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贵港盛产特产水果是什么 广西特产贵港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贵港盛产特产水果是什么 广西特产贵港特产更新时间:2023-01-06 19:02:36

一.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葛薯

平南县葛薯种植以思旺、官成、介思、大新、大安较多,品种以番禺种、顺德沙葛种。种植面积1.2万亩,产量2.5万吨,思旺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葛薯生产加工基地,思旺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种植,其中思旺葛薯久就享誉盛名,“思薯一号”品种品位较高,口感较好,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全镇形成了“基地+公司+农户”的新型经济。全镇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

二. 广西 贵港 港南区 新塘红糖

新塘红糖是港南区新塘镇采用现代设备,运用民间传统榨糖工艺生产的工业产品。制作工艺采用“直风灶”“连环锅”,选用新鲜甘蔗,经过榨汁—开泡—赶水—熬糖—摊泡—出糖—打沙—成型等纯手工加工而成。其产品不添加任何现代工艺的防腐剂、色素等,完全采用物理方法将蔗糖结晶而成,最大程度保持甘蔗原有营养,为此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味道;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益气补血、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港南区新塘镇的传统红糖生产,20多家生产作坊,年产红糖50吨。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窝粉

窝粉似河粉,不同是窝粉必由酸笋豉“窝”煮而成,常拌各式辣椒蒜蓉等,比之河粉,香浓颇有不及但多一分津酸烈辣。市面经营窝粉口味大同小异。

四.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墨底鳖

平南墨底鳖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南墨底鳖是广西的优质淡水水产品之一,原产于广西平南郁江流域。自上世纪90年代初,广西平南一些农户收集江河野生苗种进行人工养殖,随后进行人工繁殖成功。该品种具有含肉率高、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前景广阔。由于体形、体色、味道和含肉率均优于其他品种,因而畅销两广及港澳市场。十多年来,尽管中华鳖市场经历了由高价格(500—600元/kg),下趺至-位(30—60元/kg),平南墨底鳖却由于其特有的品质而使其市场价格能稳定在300元/kg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国内外对平南墨底鳖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平南墨底鳖的养殖生产前景必将广阔。

墨底鳖是平南县养鳖户从天然江河选育出来的地方优良品种。墨底鳖外观体型钝圆扁平,背部橄榄绿色或古铜色,分布有黑色花斑大而清晰,裙边宽厚,腹部有明显的对称黑色斑印,因而取名“墨底鳖”。在平南县,有很多村民靠养殖墨底鳖走上了致富路。该县思界乡务山村养鳖户胡坤深有感触地说:“我家有养殖塘4亩,养了6000多只墨底鳖,年产值50万元,利润20多万元。”他指着自己家的一栋三层楼房说,养鳖使我赚到了大钱、盖了大房子!今年50多岁的农民胡坤在养殖墨底鳖之前,曾做过保安、水泥工等工作,2003年,看到村民们养鳖致富后,他毅然返回家乡,东拼西凑地凑到10万元钱,买了1000只鳖苗。三年后,他不仅收回了投资成本,还额外赚了5万元,盖起了一栋三层住宅小楼和一栋两层的办公楼!这是平南县农户养鳖致富的最好见证。胡坤说,他最想感谢的是平南双沣生态养殖公司的吴安艺师傅,吴师傅从资金、种苗、技术等方面对他和其他农户养鳖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和扶持。吴安艺是平南县最先养殖墨底鳖的养鳖户之一。他从80年代末开始试养墨底鳖,至今养殖面积已达138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辐射带动1000多农户养殖墨底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平南墨底鳖

