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特产米粉猪大肠 湖北 特产血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特产米粉猪大肠 湖北 特产血肠更新时间:2023-01-30 09:53:31

一.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新鲜猪杂

来到番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家家食肆,都打出"新鲜猪杂"的牌子招睐客人。这时,你会恍然大悟:为什么广州市的酒家会有"吃猪杂不用到番禺"的宣传口号,甚至有酒家干脆以"番禺佬猪杂"自居。原来,新鲜猪杂已成为番禺美食的代表作。

自90年代中开始,番禺的部分食肆开始推出新鲜猪杂系列,盐猪肚、卤水生肠、姜汁、猪肠等应有尽有。不久,这些菜式便在珠三角地区广为流行。

吃猪杂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2时,这时各酒家刚从屠场买回猪杂,烹饪出来的菜式特别鲜美可口。如果你见到不少旅行团晚上12时才出发去宵夜,那他们肯定是奔新鲜猪什而去的。这时酒家往往把桌子摆到户外,人们一边乘凉,一边品尝热气腾腾的猪杂粥、猪杂烩,成为当地一景。

二.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陆川猪

陆川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陆川猪是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母猪具有成熟早、产仔多、母性好的特点;其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腻;其畜产品可加工是脆皮乳猪、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等。近年来,又推出炸猪排、白切猪脚、脆皮扣等在宾宴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陆川猪是陆川的县宝。陆川猪苗先后销往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越南。( 玉林)

陆川猪体型矮、短、宽、肥、圆,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早在明朝万历已卯(1579)年编纂《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因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陆川猪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遗传力稳定等优点,2000年被农业部第130号公告陆川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

陆川猪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其肉皮薄、肉嫩、肥而不腻,可加工成陆川猪扣肉、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烧乳猪等。炸猪排、白切猪脚、脆皮扣等在宾宴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陆川猪是陆川县宝,产品盛销全国各地。

地域范围

陆川猪分布于陆川县境内的温泉镇、大桥镇、横山乡、乌石镇、滩面乡、良田镇、清湖镇、古城镇、沙坡镇、米场镇、沙湖乡、马坡镇、珊罗镇、平乐镇等十四个乡镇,区域面积1551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1°53′—22°38′,东经110°04—110°25′,区域范围2008年陆川母猪存栏6.67万头。

三. 台湾省 新竹 姜丝大肠

是一道寻常的客家餐点,将猪大肠与葱、姜等一起熟煮至烂,再起油锅爆炒。姜丝大肠的作法简单,好不好吃,关键在于选料,肥油的猪大肠,加上6、7月盛产的上等嫩姜,酸嫩Q滑,滋味最佳。

四. 广西 玉林 博白 瘦肉型猪

我县养猪业从60年代始引进外种,搞杂交改良,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到70年代中期,杂交改良面达90%以上,人工授精技术得到普及。80年代初,我县外贸局根据市场的需要,首先办起两个规模瘦肉型猪场,获提较好的效益,为博白瘦肉型猪的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后来食品公司转换机制,积极兴办瘦肉型猪场,到92年底,全县有瘦肉型猪场18个,年出栏3万多头。93年以后粮食系统、供销系统以及一些单位及个人都在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引导下兴办瘦肉型猪场。从此,我县瘦肉型猪养殖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广西瘦肉型猪生产的第一大县。据统计,1999年全县饲养瘦肉型猪85.68万头,出栏58.67万头母猪存栏3.56万头,瘦肉型猪饲养量占全县生猪饲养量188.85万头的46%,全县现有规模猪场468个,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场有11个,年出栏千头以上的场有325个,形成了基地化生产,产品远销广东、海南和港澳,瘦肉型猪生产已成为我县畜牧业中的主导项目,并于1998年底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建设通过验收。我县抓猪的品种改良有较好的传统,在发展良种方面,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多年来不惜价钱,到上海、杭州、四川、深圳、武汉等地购进目前国内领先的优良品种,如:比利时长白、英系长白、台系长白、大约克、美系杜洛克、台系杜洛克等,同时经过三元杂交作为发展商品猪的主要途径。并按《种畜禽管理条例》等国家规定,严格建设种猪场,为商品场提供优良合格的种猪。1998年全县有四个种猪场通过自治区验收,获区一级种猪生产许可证,从而使我县瘦肉型猪品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树起了博白瘦肉型猪的品牌,如在广东、海南的一些地方肉商树起“博白瘦肉型猪”牌子进行经营。( 博白)

