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州特产美食攻略 潮州有什么特产和小吃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州特产美食攻略 潮州有什么特产和小吃好吃更新时间:2022-12-20 15:58:31

一.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安茶叶

  茶叶,是潮安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拥有茶园2万多亩,年产1.7多担,主要名茶有凤凰水仙,有生长于海拔1200米高的乌岽山的凤凰单丛 ,有大质山麓石坪村的一线红乌龙,有铁铺村的白中水仙,以及近年新兴起种植的苦丁等。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当时的潮州市(即现在的潮安县)列为全国62个茶叶出口基地之一。

    凤凰水仙,产于凤凰镇,是中国有名的茶类之一。凤凰四面高山环抱内凤凰鸟髻、乌岽山、大质山等几座大山,海拔均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凤凰鸟髻达1497.8米。山高云雾多,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相差8至10摄氏度),土壤肥沃。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产名茶的天然有利条件。凤凰水仙茶历史悠久,宋代被称为“侍诏茶”,也名“贡茶”。后人栽制,名为“宋种”。历经几百年传播,已形成水仙茶的群体,遍布凤凰山麓。树龄一二百年的老茶树随处可见,其中有一株茶树名叫“大叶香”,俗称“宋茶”,树高5.8米,树冠宽7.3米,有5个分枝,平均枝粗34厘米,年创值一万多元。

    凤凰单丛,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挑选出来的优异单株,经过单株培育采制而成。至1990年凤凰乌岽山传存的单丛茶树约3000株,目前已形成黄枝香、桂花香、芝兰香、茉莉香、蜜兰香、杏仁香、夜来香、米兰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的凤凰单丛系列,饮誉海内外。1995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凤凰单丛被评为32个名茶之一,并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和奖状;1986年再次参加在福州举行的有8个国家参加的纪念茶文化800周年展评会上,凤凰单丛获乌龙茶类优质产品奖。

    铁铺白叶水仙,是从凤凰水仙挑选培育出来的一个名优产品,可以成片采摘、成片加工制造,质量达到单丛级,故称群体白叶单丛。1984年获潮州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茶。

    一线红乌龙,又称石古乌龙,栽于凤凰的石古坪村,在大质山麓的特殊环境里生长,用精细的采制工艺制作而成。清代末年已远销海外,成为茶叶出口的一项珍贵商品。1985年被评为全国16个优质名茶之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奖杯。

二.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草虾

  草虾的特点:潮汕菜使用的虾类中,草虾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草虾是渔民在咸淡水交界处养殖的一种虾类,产地主要在饶平的汫洲及南澳一带沿海,生长期在每年农历4-10月之间,过了10月天气太冷,草虾便不能生长。

    草虾呈绿色,和九节虾、沙虾相比,草虾口感差、较粗糙、甜味也较差,但其体型适中,价钱也相对较低。潮菜中经常用它作虾生、打虾胶、盐焗或加蒜茸清蒸等之用。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大吴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浮洋大吴泥塑与天津的泥人张泥塑、无锡惠山的泥塑齐名,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产地在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管理区。村里家家都会捏制泥塑玩具,主要产品泥玩具有喜童、武身、臣景、文寸等,历代著名艺人有南宋末的吴静山和清末的吴潘强等。

遐迩闻名的泥塑大师吴潘强,据说,他一团泥胶在手,眨眼工夫便能触手成像,逼真神似。活能活现,令人赞叹不已,直至现今,民间还珍藏他的作品,一屏(出)叫“踞脐”的,塑捏两斗士,蹲着马步,挺着健壮的胸脯,一枝竹槌各顶在斗士的肚脐上角力,发功作威各异,妙趣横生。

大吴泥塑不仅在广东、福建一带广为人知,就是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中。大吴泥塑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工艺中采用了贴塑的技法,手工艺人塑造一个人物,依次捏出人物的身段.

