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疆哈密市阿克苏县特产 哈密能买到的新疆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疆哈密市阿克苏县特产 哈密能买到的新疆特产更新时间:2022-12-10 15:32:34

一.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

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

新疆库车县东起库车县,西至阿拉哈格镇,南起哈尼哈塔木乡,北至伊西哈拉镇共7镇、4乡、1场。

牙哈镇位于库车20公里,是库车众多古老乡镇中的一个,这里也有着石窟群,只不过不象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那么知名罢了。

牙哈镇阿克布亚村葡萄协会成立于2003年3月,目前全镇有葡萄专业户238户,种植面积2300亩。该镇以前种植的葡萄一直都是小而圆的土葡萄,2001年以后,牙哈镇引进木纳格葡萄,比土葡萄颗粒大而且产量高。几年来,阿克布亚村葡萄协会的葡萄种植户不断将引进的木纳格葡萄进行改良,改良之后的葡萄有红、白两种颜色,口感纯正,亩产可达2吨至3吨。

以前每公斤1.2元的葡萄,今年却卖到了2.5元。库车牙哈镇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了葡萄商标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葡萄种植大户艾尼·库尔班去年他种了4亩葡萄,收入2万多元。每年七八月葡萄采摘季节,附近各村总为葡萄的销路犯愁,而阿克布亚村的葡萄则畅销无阻,根本不用四处去推销,每年就有不少广州、四川的客商来这里签订单。

为了保护农民自己培育出来的上好葡萄,让全村农民科学致富,2004年8月,库车县牙哈镇协助阿克布亚村葡萄协会注册了“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商标,这在库车县林果业领域尚属首次。

阿克布亚村的葡萄产量现今已超过1000吨,收入达100万,与未注册商标前相比,平均一亩地增收500元至600元。

艾尼家有8亩葡萄园,在村里起“示范园”的作用。他去过广州、成都、北京、和郑州、吐鲁番等地,学习过葡萄栽培、管理的新经验,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他指着新盖的大房子说:“这里是我的家,葡萄园是我的另一个家,几天不去葡萄园劳动,我会生病的,特别是在10月份,看着一咕噜一咕噜的葡萄,我会把它们当成一咕噜一咕噜的金子。”

村里的葡萄园十分安静,葡萄藤都埋在地下,现在它们又从土里冒出来,顺着葡萄架绽发新芽,但新芽刚冒出了一点点黄色,给人些许新奇和惊喜。有人将发酵过的羊粪和牛粪堆在路边,为的是给开墩后的葡萄施肥,补充营养。几位老人在修理葡萄架,取下旧铁丝,换上新的。

一座葡萄园里,4位维吾尔族小伙子在忙碌着。开墩后的葡萄藤缠绕在一起,像虚弱的蟒蛇静静卧在堑沟里。小伙子们把它们从泥里挖出来,然后齐心协力,将这些“巨蟒”高高抛起,搭到葡萄架上。开墩、上架、摆蔓是一项重体力活,讲究配合,一般由青壮年来做。小伙子们告诉我,他们从早晨8点点干到晚上10点,一天能上架3亩地。春天给人们带来着憧憬,带来着希望,它点燃了阿克布亚村对葡萄的梦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二.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红

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广袤的乡村大地,它在给农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事实上的遗憾。比如,一些传统的优良作物品种,在被排斥在规模化推广范围之外以后,有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山野静静消逝——如同很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与诗歌,如今,我们只能回忆那些曾经存在的吉光片羽。

距离温宿城区6公里,阿温公路的中段,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就座落在阿温公路旁边,与公路距离20米。院子里,像大多数的南疆维吾尔族农家大院一样,有果园、葡萄架、小毛驴、拖拉机。男主人憨厚淳朴,言语间透出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腼腆里不乏热情。

但是,与所有农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个院落里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房前,那看似普普通通的葡萄,正是一种面临消逝命运的稀世品种。这种葡萄,温宿县园艺站把它命名为“温宿红”。现有的资料表明,这种葡萄原先仅仅分布在温宿。目前,除了温宿县园艺站存有部分之外,只有这座普通的农家大院里尚有孑遗。

