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宁夏特产电话 中宁知名的宁夏特产热线电话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宁夏特产电话 中宁知名的宁夏特产热线电话更新时间:2022-12-16 22:51:42

一.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草鱼

草鱼

我国“四大家鱼”养殖品种之一,全国均有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中均可作为搭配品种,亩产量平均50千克左右;池塘主养,投喂全价配合饵料,亩产可达700千克左右。

二. 宁夏 银川 西夏区 宁夏羊绒

宁夏羊绒业通过兼并收购老牌企业等方式迅速发展,逐渐增强了行业话语权,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道路。

回首宁夏羊绒产业10年发展道路,既有宝贵经验值得吸取,也能看到其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深加工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品牌建设滞后和产业链较短。对此,专家指出,只有继续向“国际化、服装化、高端化”目标迈进,才能巩固阵地、不断进取。

并购上游企业

10年前,宁夏羊绒产业还是小作坊生产,绝大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初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主要为国外企业提供分梳羊绒原料。那时,位于宁夏武灵市的中银绒业就是宁夏众多小公司中的一个。可是经过10年发展,它已经成为国际市场最大的精品无毛绒、羊绒条供应商,出口量全国第一,同时形成了150万件羊绒衫的生产能力。2009年中银绒业半价收购了英国百年老店邓肯纱厂,完成了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并购,获得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品牌和高端客户,成为中国纺织企业海外并购的范例。

中银绒业只是近些年来宁夏羊绒产业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这些年羊绒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宁夏羊绒从小作坊到大公司的快速提升。

掌握原绒话语权

据宁夏轻纺工业局局长龙飞介绍,目前,宁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羊绒聚散地和加工基地,逐步在原绒方面掌握了一些定价权。宁夏有人数近万、能吃苦、善经商的回族羊绒原料收购队伍,他们利用宁夏的地域优势,辐射国内13个省区和周边9个国家,年购销羊绒原料10000余吨。这一数量占我国羊绒产量的70%以上,占世界羊绒产量的60%左右。全区现有羊绒生产企业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家;全区年产分梳山羊绒6000多吨,羊绒条500吨,羊绒纱600吨,羊绒衫400万件。

宁夏羊绒业在原绒收购领域站稳脚跟后,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现。2002年,宁夏决定建立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和同心县羊绒工业园区。其中,同心县羊绒工业园以羊绒原料集散和初加工业为主。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则集羊绒分梳、制条、纺纱、织衫、制呢、贸易为一体,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成为目前在全国同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羊绒产业集群。

注重品牌建设

在宁夏地方0的大力扶持下,羊绒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实力增强。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振勇说,以中银绒业集团、嘉源绒业集团、荣昌绒业集团、马斯特集团、德海(宁夏)集团、圣雪绒集团及生海绒业等为代表的羊绒骨干企业,已成为宁夏羊绒产业的顶梁柱。

另外,宁夏还制定《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使羊绒产业的行业规范大大增强。2004年,宁夏轻纺工业局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并于今年5月全面执行。依此标准生产高品质的宁夏分梳山羊绒将不断满足国内外高档羊绒制品生产企业的需求,统一羊绒生产加工中分梳山羊绒的执行标准。《宁夏分梳山羊绒》地方标准实施后,宁夏羊绒企业将通过更严格的标准加工高品质羊绒拴住中外客商。

宁夏大型羊绒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大力实施品牌建设。灵武市市长陈淑惠说,宁夏羊绒加工企业在羊绒原料收购、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严格把关,羊绒及其制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需求,确立了“宁夏精品羊绒”的地位。目前宁夏羊绒有“圣雪绒”中国名牌产品,“绒典”和“帕雪兰”宁夏名牌产品。另外,宁夏大力培育“菲洛索菲”“灵州雪”“千堆雪”“西夏羊绒”等品牌,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三. 宁夏 中卫 海原县 煎猪脏

煎猪脏

为鲜猪血拌糯米久蒸而成。吃时将它切成片状,和卤猪头肉用平底锅煎制。米色红润光泽,脂肪渗入米内,肥瘦量灵活,满足众多顾客的口味。饭菜一盘即刻煎成,随煎随吃,热气腾腾,是最简单的肉食快餐。猪脏入口肥而不腻,细细咀嚼,余味不尽,可以下酒,也可以带回家里,吃时自煎。