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是大吴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泥塑作坊遍及全村,并出现以吴潘强为代表的100多名泥塑艺人。泥塑艺术表现手法雕、塑、捏、贴、刻、印、彩等相当成熟。尤其是贴、印、彩的有机结合,形成大吴泥塑的独特风格。大吴泥塑大多取材于潮剧的主要情节,也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要分为五大门类:一是戏曲故事人物,可再分为文身、武景、臣景、大斧批、文寸等。但大斧批、文寸已失传几十年。二是脸谱、童头、木偶头、纱灯头。三是肖像,多以真人形象进行雕塑,非名师高手不能胜任。四是神像、佛像,供人们膜拜或瞻仰。五是儿童玩具,如动物、胖娃娃、鲤鱼童,也称“杂锦”。大吴泥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饶平香米

  香米为饶平名贵,原产于北部的新塘区和三饶区一带,现今饶中地区有不少农户种植。

    饶平香米,米体圆饱而光亮,捧在手心观赏,粒粒如掌上珍珠,为饶北山区农家的家珍。煮几升米饭,只消加上一蚶壳香米,顿感满锅桂香扑鼻,沁人心脾,故有“珠米桂香”之美称。

    饶平香米能开胃口,增食欲。初到饶北山区做客的人,一吃到香米饭,连佳肴也不顾了。逢年过节,当地农家以香米配合南特、油尖、双白等良种大米,精心蒸制成香糕,俗称香粿,如果适时来此做客,品尝这香喷喷的糕点,算你三生有幸哩!

    饶平香米仅是煮饭或制作糕点的配料,一般不作主料,就像糖精作用於甜料一样,适可而止,多了反而不美。有人为了追求香糕的香浓度,纯粹用香米制作,结果适得其反,香糕别有异味,反而不大适口了,所以当地人称香米为“米香精”,的确很有道理。

    饶平香米的种植历史悠久,潮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饶之石壁乡、梅峰乡等处出有香米,一年一稔,舆晚稻齐收。其粒大於常米,每煮饭仅用少许,便觉满锅生香,真奇种也;其价也倍於常米,粤东惟饶有产……”当年饶北农家种植香稻,为预防稻热时路人拔穗,通常将香稻秧苗插在田中心,周围再插上普通秧苗。如今随着社会风尚的好转,大都成坵种植了。

    饶平香米,不仅是煮饭、制作糕点的良好配料,而且也是送礼佳品,乡民每逢出门做客,只消随身携带一包香米和一包香茶,遂成为浑身飘香的贵客!

五.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宝斗饼

饶平县城黄冈镇生产一种饼食叫宝斗饼,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一个饼种,八角四方,如赌具宝斗,故名。它的用料,非常精美、讲究,以猪油或豆油混和精面粉作饼皮,饼馅用绿豆豆泥(砂)加油、白糖、白内丁、冬瓜丁、葱珠油和冰片,捣匀后装进瓮里密封冷藏,存放一段时间后才取用。这种宝斗饼,吃起来松软、清甜、凉爽,不粘牙,不油腻,非常可口,一直畅销国内外。许多归国华侨和港澳同胞常慕名购买,因而久盛不衰。

为什么要把饼食制成四方八角像赌具一样的宝斗形呢?据说旧时黄冈有一户人家,丈夫1输得一贫如洗,人穷志短,因此而变得精神不振,垂头丧气,不是喝闷酒便是睡大觉。妻子是个有心计的人,为了启发丈夫振作精神,便用面粉、白糖、绿豆等原料做成几块状如宝斗的饼食,送给丈夫吃。并说:“这是我用面粉做的宝斗,既能看,也能食,你尝尝看味道如何?”丈夫吃后,连声称赞:“真好吃,真好吃。”妻子乘机劝说:“既然好吃,不如开间饼店专做宝斗饼出售,说不定能赚钱呢!以前你输了钱,作个教训,拿钱学乖。以后如果生意做得好,钱是可以赚回来的。”丈夫听后觉得有道理,便一心经营起制宝斗饼的生意来。过了一段时间,竟然生意兴隆,经过不断改进,宝斗饼成了名闻遐迩的名牌饼食。抗日战争时期,黄冈凉果店老板吴成泉在汕头市开了一间凉果、糕点铺,聘请这位宝斗饼名家到汕头当师傅,专门生产宝斗饼,销路也好,盛极一时。

现在黄冈镇丁未路尚有一间名叫“色香”的个体宝斗饼店,生产出来的宝斗饼,供不应求,买者须提前一天定货,常常出现排队购买的现象。店家只限量供应,每人一次只供应2包,每包6块,共12块。该饼店每天下午4时就关门,天天如此,成为惯例,可能是为了保名牌、保质量的缘故。而这家饼店的生产技艺,正是从先前那户名家学来的。

