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潜江名优特产 潜江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潜江名优特产 潜江特产有哪些值得买更新时间:2022-12-20 03:13:44

一.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麻叶子

麻叶子是老沔阳的一种传统年节小吃,是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与孝感麻糖制作工艺相似,却远没有孝感麻糖的精致与盛名。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制作麻叶子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将家里的大麦(小麦可不成)淘洗、保温、发芽,第一道环节的发芽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忆当中好像曾有一回因麦芽的生长受阻,而导致当年麻叶子制作不成功的经历;另一方面要将糯米蒸好后直至嗮成硬邦邦一颗颗米粒后炒制成炒米,待两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后,麻叶子制作之戏才开始正式上演。

鸡叫二遍的时候,家里人便开始将前晚已经磨好的米浆(米和麦芽)上锅熬煮,劈柴火的给力让麦芽水与麦皮迅速分离,这时候便可用悬挂在屋梁中豆腐架子(即两根交叉的棍子头上系着一个布袋)开始过滤,随着两手不断摇晃来摇晃去麦芽水逐渐过滤出来。天开始慢慢放亮,进入锅内二次翻煮的纯麦芽水开始发挥作用,紧接着一股沁脾的糖香慢慢侵入鼻息,糖香引得大人小孩纷纷围到了锅台边,叽叽喳喳吵着要喝麦芽水,不算吝啬的祖母为了保障胜利果实只得吓唬我们“麦芽水喝了肚子要疼死的”,吓得我们赶紧丢下水瓢,直到浓香四溢时我们再次侯在灶边,祖母才舀下一小碗供我们品尝。只是,这时候的糖浆已经开始变稠,腻在喉咙处不好吞咽。待到锅铲上的糖呈一排排冰凌状时,祖母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糖熬好之后,余下的工作便是切麻叶子了。这时候大多已到点灯时分,为了增加切麻叶子的人手,隔壁邻居被邀约过来。大力气的父亲将厨房门卸下来洗干净后作为案板,随后的步骤是放一点糖稀到锅里,把已经炒好的炒米倒进去快速的将其揉成一坨后放到案板上,父亲用刀一点一点地压平,直到压成直条后分发给帮忙切麻叶子的人们,随着“切、切、切”的声音响起,长约两寸、宽约一寸的麻叶子齐刷刷切了下来。刚切成的麻叶子软软的,等冷了之后,就会变得特别香脆,特别馋人,慷慨的祖母每每都会隔壁左右送上一瓢刚切的麻叶子,随后便将切好的麻叶子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紧口坛子内。我们除了当天可以奢侈享受外,为防偷嘴,母亲通常都是将麻叶子放在楼上的楼板上,想吃上一口,还得搬梯上楼,小心谨慎,印象中一坛子的麻叶子一直能吃到开春。

除了这种纯粹的米糖结合的麻叶子外,还有一种掺了少许芝麻和橘子皮的麻叶子,遇到年景好的时候,母亲会将炒香的芝麻和橘皮掺入进去一点点,味道会更香,口感会更好,只是那个年代,农人虽是种了芝麻,但基本上上交公家,自家享用不多,橘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稀罕物。切麻叶子接近尾声的时候,通常会留下少许碎末,祖母会用剩下的糖将这些碎末捏成一个个的小麻球,因为糖比较多,很甜,小孩子很爱这一口,只是你如果贪吃忘记抹嘴就去睡觉的话,老鼠可会半夜跑来0你的嘴与你分享甜蜜哦。

嫁到婆家以后以后,相隔不到10公里的距离,乡风是如此的相似,家里熬糖成为年年过年必备传统节目。通常这个时候婆婆都会等我放假在家时共同合作,这给了我回乡过年无限动力与向往。等到年关过后,婆婆都会喜滋滋将麻叶子、翻饺子、荷叶子、炒米这些家乡小吃分成若干份,让麻叶子们远隔千山万水来完成婆婆对儿女们的那份浓浓的爱与念想。

