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宝鸡高新区特产销售企业 宝鸡最便宜的食品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宝鸡高新区特产销售企业 宝鸡最便宜的食品批发更新时间:2023-01-23 01:50:25

一.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杨家泊对虾

杨家泊对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严格审核,日前,汉沽“杨家泊”对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获得通过。这是继“茶淀”葡萄之后,汉沽获得的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介绍,地理标志是由“原产地名称”逐步发展而来的,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于农副土品、传统的工业产品和手工艺品等诸多领域。根据《商标法》,地理标志是指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杨家泊是历史悠久的水产名镇,“千亩对虾养殖基地”获国家级无公害养殖基地认证,水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证书。该基地还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热资源进行反季节养殖,创造了对虾单位亩产1030公斤的全国第一纪录。该商标的成功注册将对汉沽的特色农业、旅游业、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带动就业机会、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凤翔苹果

凤翔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凤翔苹果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的。凤翔苹果品种以嘎拉、玉华富士、礼泉富士为主,果个大,果形高桩、周正,着色艳丽,果皮光洁,酸甜适口、清香独特、皮薄水多。现有雍州、曹儒、雍翔红、慧福瑞4个品牌。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塬西部,海拔780-1200米,土层深80-200米,土壤PH值为7.8,气候属暧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22.3毫米,年平均气温11.3℃,年最低气温-14 .3 ℃,6-8月平均气温22.6℃,8-10月昼夜温差13.4℃。

凤翔县苹果规模化栽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增加。2008年,凤翔苹果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历程,农业部在凤翔组织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标志着凤翔矮化苹果生产技术取得巨大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目前,凤翔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矮化苹果生产县和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果区已全部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5万亩苹果通过了绿色果品基地认证,所产苹果先后17 次荣获国家金奖和“国家部优”、“省优”产品奖,现有雍州、曹儒、雍翔红、慧福瑞4个品牌。

凤翔苹果以嘎拉、玉华富士、礼泉富士为主,采用矮化栽培,成熟期主要集中在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果个大,果形高桩、周正,横径70~95毫米,平均单果重293.5克,着色艳丽,果皮光洁。可溶性固形物13.4%,果形指数0.87,硬度7.4公斤/平方厘米,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抑制率59.5%。酸甜适口、清香独特、皮薄水多。

2013年全县苹果总面积17万亩,总产量24万吨,早中晚熟比为20:20:60,成熟期,主产镇有范家寨镇、糜杆桥镇、田家庄镇、横水镇、彪角镇等。凤翔苹果主要销往四川、重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市,出口到东欧、东南亚国家。

三.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沙沃萝卜

沙沃萝卜, 又称天津卫青萝卜,俗称"赛鸭梨"。传说明朝严嵩为了取悦皇帝,将整株荔枝树由南方船运至津,到岸后,急取树上荔枝飞速送入北京皇宫以保其鲜,而荔枝树根部之土则顷于天津小刘庄一带海河岸边,经年积沙土10余亩。当时农民利用其土种植青萝卜,获得了品味极佳的萝卜,后移植西郊的沙窝村,于是沙窝萝卜便名声大振。沙窝萝卜色翠绿,味甘甜,脆嫩多汁,一拍即裂,被民间形容为"一摔掉八瓣",并且耐冬贮,深得人们青睐。还是天津口岸独有的传统出口商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天津种植青萝卜,元朝时就有记载,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沙窝的萝卜--赛鸭梨","沙窝的萝卜--嘎嘣脆"这是天津人常说的两句歇后语。沙窝青萝卜是天津萝卜的代表,最受人们的青睐;主要是绿如翡翠,落地即碎,生吃清脆,甜辣爽口,食之健胃消食,清热解毒,顺气开胸。在清末民初年代,每至秋冬,在街头巷尾、旅店、澡塘、戏院、茶社到处都有卖青萝卜的叫卖声。人们视青萝卜为美食。饭后茶余吃几瓣青萝卜稍过即打嗝,但觉五脏通气,胃开心爽,浑身舒畅。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健康",又有"萝卜就热茶,气的大夫满街爬"之笑说,均属养生之道。沙窝的青萝卜为什么这样好吃呢?主要原因是那里的土壤肥沃,适合青萝卜的生长。这里在民间流传了一个传说:相传明嘉靖年间,皇帝朱厚熜有一爱妃,喜食南国荔枝。因交通不便难于保鲜,宰相严嵩献计,把整棵荔枝树挖出装船运至天津,及岸取荔枝飞马送入宫中,而荔枝树的余土则每倒于小沙沃村运河岸边。
当地居民将多年堆积的沃土平整后种植青萝卜,所产萝卜色味俱佳,一时名声大振。沙窝萝卜是优良品种,是天津所产青萝卜的代表产品,深受人们青睐。沙窝青萝卜不但风行国内,且每年大量出口至港澳地区、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极受欢迎,它是天津口岸独有的传统出口商品。