地域范围

登记保护范围为:平南县境内平山镇、六陈镇、寺面镇、大坡镇、大洲镇、大新镇、镇隆镇、大安镇、武林镇、上渡镇、丹竹镇、东华乡、平南镇、安怀镇、官城镇、思旺镇、思界乡、同和镇、马练乡、国安乡、大鹏镇等21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0°3′54″—110°39′42″,北纬23°2′19″—24°2′19″,总土地面积2988平方公里,总养殖面积533公顷,年总产量293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品质特征特性:平南墨底鳖成鳖外观体型钝圆扁平,背部橄榄绿色或古铜色,分布的黑色花斑大而清晰,表皮平滑带有光泽;裙边宽厚较硬;腹部中上部分布有明显的对称黑色斑,外观呈蝴蝶状;腹面观尾巴基部附近有1对黑斑,腹面裙边呈浅灰色。 (2)内在品质特性:肉质脆嫩爽滑,味道鲜美。每100克鲜肉中蛋白质 含量16.9g~18.2g,脂肪含量0.9g~1.2g,钙含量16.1mg~17.5mg,铁含量0.9mg~1.3mg,锌含量2.4mg~2.6mg。 (3)安全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墨底鳖人工养殖技术规范》(DB45/T460-2007)、《墨底鳖苗种》(DB45/T663-2010)、《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等有关标准。

五. 广西 贵港 桂平 金田淮山

金田淮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田淮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淮山,又称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是药疗、食疗的常用品。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淮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和小便而能止大便。”在选择使用时,有生用与炒用的不同。生用淮山能补脾养胃,补肾涩精,补肺生津,常用于消渴虚热,脾虚纳呆,久泻不止,肾虚遗精,妇女白带过多,肺虚喘咳。炒用淮山能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滞,白带过多。概括地说:养阴生津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解放前,桂平的淮山只是零星种植。桂平市农业局副局长黎祖源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桂平淮山发展很快,主要集中在金田镇,全市每年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年产淮山1.6万吨,畅销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桂平已成为广西淮山的主产区。

桂平淮山何以闻名?黎祖源说,它最大的特点是色白、纹理细、粉质足、口感好,带有清甜味。据有关专家研究,桂平淮山在含水量、蛋白质、淀粉、氨基酸等6项指标均达到了规定的药理要求,其中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中的16种,同时含有尿囊素、山药素、皂苷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可做成菜肴和多种滋补食品。目前,桂平淮山在当地的价格是,鲜淮山每公斤5~5.6元,干淮山每公斤10余元。

当地加工干淮山仍用传统工艺。淮山收获季节,走在金田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居民楼前摆放着几个“炕”,或是晒着一大片白色的淮山条,或是堆成“柴垛”的干淮山。

这里说的“炕”,实际上是用木板或竹片构建的“床垫”,“床垫”上面摊放淮山,下面燃烧硫磺熏制。

依照传统工艺,硫磺的作用是帮助淮山干透。“但这种传统做法需要改进,毕竟过量的硫磺对人体不利。”黎祖源说,目前,桂平市已经引进无硫磺加工淮山的技术。

金田淮山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为桂平市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西山镇、蒙圩镇、石龙镇、厚禄乡、白沙镇、南木镇、金田镇、垌心乡、紫荆镇、江口镇、木乐镇、木圭镇、石咀镇、马皮乡、油麻镇、社坡镇、寻旺乡、罗秀镇、中沙镇、大洋镇、罗播乡、木根镇、麻垌镇、社步镇、下湾镇、大湾镇等26个乡镇,414个行政村、7763个村民小组、1个国有林场。 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1′55″至110°22′48″,北纬22°52′02″至23°48′04″。海拔33.3-1313.6米。东邻平南县,南与玉林市的容县、北流市、玉州区、兴业县接壤,西连贵港市港北区,北交来宾市的武宣县、金秀县。边界线总长375公里,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104公里。

六. 广西 贵港 覃塘区 覃塘莲藕

覃塘莲藕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覃塘莲藕是广西贵港覃塘区的。

覃塘莲藕是广西一个出名的特色美食,素有“藕中之王”的美誉,因其藕体鲜嫩、味道清香、口感粉酥而名扬区内外。清朝时成为了朝廷贡品。

关于覃塘莲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贵县(今贵港)有一个望不尽边的池塘,塘中恶龙兴风作浪,乡民苦不堪言。农历六月六日这一天,荷花仙子下凡锄害,在池塘广种荷莲,成功将恶龙引出并制服。酣战之中,荷花仙子也受了重伤,鲜血滴入池塘之中。不久,池塘里的莲藕就变得浑身紫色。覃塘一带的乡民,至今还沿袭着用六蒸糕供奉荷花仙子的习俗。

