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家乡的特产柿饼作文三年级300字 家乡的特产柿饼作文三年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家乡的特产柿饼作文三年级300字 家乡的特产柿饼作文三年级更新时间:2022-12-30 01:45:09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三.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四.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宁强柿饼

宁强柿饼是以秦巴山区优质牛心柿为原料加工而成,有清热、润肺、止渴之功效。红亮始饴,口感绵软甜糯,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转自宁强政府网)

五. 山东省 潍坊 临朐县 临朐柿饼

临朐柿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朐柿饼是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的。临朐县出产的柿饼柔软、绵甜、甘美,多年来以其独特的天然风味占领了日本和韩国市场。临朐柿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临朐县西部青石山区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棵棵柿树果实累累,已成熟的柿子沉甸甸的压弯了枝头,如挂满灯笼,一片片山谷被装点的流光溢彩,全县拥有柿树25万株,年产鲜柿700万公斤,除鲜食、制糖、酿酒、作醋外,主要加工柿饼,年加工14000吨左右,大部分出口。 其中树龄达百年以上者近10万株,最古老的柿树树龄达600余年,历史上曾有“天井、石峪霜柿饼”的美誉。

另外,五井镇柿子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近年来,品质优良,无公害的柿子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扩大,临朐县把柿子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来抓,加强组织引导,通过大搞山区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柿子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全县拥有柿树25万株,年产鲜柿700万公斤,柿子除鲜食、制糖、酿酒、制醋外,主要加工柿饼,大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每年收入达4200万元以上。山东省临朐县于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柿子之乡”。

柿饼是一种无污染、绿色纯天然食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临朐县大力发展柿树种植,目前,全县已拥有柿树达25万株。临朐的柿饼柔软、甘美,多年来,以其独特的天然风味占领日韩两国市场。据了解,作为我国出口柿饼的主要基地之一,临朐县年产鲜柿达700万公斤,年加工柿饼14000吨左右,年收入可达5000万元以上。

2013年,临朐县五井镇柿饼协会申报的“临朐柿饼”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571594。

临朐县五井镇柿饼协会

12571594

柿饼

六. 广东省 汕尾 海丰县 家乡大三鲜

家乡大三鲜

吃海陆丰菜必吃大三仙,其实就是三种东西,上好猪脚、墨脯(大鱿鱼)和允。慢火细煲3个小时,猪脚胶质丰满弹牙,鸡肉嫩滑中又带少许墨脯的鲜味,三味混合,含“福禄寿”之意,好意头!

七. 山西省 运城 万荣 万荣柿饼

万荣柿饼

八. 广东省 河源 龙川 黄石双峰柿饼

本产品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蛋白质、糖、粗纤维、钙、磷和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可降血压、清热降火、润肺益肠、止咳消痰、治胃病等医疗功效。

本品甘甜适口,老少皆宜,且耐贮存,是居家旅行、送礼佳品。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或切片炖水服用效果更佳。(柿饼表面白粉系自然渗出果糖)

九. 广东省 河源 龙川 义都柿饼

义都镇:柿饼

十.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马坡柿饼

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背山向阳,地貌独特,形似簸箕,共有230户人家。当地群众素有栽培农作物杂果的习惯,柿子、石榴、大杏、花椒、梨、桃等杂果林遍布全村梁峁沟坡,全村现存上百年的柿树2000多株。在退耕还林后,栽种柿树800多亩。柿饼加工是马坡村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有200多户加工柿饼,少则一、二吨,多则十吨。马坡村每年加工柿饼400吨以上,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中央媒体曾以“柿子红遍马家坡”专题报道该村柿子产业,韩国、日本客商多年来一直在马坡村定点收购柿饼。

这里的柿饼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口味香甜,又软又红,肉质红亮,品质好,明朝时就已是朝廷的贡品。现在每年主要销往东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还出口韩国、日本等。曹村镇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2011年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马坡村(柿饼)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