经销商:正宗沙窝萝卜  
电话:13752631190

四.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崔庄冬枣

崔庄冬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崔庄是滨海新区太平镇的一个村。该村盛产冬枣。崔庄冬枣久负盛名本是枣中极品。崔庄冬枣皮薄核小肉厚,肉质酥脆甘甜,成为皇上贡品,因此也称贡枣。

说起崔庄冬枣还有一段神话故事传说,更增添了崔庄冬枣浪漫和神奇。相传,这段神话故事和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有关。那次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蟠桃会,各路神仙都到王母娘娘那里喝御酒来了,1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未在邀请名单之列,非常生气,便使性撒泼。孙大圣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穿过云层来到天宫将蟠桃盛宴搅了个人仰马翻。王母娘娘的御酒撒了一地,仙果被弄得七零八落。仙果滚下仙桌,穿过云层掉到人间,落在了崔庄田园内。仙果在崔庄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苍翠的冬枣树。

据有关资料,崔庄冬枣颇有悠久历史,早在1560年该村刘氏家族就开始种植。后来不断研究,经多次嫁接,终获成功,成为精品。据本草纲目记载,冬枣具有“味甘无毒、主心邪气、安中健脾、平胃通窍、滋补养颜、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之功效。相传,崔庄冬枣曾是清代皇上的贡品,名燥一时。后来,由于战乱和灾荒,崔庄冬枣林遭到破坏,残留无几。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开始出现了生机。0时,崔庄冬枣再次遭到破坏,目无王法的造反派“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枣”,将冬枣树连根刨起。幸亏老刘家留下了一点。而今人逢盛世,冬枣树逢春,崔庄冬枣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儿。枣树蓬勃生机,创下了株产百斤新纪录。

2000年大港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中,以建立主导产业和名品为目标发展种植了十万亩冬枣。郁郁葱葱的冬枣林在大港广阔的田野上形成一道景观,大港冬枣也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崔庄,冬枣的发源底加上神话传说更有浪漫色彩了。

五.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陇县羊肉泡

陇县羊肉泡

陇县羊肉泡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

,又有暖胃之功能。特别是冬季,常常排队去吃。陇县羊肉泡和西府其他地区的羊肉泡不同,馍(白面烤饼)顾客用手掰好,放在碗中,热汤中一过,加点粉丝羊血丝,撒上葱花,就着糖蒜,是陇县人日常的早餐之一。陇县的羊肉泡馍汤浓而多,边吃肉吃馍边喝汤,再咬上几口糖蒜,吃了浑身舒坦。

六. 天津市 滨海新区 榜书

榜书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一支艺术奇葩,是对大字书法的统称,古称署书,始用于摩崖石刻或标题于宫门额之上。由我区书法家张百成倡议并筹备成立的“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于 1997 年成立,张百成先生当选为研究会会长。在创作中,他的作品注重纵横抒情,意形相溶,有大云出漠然九州、一泻千里的气度。他把书法与气功紧密结合在一起,泼洒出龙、飞、凤、舞、家、福、神、寿八个大字,给人以纵、拙、厚之感,其气势和力度堪称书界一绝。他的作品遍及全国各地,远流美、英、意等国。

七. 陕西省 宝鸡 陇县 关中油茶

关中油茶,是关中各地油茶的总称,包括了西安市的壶壶油茶、疙瘩油茶,三原县的薄脆油茶,宝鸡市的杏仁油茶,均远近闻名。

关中油茶是由西周时的“酏食”演变发展而成。到隋唐五代时,属于风味各异的饭粥品种之一。唐朝时的“饧粥”,是加入杏酪、麦芽糖的粥,是将面发酵饧后稀释制成粥,咸甜香美,营养价值较高。明清时代将油茶称为“面茶”。据清代《素食说略》记述:“炒油茶,生面二斤炒熟,乘熟入芝麻酱半斤或十两搅匀,再入椒茴末及盐和匀,摊开晾冷。不晾或有焦气。临时或以滚水和之,或以冷水煮之,均可。”