在覃塘莲藕有多种吃法,如南乳爆炒,老火筒骨煲煮,或制作成藕粉调水成糊而食。

在当地人看来,能够引出莲藕的清香,又可感受莲藕粉绵的口感,还能保持丰富营养的吃法,当属老火莲藕骨头汤。因此,在覃塘镇上,每间饭店都有这样的习惯:在鲜藕上市季节,每天煲煮一锅老火莲藕骨头汤。汤头选用上等的新鲜猪筒骨和沙骨煲煮,莲藕也必选早上挖采的鲜藕,用煤火煲煮三四个小时。煮好之后,汤、藕俱佳。

而在贵港当地,覃塘大红莲藕粉也是是传统美食之一。据地方资料记载,覃塘大红藕粉的制作有上千年历史,在清末民初就美名远扬。制作藕粉,先把刚刚挖出的莲藕冲洗干净,把藕身晾干后,在特别的磨钵里磨成粉状。也可把藕节除去,置于打浆机或石臼中捣碎,再加清水用石磨磨成嫩浆,这样制浆效率高,但是质量不如手工操作的好。粉浆加工好后,要装入洁净的布袋中放到水缸内不断搓洗拍打,使淀粉从布眼渗出,直至滤出液体为清水止。淀粉在水中还要漂一天,等待沉淀下来,再把浮在水面的细藕渣撇掉。这样的过程要重复两三次,最后才把粉浆装入布袋内,吊起来把水分沥干。最后就是把藕粉团捏碎晒干。不论采用手工还是机器操作,有一个原则是必须坚持的:那就是白天能制作多少粉,就挖多少藕,莲藕要当天用完,绝不过夜。

覃塘大红藕粉新鲜时呈淡肉色,放置3~5个月后渐呈淡红色或赫红色,放置时间越长,色泽越深。食用时,将藕粉用冷开水调匀,再加适量的白糖,用滚沸的开水冲成糊状。这时,藕粉糊呈紫红色,晶莹透明,吃起来滑润细腻。覃塘大红藕粉不仅口味好,而且还具有补中养神、益气力抗衰老、固精气强筋骨等功效。在贵港民间,常用覃塘大红藕粉治疗痢疾,患红痢者用红糖煮食藕粉,患白痢者用白糖煮食。

覃塘莲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为宝,都可滋补入药。

用莲藕制成粉,能消食止泻,开胃清热,滋补养性,预防内出血,是妇孺童妪、体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质食品和滋补佳珍,在清咸丰年间,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所在地域: 广西

申请人: 贵港市覃塘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覃塘莲藕保护范围位于广西东南部的覃塘区,包括覃塘镇、东龙镇、三里镇、黄练镇、石卡镇、五里镇、山北乡、樟木乡、蒙公乡、大岭乡等十个乡镇。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8°58′~109°18′,北纬22°48′~23°25′之间,东与港北区接壤,西与宾阳县、横县毗邻,南与港南区隔郁江相望,北与来宾市的武宣县、兴宾区交界。边境线总长217.6公里、东西宽31.2公里、南北长69.6公里。保护范围面积1.2万公顷。现年产量110000吨。

七.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的实用型工艺品,靖西市所产的壮锦在解放前已享有盛名。壮锦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制而成,质地结实耐用,图案配色别致,花纹精美,传统图案有:框边回字形饰纹、莲花、牡丹、蝴蝶纹、云纹、葫芦纹、水纹、“卍”字形、双喜等。解放前为民间个人手工编织,产品单纯,仅有被面、背带心两种。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民间民族工艺品,1956年组成绣织社,1960年改称壮锦厂后,逐渐引进半自动纺织机,招工培训,品种增加了床单、台布、坐垫、壁挂、背带、头巾、披巾、挂包等10多种,花式图案也增加了玫瑰、蝴蝶、熊猫翠竹和民族花边等几十种。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产品远销港澳、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外商青睐,1976年靖西壮锦厂生产的民族织锦获自治区质量第一名,1989年壮锦系列产品被评为广西少数民族用品优质奖。2006年靖西壮族织绵技艺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11315个、披肩2088张、壁挂168张。2010年壮锦系列挂包产量28900个、披肩6830张、壁挂120张。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水果