五. 广西 南宁 马山县 马山猪龙碰

猪龙碰也叫“猪龙棒”,又叫“血肠”。 是农家每年腊月杀猪后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原料

猪小肠、猪血、大米饭、玉米粉、花生仁、盐、油、五香粉等。

制法

将小肠洗净备用,花生仁炒熟捣碎,然后与猪血、大米饭、玉米粉炒熟、油盐适量拌匀成烂泥状(不要过烯烂),灌输入肠内并压紧压实,扎好两头,放入锅里文火煮熟即成。猪龙碰捞出水后即可食用,亦可再次入油锅炸至表皮稍黄,出锅切块上桌当主食,这样吃起来更加香脆可口。

功效

1. 猪血血中含铁量较高,而且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多吃些有动物血的菜肴,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并能有效地预防中老年人患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

2. 猪血中含有的钴是防止人体内恶性肿瘤生长的重要微量元素,这在其他食品中是难以获得的;

3. 猪血含有维生素K,能促使血液凝固,因此有止血作用;

4. 猪血还能为人体提供多种微量元素,对营养不良、肾脏疾患、心血管疾病的病后的调养都有益处,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吐血衄血、崩漏血晕、损伤出血以及惊厥癫痫等症;

5. 除此之外,猪血还能较好地清除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对人体的损害;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猪血中的蛋白质经胃酸分解后,可产生一种消毒及润肠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与进入人体内的粉尘和有害金属微粒起生化反应,然后通过排泄将这些有害物带出体外,堪称人体污物的“清道夫”。

六.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大肠面

大肠面的制作方法:

1、红面线洗净,以清水泡软;蒜头洗净切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时随即捞起沥干油脂,即为蒜酥,材料B调成太白粉水备用。

2、大肠翻面用面粉搓揉洗净后,与水、葱、姜、八角及酒一同焖煮30分钟后,捞出沥干并切片备用。

3、另取一深锅,倒入大骨高汤煮至滚沸时,加入作法1的红面线、蒜酥及材料A的竹笋丝、猪油一同焖煮15分钟后,以太白粉水勾芡成浓稠状,食用前加入乌醋、蒜泥、九层塔即可。

七. 上海市 嘉定区 嘉定梅山猪

嘉定梅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定梅山猪是上海嘉定的。

梅山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高产性能蜚声世界,最高纪录产仔33头,享有“国宝”之誉。 嘉定位于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东部,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饲养梅山猪提供优越的条件。据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嘉定县志》记载:“每岁土物之贡,其中有肥猪”,说明嘉定早在400多年前已饲养梅山猪。经过千百年的选育,逐步育成现在的优良地方猪种。 嘉定梅山猪属于太湖猪优良品种,梅山猪毛稀浅黑色,面部有深的皱纹,耳大下垂,腹部下垂,四脚有白毛(俗称四白脚)。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产仔率高、肉质鲜美这些特点。杂交优势强,二元杂交母猪保持了产仔数多、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肉质鲜美独特,梅山猪早熟易肥,肌间脂肪的数量和分布适度。

所在地域: 上海

申请人: 上海市嘉定区梅山猪育种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嘉定梅山猪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嘉定区的4个镇(区)65个行政村,包括:工业区、徐行镇、华亭镇、外冈镇。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东部,属堆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饲养嘉定梅山猪的浏河两岸,以黄潮泥和潮矽泥为主。嘉定梅山猪保护地域范围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处北纬31°31′36″-31°45′61″、东经121°14′33″-121°33′18″之间,海拔3.4-4.2米,保护面积208.52平方公里,总生产规模20000头,年总产量2000吨。东与宝山、普陀两区接壤;西与江苏省昆山市毗连;南襟吴淞江(苏州河),与闵行、长宁、青浦三区相望;北依浏河,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

八. 台湾省 基隆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相当普遍的小吃,炭火烧烤的大肠外皮微酥,内馅米粒饱满,夹上风味绝佳的香肠,铺上酸菜、小黄瓜、姜片与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满嘴的美味。