四. 宁夏 固原 彭阳县 朝那鸡

朝那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朝那鸡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全境,按行政区划定为:白阳镇、古城镇、王洼镇、红河镇、城阳乡、新集乡、草庙乡、孟塬乡、冯庄乡、交岔乡、罗洼乡、小岔乡12乡(镇)

《彭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朝那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的函》彭政函〔2016〕50号

宁夏万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NWS001-2013

《朝那鸡饲养技术规程》

五.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滩羊

盐池滩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池滩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滩羊是一种多用途的尤以生产轻裘皮著称的地方优良绵羊品种,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我国独特的绵羊品种。宁夏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有适于滩羊生长特定自然条件。日照长,热量资源丰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牧草营养物质积累。由于特殊优异的地理位置、草原质量和历史积淀,“盐池滩羊”一直以优质的毛皮和肉质口感誉满全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

地域范围

宁夏盐池县全县16个乡镇中的15个乡镇。

特定品质

滩羊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羊肉色泽鲜红,脂肪乳白,分布均匀,含脂率低。肌纤维清晰致密,有韧性和弹性,外表有风干膜,切面湿润不沾手。肉质细嫩,不膻不腥,是公认的优质羊肉。在放牧条件下,成年羯羊体重可达50至60公斤,成年母羊体重也有40至50公斤。二毛羔羊体重为6至8公斤,脂肪含量少,肉质更为细嫩可口。滩羊肉的鲜美,历来就广为人知。

“盐池滩羊”以生产轻裘皮著称,毛皮轻盈柔软,是制作高级裘衣的理想原料。以滩羊皮、毛为材料缝制的各类服装和用具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

滩羊肉是羊肉中的精品,“盐池滩羊”是我国优质品牌羊肉之一,其肉质细嫩,脂肪少而分布均匀,胆固醇含量低,无膻味,营养丰富,羊肉具有特殊风味。有防止神经系统老化和促进消化、清火、明目、解毒、滋补等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文化典故

清代以前的史书中,关于滩羊的记述很难找到。在乾隆20年(公元1755年)出的《银川小志》中有:“宁夏各州,俱产羊皮,灵州出长毛麦穟,狐皮亦随处多产”,“穟”有禾采之貌,形容其美观漂亮之意。乾隆45年《宁夏府志》(公元1780年)记载:“中卫、灵州、平罗,地近边,畜牧之利尤广”,并把“香山之羊皮”与“夏朔之稻、灵之盐、宁安之枸杞”并列为宁夏当时最富著的四大物产之一。滩羊裘皮在清末已闻名于世,《甘肃新通志》载:“裘,宁夏特佳”’。二毛皮毛质细润,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成绺,纹似波浪,弯曲有九道之多,故称“九道弯”。二毛裘皮在当代也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五宝包括二毛皮、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

盐池县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滩羊品种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滩羊以肉质细嫩、无膻无腥和特有的滩羊二毛皮名扬天下,实施舍饲圈养,初步实现了区域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毛皮历来被誉为宁夏“五宝”之一。打品牌战略,全面提升滩羊的质量和数量。2006年底,全县共培育滩羊养殖示范村34个,建成滩羊养殖园区12个,养羊100只以上的养殖户发展到2447户、500只以上的达到103户、1000只以上的达到50户。同时,有组织地开展良种异地串换,建立保种群和基因库,推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人工繁殖新技术,使滩羊从过去的一年一胎变为现在的两年三胎,胎产羔率大幅增加。“滩羊超生”了,滩羊的养殖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按照打响品牌的战略,盐池县提出要走出一条养殖规模化、加工系列化、组织合作化的产业化之路。盐池县是宁夏唯一的滩羊保种区,为了做好滩羊的保种工作,盐池在全县8个乡镇中大力发展以南部山区细草植被、中部鄂尔多斯台地、北部荒漠化地区为主的三大滩羊保种区域,重点建立了以干线公路为轴线的滩羊规模养殖带,精心培育了以城西滩灌区为中心的两万只特级滩羊纯种繁育基础母羊核心群。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建立了滩羊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滩羊繁育中心,为全县培育和输送优质种公羊和繁殖母羊,还选派了一批科技干部进驻大户提供技术服务。为滩羊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滩羊之乡”,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了“盐池滩羊”原产地证明商标。

