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茂名市金塘特产 茂名有什么好吃的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茂名市金塘特产 茂名有什么好吃的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3-01-07 08:00:45

一.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化橘红

化橘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化橘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化橘红是茂名。是属于保健类。功效是:治疗久咳、化痰止咳。具有良好作用。

化橘红是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橘红”,有散寒、利气、消痰的功能。主要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吐痞闷等疾病。其中毛橘红于广东化州,是著名的道地药材,曾一度被列为皇室圣药,现被公认为消痰化气的首选药材。

毛橘红与光橘红虽然都作为化橘红入药,其外观性状有着较大的区别。毛橘红外表面为绿褐色或黄绿色,密被茸毛,质坚实,不易折断,气芳香醇厚;光橘红外表面为黄绿色,无茸毛,质脆体轻,易折断,气香较弱。

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化州市《关于要求划定化橘红产地范围的函》(化府函[2006]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石湾街道、新安镇、官桥镇、中垌镇、丽岗镇、林尘镇、江湖镇、合江镇、那务镇、平定镇、文楼镇、播扬镇、宝圩镇14个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二.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高州角雕

产地:中国广东高州。

概况:采用畜角经雕刻而成的艺术品。以钢刀精细雕刻,再涂以蜡油,最后抛光。多为鱼、虾造型,其质地坚实,形态逼真,光润明亮,颇饶生趣。

( 茂名)

三.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土擦菜

土擦菜是一种土制的传统小菜。乡人俗称为“擦菜”的其实就是众人所称的酸菜。

泡制擦菜一般用青菜、白菜、也有用豆角,用豆角一定要附带一些豆角叶,泡制出来的擦菜才好吃。这种擦菜酸中带香,作为佐餐小菜,虽算不上营养丰富,因带有一股酸香味,倒也可口开胃,别有一番风味。

泡制擦菜是一件繁琐的活计,先把青白菜或豆角及叶放在太阳下晒一二天,六七成干时用刀切成小碎块,然后装入一个肚大口小的瓦罐中,装时用削尖木棒往下插压(农村把插叫擦,因此叫擦菜),边装边插压,直至插压得实实的。此时要味可在上面加点盐,也可加些五香粉之类。然后倒扣上盖子,再在罐沿水渠上放上水,使盖子封得更实,让它发酵,隔几天换一次水,到一个月左右便成擦菜了。此时可以开缸边取菜吃边继续发酵,不过擦菜上的盖一定要盖实,如漏气擦菜不酸,并会变坏,这叫作“臭风”。“臭风”的菜不酸,并有霉气味,是不能吃的。有的还把酸菜挖出来晒成酸菜干,这样可贮藏保管数年,随时可食用。

信宜市擦菜制作历史已有300余年,都是自家食用,一般用来食送粥有时也食送饭。在“瓜菜”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擦菜,擦菜也成为农村人主菜,那时本来肚子油水少,多吃了肚子便轱辘地转,搞得肚子更空,吃得更多,变成“恶性循环”。酸菜豆米汤是一道民间菜,民间曾经流传“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川川”的谚语。又说此菜可预防结石病,亦可延年益寿,因而深受人们欢迎。这其实是“擦菜”,深加工的一道菜,在宴席上可用,能登大雅之堂。

四.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东岸胡椒

东岸胡椒--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东岸镇是高州市特大镇,该镇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种植大果红花油茶、胡椒等。

五.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缅茄树

此树至今已460多年的树龄,大树参天,树高21.5米,胸径1.22米。枝繁叶茂,覆地数亩。成熟的缅茄子,每粒一寸长, 分上下两截。上截是金黄的种柄,俗称蜡头,质地坚韧;下截是核仁,圆滑褐黑。这里的艺人很早以前就将缅茄的蜡头雕刻图章及十二肖、花草虫鱼等,缅茄雕刻成为很具岭南特色的一种小手工艺品而饮誉国内外。1957年,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十颗给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父。1986年元旦间,1总书记到高州视察时,曾指示“不要让他断子绝孙”,要想办法繁殖这稀有的优良树种

( 高州)

六. 广东省 茂名 茂港区 茂名罗非鱼

茂名罗非鱼养殖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超18万吨,产值超15亿元,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2010年荣获了“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我国目前主要养殖的品种有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各种组合的杂交后代等。

广东省茂名地区属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市年平均气温23℃左右。从上世纪50年代引入罗非鱼养殖,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全市罗非鱼养殖面积22万亩,约占全市淡水养殖面积的58%,年产罗非鱼18万吨,产量占全省1/3,全国1/6,年产值超1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罗非鱼产区。今年1月,茂名市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

茂名市有罗非鱼种苗繁育场28家,其中在建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2家,在建省级罗非鱼良种场1家,年产优质罗非鱼苗9亿尾。建成一批罗非鱼全天候孵化车间和亲本保温大棚,实现了全年10个月出产罗非鱼苗。至2008年12月止,全市已通过无公害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企业)有23家,面积达2.6万亩。罗非鱼出口原料备案基地面积12万亩。大型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有佳辉食品、长兴食品、加力食品、海名威食品4家。此外,在建的茂名绿生园、高州龙利、化州群康等3家。2008年实现出口罗非鱼加工产品1.47万吨,创汇5,214万美元。全市罗非鱼养殖户达15,586户,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从事罗非鱼加工、运输、销售的人数逾万人,年劳均收入2万元以上。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茂名市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茂名市罗非鱼产业逐步建立起企业自律、检验检疫部门监管、行业协会引导以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服务监管四级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同时坚持抓好罗非鱼认证体系的建设,着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已建立了罗非鱼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个,获得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罗非鱼养殖基地23个;13个罗非鱼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8家罗非鱼养殖企业成为出口备案基地,出口备案面积12万多亩;4家企业6个产品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从而有力保障了罗非鱼的质量安全。