随着爹爹婆婆的进城,家里已经没有地方没有环境可供熬糖做麻叶子了,市场上为了迎合人们口味,已经开始将这些传统食品作坊化、产业化,到处可见各种口味的麻叶子。市场已很好的帮我们完成了一切,速成了一切,无需我们再劳神费力。但市场却又像一只无形的手割裂了过去食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买到的这些传统食品除了钱物交换之外,和我已没有任何关系,拿到手、吃到嘴里的食品已没有半点温度,我和食物之间已不存在哪怕是一丁点儿感情。

安静下来时我也曾想,相比现在琳琅满目精美食品,麻叶子是那么粗糙,那么不起眼,是什么让我如此记忆深刻如此难忘。也许只有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才有这份切肤的体会吧!也许是麦芽糖的甜还在久久回味吧!更或者,是我们在祖辈面前绕膝承欢这份温暖记忆留存心底吧!

只是,熬糖切麻叶子的经历只能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是的,我们的生活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已回不到过去。

二. 湖北省 仙桃 麻辣口水鸡

主料:小型三黄鸡1只(300g)

配料:葱1根、姜3片、麻辣酱1袋、盐少许、花椒15粒、植物油2大勺

做法:

1.鸡肉洗净,斩小块,放入姜片和葱段,加少许盐腌制片刻;

2.取一只干净的碗,放入麻辣酱;

3.另起锅烧热,放两大勺植物油,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花椒、葱姜爆香;

4.用滤网滤去花椒、葱姜,热油倒入盛放麻辣酱的碗中,调和均匀;

5.锅中烧水,水沸后将鸡肉与姜葱一同倒入锅中,氽烫去血水;

6.煮到鸡肉断生,立刻关火,保持鸡肉在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后捞出,用清水洗去浮沫,放入冷水中浸泡5分钟,摆盘,取第4步中的红油淋在鸡肉上,撒少许葱花、花生碎即可。

三. 湖北省 天门 天门生姜

生姜,铜陵“八宝”之一。
铜陵所产生姜称为“铜陵白姜”,属铜陵独有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品质极佳,具有“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品味纯正、香味浓郁”等特点,享誉海内外

四. 湖北省 潜江 抓炒鱼条

“抓炒鱼条”是湖北潜江的地方名菜,它的具体做法是:先将鱼肉切成一寸二分长的鱼条,挂上蛋清糊,在油锅里炸成半成品,然后再一把一把地抓起来,放进盛有糖汁的锅里,加上所需佐料,反复翻炒而成。此菜内嫩外酥,形如银条,很是诱人。

这道菜式的形成,与清朝官场吃喝之风的盛行有很大的关系。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潜江上任来了一名酷爱吃鱼的县官,此人来到盛产名鱼的江汉流域,真是得偿平生所愿,整天费尽心思,变着花样做鱼吃,倒给他创造出了抓炒鱼条的技法。这一天正恰逢这县官做寿,他请来了满座宾客,然后故作神秘地令书童上菜。众人只见书童端上来一个上面覆盖着红缎的盒盆,却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新奇玩意。正在纳闷之际,县官放下了酒杯,笑着说道:“今日承蒙诸位抬举,本官无甚答谢,略备微薪,望乞诸君笑纳。说完,掀开红缎,众人抬目一看,里面却是一堆堆白生生的小’银条’,大家无不惊讶,怎么县官大人今日忽发慈悲,给大家赏银呢?再等到"银条"发到面前,仔细一看,原来那白得晃眼的"银条",却是一道道裹着糖霜的鱼条,众人不禁哄堂大笑,都觉得这位父母官在吃上的功夫真是巧绝妙绝。大家尝了几根后,发觉入口酥嫩,其味也甚佳,禁不住好奇地问道:"此菜何名?"县官随口答道,"抓炒鱼条"。从此这道菜式就流传了开来。

