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油面筋哪里的特产最出名 一斤油面筋大概有几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油面筋哪里的特产最出名 一斤油面筋大概有几个更新时间:2022-12-29 16:02:18

一.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无锡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的生产始于清乾隆时代(18世纪中叶),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当初的制法是将筛过的麸皮加盐水用人力踏成生麸(又称面筋),再将生麸捏成块状,投入沸油锅内煎炸,成为球形中空的油面筋。清水油面筋的称呼在清代末年(19世纪中期)出现,第一家挂出“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马成茂面筋店。无锡油面筋色泽金黄,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来鲜美可口,含有很高的维生素与蛋白质,如塞进肉瓤烧煮,则别具风味。( 无锡)

二.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手工油面

罗田手工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的。手工油面,俗称盐面、挂面、喜面。它以优质面粉、食用油、精盐、水等为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细若游丝,吃起来爽而不腻、滑而不糊、易于消化。

手工油面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传统面食,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于工艺独特,尤其是对天气、温度、湿度及食盐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民间以祖传师承的方式传承。其粗细均匀,口感劲道,易煮不糊,全部制作过程均为手工操作,俗称“一根面”。

目前,手工油面已成为罗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招牌,该县文化部门采取了录制视频、整理手艺成书、设立传承基地扶持等手段,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技艺。

现今,罗田手工油面成为山区群众馈赠亲友的礼品和孕妇补品、沿海发达地区日常消费的名优土。在罗田县十多个乡镇的街上,大部分都有手工油面的代收点。四乡八畈农民做的油面,经代收点收集,再由农副产品公司进行统一外销。

三. 山西省 临汾 侯马 烤面筋

烤面筋

烤面筋在边烤边刷的过程中发出吱吱的响声,其香味远飘几十米,勾人食欲。一串色泽金黄红亮的烤面筋吃到嘴里油滑松软、麻辣鲜香、即辣又香。吃后口齿留香,回味悠长。

四.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富有油面

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现在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生意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麦手工石磨磨成粉,调以适当麻油或菜油、盐等。通过发酵,手工搓揉成条,上架拉丝制作而成,外型纤细、圆润,味道鲜美,耐煮耐储,气味芳香,油而不腻,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吃饱了还想吃两碗凡吃过“浮油油面”的人都终生难忘。

五. 浙江省 杭州 桐庐 孙权面筋

孙权面筋是龙门传统菜,是龙门古镇的特色小吃,据说当年孙权得胜归来,用油面筋犒劳将士,于是这种象征胜利的食品也在古镇代代相传。

六. 内蒙古 巴彦淖尔 磴口县 巴盟面筋

巴盟面筋

巴盟面筋由产自河套地区精选雪花粉,经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正宗的巴盟面筋,入口爽滑的同时带有韧性,咬下去却又是韧中有脆。面筋富含麦胶蛋白、卖谷蛋白、钙、磷、铁等成分,西贝创新采用食用橄榄油拌制,取其味道鲜美和天然抗氧化成分,更宜健康。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蕈油面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这个素油也不能随便用,加工蕈油时一定要用纯正的农家菜油。基本的步骤就是先将生姜块拍松后投入菜油,等油锅烧到冒青烟时,锅离火口,慢慢放入八角、丁香等佐料,接着再将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烧至水分挥发即成。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香气扑鼻,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



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色泽诱人,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

八.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武宁油面

油面:油面不同于擀面、拉面、切面,其制作完全是手工操作。先选用优质小麦磨成白面,和成面团,拉细约手指粗,卷盘于钵中,叫做“盘条”。再把面条拉细成筷子粗,绕在两根竹筷周围,放入面箱,待面开始下垂,将面上架。待风吹干刀切包装或食用。油面软而不糊,油而不腻,尤以鸡汤、肉汤、虾米烹调,味道鲜美甘醇。

九. 江苏省 无锡 惠山 清水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很出名,饭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种菜肴,家常用于佐饭、做菜、烧汤均宜。无锡民间还有个习俗,逢到节日合家团聚,饭桌上少不了一碗肉酿油面筋,以示团团圆圆,增加快乐气氛。油面筋早已成为无锡著名的土了。说起油面筋的来历,最早还是尼姑庵里的一位师太油炸出来的。过去去惠山,得经五里街。五里街梢有座大德桥,桥畔有座尼姑庵。这庵堂靠近惠山,环境清静,四时霸节菩萨生日,无锡城厢老太太来此念佛坐夜的不少,有时念七佛,在庵里一住就是六七天。庵里有个烧饭师太,烧出来的素斋有些名气。俗话说“豆腐百叶,没啥花样”,她烧出的就不一般,会翻名堂,味道又好。师太烧素斋,惯常用生麸当主料,红烧的,炒丝的,煮汤的,真是吃得念佛老太太称心满意。逢到有钱人家太太、小姐,师太用生麸配上细货冬笋、香菇,道道菜肴引得素斋席上赞口不绝。经常来庵念佛人不断,闻名来吃顿素斋的居士不少,无怪烧饭师太总是麸疲汰生麸,浸浸一小缸。有回,原先约定来庵堂念佛坐夜的几十个乡下老太太,不知啥事情那天没来。好几桌素斋需用的生麸,烧饭师太早上已准备好了,怎不叫她发愁。生麸是隔夜馊,一过夜就吃不得了。烧饭师太先是放些盐在上生麸缸里,还是放心不下,怕缸里出毛病。她左思右想,试试开个油锅,把生麸煎一煎,免得发馊,明朝仍可烧素斋派用场。油锅里油多了些,待油一滚,师太怕生麸煎不透,特地剪成一个个小块,手抓一把扔进油锅,铲刀翻了几翻。嘿,真稀奇!只见锅里一块块生麸膨胀成一个个金黄澄亮的空心圆球,在滚油里窜上窜下,师太用笊子捞起手指头戳戳松脆、鼻头闻闻喷香、嘴里尝尝蛮鲜。她高兴呵,赶忙找来众师太看看,众口赞好,还给这油炸生麸空心圆子起名“油面筋”。烧饭师太心里有了新算盘:庵里素斋席上添上了一员主将!那还用说,烧饭师太手艺又强,从这以后,尼姑庵里素斋,清炒面筋、酿面筋面筋笋片、面筋汤,道道素菜,道道佳肴。日日只怕素斋桌数开得少,不愁吃客人不多。风声传出去,各处庵堂、寺院也都学起样来,素斋中增添油面筋花色。没多久,无锡城里开出一个个油面筋店铺。油面筋进了千家万户,肉酿面筋、面筋炒肉丝、菜烧面筋成了日常饭菜。至于那些饭店、菜馆,厨师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烧出了好多道无锡的传统名菜。( 无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