七.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合箩茶

【名称】合箩茶

【简介】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特级绿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

合箩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合箩茶产地是径口镇三唛顶茶园。三唛顶海拔605米,山顶上有一块大石,直径3米多,形似竹箩,中间裂开,在裂缝中生长一棵茶树,由它繁殖发展,故称合箩茶。该茶抗虫性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38.3%,儿茶素总量132.2%毫克/克,咖啡碱4.1%,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制成的特级绿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关于这种茶有一个民间传说:早在200多年前,有户姓杨的茶民,在合萝石下开辟了20多亩茶地,世世代代以经营此茶园为生。由于气候适宜,所产的茶叶色清、味香、甘喉、质佳。一天,老茶农正在精心炒茶,一股香味外溢。有两位神仙腾云驾雾来到"合箩石"下棋,忽然被茶园飘来的香味吸引住了。仙人立即弃弈来到茶园,品尝了茶农的香茗,赞不绝口。后人便根据这个传说写出了不少赞美合箩茶的诗句。合箩茶由此声名大振,甚至饮誉海外,到清代,还被列为贡品。直至解放前的三十年间,因遭抢劫和火灾,这户茶农的后代-迁往外地谋生,这里的合箩茶才逐渐凋残。

合箩茶虽然美名远扬,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茶园凋残,零星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合箩茶得到恢复发展。1953年有50亩,1965年后扩大到1600亩,产量50多吨;1980年后稳定在300亩左右,年产量在25吨左右,其中特级合箩茶5吨左右。近年来,合箩茶多次参加市茶叶质量评比均获得第一名。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考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均获得特种优质茶类高分,列入中国名茶之一。

八.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善莲蓬

善莲蓬是用上等粘米粉置簸箕内,将适量开水倒入粉中,然后搓成粉团,再分条分块,搓圆捏扁,最后将预先炮制好的瘦肉丁、竹笋粒、芝麻、椰丝等放入胚内做馅心,捏成莲蓬模样,放进蒸笼蒸熟。食用时还可加上少许芝麻、花生粉、辣椒、等。其特点香、脆、酸、辣俱全,高州等地尤盛行。

九.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根子红烟

根子红烟-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根子镇为粤西地区最大的圆肉和红烟生产加工基地。

十.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新垌茶

新垌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垌茶以出瑞龙茶为极品,用开水冲泡,杯中茶叶舒展,细芽直立,清香四逸。饮后清心爽口,舌有余甘,回味无穷。

新垌镇地处高州市东部,该镇物产丰富,盛产荔枝、茶叶等,素有“茶果之乡”美誉。尤其是新垌茶享有盛名。高州市新垌镇出产绿茶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四年,新垌邓姓始祖从福建迁来时,带来茶种种植繁衍,至今已五百多年。新垌茶以密秀结实,青绿油润,馥郁芬芳,甘醇清澈而闻名遐迩。清代诗人杨康曾写下“茗园春嫩一旗放,众绿丛中笑语来,压担盈筐歌载道,今朝新垌采茶回”的美篇。可见,新垌茶在清代就享有盛誉了。

新垌绿茶产自新垌镇出瑞龙村。据《高州府志》记载:“茶产茂名新垌者,树高数尺,谷雨前摘取者最佳,以出水龙者为极品”。原来,出水龙村后有一山岗,高山环抱,土地肥沃,云雾多,雨量丰,湿差大,最宜绿茶生长因而出产的绿茶色泽绿润,香气馥郁,汤色绿明,味甘而醇。相传清光绪年间,高州知府路过该村,忽然肠胃绞痛,用药无效,后饮此茶少量即愈。又据说,这种茶是明朝万历四年间,新桐邓姓始祖从福建迁来时所带之茶种繁衍而来的,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了,现在新垌绿茶已发展到上千亩,一般亩产逾100公斤。

新垌绿茶品种优,采制工艺精,现在仍一般传统的手工操作。采摘时坚持采早、采细、采嫩、采二叶一针;“杀青”是采用净锅、猛火、杀透、杀匀;“搓揉”时趁热揉捻,揉紧揉实;再经“炒青”、“烘干”、“轻揉”直至熟透而不焦,揉实成眉条的茶团。经此多道工序炒制的绿茶芬芳扑鼻。经化验分析,新垌绿茶所含多酚类、氨基酸、维生素、叶绿素,以及芳香物质,都比一般的绿茶为多。当地群众还用它治病,早上用以漱口可防口臭;盛宴后饮之能消油滞;用姜拌冲能治肚痛;配上薄荷冲之则可治感冒;用蜜糖冲饮可治喉炎;还具有预防肝炎、胃癌、脑溢血等多种功效哩。

广东省高州市新垌镇现辖行政区域

高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新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高府函〔2013〕65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新垌茶》(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