西安著名的清真风味“疙瘩油茶”,以有珍珠般的面疙瘩而得名。油茶的吃法有多种,一是单喝油茶,作为消闲品尝;二是油茶配麻花,将麻花泡煮在油茶里边吃边喝;三是油茶上面放些姜末和捏碎的馓子;四是油茶锅里现打荷包鸡蛋。

烹调方法:炒、煮

味 型:咸香味、果香味

原 料:面粉3.5kg,熟猪油750g,杏仁500g,盐适量,芝麻250g,调料面适量。

制作工艺:

1、将杏仁用凉水泡开,煮20分钟,再用凉水浸泡,拨去苦味,搓去外皮。捞出淘洗控干,另将芝麻炒熟,擀碎。

2、将面粉用小火炒黄,出锅晾凉,过罗,加适量盐面、调料面拌匀后,倒入猪油锅翻炒,约20分钟即熟。

3、水烧开将炒面撒到锅内,搅拉熬成稀稠适度的油茶(每500g面粉约需水2kg),吃时碗内放杏仁,再盛油茶,芝麻撒在上面。

4、可将制好的油茶装入保温壶内,随喝随倒,可保温12小时。

风味特点:油香可口,杏仁味浓,疙瘩酥松,快餐食品,早晚均可食用。

继承创新:用此法还可制成长生油茶、锅巴油茶、酥饼油茶、米花油茶、金皮油茶等。

壶壶油茶:把面粉、调和面加凉水搅拌成稠糊糊,慢慢的倒开水锅里搅匀,加进杏仁、芝麻、酱油、盐、胡椒粉、味精等,用小火边烧边搅,大约二十分钟后,颜色变成酱黄色就熟了。然后装进保温瓶里,随到随喝,清香可口。

宝鸡油茶:先把杏仁用凉水泡开后煮二十分钟,再用凉水浸泡拔去苦味,搓掉外皮,捞出,淘净控干,另把芝麻炒热擀碎,把面粉用小火炒黄,出锅晾凉,加适量的盐和调和面,拌匀后炒二十分钟左右,吃时把炒面熬成稀稠适当的糊糊,(500克炒面约2000克水),先把杏仁放在碗里,再倒油起蒸煮后,装进小瓮里发酵,到立冬前后就能育热淋醋了。淋醋时,各家都要把醋婆神敬起来。据说从前是位农妇发明了做醋,一立冬她就给各家教传酿醋技术,死后便被人们封为醋神。头茬醋一淋完,家家都先做一顿浇汤面,人吃之前先给醋婆献上一碗。

近几年,人们在踩曲、煮醋、配料育热和淋醋这四大工序上,又用上了新的工艺,使西府冬醋更香了。

八. 陕西省 宝鸡 凤翔 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

陕西凤翔的豆花泡馍,是关中西部一带很有名气的早点。每天一大早,从县城的东关向西走,这条主要街道上,豆花泡馍的摊子几乎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家。摊子跟前围满了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姑娘,还有许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和去学校的学生,他们一个个端着大碗,或坐着,或站着,有的干脆蹲着,那吃得真叫香,让看着的人也不由得馋涎欲滴。