男主人名叫吐尔逊·买木提孜。他说,“温宿红”只有1.4亩。

野史·正史

吐尔逊·买木提孜今年59岁,他所在的村子是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六组。在他的口中,除了觉得自家的葡萄特别脆甜之外,并不觉得“温宿红”有什么特异之处。唯一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最近五六年,在他走过的所有葡萄园里,他都很少发现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葡萄品种。

他种这些葡萄有18年了。他说,园子里的这些葡萄原先是他爷爷种的,他小的时候,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种得有这种葡萄,不过不太多,一般就是四五棵。后来,种这种葡萄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周围村子里他也没见过,这个村子里就他这里有。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宿红”应该是具有百年、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历史的一种土生葡萄品种。或许,穿越汉唐时代的烽烟,以“温宿红”为原料酿造的葡萄美酒,曾经出现在西域各国君王的玉杯中,或者是汉唐戍边将士庆功时的金爵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葡萄美酒可能正是出自“温宿红”。

温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根据他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温宿红”除了这里,在全县基本绝迹。为了保护这一品种,温宿县园艺站存有标本,并且已经开始向外推广这一品种。

而在一本残旧的温宿民间故事集里,我们发现了一则关于“红玉葡萄”的传说,是这样的:

西汉年间,姑墨(注:即今温宿)国王身边有位善于打猎的仆人伯克里,十四岁那年就被征召跟随君王年少的九个王子、一个公主练习马术、射箭和打猎。天长日久,伯克里赢得了君王唯一的宝贝女儿那孜古丽公主的爱恋。不久,国王得知两人的恋情,大为震怒,强行将伯克里抓捕入狱,并且准备将那孜古丽公主尽快嫁人。

但是,坚贞不屈的那孜古丽公主伤心欲绝,宁死不另嫁。为了让公主断绝与伯克里之间的爱恋,国王下了命令,在王宫的白玉葡萄园里,伯克里被秘密处死,血染葡萄架。公主得知后,在葡萄架下安放了自己的床,每天用眼泪浇灌犹如白玉石一样的葡萄,十年过后,白玉葡萄园所产的葡萄,皮渐渐变成了鲜红色,果肉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色,内有两枚小小的果核,恰似两人跪地而坐葡萄中,葡萄香气扑鼻,吃在口中甜脆无比。

那孜古丽公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的坚贞爱情,偷偷地从王宫葡萄园里移栽出了那株被公主的眼泪浇灌的葡萄藤。一时间,姑墨“红玉葡萄”名扬西域三十六国……。

这则传说,疑似“温宿红”之起源,或称野史。

而在温宿县园艺站有关资料里,对“温宿红”是这样描述的:温宿红,欧亚种,是当地农户庭院葡萄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葡萄品种,其亲本组合不详……,果粒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果皮粉红色或深红色,果肉硬脆味甜,在新疆温宿地区4月5日萌芽,5月29日开花,8月中旬果实上色,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60天左右,晚熟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在-1℃条件下可贮存到第二年4月份……

这段描述,虽不如野史传说那样动人,但是却有着科学的理性,可称正史。

红提·温宿红

就果肉品质而言,“温宿红”与当今风靡世界的“红提”完全有一拼。甚至就多数品尝者的的观点来看,“温宿红”的口感应远胜于“红提”。但是,如今的现实是“红提”的名气远大于“温宿红”,两者之距犹如天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者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规模化种植技术与模式更加成熟,从而能够保证种植者能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些因素,注定了“红提”与“温宿红”有着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作物品种得到推广、而另外一些作物品种只能消失的原因之一。假设植物有知,那么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品种,也许正在诅咒人类社会的偏见和功利——正如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中所揭示的主题那样,植物们也会认为,世界的同质化正在抹杀个性,这对它们的生活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抛开这些复杂的话题不谈,现在让我们看看“温宿红”与“红提”的不同。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金秋十月,如上所言:“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热情的吐尔逊·买木提孜搬来高凳,剪下了最红的一串递给我们。