五. 湖北省 仙桃 仙桃锅奎

仙桃锅奎

锅奎是三百六十五个早床勤行铺的师傅用小麦粉,拌发酵的老面,食用碱,苏打等,揉成面状,放在盆里用布盖上,等死面发起来后,做成各种形状,用锅灶炕熟成的一种面食。按使用的锅灶来区分锅奎的种类;用凹锅(平底锅),盖锅,柴灶炕出来的锅奎有砍锅奎,猪油锅奎等。用桶炉子炕出来的锅奎,我们当地叫“草鞋板”“板凳脚”等。沔阳一带最传统的要算砍锅奎了。六七十年代,集镇的国营饮食店天天有砍锅奎卖。

把买回来的砍锅奎放几天后再煮的吃可以补虚?一个砍锅奎像筛子那么大,你去买时,你只要说切多少钱的,卖锅奎的伙计就用刀在案板上为你砍多大的一块。多半砍成三角形,故名砍锅奎。砍锅奎中间有一个空着的圆心。刀子从圆心往外切。“狗子狗子你不咬,切块锅奎你过早”…….

炕砍锅奎用的是烧柴。先把盖锅倒盖在土灶上烧,盖锅就是平常烧火用的大锅,破锅都可以用。用三个铁钩子勾住锅沿,用一根绳子连着一根横着的木棍,木棍生着铁钩子;绳子的一头吊在房梁上,运用杠杆的原理移动盖锅,不烫手省力。用硬柴如棉梗,树枝等去烧,把盖锅烧红都不要紧,烧热盖锅是为了炕锅奎的上面。盖锅烧热后,师傅把揉成圆形的面的上面撒些炒熟的芝麻,然后放在凹锅里,一次只能放一个砍锅奎。用两个凹爪抓起凹锅的边沿,按下木棍翘起盖锅,移出灶台面,把凹锅放在灶上,盖上盖锅。这时,灶里只能加穰柴去烧,如麦草,粟草等。上蒸下烧,几个烧柴把子后,锅奎就炕好了,再炕第二锅。炕砍锅奎是不需要翻面的。砍锅奎肉呈蜂窝孔,吃起来软绵绵的;砍锅奎皮厚且焦,人说锅奎是两块壳(形容女人憔悴)吃起来又香又脆。

桶子锅奎,是用一种圆柱形的烤炉,内胆多为土陶的水缸,烤炉底部加燃烧的柴炭炕成的。把揉好的面拉成长方形,又像草鞋板,又像板凳脚……摊在手里贴在烤热的炉壁上,一贴就粘住了。这炉壁就像行军作战时,队伍把石头烧热烤面食充饥一样的道理(古时有一带兵的只发士兵面粉而没有锅)。贴上去不久,这面就起龙骨包,不一会就炕熟了。用火剪夹出来,就可以拿在手里吃了,芝麻香香的,板凳脚的壳脆脆的。

这猪油锅奎也是用凹锅炕的,跟砍锅奎的做法大致相同,其形状也是一个长方形,但没有板凳脚那么长。猪油锅奎肉坨厚,是起层的,上面用刷子涂有猪油,吃起来味鲜,有芝麻,蒜苗,吃起来也很香,故上瘾才解馋。

锅奎可充当干粮种类也多,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仙桃人爱喝包面汤,爱吃锅奎,并看作是最好的过早,走亲戚篮子里都提上几个。

2011.12张才富.于乌鲁木齐

六. 湖北省 仙桃 醋溜藕片

原料:嫩藕400克,酱油半茶匙,醋2汤匙,盐、味精各适量,水淀粉1茶匙,花椒油半茶匙,葱末、姜末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将藕去节、削皮洗净,顺长一剖两半,再顶刀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略烫,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油3汤匙,烧至温热,下葱末、姜末,马上烹入醋,加入酱油、盐和清汤4汤匙,加入藕片略炒,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翻炒均匀后出锅即可。

特点:味道鲜美,酸甜适口.

