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赤峰市翁牛特旗的特产 内蒙古特产必买清单赤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赤峰市翁牛特旗的特产 内蒙古特产必买清单赤峰更新时间:2022-12-29 11:23:26

一. 内蒙古 赤峰 宁城县 宁城老窖

宁城老窖集团公司生产的龙头产品宁城老窖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泉之水,以优质红粮为原料,集传统的酿酒技术之大成配以现人科学的检测手段,精工酿制而成。以其窖得浓郁,绵甜爽口,得味和谐,尾净悠长等特点,博得广大消费者的爱慕。

二. 内蒙古 赤峰 阿鲁科尔沁旗 奶啤酒

奶啤酒是以鲜牛奶、麦芽、酒花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而成的一种新型发酵酒饮料,也就把酒文化和时尚养生结合在一起.奶啤酒并不是单纯的牛奶和啤酒在一起的味道,与普通啤酒的生产工艺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生产 工艺,奶啤酒是将牛奶脱脂后经过生物科学技术发酵的一种含有酒精、汽体、和泡沫的一种发酵制品,普通啤酒是用麦芽发酵成的,所以说工艺不同口感也就不会相同,奶啤酒是经过脱脂的,也就是说把脂肪脱掉了,在保存了营养健康成份的同时,喝了也不会发胖,是现在时尚的饮品。

奶啤酒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K及B5等为人乳的数倍,钙含量丰富。

适宜人群:所有饮酒的人群。

三. 内蒙古 赤峰 元宝山区 赤峰金针

金针又称黄花、宜男花、萱草、忘忧草,是昭乌达草原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每逢花季,碧绿的草原上一片金黄,正是“碧云天,黄花地”。萱草碧叶狭长,花茎刚挺,茎端生长着金色黄花

四. 内蒙古 赤峰 敖汉旗 敖汉小米

敖汉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敖汉小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敖汉小米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现辖行政区域

《敖汉旗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敖汉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敖政发﹝2012﹞17号

敖汉旗农业标准:AN/T0001-2010《敖汉小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五.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六. 内蒙古 赤峰 敖汉旗 “富达”保健蛋

"富达"保健蛋是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生产的绿色保健食品,与普通鸡蛋相比较,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自然醇香、无激素、无化药残留等特点。

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理化测试中心检测:钙、硒、铁、锌、和胆固醇分别为510mg/kg、0.105mg/kg、23.04mg/kg、18.83mg/kg和317mg/100g,比普通鸡蛋分别提高了456.5%、100%、77.2%、111.6%,胆固醇降低了47.1%,激素、抗生素、化药为零。

主要特点:

1、

本品硒、锌含量是普通鸡蛋的3-5倍。

2、

钙含量是普通鸡蛋的4-5倍。

3、

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

4、

蛋清浓稠,蛋黄呈桔红色。

保健功能:

“富达”牌保健蛋富含多种营养保健物质和促生长未知因子,能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增加体高、增长智力、增强免疫力、抗病力;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对孕产妇、幼儿有明显的保健作用,是食疗、食补的理想佳品,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七.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八. 内蒙古 赤峰 松山区 夏家店小米

夏家店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为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兼畜牧业和狩猎。主要农业作物为粟和稷,其农业文明不晚于中原地区。夏家店地区有着4000年以上的农耕历史,该地区生产的小米曾是大辽王朝的专用贡米。出土的彩绘陶器系用红白两彩在烘制后的陶器上绘有饕餮纹、云雷纹、蟠螭纹、龟蛇纹等图案,与商周时期青铜器同等重要。夏家店上层文化属晚期青铜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系中华民族史上影响较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族所创造,被史学界称为“东胡文化”。先后出土了多为本土铸造的大量青铜器,夏家店遗址群面积380000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家店小米米质纯正、口感独特的松山区“夏家店小米”,内蒙古松山区夏家店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夏家店小米的优良品质。

夏家店小米

地域范围

夏家店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霍家沟村、东新井村、兴隆沟村、鸡冠山村、二道坡村、新井村、平房村、干沟村。地理坐标为东经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7'-125°45'、北纬45°23'-45°59'。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夏家店小米颗粒圆润,金黄透亮,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具有香醇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草原金米”,夏家店小米经初选、脱皮、抛光、去石、除杂、人工手选、轻磨、冷加等八道工序,最大限度保留谷物天然营养成分,成就天赐好米。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内蒙古 赤峰 红山区 对夹

对夹是烧饼里夹薰肉的大众食品,是赤峰当地的肉夹馍,香脆可口。就餐时买上几个,亦饭亦菜,十分方便。赤峰对夹自1917年苏文玉创建“复生隆”对夹铺后而逐渐闻名四方。对夹源于一种“杈子烧饼”,这种烧饼和面和制作工艺特殊,而且从吊炉取出后要再摆到铁制杈子上回炉以微火重烤,因而外脆内软,别有风味。对夹内的熏肉十分讲究,精选十几种配料调味,香而不腻。“福兴楼对夹”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