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田县的特产有什么 古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田县的特产有什么 古田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2-24 12:31:37

一. 新疆 和田 于田县 于田沙漠玫瑰

于田沙漠玫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向左飞过一株玫瑰, 向右飞过一株玫瑰,两株于田沙漠玫瑰中夜莺开始歌唱……这是于田民歌中飞翔的玫瑰、梦幻的玫瑰。但于田人种植玫瑰主要不是为了观赏,所谓“美化生活”也是不自觉的,他们主要出于实用(和食用)的考虑。在春夏之交的于田乡间,时常可见这样的情景:姑娘们怀抱玫瑰,边走边闻,小伙子甚至白胡子老汉的耳际、帽子上插着鲜艳的玫瑰。一位农民干活累了,走到旁边的-,随手摘下一朵玫瑰,放在鼻下闻啊闻,揉啊揉,直到花朵变成一小团花泥,往地下一扔,似乎恢复了精神和力气,挥起坎土曼又干活去了。于田玫瑰又名粉玫瑰,生活在和田的考古学家李吟屏说,维吾尔人种玫瑰,主要是为了“闻”和“吃”,而不是“看”。 当花朵在尘土和荒凉中开放,并从种种香味物品中区分出来时,它在于田人的生活中就具备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像玫瑰、石榴花和沙枣花,已成为于田人日常生活与饮食的必需。玫瑰是什么时候传入于田并开始种植的,目前已无稽可查。但和田人特别是维吾尔人,几乎家家户户栽种玫瑰的习俗以及和田绿洲上整整4万亩-这一事实表明,古典时代的于阗已经远去了,如今,玫瑰是芬芳于田的一个中心,是绿洲上的香味之源,充足的光照和热量是于田沙漠玫瑰丰产优质的基础。

地域范围

于田县位于和田地区东部,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北麓,东接民丰,西邻策勒南与西藏自治区改则县相邻,处于东经81°9′—82°51′,北纬35°14′—39°29ˊ之间,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于田沙漠玫瑰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在于田县阿热勒乡的10个村,东临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西临科克亚乡,南至于田县阿日希乡,北至英巴格乡,形成相对独立的栽培区域。保护面积2万亩,年产量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于田沙漠玫瑰蕾呈椭圆形,花尖头不是尖或细长的。花朵非大红色或是艳丽的玫红色,呈粉紫色,惹人怜爱,香气扑鼻。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当年生枝条顶部,花冠平均直径6-7cm,重瓣,4-5层,平均32瓣,单花平均重2.5-3g。果实包藏于花托内,长椭圆形,初时青,熟时呈橙红色,内有多数小瘦果,萼片宿存。冲泡后汤汁呈黄绿,花瓣自然绽放,有浓郁香气,味道香醇,入口甘柔不腻,余味悠远。 (2)内在品质指标:于田沙漠玫瑰总糖达(g/100g)7-10,原花青素达(mg/100g)380-400,并且含有VC、尼克酸、维生素B等营养元素。既可鲜食、又可冲茶、入药,提取精油,商品价值极高。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油饼

古田油饼,作为古田人大家都爱吃,喜欢当作早餐用来配豆浆或者锅边糊,也有夹在光饼中吃的,味道特别地好。

制作油饼方法简单,用的是大米、黄豆,还有一碗的干饭,磨成的米浆,再加盐、葱花等。要是福州的做法,会稍增加黄豆的量,不用干饭,就更酥脆了。

米浆的中间若加了小河虾,就是虾饼,加了海砺、包菜,就是海砺饼啦。

三.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米汤花

木槿花,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古田当地人叫米汤花,习惯加米汤煮成咸的汤喝。也可以加面粉,炸着吃。

煮之前,要先去掉花蒂、花芯、和外围带绿色的花瓣,因为那些比较糙,口感不好。

煮好的米汤花,滑滑的,口感有点像锅边糊。

四.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五.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古田香菇

香菇是宁德地区一大。其中以古田县人工栽培香菇为最。它原系野生食用菌,可蔬可药的山中珍品,近年来古田首创露天袋栽香菇,产品畅销国内外。

古田县香菇人工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七十年代以前栽培方法均为传统段木砍花人工栽培,产量极低,生产周期长。八十年代初,古田县大甲乡农民彭兆旺,创造发明了室外阴棚木屑袋栽新技术。该技术每百斤木屑产干菇8公斤,比室内袋栽可增产两 成多,比段木栽培法提高产量3倍多,生产周期短,取得香菇生产新突破。此项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全国普及。古田县杂木资源相对较丰富,地形地貌和小气候的多样性,为不同温型、不同季节的香菇栽培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农村有的劳动力资源,十几年来蓬勃发展的香菇生产为该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并建立了一批国内外市场行销网络,成为全国香菇的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县有3.5 万户农民栽培香菇4000万袋,产量2400吨(干品)。

古田县生产的香菇,外形美观,肉质肥厚,鲜食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烘干后香味浓郁,干品煮食口感脆嫩,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古田香菇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台湾以及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六.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七.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鼠(糍)曲粿

“鼠(糍)曲粿”即清明粿。是古田人精工细作而成的绝妙点心小吃。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再将团块分成小块,压捏成圆饼,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或入锅油煎熟即可。

鼠(糍)粬粿因为选用鼠(糍)粬草为主要制作原料而得名,鼠(糍)粬草有一股淡淡的甘香味,具有清热解毒,凉肠凉血的功效,是中医的一种常见药材。古田人很早就懂得糍粬草特有的甘香味及其本身具有的药效,用以作为原料,制成小食。

先来尝一尝:说起“鼠曲粿”也许一些年轻的人们会略感陌生。但解释为绿色的糍粿时,人们定会恍然大悟。比起市场上卖的白粿、黄粿,那绿色的“鼠曲粿”可谓独具特色,不仅有着天然的色泽还蕴含着鼠曲草的清香,十分诱人。

“鼠曲粿”是一种季节性的小吃,因为鼠曲草只是在初春到清明这段时间最嫩,最适合食用。因此这个季节做出的粿也比较好吃。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但它有许多别名,如鼠耳草、黄花果、白头草、清明菜等近四十几种叫法,所以也就有鼠曲粿、清明粿、黄花麦果等小吃名称了。

“鼠曲粿”可切块和佐料炒着吃,人们更爱把一片片的“鼠曲粿”放入油锅煎一煎然后,沾上白砂糖。裹上糖的“鼠曲粿”吃起来脆清香爽口,甜而不腻,独具风味。因而“鼠曲粿”成为深受市民喜欢的一种小吃。

教您制作:别具一格的“鼠曲粿”,其主料是粳米,辅料则是鼠曲草。“鼠曲粿”传统的制作方法就是将采到的鼠曲草,洗净去根,焯水后,沥干水份切碎。然后与已蒸熟的热粳米放在石臼中捣成粿团再压制成块即可。

美味小贴士:香糯可口的“鼠曲粿”,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由于鼠曲草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等药用价值,喘息咳嗽、消化道溃疡、风湿性疼痛等患者可以多吃。

八.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十.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豆腐仔

豆腐花,古田本地话叫“豆腐仔”,路边摊或者沿街经常有叫卖。

古田“豆腐仔”,叫卖的通常挑着一担木桶,一个桶装着装“豆腐仔”,另一个桶装碗和清水。“豆腐仔”装在一个木桶里,温温的.通常是有客来的时候,就用一个扁圆形的勺子刮几层装在碗里,要吃甜的就加点糖水,薄荷水,吃咸的通常加点酱油稍微搅拌一下,很清爽,是消暑的上佳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