一掬清水里,清洗过的“温宿红”颗颗如珠玉,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取出细看,每颗葡萄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果皮从粉红到深红过渡自然,在阳光的直射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令人垂涎。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薄薄的皮质便即绽开,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果香;慢慢咀嚼,脆甜的果肉在齿间经久徘徊,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到新鲜水果里那种阳光的味道,正所谓齿颊留芳。奇妙的是,果肉的硬脆与糯软似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在尖牙利齿的轻易切割下,细心的人能够感觉到,果肉没有像别的葡萄那样成为迅速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一片片的个体。这种硬脆与糯软相统一的个性,正是“温宿红”独立于葡萄之林的品质之一。

当然,当一片片果肉与果皮最终消逝在齿间,它也会如同别的葡萄那样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但是请注意,除了两枚小小的果核,你的口中不会留下一点果渣。包括果皮在内,都已经融化成了鲜甜的葡萄汁——有经验的美食家都知道,食后是否留渣,正是区分新鲜果品肉质是否纯粹、品质是否优良的极为重要的特征。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我们目力可及的范围内,“温宿红”的品质不低于任何一种葡萄,包括“红提”在内。

但是,“温宿红”葡萄的衰亡依旧是事实。这种并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衰亡,令人深感惋惜。

90后的生活

在爷爷过世后,吐尔逊·买木提孜开始独立管理家中的葡萄园。他说,这种葡萄,原先在村子里种的就不多。1988年以前还经常能看到,1989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子里的人都改种水稻,院子里的葡萄品种也换成了产量更高,更能抗病虫害的品种。

吐尔逊·买木提孜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品种很稀少,需要好好保护。这个村子传统是种水稻的,对吐尔逊·买木提孜来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水太多了,土地太湿。原先这里水稻种得少,基本上是沙土地,很适合种葡萄。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造,土壤状况现在变化很大。由于土地太湿,吐尔逊·买木提孜这1.4亩葡萄园一年只能产3吨左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株数的不断缩减,如今的“温宿红”只能偏处一隅,深藏民间人未识,成为吐尔逊·买木提孜家中一道不为人知的风景。吐尔逊·买木提孜说,种这个葡萄很麻烦,它比较娇气,雨水多了不座果,地太湿了容易烂根,两三天就需要开开沟翻晒土地,并且添加干土;要结出好葡萄,还有很多技术活,村里的人都不会,所以慢慢地就没人种了。

每公斤售价两到三元,这1.4亩葡萄园每年给吐尔逊·买木提孜带来4000多元的净收入。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葡萄,只是觉得很好吃。他在巴扎上卖葡萄的时候,也是别人先尝着好吃了才买。

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所幸的是,由于吐尔逊·买木提孜的辛勤劳动,这1.4亩的“温宿红”终于在这里存活和繁衍,而且成为受到园艺部门特殊保护的品种。近两年,村子周边包括县城的人们渐渐知道了这里的“温宿红”。每年十月初,吐尔逊·买木提孜的“温宿红”就开始上士。我们到这里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正是肉孜节前一天,吐尔逊·买木提孜说,肉孜节一过,他这里的葡萄就全部卖光了。

……,正当初秋时节,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如千百年来一样照耀着大地。关于“温宿红”的前世今生,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但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人们的生活,依旧应该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用心灵去体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那些故事都将带给我们一次感动和思索。

三. 新疆 阿克苏 拜城县 拜城马铃薯

拜城马铃薯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拜城县具有种植马铃薯的悠久历史,使马铃薯成为“拜城三宝”之一。

