人一年平均要吃掉多少羊肉吗?4月12日,记者从地区畜牧局了解到这样的数据——每年和田本地羊出栏数为300多万只,加上外调的100多万只,和田人平均一年共消费400多万只羊,也就是平均每个和田人一年吃掉近2只羊,是新疆人每年人均吃14公斤羊肉的2倍。

和田人对羊肉的喜爱远不只这些。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烤肉摊的烟火缭绕、羊肉汤热气弥漫,各民族的人们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吃啊、说啊、笑啊、乐啊……

四.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五.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马厂羊肉面

马厂羊肉面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马厂镇的特色小吃。马厂羊肉面口感独特、上乘,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名吃,具有袪寒暖身、补肾壮阳等功效,尤其在冬季人们争相食用。

马厂羊肉面,迄今为止,已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起初,只有卯家和杨家经营。消费者也只局限于与当地人。成为人们冬季祛寒取暖、宴请亲朋的首选。由于其独特的配方、鲜美的味道,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纷纷前来一饱口福。一传十,十传百,马厂羊肉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滁州、马鞍山、合肥、南京等地的客人也慕名而来。

现北京、合肥、南京、蚌埠、马鞍山等地均开设“马厂羊肉面馆”,马厂羊肉面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六. 山西省 运城 盐湖 解州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是解州四大名小吃之一。

解州羊肉泡馍选料上乘,作料齐全,工艺独特精细,汤汁新鲜,味美可口,因而它“看着美,吃着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称赞。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西去长安,听说解州羊肉泡馍很有名气,就派专使到解州为其取之。

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能够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 解州有四大名吃:羊肉泡馍、黍面油糕、炒面油茶、猪油葱花扯面,而其中又以羊肉泡馍最为著名。解州的羊肉泡馍比较有名气的是“王剑”和“一把抓”。 王剑羊肉泡与“一把抓”属于同一派系,却在具体细节上有一定区别。一把抓以传统工艺为主,清汤为特色,吸引着来来往往的食客。 一把抓羊肉泡选用的羊肉是经过防疫站检验的不超过三十斤的绵羊肉。烹饪时需要七道工序,选骨,砸骨,泡骨,洗骨,熬汤,选肉,煮肉。煮肉的时候每隔1.5到2个小时加一次肉

七.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周浦羊肉

老上海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周浦羊肉的名气,这家长脚羊肉店,据说就是周浦镇上口碑最好的一家。据说这位天天在铺子里头忙里忙外的,就是著名的长脚老板了。长脚老板其实姓唐,卖羊肉卖了25年了,在最初摆流动摊位的时候就打响了长脚羊肉的名气。据说,这位长脚老板,每天凌晨1点多钟他就起床了。凌晨1点起床,晚上还要忙着准备第二天的酱料,算算这二十五年如一日,每天睡不了几小时,顶多下午生意清闲的时候再睡个午觉,真可以算得上是铁人一个了。

长脚老板的小店面,只摆得下六张桌子,顶多坐个30个人左右,多数幕名而来的外地客人都喜欢在这里堂吃。这里的面其实就是阳春面,原味汤,洒满切得细细的小葱,多数人喜欢和着白切羊肉吃。但是我们还发现,这里不少当地人一大清早就喝起了黄酒。吃一口羊肉,眯一口黄酒,看样子很是惬意。据说这也是当地人的一种习惯。

地址:南汇区周浦镇椿樟街10号

八. 重庆市 万州 万州羊肉格格

羊肉格格

格格是三峡库区腹心丘陵山区的特色餐饮,起源并广泛流传于重庆万州和湖北恩施州地区。当地方言称蒸笼为格格,并多以羊肉为主料,故其名曰:“羊肉格格”。

羊肉格格起源的真实故事:千峰竞簇、万川毕汇、万商毕集、上束巴蜀、下扼夔巫的万州古城人民自古有食羊肉的习惯。起初皆以沙锅、陶罐、鼎罐炖而食之。直至三国时期(公元221年)蜀汉昭烈帝刘备为关羽报仇,屯重兵于古万州天生城,准备发动夷陵之战,并亲自率13余万蜀军出征讨伐东吴。剑指江南蓟北,马嘶将吼间无意开创了使用竹制蒸笼的先河。孤峰突起、独径通天、雄关如铁的天生城四方悬崖峭立如壁,仅寨门一线可通,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军纪律严明,为了不扰民,刘备下令,寨门外一切食物、用品、用具皆不得掠用。蜀军缺锅、缺罐、缺鼎,于是就地取竹子编制成蒸笼,再拌上杂粮蒸羊肉食之,缓解了燃眉之急。后来聪明勤劳的万州人就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烹制羊肉,经过1780余年的改良和发展,终于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餐饮。

特色:用以碗口大小(10CM)竹制小蒸笼,垫底土豆、甜薯、芋儿等,上放调码入味主料蒸制而成,色、香、味、意、形、养俱佳。

格格品种:羊肉、排骨、肥肠、猪肉等;味型有:麻辣、微辣、咸鲜、回甜等。羊肉首选渝巴山区的山羊肉,在餐馆临街而作,层层叠叠于蒸台上,尤如宝塔般参天,又如石林般壮观,清雾缭绕、香气四溢、香辣适口、回味悠长、醇和厚道、鲜而不腻、嫩而不膻、多吃不上火、拌酒下饭总相宜,令人馋相顿生,吃后吮指难忘。

九. 河南省 安阳 滑县 万古羊肉卤

万古羊肉卤发祥于河南省豫北名镇--万古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地方特色食品。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遍偿天下山川之美味,地方之名吃,一日乾隆皇帝途经商贾云集,店铺酒楼鳞次栉枇的万古镇,忽然味到满街飘浮着一阵阵异香,顿时食欲大振,龙颜大悦,忙传随从太监前往查看,原来是当地的羊肉卤烹制时飘出的香味,即命随从打道玉皇阁下榻,传膳上万古羊肉卤,食后连道,人间美味,后把万古羊肉卤列为宫庭御膳。

羊肉卤正宗传人,申氏十九世祖申自忠先生,早年深得先人之真传,精通制卤技术,制作出的羊肉卤色鲜、味美,风味独特,远近闻名。人有云:五湖四海皆吃遍,不如万古羊肉卤面。为使这一特色食品发扬光大,于1992年进行了重新研制开发,在传统工艺制作基础上,科学配方,采用中原地区良种羊,精选优质鲜羊肉,铺之以十多种香辛料,经烹炸、煮制,真空包装,高温灭菌,精制加工而成。既产品能保质存放又便于携带。真正方便食用的软包装熟肉制品。

申氏二十世正宗传人制卤技师申泳广跟随制卤大师申自忠先生学艺多年。1998年创建了滑县万古永兴牛羊肉罐头食品厂。对该产品又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做出的羊肉卤更是色香味俱佳。符合新世纪人们崇尚天然绿色食品,健康营养的消费需求。产品畅销全国,2006年被滑县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007年通过全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许可。

配料:鲜羊肉、羊油、精制碘盐、调味香精、十多种香辛料。

食用方法:可做羊肉汤、羊肉烩面、羊肉卤面条、羊肉炮大葱,也可直接放入火锅中食用。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