位于东海大学西门町的官之霖大肠包小肠,是东海夜市里颇具特色的小吃。负责人杨先生表示,在东海夜市卖大肠包小肠,除了美味,还要考虑份量,因为大学生很多,为了让学生们吃饱,除了原本的大米肠与香肠,还会加上七、八种当日现炒的配菜,因此一份40元不到的大肠包小肠,相当经济实惠。

除了份量十足,杨先生还强调食材与碳烤技术的重要,例如米肠一定当日现做,考虑到口感,米粒一定颗颗饱满,不用碎米;香肠的肉馅也都是通过检疫的新鲜肉品请专人制作的,不加防腐剂。炭烤之前先风干,烤出来的才不会变形缩小,火候掌握要精准,大肠才能外脆内软,香肠才能皮酥肉嫩。

九. 海南省 三亚 猪肠粉

制作方法如下:选用存放半年的大米,用清水浸透,用石磨磨成浆,蒸制成薄块,卷圆呈猪肠状,约1市尺长。调料用咸甜酱,用红糖块切片,加水后配少许食盐、陈皮粉、八角粉,慢火匀煮数小时即成,再用当地酿成的米酒醋、蒜香、熟花生油配入炸虾馍、炸花生米、炸虾米、烤猪肉、葱花。食用时,将肠粉切成小节,置在碗中,依次加入上述调料和配料适量,拌匀而食,五味调和,香滑可口。( 三亚)

十. 山东省 济南 天桥区 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清朝光绪初年,济南九华林酒楼店主首创,开始名为“红烧大肠”,后经过多次多次改进,红烧大肠味道进一步提高。许多著名人士在该店设宴时均备“红烧大肠”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后,感到此菜确实与众不同,别有滋味,为取悦店家喜“九”之癖,并称赞厨师制作此菜像道家“九炼金丹”一样精工细作,便将其更名为“九转大肠”。

此菜是清朝光绪初年,由济南“九华楼”首创,此楼烧制的大肠下料狠,用料全,先煮熟焯过,后炸,再烧,出勺入锅反复多次,直到烧煨至熟。有一次“九华楼”店主杜某请客,席间有一道“烧大肠”,品味后客人们纷纷称道,有说甜,有说酸,有说辣,有说咸,座中有一文人提议,为答谢主人之盛意,赠名为“九转大肠”,赞美厨师技艺高超和制做此菜用料齐全、工序复杂,口味多变的特点。此菜色泽红润,大肠软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为山东的传统风味菜。

[原料]

熟大肠750克,绍酒,酱油,白糖,醋,香菜末,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葱末,姜末,熟猪油,花椒油,清汤,精盐适量。

[制法]

将猪大肠洗净,用醋和盐里外涂抹揉搓,除去粘液污物,漂洗后放入开水锅中,加葱,姜,酒焖烧熟,捞出切成段,再放入沸水锅中焯过,捞出沥水;炒锅上中火,倒入猪油烧至七成热,下大肠炸至呈红色时捞出,锅内留油放入葱,姜,蒜末炸出香味,烹醋,加酱油,白糖,清汤,精盐,绍酒,迅速放入肠段炒和,移至微火上烧至汤汁收紧时放胡椒面,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颠翻均匀,盛入盘内撒上香菜末即成。

[特点]

色泽红润,质地软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鲜香味美,异常适口。

[典故]

此菜为鲁菜传统保留菜品之一,不仅在山东,而且在京津、东北都很受欢迎。九转大肠,为清光绪年间济南城里县东巷“九华楼”首创。九华楼店主姓杜,是济南富商,在济南开的店铺很多,所开店铺,均习俗“九”字冠其名。“九华楼”以猪下货见长,其“烧大肠”下料很,用料全。精烧之后,大肠红润光亮,肥而不腻。上面再撒上香菜段,清香扑鼻,食之回味无穷。一次宴客上了此菜后,一位客人即席赠名“九转大肠”。其意一是迎合店主的喜“九”之癖,二是称赞厨师技艺高超,如道家烧九转仙丹。此名深受店主和来客好评,于是,“九转大肠”便逐渐声名远播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