七. 湖北省 仙桃 仙桃鳝鱼米粉

鳝鱼米粉是仙桃当地的名小吃,早餐必备,相当于武汉的热干面一样。粉细如丝缕,汤汁浓稠、爽滑可口,滋味鲜香,熬汤的料要选用野鳝鱼骨、猪腿骨和肉皮,熬出来的汤鲜,味长,将新鲜的大米泡制8小时,泡好的米磨成米浆,这样汤汁浓稠。花源酒店的这位老师傅做了35年的鳝鱼米粉,花源酒店开业20年,这个特色早餐一直是花源酒店的招牌,每天要卖出几百碗。

历史典故:

鳝鱼米粉,原名糊汤米粉,是流传在沔阳(现仙桃市)的一款著名的风味小吃。传说在清朝末年,沔阳一位寒门孝子,无钱为卧病在床的母亲抓药治病,听老人说黄鳝(鳝鱼)吃了可以补身体,补血气,于是自己下河堤捉了十几条,买了一点骨头,生姜熬成汤给她母亲喝,来调养身体,他母亲喝后说:儿啊这是什么汤这么鲜美,儿子听后非常高兴说,这是儿子自己捉的黄鳝加骨头熬的汤,于是儿子就天天下河抓鱼熬汤给母亲喝这样半年过后母亲竟然病好了,康复后的母亲将自己田里的米磨成浆,做成米线,将鳝鱼汤加入米浆和儿子开始在街边叫卖糊汤粉,由于味道特别,鲜味十足,一传十、十传百,渐渐成了沔阳家喻户晓的风味早点。

八. 湖北省 潜江 潜江油焖大虾

2011年9月,中国最具权威餐饮业认定机构——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通告(2011年第11号),授予潜江油焖大虾为“中国名菜”称号。2012年5月28日,在第三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上,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卢永良为“中国名菜——潜江油焖大虾”授牌。这是潜江市目前唯一获得“中国名菜”称号的菜品,其荣誉来之不易。说起潜江油焖大虾,不得不提“小李子油焖大虾”。1996年,王场镇人李代军在江汉油田五七钻前二路开设一家小排档,挂牌“小李子餐馆”,以卖油焖仔鸡而出名。一次偶然机会,李代军摸索制作出油焖虾仁、带壳油焖虾尾,吸引了众多食客。“小李子”经过反复改进,于1999年正式推出了这道以小龙虾为主角的新菜品——“油焖大虾”,一时间爱好美食的人们纷至沓来。2004年,江汉油田下岗女工陈莉荣将潜江龙虾推向京城,后又推出“红透天”龙虾系列产品,让其走进各大超市。2006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致富经》栏目组来潜江采访,“油焖大虾”迅速蹿红,成为潜江餐饮业的一大品牌,逐渐走出潜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据了解,小龙虾含有较多的锌、硒、锰、铜等微量元素,也含有丰富的壳聚糖、虾青素等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增强人类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及抗衰老能力,其食疗和药疗功效尤其显著。潜江油焖大虾采用天然野生寄养的“潜江龙虾”为原料,以潜江特有的“油焖”烹调方法制作。如此做成的大虾,色泽鲜艳耐看,味道香辣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目前,在潜江特色小龙虾餐饮店有2000余家,可同时接纳数万人就餐,每年餐饮营业额突破2亿元。以“小李子”、“红透天”、“老字号”、“虾皇”等为代表的“潜江油焖大虾”餐饮店,在“中国名菜”的推动下,不断推陈出新,现已研发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油焖大虾、卤虾、蒸虾、泡虾、汤虾(即煮虾)、(火)烤虾、炒虾尾(虾球)和冻虾等8大系列,每年接待慕名来潜品尝“潜江油焖大虾”的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现在,“潜江油焖大虾”已逐渐成为潜江的一个“文化符号”、一张“名片”,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认识潜江的窗口。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张湾区 湖北绿松石雕

产地:中国湖北。

历史: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现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两件文物即青铜豆和勺(均为兵器),它们是从2414年前的楚国故地出土的,上面镶嵌有绿松石,至今仍保持其特有的晶莹色泽。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也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特点: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袁家琪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十.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甜柿

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大量铁元素。( 枣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