近期,东欧有些国家也前来考察盐池活羊出口有关事宜。通过几年的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草原种草面积达到了836.8万亩,草场产草量由2002年实施禁牧前的45公斤/亩提高到188公斤/亩,提高了4倍多;草场生产力由禁牧前68公斤/亩提高到120公斤/亩,覆盖率由禁牧前的30%提高到56%,红火的销售势头鼓舞了当地群众的养羊积极性。2006年底,以滩羊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到了2.42亿元,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10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88%。草畜并重,把滩羊和草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盐池县在宁夏率先推行草原禁牧,实施舍饲圈养,初步实现了区域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大人工种草和退牧还草项目的实施,加大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草原围栏、天然林保护、日援治沙等生态项目的实施,全县治理荒漠350余万亩。2006年,盐池滩羊肉远销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十几个大城市,因品牌效应和广泛宣传而直接增加的滩羊产值达到了500万元。

全县714.7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生长着各种优质牧草,加上人工种植的牧草,年生产优质牧草150多亿公斤,可满足100万只以上滩羊的饲喂需求,为发展滩羊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数量优势。早在古代,盐池县“靠近蒙疆,居民咸赖畜牧”,当地群众世世代代以养羊为生,有着传统的养羊习惯,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二是草原优势。发展滩羊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由于草原禁牧舍饲圈养,使羊只饲养量稳步上升,2006年达到121万只,年出栏58万只。四是地质优势。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水草条件成为最适合滩羊生长的生态地理区域,滩羊所具有的肉、皮、毛形成国内独特而一流的品质。五是区位优势。盐池地处陕甘宁蒙四省(区)五县交界处,周边地区都有养殖滩羊的传统和习惯,以盐池滩羊为品牌的地域特色,如今已基本形成强大的区域核心。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加工增值增效。培育扶植了以绿海苜蓿、林场柠条加工为龙头的优质牧草加工企业,使全县200万亩柠条和48.4万亩人工牧草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有利地促进了滩羊产业的蓬勃发展。近两年,盐池县委、县政府先后培育扶植了一批以荣宝园、裕丰等为龙头的羊肉深加工企业,培育了以恒纳、忠信、美雅等为龙头的滩羊皮毛加工企业。

六. 宁夏 固原 原州区 宁夏发菜

宁夏发菜原名头发菜,是宁夏特有的一种陆生珍贵食用藻,它浑身黑酷似头发,“头发菜”也由此而得名。发菜生长在野山峻岭之上,经雨雪洗礼,历雾霜滋润,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在东南亚国家和香港、台湾久享盛名,极富声誉。

七.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银川鲤鱼

银川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夏淡水养鱼业历史悠久,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内水草茂盛,饵料生物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为银川鲤鱼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此地鲤鱼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且无腥味,口感较好。同时鲤鱼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二是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三是鲤鱼每百克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维生素A25微克,核黄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维生素总E1.27毫克,钾334毫克,镁33毫克,锌2.08毫克,硒15.38毫克。

地域范围

银川鲤鱼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行政区内六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及部分农场(管委会),包括:掌政镇、大新镇、通贵乡、月牙湖乡、良田镇、丰登镇、兴泾镇、镇北堡镇、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洪广镇、常信乡、南梁台子管委会、京星农牧场、杨和镇、李俊镇、望远镇、望洪镇、闽宁镇、胜利乡、东塔镇、郝家桥镇、崇兴镇、宁东镇、马家滩镇、临河镇、梧桐树乡、白土岗乡。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地处坐标为东经105°49′—106°53′,北纬37°29′—38°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其地域范围内的所有池塘、湖泊、湿地养殖的银川鲤鱼,总面积8580公顷,产量2900吨。

