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梧州特产古典鸡 广西梧州岑溪古典鸡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梧州特产古典鸡 广西梧州岑溪古典鸡做法更新时间:2023-01-03 02:10:08

一.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蜜枣

驰名已两百多年,清道光前曾列为贡品。肉厚核小,松化爽口,清心润发,活血养颜,是送礼佳品和出口的畅销货
( 梧州)

二.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梧州冰泉豆浆

冰泉豆浆斐声遐迩、得天独厚的是“冰井泉香”的井水。“冰井泉香”自唐朝已出名,《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梧州市冰泉豆浆馆座落在白云山脚的冰泉冲,已有60多年经营历史,冰泉豆浆以它“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利用冰井泉水精工制作,保持黄豆的原色,是一种内含植物蛋白质,营养极其丰富的饮品。冰泉豆浆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滴在桌上成珠,聚而不散,谓之“滴珠豆浆”。这种豆浆醇浓、甘甜、香滑。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都慕名而来以先饮为快。“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之说已传遍中外。

不饮冰泉豆浆,不算到过梧州”,这句话为世人所知。梧州古时曾有一个“冰井”,地点就在城东北隅的山下,宋·《太平寰宇记》中曾写到它“其水甘凉清洌,非南方泉比也”,是说它的水质上佳。现在这个冰井虽不存在了,但用它流出的泉水——冰泉配制的豆浆却很不一般。做法是先取冰泉水浸泡优质黄豆,经精工细磨,滤渣干净,下锅煮开,后用“文武火”三滚三撤,再加糖起锅,装钵(或桶),置热水中温炖后才上市。这样的豆浆如脂似乳,片刻即凝起一层薄膜。用汤匙捞起豆浆滴下,宛如一串下坠的断线珍珠。入口则香甜莹滑,饮后口齿留香。被誉为“滴珠蜜味”,销路大畅。现又将此种豆浆制成干品“豆浆精”出售,远销港澳等地。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茴油

茴油八角又名大茴,以枝叶蒸油称茴油。八角气味芳香,是食物调配香料。茴油用于配制高级化妆品、糖果、食品、酒类及制药等用。是岑溪有较长历史传统的商品。民国24年(1935)茴油产量即达400市担。解放后,县林业、外贸部门历年从资金、技术、肥料、种苗等方面积极扶持山区发展八角生产,主产区有筋竹、大业、诚谏、梨木、安平等乡镇。县七坪林场经营八角林300亩年产八角籽5吨,产值4万元左右。到1987年,全县有八角林2.82万亩,年产八角41吨,茴油39.73吨,1988年达85吨;1989年八角产量上升到100吨,1990年增到171吨。全县办有小型茴油厂100多个,一般生产茴油40—50吨左右,除在国内销售外,还远销英、法、意、荷兰、瑞士、澳大利亚及香港、澳门等30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出口21吨。

四.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霉豆腐

又名霉豆腐渣,是梧州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用豆腐渣加工表面有富于弹性的粉红色霉菌为上乘、煮熟爽口,有一股独特的香味。要吸炒、煮、煎等多种吃法,被港澳称为广西猪肝。

五.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米粉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是岑溪民间的传统节日——米粉节。



岑溪米粉历史悠久.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大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每年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

岑溪米粉的制作非常讲究,关健在于其传统工艺及水质.首先,岑山溪水为制作米粉提供绝好的水质,樟木街的米粉之所以好吃,得天独厚是来源于大井水.次者就是选米,米首选晚禾,如是早禾蒸出的粉就大打折扣了.三就是其工艺,所谓三磨一汤是绝招.半夜三更起床,几十斤泡好的米,要经粗磨,细磨,精磨才能蒸粉,这样蒸出来的粉用手拿着扭抟都不会断.上好的米粉还要有上乘的佐料,这是绝招,佐料定必是猪骨熬制加上香料及不告他人的配料,和米粉一拌,使你吃起耒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岑溪人吃米粉一般都是在早餐吃,再配上烤鸭或者白斩狗,那就成美味佳肴了!

六. 广西 梧州 苍梧县 苍梧六堡茶((老茶婆)

传统农家六堡茶不是老茶婆。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芽3、4、5叶。杀青后揉捻成条。

老茶婆也是农家六堡茶的一种。1954年以后,六堡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样茶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但是,六堡茶的收购价格比同等级的烘青茶收购价格低,所以有不少原产六堡茶的开始转产烘青茶,虽然烘青茶原料要求高一个级,但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基本差不多,而六堡茶还多一个沤堆的工序,实际上用工也差不多。

1953—1955年对六堡茶进行了成本调查,每50千克六堡茶的生产成本为28~36元,而1955年销售价格仅25元,低于生产成本11元,严重损害了茶农对茶叶生产的积极性:1955~1961年六堡公社(乡)人均口粮也比较低,尤其是国家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以后,由于六堡茶价偏低,茶区口粮少。致使六堡茶减产茶树大量砍伐,六堡茶历史上和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广西六堡茶减产,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销量逐渐降低,终于为其他名茶所取代。

