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阳有什么特产吗 东阳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阳有什么特产吗 东阳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3-01-06 02:24:06

一.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索粉

产品名称:东阳索粉

产品产地:浙江东阳

产品特性:烧煮不糊,食用方便,风味独特,价廉物美

产品历史:东阳索粉:系选用高直链淀粉稻米作原料,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东阳。

产品简介: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东阳。具有烧煮不糊,食用方便,风味独特,价廉物美的优点,适宜用烧煮、炒粉、拌粉等方法制成多种风味小吃,是居家常备食品,又是亲友往来的馈赠礼品,其产品远销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颇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二.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沃面

产品名称:金华酥饼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东阳

产品特性:热烫,味鲜,色彩丰富。

产品历史:早期在东阳民间,人们习惯把吃剩下的菜、汤用来煮面条,然后加入番薯淀粉制成糊面,易消化吸收,又营养丰富。后慢慢地经过厨师们的精心制作,成为现今的一大特色,独具东阳风味。

产品功能:易消化吸收,又营养丰富

三.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阳木雕系因地缘关系而得名。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山多地少,旧时南北两江旱涝迭起,百姓为之所苦,1以手艺谋生。东阳木雕即是众多手艺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明清时期,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20世纪初,东阳木雕开始由民间建筑和家具装饰转向外销的工艺品生产。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东阳木雕在国内各地也开始建厂生产。

传统的东阳木雕属于装饰性雕刻,以平面浮雕为主,有薄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多层叠雕,透空双面雕、锯空雕、满地雕、彩木镶嵌雕、圆木浮雕等类型,层次丰富而又不失平面装饰的基本特点,且色泽清淡,不施深色漆,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被称为“白木雕”。东阳木雕选料严格,多用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银杏木等材质。其工艺类型有无画雕刻与图稿设计雕刻两类,均注重创意和“绘画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东阳木雕流派众多,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现在的主要传承者有陆光正等人。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木雕不再用来装饰现代建筑,东阳木雕娴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艺、巧妙而灵动的构思和丰富的传统内涵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走向衰落。现代的年轻人难以潜心传统技艺,因此出现了从业人员技艺不精、普遍流失的现象。面对濒危的东阳木雕技艺,必须尽快对之进行抢救、保护。

四.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田家御品

家御品礼盒是集中华一绝的“金华火腿”、皇家贡品的“双仁南枣”、纯天然的野生珍贵“蕨粉”、延年益寿的奇果“香榧”和莘莘学子成名的“博士菜”于一身的绿色保健食品,是属家庭食用和馈赠亲友的上等珍品
( 东阳)

五.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竹编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

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擗清朝康熙<<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

东阳竹编工艺历经千余年的洗炼,其作品已达美轮美奂境地。早在1915年东阳竹纺工艺吕就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奖。1984年创作完成的大型竹编屏风<<九龙壁>>,以其高超的编织技艺,获得第四避、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并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而永久保存。1994年,人物竹编<<渔翁>>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金杯奖”。

经历代东阳竹编艺人的努力,竹编工艺还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巧妙地与园林建筑、室内装饰有机结合起来,在西湖阮公墩、杭州花港公园、德国汉堡市“新北京酒家”等处,留下了许多不朽佳作。以富丽中显淡雅,清幽中含华贵的独特风格,为世人所称颂。据清代康熙年间《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当时的竹编工艺,主要生产门帘、果盒、托篮等产品,其中书箱、香篮还广泛流行于绍兴、诸暨、嵊州、新昌一带。清朝以前选为贡品,清末民初为盛,早在1915年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阳竹编枯木逢春,蓬勃发展,先后获轻工部优质产品、浙江精品、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杯奖及金杯奖、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金奖等。

六. 台湾省 台南 东阳土魠鱼羹

台南安平小吃:东阳土魠鱼羹

邻近台南安平路与安北路交叉口的东阳土魠(tuō)鱼羹,以招牌料理土魠鱼羹,让许多人为之著迷。不论是在地客或者是观光客,纷纷闻香而来,品尝这道台南相当出名的美食小吃。

选自高雄港的远洋新鲜渔获所捕捉的土魠鱼,不但新鲜看的见,而且品质卫生更是有保证。刚炸好的土魠鱼条,外皮相当酥脆可口,里头的鱼肉更是鲜美甘甜,与香气浓郁的羹汤一起入喉,相当顺口。

尤其搭配米粉、面或是米饭的各式土魠鱼羹系列,更是让客人有多样化的选择。

七.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浙白芍

浙白芍又称杭白芍,以质坚味香地道药材而闻名。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由于七十年代(1969�1976年)全国白芍的严重产大于销积累了近10万吨的库存,导致三十一年来白芍供不应求。浙白芍从七十年代中后期就大力度调减生产,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生产更趋萎缩。现在浙江在地面积五、六百亩,每年下种200亩左右。浙江用带芽的根条繁殖,一般3�4整年收获,因多年价低农民失去种植信心。虽然1996年有过统货15元的价格,但几年来连续四次二季度就落价。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生产呈萎缩状态。浙白芍大的规格1�4等价格高于亳芍几倍,但低档货同亳芍价差不多,不值钱,农民觉得不合算,东阳只有少数几个村子种植,大多地区不种。全市在地面积400亩左右,每年起土百亩上下,种三周年的亩产在400公斤上下(相当于亳州用芍芽种4周年的),总产量在50吨上下。

八.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西垣香榧

香榧又名细榧、粗榧、木榧,以香榧为最佳品种。香榧壳面洁净黄亮、种衣深褐色、核仁微白淡黄,外形一端尖一端略圆,颗粒瘦长,每斤约280颗左右。以传统工艺精炒而成,香脆可口,百吃不厌。 成份:其果仁含油量42%,蛋白质10%,含有钙、磷、铁等成份。 功效:具有止咳、顺气、润肺、驱蛔等功能。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经济果木,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果实成熟历时17至18个月之久,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称,为干果中之珍品。 东阳市西垣山区,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地肥沃、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榧树生长最理想的地域,是西垣香榧产地。西垣香榧早就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而闻名全国。

九.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小京生花生

小京生细花生,产自浙江东阳的花生之乡―――三单。秉承传统技艺,兼以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品质香酥、可口,具有独特的农家风味。更因三单地处东阳地区,远离污染,使其小京生细花生符合当今绿色食品的要求
花生,又名落花生,落花参。主要功能是滋补、滑肠、治做便秘、浮肿。《中草药大全》:花生原产南美洲的巴西、秘鲁,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公元15世纪末16世纪初从南洋群岛传入我国,现在已是世界上种植花生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花生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坚果”的美誉
( 东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