临济镇位于邛崃市西南边陲,地处名山、蒲江、邛崃三市之交界处,下辖8个村,67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9.7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6人,种有各类优质水果100多万株,年生产优质柑桔1000万斤,各类优质水果400万斤,茶叶1000担。 主要水果品种有:脐橙、柑桔、特罗科血橙、乔柑、寿柑、布朗李系列品种、早熟梨、油桃、枇杷等二十多个优质水果品种是远近闻名的水果茶叶之乡。( 邛崃)

九.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贵港莲藕

贵港市别名“荷城”,以荷花为市花,顾名思义,这肯定是一个盛产莲藕的好地方。清代光绪版《贵县志》所录地方旧传八景,有“莲塘夜雨”之名,八景诗也有“银塘夜雨长荷英”一句。而早在乾隆年间修辑的《桂平县志》,就已见“金莲夜雨”的记载。贵港莲藕写入文人墨客的诗词屡见不鲜。

莲藕作为一种热带草本植物,除了荷的专称外,尚有菡萏、芙蕖、芙蓉等别称,品种则有红、白两色,红者俗名九品莲。红莲胜在花多,白莲胜在藕多。莲藕在大江南北都有栽种。贵港现辖三区两县市,位处浔郁流域,平原地势低洼,湖沼星罗棋布,种植蓬藕的历史已异常悠久。桂平原来种植量也很多,白石山附近是著名的产藕区,老县城四周先时大小莲池极密集,种莲农户颇多,但其所产莲藕较之贵县却逊色不少。贵县莲藕之所以能名满岭南,究其原因是以其产量之多及质地之优而雄视同侪的。在广西甚至到广东大部,浔郁流域直至西江流域一带,说起莲藕,没有不叹服贵县莲藕的。三十多年前,贵县县城四周有众多的湖泊,著名者有井塘、新街、跳台、南涧、汶头、汕塘、曲颈、大塘、蒙塘、红泥、鹤木、书房、阿太、社面、金钗、景观、石头、龙眼、石柱、大门、阿丙等,每逢炎夏时节,近千亩池面上,碧荷如海,燕穿柳带,风景在壮观中极尽秀美。全城水系和空气也因此赖以净化,莲藕塘是贵港人当时的天然纯净水库,每年所产莲藕数量近百万斤,鱼虾不计其数,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佳丽之地。

贵港莲藕上品,质地松软清甜。俗话说“很粆”,用赤粆糖入口即化来比喻其质地,比起其它又硬又小的品种,自然占了绝大上风。贵港人吃莲藕,有净炒、蒸茸、煲汤、馅酿等法,无论子藕老藕,都可以薄切净炒,味道香滑细嫩。清凉爽口。或将藕段磨成茸团,放沸水中清蒸,是小儿喜爱无比的美食。大众吃法,最多的是将莲藕斩大方块,下猪瘦骨同煲。汤色明亮透红,口感清甜爽快。三五好友围成一桌,大口喝汤,大快朵颐,乡情野味最为浓郁亲和。逢年过节,将粗长的藕腿切成大片,中间夹釀猪肉葱花馅,蒸熟后粆、甜、香、软、滑、嫩诸味一应俱全,更是贵港人待客祭祖之喜用佳品。

十. 广西 贵港 港北区 贵港百香果

贵港百香果含有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拥有许多其他水果的香味,甜度酸度各有千秋,故称“果汁之王”。2007年,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协会成立,协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综合部、技术部、营销部和财务部4个部门,至此协会拥有会员130多名。2016年,贵港市将百香果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2017年1月23日和3月8日贵港市人民政府分别出台《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暨产业扶贫攻坚年活动工作方案》(贵农业发〔2017〕3号)和《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19年)》(贵政办通〔2017〕38号),提出3年将百香果发展到20万亩,力争建成广西最大的百香果生产基地及百香果果汁加工基地。截至2017年5月底,贵港市种植百香果面积8万亩,约占广西种植面积的2/3,是时下广西最大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园有160多个。贵港市将百香果产业与硒产品结合开发,培植富硒百香果产业链,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已批准贵港市负责起草制定《富硒百香果生产技术规程》,这标志着贵港百香果标准化生产起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