八.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二毛皮

二毛皮是宁夏五宝之白宝,历史久远。据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宁夏黄河两岸被屯垦。随着秦渠、汉延渠的兴修,地近荒漠的宁夏,变得谷稼殷实,牛羊塞道。《宁夏农业地理》在唐时将此地称为塞上江南。一千年前,宁夏地区养羊业发达。清朝乾隆年间,二毛皮裘皮闻名,《宁夏府志》中有“布衣褐,冬羊裘”的记载。二毛皮出现在宁夏已有数百年。明末、民国初,外商在银川市和贺兰县的洪广地区,开设作坊和店铺专营皮毛。当时白羊多在贺兰山东麓平坦的草滩放牧,皮货商在皮板上加盖滩羊公章,以此区别,全国推销。随着商贸的发展,滩羊之名逐步取代白羊。

滩羊是长期在水草丰盛的宁夏地区培育而成。肉不膻不腥,味鲜可口,畅销河北、大连、四川、合肥、福建、上海和山东等,远销德国、加拿大和阿拉伯。滩羊皮尤以银川和贺兰山一带产的二毛皮著称。滩羊羔出生30天左右,取皮精加工称二毛皮,这种皮子称胎皮,毛发短、皮厚,不掉浮毛,质地坚韧,轻便。二毛皮穗色泽晶莹,毛质弯曲柔软,如起伏的波浪,有“九道弯”之赞。将皮板倒提,自然下垂,如涟漪荡漾;若要轻抖,仿佛梨花纷飞,感觉轻盈。民间将二毛皮毛花分为串字花、软大花等,人们多喜爱串字花,现今则视软大花为贵。制成的成品有男女裘皮冬装、两用马甲、坎肩等30余种,具有很强的实用特色、地方特色和回族特色。其中二毛皮皮衣等,穿着舒适,保暖性佳;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边,色调明快、别致。二毛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潮、发霉、生虫。在穿戴二毛皮衣物时,要避免接触油污、酸性和碱性等物质。二毛皮服装贮藏前应通风,然后用宽肩衣架挂起,无需放防虫剂。

二毛皮制作技艺属民间手工技艺,银川市永宁县和西夏区均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工序有30多道,原料以滩羊皮为主,辅以纯碱、兰矾、硫酸、元明粉、氯化钠、盐、脱脂剂、漂白粉等材料进行深加工。需经过选皮、购皮→打灰整皮→抓毛清皮→下池泡皮(洗血)5遍→洗皮(脱柔、脱脂)→清水洗(浸泡一天一夜)→上机取油、取肉→再泡洗、脱水(需一天一夜)→熟皮→干铲、晾晒、再喷水、回软→再干铲→清酸、晾晒→回软(干铲)→定型(手工绷展)→去潮→护理毛皮→裁制、制半成品→铺平、缝合→加工面子→制成成品等工艺流程。过去土办法熟皮需20—30天,由天气的气温高低决定。

二毛皮制作技艺两次在宁夏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展出,作品相继被加拿大、德国、法国及中国东北、东南沿海等客商购买。宁夏电视台、宁夏教育台、《新消息报》《银川晚报》等媒体以《文化履痕—发现之旅—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三十一》《宁夏二毛皮那白玉一般的轻裘》等为主题进行报道。在银川六中非遗传承基地向广大师生展示宁夏独有的技艺特色。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非遗博览会,西夏区传承人丁永俊的作品荣获国家级二毛皮制作技艺金奖、优秀产品奖、传承人展示纪念奖、组织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四个奖项。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九.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宁夏羊肉粉汤

粉汤由肉或土豆丸子、夹板、肉丁、凉粉片、土豆块、青萝卜块、粉条、豆腐等一锅烩成。有条件的还在锅里放金针、木耳、梅豆,作为油香、米饭等食品的佐菜。



一般家庭日常生活改口味,还喜欢吃粉汤饺子,即将饺子煮熟后,捞入滚开的粉汤中。

十.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黄河鲶

黄河鲶

黄河宁夏段土著性鱼类。多年来一直作为湖泊和池塘的套养品种,一方面增加池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控制水域中的野杂鱼。属鲶形目,鲶科。其特点:适应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又无肌肉间刺,市场价格号,经济价值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