拜城县气候冷凉,光照充足,生产期昼夜温差15℃以上,灌溉用水均为天山融雪,所生产出的马铃薯口感独特,深受广大客商和消费者青睐,因此,产品远销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等疆内多个地州,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拜城县按照“特色化、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和“一乡一品”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龙头+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依托新疆疆达薯业有限公司,在种植技术相对成熟、群众基础好的老虎台乡、察尔齐镇等14个乡镇场落实工业和菜用型马铃薯种植24233.8亩,推广了陇薯三号、费乌瑞它等一批早中晚熟优良搭配品种,普及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沼渣沼液使用等一批适用技术,马铃薯产量、品质实现大幅提升。

四.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杏

库车栽培杏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现保留下来的优质品种就有20多个,大的宛若鸡蛋,小的形似荔枝,颜色也分红、白、黄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其中以阿克西米西白杏品质最佳,果肉厚、纤维少、汁液多、甜味浓,美味独特的库车包仁杏干就是用这种白杏加工的。加工工艺也别具一格,先将果肉做成包皮,然后叠起,中间包一粒杏仁。这种传统的风味干果珍品,因色泽金黄,甘甜如蜜,兴满丝绸之路。

杏是维吾尔族人普遍栽培的果树之一,绿洲中,几乎村村有杏林,家家有杏树,而库车县则可以称之为新疆的杏乡。初夏,随着小黄杏的上市,接踵而来的是小白杏、佳那丽杏、辣椒杏等不下二十多个品种。库车杏不仅肉厚味浓,酸甜适口,连杏核也是甜的。库车杏除卖鲜之外,还可加工成杏干、杏包仁等。

五. 新疆 哈密市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笼蒸肉

笼蒸肉

笼蒸肉是将牛、羊肉切成大片、条形,或用骨肉相连的块状肉,加调料、葱丝等拌好,装盘上笼屉蒸一个半小时即熟,蒸肉采用传统的巴里坤独特的加工工艺烹饪而成。既为笼蒸肉。这是巴里坤常见的吃法。装盘上笼屉蒸熟,蒸肉的香气透笼而出。引得不少腹空人,在门前久站。其特点:肉丝精、口感好、肉质酥软、味微辣。

六.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小白杏

库车小白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车小白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库车有杏乡之称、品种有23种之多其中以小白杏为杏中之冠,全县种植小白杏五万多亩,年产一万五千多吨。    新鲜小白杏可晒制成杏干、杏脯,品种分为黑、黄、包仁三大类。《龟兹风》提供( 库车)

库车县被誉为“中国白杏之乡”,地产杏子的品种不下几十种,有银杏、大扁杏、黄油杏、辣椒杏……而最有名当数小白杏。关于库车杏最早的栽培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大唐西域记》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屈支(龟兹,今库车一带)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有葡萄、石榴、梨、李、桃、杏……”

每年的六月,随着第一颗熟透的杏子“吧嗒”一声掉落在地上,库车的杏熟季节就到了。不管是黄澄澄、甜滋滋的杏熟季节,还是绿莹莹、酸溜溜的青杏时节,那怕是坐在火红的石榴树下,库车人都叫它“杏园子”,这与库车久负盛名的“白杏之乡”有关。

库车的“杏园子”不同于内地的“农家乐”,不是以撮麻喝酒吃农家菜为主,而是唱歌跳舞吃手抓肉的好去处,可谓民俗风情大会餐。记者一行穿过县城边上的乌恰巴扎,掠过道路两旁的新疆杨,直朝“杏园子”走去。“园里杏花红灿灿,可别当成花儿看;人家情人对你笑,千万不能把她恋……”歌声随风飘了过来,催着脚下的步子不断加快。进了“杏园子”,是一条拱形的葡萄长廊。阳光穿过绿叶照在枝头上橙黄透亮的杏子,空气中散发出一股让人直流口水的甜美清香。只有透过串串葡萄和藤蔓的缝隙,才能看到大片的果园里不仅有绿叶闪银光的杏树,还有毛茸茸的木瓜……

