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眼是不是泰国的特产 龙眼泰国为什么全年都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眼是不是泰国的特产 龙眼泰国为什么全年都有更新时间:2023-01-06 19:36:55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二.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龙眼

龙眼是同安的,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 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

同安龙眼是传统的名优果品,具有四百多年栽种历史,系亚热带长寿果树之一。据《同安县志》记载,“龙眼”广东、兴化、漳州皆有之,而以本邑所出者为佳。因它是八月成熟,农历八月称桂月,且龙眼果实形圆,故名桂圆。亦因熟于荔枝之后,也称亚荔枝或荔枝奴。又有比目、骊珠、燕卵等别名,在同安一带都称龙眼。桂元(龙眼干)自古以来被视为滋补强壮良药。明代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它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治理贫血瘘黄、健忘怔忡、产后血亏、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龙眼俗称“桂圆”,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根据同安县志“灾祥”记载,同安栽培龙眼历史已达460多年,同安和集美区现存百年以上老树随处可见。1998年厦门市栽培面积已达17.7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近75%,年产鲜果5000至10000吨(大小年)以上,其产量及产值均在各种水果之首。同安区为全国龙眼六大基地县之一,龙眼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眼系无患子科龙眼属,南亚热带常绿乔木,著名的长寿果树。它的果实是果中珍品,含有多量维生素,矿物质和果糖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份。即可供鲜果,且可供焙干制罐或加工龙眼膏,是医药上的珍贵补品。李时珍说:“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鲜果有开胃建脾,补益安神功效。其加工制品是治疗病后体虚,贫血痿黄,神经衰弱,产后血亏的理想补品。民间常以龙眼干配党参煎服,用于治气血亏损症,产妇分娩后服此汤剂可补气血、恢复元气,老弱病者在冬季常服此汤可补气血,抵卸风寒。此外,其果核可制酒、酒精及高级活性炭等工业品。龙眼花是优良蜜源。木材可雕刻精致工艺品。树株茂盛苍绿,又是优良的绿化树种。由此可见,栽培龙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同安龙眼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有以原产地命名的,有以成熟期迟早命名的,也有以果实形态颜色和风味命名的。传统主栽品种有适于焙干制罐的赤壳水涨两种。次为具有不同成熟期,风味独特的品种,简述如下:

赤壳:亦称有种,店仔种。树冠较矮化,百年老树主干多呈卷曲状,果惠长而紧密。果大型(平均粒重16克),魁粒率达85-90%。果壳厚,赤褐色,肉厚味清甜,焙干果壳不易凹陷破裂,制罐后果肉完美,为烤干制罐的好原料。其变异品系有白壳早种,后壁埔种,如按果穗形态分又有硬枝赤壳和软枝赤壳两种。在立地条件好,肥水充足气候适宜情况下,赤壳龙眼较易达到丰产稳产,否则较易出现大小年及果实大小不齐(谓公孙粒)现象。

水涨:又名有种,分为白壳有与红壳有两种。树型高大开张,果穗长大,果粒平均重15克,魁级率85%以上。果肉厚脆,味淡甜;适宜制罐,焙干也可,但果皮薄容易凹陷。水涨的特点是比较丰产稳产,适应性强,容易栽培,为我市近年扩种的热门品种。总面积已超过赤壳种。

早熟龙眼:在立秋前后成熟的龙眼品种有十多个。(比一般种龙眼早成熟约15-20天)。其中较有价值的有两种:一是“八一早”,于八月1日前后成熟。其果中大(约11克),肉厚质脆,味清甜适口,丰产性好,唯大小年明显,管理水平和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二是白壳早种,又名乌龙种,早白等。于八月上中旬成熟,果较大(达14克),肉厚质脆味甜,可食率高,抗病力强,丰产性好。早熟龙眼因具有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倍受果农欢迎,使之得到迅速推广,这对合理调整我市龙眼品种结构、延长鲜果上市供应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特殊风味品种:首推凤梨味品种,其果实成熟后富有菠萝香甜味道,而且果大肉脆,可食率高。其他还有冰糖味,桂花味等不同风味品种,但消费者嫌果小肉薄。

龙眼生产上一般采用高压或小苗嫁接繁殖,用实生繁殖因易劣变,多不采用。龙眼根深叶茂,病虫害少,着果率相对较高,栽培比较容易。但要获得丰产稳产高效率,则必须掌握选育良种,水土保持,改土扩穴,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

三. 亚洲 泰国 泰国柚

泰国柚

泰国柚原产泰国曼谷附近低地一带,外型呈短球形,果肉粉红,果心小,肉质较白柚柔软多汁,糖度高、酸味低,故又称之‘蜜柚’。
几乎所有的柚子家族都会散发一股淡淡的酸甜味,这清爽的柚子香不仅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同时也稍微消除了澳热的暑气。而且它们的保存期也较一般水果长,所以不妨趁着盛产期,在室内摆上几颗新鲜柚子,享受此一天然的芳香剂。

四.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龙眼

德昌龙眼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以上大树年产量达1000多斤,近六年来,县委、政府将其 列入“154”发展战略规划,大量从广西、广东等地引进良种嫁接亩,在适宜区大量发展,进行规模栽培,到2002年,全县龙眼已发展50多万株万余亩,集中连片种植的面积近2000亩,最大片395亩,文是国已进入试挂果期,估计产量153斤。

