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丰顺特产鱼 丰顺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丰顺特产鱼 丰顺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更新时间:2022-12-22 00:10:57

一.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黄金姜糖

姜糖是丰顺传统凉果名产之一,采用纯天然姜汁配以淀粉精制而成,不含防腐剂,产品外观装潢高雅,价廉物美,既是美味食品,又是喜庆佳节、外出旅游馈赠亲友的理想选择。

二. 广西 桂林 阳朔 斑鱼火锅

阳朔备受食客喜爱的特色菜之一。斑鱼火锅主要用斑鱼的头、尾、骨腩做成鱼汤,汤成奶白色、鲜味扑鼻。斑鱼鱼片切得非常薄可见花纹,食时在热汤里烫熟(约3秒时间),不需点姜葱或者辣椒,直接放在嘴里鱼片,美味绝伦。贴士:西街及周边有众多斑鱼火锅店,价格约32元/斤。

三.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凼仔鱼

信宜凼仔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凼仔鱼实为鲩鱼种类,是山区的一种独特的养殖方式,因口感与一般的鲩鱼有别,受人们推崇。 当地的群众在屋边地头挖一口小鱼塘(广东话叫“凼仔”),养殖,便叫作“凼仔鱼”。由于山里水质清纯,用山上芒叶野草、或木薯、番薯叶作饲料喂养,是纯绿色环保食品,一般养殖二三年,每条鱼出产时都有八到十斤,大的十五六斤。这种鱼肥而多肉,肉质坚韧嫩滑,刺大易剔,且久煮不烂,没有腥味,宰杀后斩成块状,煮熟时放入酱油、黄酒、姜葱、豉汁、陈皮、五香粉等佐料,浓香扑鼻,味道十分鲜美。

山区农民生活或生产灌溉所需储水,于是在房前屋后的田间筑挖小水池(当地人称叫氹仔或曰凼)。

引山泉经年流入,建坝口源源排出,有源头活水,池水清澈非常,其水质是足可令人啧啧不已。

信宜山区农民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山区千泉百溪终年清澈流淌,村民便在泉溪流经处引水筑氹放养鲩鱼,投喂青草和杂粮等天然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微流水绿色食品养殖,肉质鲜嫩、入口爽脆、肉多不肥口,营养价值高,大异于其他的塘鱼,这种优势,得益于氹仔鱼生长的时间长,山里氹仔面积小,营养充足;种类单一,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

历史:

凼仔鱼养殖历史上溯到唐朝,咸通年间(860~874)信义、茂名等县(今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山区农民在房前屋后挖凼蓄水养鱼和防火灾。后又在稻田中散养鱼,鱼稻双收。

信宜凼仔鱼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由信宜市大地凼仔鱼专业合作社于今年3月申报,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的登记保护条件,在2011年6月14日公示期满,经国家农业部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质量控制 技术规范编号:AGI2011-03-00675。

划定的产地保护范围是:信宜市洪冠镇、茶山镇、怀乡镇、朱砂镇、贵子镇、大成镇、白石镇、钱排镇、合水镇、新堡镇、平塘镇、思贺镇等12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0′36″~111°40′39″,北纬22°11′16″~22°42′26″。

养殖区分布在信宜高山地区,方圆几十公里连绵群山,养殖用水是接近饮用矿泉水标准的山溪泉水。养殖面积230.8公顷,年产量7000吨。

地域范围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是广东省省辖县级市。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其中信宜凼仔鱼(草鱼)主要分布在括信宜市的洪冠镇、茶山镇、怀乡镇、朱砂镇、白石镇、贵子镇、大成镇、钱排镇、合水镇、新堡镇、平塘镇、思贺镇共12个山区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40′36″~111°40′39″、北纬22°11′16″~22°42′26″。总面积230.8公顷,年产量7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一是鱼体较大。商品鱼有10斤左右,75公分长,比其他上市的草鱼大。二是体色鲜艳。凼仔鱼(草鱼)的鳞片紧密,呈淡黄色,非常鲜艳。三是新鲜生猛。 2、风味特征。由于某种原因凼仔鱼(草鱼)生长的水质、土壤、环境、饲养方式等与众不同,因此它的味道与普通淡水鱼相比,别具一格,不管采取何种方式烹制都具有嫩、滑、香、甜的口感,不添加任何佐料,也没有腥味、泥味,嘴嚼后余香不尽。 3、内在品质指标。信宜凼仔鱼(草鱼)营养丰富,含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19.44℅,高于目前有关草鱼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文献报道值。 4、安全要求:信宜凼仔鱼(草鱼)养殖者和地理标志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信宜凼仔鱼(草鱼)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精心组织生产。在种苗培育、成鱼养殖期间、运输过程,不使用国家禁用药物;同时,要自觉遵守信宜市大地凼仔鱼专业合作社的监督检查,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四.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客家炒猪肠

原料:

猪肠400克、咸菜100克、蒜茸10克、姜丝5克、酸甜汁25克。

制作方法:

先将猪肠揸擦净异味、洗净,切成小段。把切好猪肠用滚沸水飞水刚熟、捞起。起镬放入料头、咸菜、煸炒,落猪肠,调入酸甜汁,急速翻炒,调入湿粉成芡加尾油上盘即成。

五. 广东省 梅州市 丰顺县 客家盐焗鸡爪

客家盐焗鸡爪最早源于梅州,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而客家盐焗鸡爪是从客家盐焗鸡中延变出的客家小吃,经过精明的梅州客家人长时间的演变、创新发展,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越来越有名气,许多梅州人做起了这种投资少,风险小的自制外销的小作坊生意。由于本地市场的饱和,许多梅州人带着手艺到外地去开店,久而久之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远近驰名,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到梅州学习制作盐焗鸡爪的方法,然后把客家盐焗鸡爪带到家乡。