白杏赛蜜糖

园子的主人正在将树上颗颗熟透了的杏子摘下,放进篮子里。见有人来,跳了下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这芳香。“吃吧!这是阿克其米西,甜得很!一下子能从牙齿甜到腰子上去呢!”主人精选了一捧上好的小白杏递过来。他说的“阿克其米西”就是著名的库车小白杏。果然,色泽浅黄透亮、外表光滑无毛的小白杏吃到嘴里细腻无渣,绵甜清爽,馥郁芬芳,让你不由得吃了一颗还想再吃下一颗,真不愧“库车白杏赛蜜糖”的美誉。

小白杏,是库车六十多个杏子品种中最出名的。它的维吾尔名称是“阿克其米西”,意为“白色蜂蜜”。这个季节去,正是瓜果成熟的时候,可以一饱口福。

地域范围

库车,古称龟兹,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东方艺术瑰宝——龟兹文化的发祥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阿克苏地区东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与轮台县交界,南与沙雅县相连,西与拜城县接壤,北部与和静县毗邻。库车小白杏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乌恰镇、依西哈拉镇、玉其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齐满镇、哈尼喀塔木乡、墩阔塘镇、牙哈镇、吾尊镇、阿克斯塘乡、塔里木乡、阿格乡管辖范围内的215个村。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46′~42°35′、东经82°35′~84°17′之间,保护范围面积160000亩,年产量1568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面光洁,呈黄白色或浅橙色,果肉厚、肉细、汁液多、纤维少,含糖量高,清香蜜甜。果仁丰满、微甜、脆香。浅咬一小口小白杏,用舌尖轻轻一品,小白杏的香甜随着舌的味觉满口生香,浓汁滑入肺腑,润泽五脏,美妙情状令人难以释怀。 (2)内在品质指标:库车小白杏可溶性固形物可达21.5-25.4%,且富含矿物质,其中钾含量高达445-483(mg/100g)。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还原性维生素C的含量在5.5-7.3(mg/100g)之间,维生素B1含量在0.007-0.015 mg/100g)之间,维生素B2的含量在0.035-0.051 mg/100g)之间。 (3)安全要求:库车小白杏生产种植符合《无公害食品 杏》(NY 5240-2004)标准。

七. 新疆 哈密市 伊吾县 哈密手抓羊肉

由于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宗教习俗以及新疆特殊的高寒地理环境,使牛、羊肉成为了哈密少数民族的主食。而手抓羊肉以其肉质鲜美、烹饪方法特别而成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首选食物。

八. 新疆 阿克苏 阿克苏市 手工彩色达甫鼓

新疆彩色达甫鼓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专注的目光。据在新疆国际大巴扎经销旅游产品的努尔买买提介绍:这种上市不久的彩色达甫鼓又叫手鼓,是由专业人员手工绘制而成,价格约在50-上百元不等。由于达甫鼓是维吾尔族人最喜爱的打击乐器之一,既可用于唱歌跳舞的伴奏乐器,又可摆在室内作为饰品,实用、价值观赏、收藏价值较强,携带方便,有着浓厚的民族工艺特色,倍受国内外游客欢迎。不少市民甚至将这种装饰品作为赴内地馈送亲朋好友的礼品。

九. 新疆 哈密市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烤羊肉

维吾尔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铁槽上烤灸而成的。铁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成孔状,用无烟煤作燃料。烤羊肉串用的铁钎子。制做时,先将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铁钎,然后置放在烤肉槽上,一边用煤火烤,一边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钟左右翻烤另一面,几分钟后即可食用。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烤羊肉串》,使这一风味小吃声名大噪,踪迹遍及全国。除了烤羊肉串,现在还有烤羊筋、烤鸡、烤鱼、烤排骨等等。( 哈密)

十. 新疆 阿克苏 阿克苏市 南疆绒山羊

南疆绒山羊,具有耐干热、耐粗饲、绒毛品质好、适宜于荒漠、半荒漠地区饲养等优良特性。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440克,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330克,净绒率42-47%。南疆绒山羊原产于阿克苏地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北疆地区也有饲养。全疆存栏120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