但六堡乡的村民还保持喝六堡茶的习惯。因茶树少。茶芽不能满足制茶的需要。农民编采摘粗老茶叶制茶,采摘粗老茶叶回来,用大锅把水烧开,把茶叶放到锅里用沸水煮一下杀青,再捞起晒干。成茶。农家习惯把茶挂到厨房里,用烟火熏。六堡茶的老茶婆的味道淡,有罗汉果的香味,很甜,有的还有烟火味。

七.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花岗岩

被誉为“花岗岩之都”的岑溪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岑溪红”花岗岩天生丽质、色泽鲜艳、结构紧密、质感柔和,可与世界石材名品“皇妃红”、“巴西红”、“印度红”等相媲美。“岑溪红”花岗岩是一种高级华贵的建筑材料。“双牛牌”、“岑红牌”花岗岩板材分别在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和全国建材产品暨装饰装潢材料展评博览会上获“金奖”。“岑溪红”花岗岩储量丰富,总储量达20亿立方米以上, 岑溪目前已开发矿山200多座,上马圆盘锯近1500多台,兴建板材厂400多家, 并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6条,1997年全市生产花岗岩荒料30万立方米,板材1000多万立方米,总产值达24.5亿元。溪市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海南、沈阳、深圳、香港等地召开岑溪红花岗岩信息发布会。1994年6月全国石材会议在岑溪召开,使岑溪的花岗岩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岑溪红”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区和全国各地。( 岑溪)

八. 广西 梧州 万秀区 龙虎凤烩

是梧州的一道传统名菜。选用广西野味为原来,配以香菇、木耳、陈皮等20多种佐料精制而成。食用时气味芳香,口感嫩滑鲜美,有“桂东南第一味”的美誉

( 梧州)

一、原料:

1.主料:熟五蛇肉丝25 克,生鸡肉丝100 克,熟果子狸丝5 克,浸发鱼肚75 克,煲发鲍鱼75 克,鲜平菇75 克,水发木耳50 克,炸薄脆100 克。

2.调料:料酒、精盐、味精、酱油、胡椒粉、姜汁酒、葱段、姜丝、陈皮丝、柠檬叶、菊花、湿淀粉,猪油、高汤、蛇汤。

二、制法:

1.薄脆分盛2 小碟,再把5 朵菊花洗净剪好瓣放在薄脆上,把柠檬叶切成丝放在菊花瓣上,将鸡肉、鱼肚、鲍鱼、平菇、木耳均切成细丝。

2.烧热锅,下猪油烧热,放入蛇丝略炒,烹料酒,加入蛇汤,用调料调好味,烧沸后,盛入瓦钵内,加入姜片、葱段、入笼炖1 小时取出。

3.将木耳丝、鱼肚丝、鲍鱼丝用调料、高汤煨味。将鸡丝用蛋清、湿淀粉拌匀,下热油锅泡油至仅熟,捞出沥油。将锅下猪油,烹料酒,加入高汤、蛇汤,烧沸后,放入各种肉丝调好味,加胡椒粉、酱油、麻油,用湿淀粉勾芡,出锅装盆即成。

此菜由五蛇、鸡、果子狸、木耳、平菇、鱼肚、鲍鱼及多种调料组 成,具有滋阴补肾、驱风祛湿的功效。将鸡的滋补,鲍鱼的强肾,蛇肉的驱 风湿,鱼肚的益精补髓,木耳的通脉祛瘀,平菇的抗癌,果子狸的滋补等功效融合贯通,可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瘫痪等症。常食能容颜健美, 延年益寿。

九.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山茶油

山茶油 山茶,俗称苦茶、建茶、白花茶,学名Camellia-Oilfera Abel、英文名-OilteaCamellia,,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全国年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极其珍贵。
山茶籽其营养成份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常年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之中天然孕育,成年树树高3米左右,树龄百年以上,有的可达400-500年。它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仅分布于我国南方少数省县的部分高山地区。专家称之为“天赐中国” 、“油中之王”。

山茶树的花苞在每年4-5月份开始形成,10-11月份开花,与此同时,上年的茶果也将近成熟,花果同枝,民间因此对山茶树有“抱子怀胎”的美誉。山茶果成熟周期长,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历经春、夏、秋、冬将近七季的云雾滋养,吸尽天然精华,确属人间奇珍。山茶果俗称油茶籽,呈球形、桃形,可提炼重要的天然绿色有机保健食用油——山茶油。

十.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修车王

梧州三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高科技产品。是目前世界上能自动检测最多车系、车款的中文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修车王检测故障快捷、准确,技术指标达到九十年代中期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 梧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