其中,从广西、广东引进的良种品种如储良,在德昌表现极侄,其特点:肉原核小,易剥、肉爽脆,汁少,剥壳后果肉表面不流汁,用纸点不沾湿,含糖高,甜如蜜,香味浓,嚼之满口芳香,其鲜食风味之优美较原产地广西、广东有过之面无不及,另一特点烛:同广西、广东比较,德昌龙眼成熟期较晚,较之广西、广东估计要晚熟40天左右,因此,极具市场竟争力,近销西昌、攀枝花、远销成都、重庆、其新鲜度是外地龙眼永远无法相比的。

五.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泉州龙眼

泉州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泉州龙眼是福建泉州的。

泉州枕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具有龙眼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和发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泉州龙眼干是丝绸销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晋江、鲤城和南安被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荣获“中国龙眼之乡”称号。2014年泉州龙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泉州龙眼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量4.7万吨。龙眼种植面积、产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拥有万亩龙眼的乡镇15个,百亩以上龙眼场有166个被誉为“龙眼洋”。泉州拥有丰富的龙眼品种资源,堪称我国“龙眼品种资源宝库”,原产于泉州市的龙眼品种(或品系)计有79个。引进的品种40多个,登记造册的品种、品系多达110多个,占全国龙眼品种的三分之一。泉州龙眼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驰名中外。“东璧”为泉州“珍稀”独有品种,被誉为“鲜食龙眼之王”;“福眼”为泉州主栽品种,经品种鉴评被公认为制罐、加工最佳良种,被称为加工的“龙眼之王”,曾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旅游美食金质奖章 “绿喜”、“康尔美”、 “康益园”、“源山”、“育新”、“龙珠山”、“喜多多”、“亲亲”牌龙眼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泉州市龙眼行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泉州龙眼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泉州市所辖南安市、惠安县、泉港区、安溪县、晋江市、洛江区、永春县、石狮市、丰泽区等9个县(区、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11″~119°34′19″,北纬24°56′39″~25°45′25″。总保护面积8752平方千米,年生产面积33万亩,年产量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1.1、福眼:果实扁圆形,果顶圆,果大。果肉淡白色,肉厚,透明,稍脆,清甜味淡,皮薄,果核紫黑色,扁圆形。1.2东壁:果实近圆形,果顶圆,果肩、基均平。果皮褐带灰,具有黄褐色细斑,龟状纹明显、较规则,果面放射线多,果皮稍脆。果肉乳白、透明、渣极少。果核紫黑色,近圆形。果大、肉厚、质坚脆,浓甜且芳香,含糖量高。1.3、松风本:果穗大,果树大小均匀,分布较密。果实近圆形,黄褐色,龟状纹不明显,纵纹和瘤状突起明显,果中大,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质地脆,味浓甜,不流汁,易离核、风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泉州龙眼品质较好,营养价值高,单果重10.9~14.2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23.0%,可食率62.5%~73.4%,品质优。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泉州龙眼产品质量按NY/T5176—2002执行。

六. 福建省 宁德 周宁 晚熟龙眼

晚熟龙眼宁德市的晚熟龙眼有800年种植史,粒大肉脆、汁多、味美,适于鲜食,制罐头及焙干,是滋补佳品。收成季节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宁德)

七.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八.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九. 亚洲 泰国 泰式炒饭

泰式炒饭是泰国一款传统的家常美食,深受泰国和各地人们的喜爱。主料是泰国米,配上海鲜或是鸡肉等肉类和蔬菜一起炒制而成。在炒制过程中加入泰式咖喱,让味道融入进每一粒米之中,咖喱的味道深远而独特。是泰国的一道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是体现泰国情调的一道佳肴。

十.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龙眼

八月中旬,侨乡台山县广海的龙眼果,已大量上市了。龙眼果是居民夏秋爱吃的佳果。广海龙眼果上市,是小笠小筐的,卖一点摘一点,不是一下摘光卖出。旅游者在广海吃龙眼,又平又靓,可说是一件美事。

广海龙眼树很多,据旱年华南农学院调查表明,单在广海小城里,就有二千多棵。因此,广海被人们誉为“龙眼城”。广海的龙眼树,多是野生果种,大多是原地生长的,少数是野生几年後,再行移植的。龙眼树大多种在屋前屋後,既乘凉,又收果,一举两得。

六十年代初,林场在城南至南湾,城北至西界尾两个路段两旁,都植上了龙眼树,目前,已大量收果。

种龙眼树,需要十年八年以後才有收获。所以广海人说种龙眼树是前人种果後人吃,一年种果代代收。龙眼树有“摇钱树”之称。广海龙眼品种多,有牛眼、鸡眼仔、焦核(细核)等。最靓的还是石硖龙眼,它壳薄、肉厚、饱水清甜。旅美华侨张官良先生祖居的园里,有一棵石硖龙眼,是最好吃的。真怪,在南湾“海永无波”公园内,有两块大石,夹著一棵龙眼树,产果很多。人们说这才是正式石“夹”龙眼。

广海的龙眼树,结果很奇特:上年结果大红,产量特别高,下年结果不多,产量很低,这叫隔年红;有的龙眼树今年东边产果多,明年就西边产果多,这叫隔边红;少数龙眼树结果特别怪,那就是东南西北,轮换著结果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