一提起盐焗鸡爪,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它那香、滑、酥、嫩,高营养,低脂肪,色香味俱佳,食后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盐焗鸡爪。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追究美食越来越精细,客家盐焗鸡爪独特的专业秘制、黄澄澄的颜色备受人们喜爱,食后都交口称赞。它已成为上可以登五星级酒店精美的冷盘,下可以入游走货郎的橱窗,更是喜庆宴席的名菜及早茶和聚会佐酒必不可少的休闲小食。如今,梅州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买到香飘四溢、皮爽骨香的客家盐焗鸡爪。

六.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福州鱼面

鱼肉制作,耐煮,鲜 ,味美,,,,福州。产自宝岛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黄岐岛。

福州鱼面,是用纯鱼肉打制而成的鱼肉面条。

材料:鲜鳗鱼,太白粉

制作: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然后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着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收存,用时入汤煮。

特色:松软香脆,则柔滑如面,味鲜爽口。烹食鱼面一般多以上汤再配以适当的调味料。泡熟之时 , 热气腾腾 , 鲜香扑鼻 , 食之爽滑无比 , 鲜味无穷 ,令人百食不厌 , 实属上乘佳品。

七. 宁夏 吴忠 青铜峡市 鸽子鱼

在宁夏中卫、中宁境地的黄河里,出产一种十分名贵的鱼--鸽子鱼。

鸽子鱼栖息水域有局限性,形态似鲤鱼,但体窄嘴尖。用粘网捕捉,当其被粘立网上,乍看,形态酷似落在树枝上的鸽子,因此被命名为鸽子鱼。

黄河鸽子鱼属鲤科,体长25~30厘米,腹部肥大,眼睛小,全身淡红、鲜亮,泛出银白色光泽。其鳞甲不多,肉质细嫩少骨刺,清蒸后醇香扑鼻,鲜美可口。在封建社会里,皇宫王府举办盛筵,每当有人酒酣意醉,即食鸽子鱼醒酒,效果甚佳。在清代,宁夏曾用鸽子鱼向朝廷进贡,由于这个原因,民间又称其为宫廷鱼,并流传一句赞美鸽子鱼的俗话“天上的鹅肉,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的鸽子鱼”。

鸽子鱼数量不多,故而十分珍贵。它生活在黄河水流湍急的峡谷中,很不容易捕捞。寒冬它沉入河底冬眠;初春苏醒,3、4月间产卵;夏季黄河汛期水流特别混浊时,它不得不浮出水面换气,这时为人们捕捞的良机。鸽子鱼很留恋家乡,无论被黄河洪水冲得多远;清醒后也要长途涉水,逆水洄游,返回故里。

八. 吉林省 延边 敦化 灶台鱼

灶台鱼

“灶台鱼”的制作和食用方式与火锅类似。店家取新鲜活鱼,宰杀处理后,放到滋味醇厚的老汤中炖煮,食客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青菜、蘑菇、宽粉和豆腐,如果食客嗜辣,还可以在汤中放上适量的自制辣椒酱,吃起来味道鲜美,有种回到东北农村的感觉。围着锅台转、吃着家乡饭、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九.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八宝书包鱼

八宝书包鱼是福州传统名菜。八宝即鸡肉、鸭肝、鸡肫、火腿、天苔、猪肚、猪脑、干贝。此菜外皮以蛋清煎成两张圆薄片,包内用两张鲳鱼片夹住“八宝”料,成书包状,蒸熟浇上奶油,再装饰以“香菇墨”和“葱笔”。色奶白,味荤润、脆软兼备。

十.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八乡山茶

八乡山地处丰顺、揭西、五华三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中段,面积1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气温18。C,平均降雨量2604.6毫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坡地土层深厚,表土肥沃,属赤红壤土,自然植被良好,种茶有得天独厚条件。据海阳县志记载,八乡种茶已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素有高山浓雾出好茶而著称。八乡山的茶种在岩层土里,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茶树像山中所有植物一样,采集天地之灵气,天然生长。云雾茶与一般茶叶不同,泡在杯里格外清,喝到嘴里清凉又醇香,余味无穷。据当地老农说,云雾茶不仅能生津解渴,而且还有祛风寒、解酒之功效。

八乡山民间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云雾茶的传说。古时候,当南国茶籽成熟时,一群多情鸟一个个衔了茶籽,穿云层,掠蓝天,准备飞往花果山播种。当它们飞经八乡山上空时,被美丽的八乡山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唱起清脆的歌,茶籽便撒落在岩隙中了。从此,云雾缭绕的八乡山便长出一片翠绿的茶树。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八乡的高山上有块巨大岩石成精,下到村里危害百姓,惹怒老天爷,被雷公劈成两半,随后人们发现石缝里长出了嫩绿嫩绿的茶树,因此,村民世代种茶。

传统的八乡山绿茶,以其浓郁,甘醇、芳香等特点,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自1985年以来,陆续引进了黄旦、茗花、水仙、奇兰、梅占等高产品种。用原来大片山坡地种植,改为梯田式僚壕种植;把任其自然徒长改为修剪养蓬、合理密植,速生丰产;把粗种粗管改为科学管理;把单一手工炒茶改为现代机制乌龙焙茶;使产量成倍增长。1992年又引进了白叶单丛优质品种,以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质,加上合理施肥与采摘及现代精湛工艺焙制,使“八乡白叶单丛”成为茶中之上品,1998年还荣获国家农业部“中国国际名茶”称号。全镇现有茶园面积2万亩,其中已投产的茶园1万亩,年产干茶150多万斤,每年可采摘5次以上,普遍亩产干茶150斤以上。现以八乡山鸿图绿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