凤翔的豆花泡馍是从什么朝代出现的,已经无从考证了。他们一辈一辈的人把这种手艺传下来,直到今天依然保持了十分精细的做工。做泡馍的豆花,第一道工序是精选豆子。要买上好的黄豆,瘦的、碎的、霉的,统统要拣掉。然后,用清水淘几遍,再用水浸上,一般要浸好几个小时。浸好了以后,就用石磨子推。如果你有幸看到磨豆子的话,那可真是一种艺术享受。那被磨成了糊状的豆浆,雪白雪白的,顺着石磨往下淌,一圈一圈的,参差不齐,像天上的云朵一层层的飘下来。磨好了以后,就在锅上搭好架子,用很细很细的箩往下过。一个人在上面用手过,一个人要不停地用火烧。这“过”和“烧”都很有讲究。“过”的人要不轻不重。轻了过不下去,重了,一不小心就会戳破箩底。火要烧得不大不小。小了,过下去的豆浆就会发生沉淀。大了,又会煳锅。还得一边烧一边搅,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要吃上好的豆花泡馍也真是不容易。对泡馍的豆花软硬的要求,既不同于豆腐脑,就是说不能像豆腐脑那样嫩,也不能像豆腐那样老,而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豆制食品。这种豆花吃到嘴里,是一种滑溜溜、清爽爽的感觉。再加上红红的油泼辣子和用上好的面烙好的、切得又薄又宽的锅盔馍,那真是色香味俱全,食者不连声叫好才怪哩。同时,吃这种食品,既能增加蛋白质,又十分有利于胃的消化。有几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原来有胃病,坚持吃了几个月的豆花泡馍,不但吃好了身体,而且还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胃病,真是一举两得。

正是由于豆花泡馍这种食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大受人们的欢迎。外地来凤翔出差的人,一般都认为,吃了豆花泡馍,才算真正走过秦的古都凤翔。豆花泡馍也很快风靡到了周围的县市,甚至还越传越远。

九.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高桥松饼

上海高桥松饼产自中国上海。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

上海高桥松饼饼色、香、味俱全,饼边雪白,饼面奶黄,油香扑鼻。尝之,松酥可口,甜味鲜美。1983年以来,高桥松饼分别获市优、部优产品称号,行销国内外中外人士同声称赞。

传说明末清初,浦东清溪镇上家家都会做各类塌饼招待亲友,后清溪镇毁于倭寇焚掠,此种点心及习俗便传至浦东高桥镇,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镇上一大户赵小其之妻为做塌饼高手,所做之饼,小巧可口,又松又脆,入口即化;后赵家败落,为谋生计,赵妻将自制松饼,提篮小卖于茶坊烟铺,深受食客欢迎,被美称为“松饼”。

1925年,高桥镇张家弄妇女黄金娣,精心学习松饼制作技艺,并改进配料,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产,销售给镇上店铺,因其所制松饼皮薄、层多、馅足、酥松、香糯而声名鹊起。1931年,黄夫周百川在北街开店,招牌为“周正记”,并以“起首老店、松饼专家”自诩,一炮打响。从此群起仿效,全镇产销松饼店铺最盛时期达18家之多。

1930年前后,高桥商人张锦章在西街开设高桥食品公司,聘请茶食名师改进松饼技艺,使其越做越完美,并创制薄脆、一捏酥、麻酥、五香片等其它食品系列。同时广开分店和门市部。另有镇上“朱长丰”女店主黄静义与该店师傅陆采庆合股在高庙庆宁寺分设作坊,后发展为沪东食品厂;该店学徒马和尚也于1942年前后,在上海永嘉路开设高桥食品厂(后改称上海高桥食品厂)。高桥松饼由此走出高桥,名扬上海市区。

高桥松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其制作经验被著入《全国食品科技制作方案》一书。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食品优质产品,并被列入《中国传统食品大全》分册《上海传统食品》。也被称为“沪郊百宝”之一,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食品周报》、科技杂志等报刊和上海电视台多次作过介绍和报道。

十. 辽宁省 沈阳 沈北新区 沈北大米

沈北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沈北大米”成功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沈阳市继“永乐葡萄”和“清水大米”后,第三个产品获此殊荣。昨天,记者从沈北新区工商局获得最新消息,沈北新区米业协会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取回“沈北大米”商标注册证,这是沈北新区首件以地理标志注册的证明商标,标志着沈北新区大米加工产业正式迈上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沈北新区的尹家乡、石佛寺乡、黄家乡、兴隆台镇位于沈北新区的西北部,是优质大米的主产区。近几年,沈北新区大米加工产业发展迅速,产销量连年上升,大米的品质也得到百姓的认可。但由于缺乏自主品牌,许多小型加工企业处在“各自为战”的局面,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企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沈阳市面上销售的地理标志产品身价普遍比同类商品高20%—40%。沈北新区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沈北大米”有了这样的身份后,其产品出口的价格将翻几倍甚至十几倍,在带动沈阳周边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将在国内外大幅提升老工业基地沈阳的知名度。而且,“沈北大米”的注册成功,将进一步提高沈北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将带动沈北新区大米加工产业朝着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阔步前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