六.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伊尹治国美食养生宴

伊尹,商初大臣。出任前,曾在我县莘亭一带躬耕。《孟子》中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伊尹是商朝五朝元老,历佐商汤、外丙、仲壬、汤孙太甲和沃丁,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为商朝600年基业奠定了基础。伊尹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宰相、第一位帝师,被孟子称为“圣之任者”。同时,伊尹还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饪鼻祖”和“厨圣”。

伊尹治国美食养生宴,把握了伊尹治国、养生、美食三个理念。伊尹以鼎烹说汤,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注重尊贤、用贤。“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汤液经》为后世食疗、养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伊尹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被历代宫廷食典延续使用。本套宴席既体现了伊尹时期的美食养生文化,亦体现了伊尹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上古治国美食养生的生动再现。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九制陈皮

   凉果类食品,全称广式九制陈皮,以别于苏州的苏式陈皮。九制陈皮采用优质的柑橘皮为原料,经过拣皮、浸漂、保鲜、切皮、腌制、沥干、调料后反复晒制、贮存、包装等工序,始成正式产品。因工艺繁杂严谨,故称之“九制”。产品保持原果风味,含化有生津止渴,消食开胃,顺气提神的作用。

    潮安县产出的九制陈皮以其优质而连获殊荣,成为名优产品和“绿色食品”,被誉为“中国一绝”。产品畅销全国,远销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诸国。

八.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腐乳饼

闻名遐迩的潮州小食腐乳饼,在潮州民间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据说清代末年的时候,潮州有一丁氏专卖小食的老板,对所雇用的工人非常苛刻,经常借故不发工钱。有一年年关将到,在制饼作坊打工的一个老师傅,想到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拿到工钱,年关将到,恐怕到年底又是拿不到一文钱,越想越气,一个傍晚收工后,老师傅便把作坊里所有制作饼食的原料、花生、芝麻、白猪肉、蒜头、南乳、面粉、糖油、酒等等,一古脑儿收起来,倒进一个大缸里,并使劲搅拌,然后收拾行装,愤愤地离开财主家。几天后,丁财主到处都找不到这个老师傅,丁财主的老婆打开作坊门,突然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股香味竟是来自老师傅为了泄私愤,把原料当垃圾倒进的缸里面,丁财主的老婆便把缸里的原料作馅,制成饼食来卖,生意竟十分红火。以后丁财主家便按照缸里原料的成份来制馅做饼,因做成的饼南乳味特别突出,故这种饼人们便称之为腐乳饼(南乳在潮州又称为红腐乳、红贡腐)。

主料:面粉,糯米,花生,芝麻,白肉丁,蒜头茸,南乳,大米酒,糖粉

制作方法:

先介绍腐乳饼馅的制作。把糯米焗熟后用磨磨成幼粉,这些粉称之为糕粉;把花生仁炒香,碾幼粒;芝麻炒香;白猪肉先用白糖腌过,然后切成幼丁。把花生仁、芝麻、白肉丁放在大盆里,加入蒜头茸、整块的南乳,调入适量的大米酒、糖粉、糕粉,再加入适量的花生油(或猪油),搅拌均匀,便成为腐乳饼的馅。

下面再介绍腐乳饼皮的制作。面粉加入适量苏打,食用纯碱,用密筛筛过,然后加入油、糖油(糖油即是将白糖放入锅中,加少量水,用慢火溶成),用力搓揉即成。

把制成的皮包上馅料后,用饼印印成形,饼面再刷上蛋浆,入焗炉约焗5分钟即成。要注意的是,在焗的过程中,中间要拿出来,往焗盘的盘底淋点花生油,这也和我们在煎东西的时候,中间要往锅里加点油一样。

九.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血蛤

有人说,来潮旅游的绝大多数是吃货,因为他们都是奔着“潮州美食”这块招牌来的。的确,在潮州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即使让你不停歇尝个几天几夜也未必尝得尽,潮州人对于美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工艺,上到精品菜式下至街头小食,都让人垂涎三尺。

特色潮菜:白灼血蛤

血蛤(蚶),又名魁蚶、赤贝、毛蚶、泥蚶、花蚶等,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主产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等地。壳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或左壳稍大于右壳。长2.5~8厘米,宽2~6厘米。血蛤背面隆起,有数十条直楞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沙土者为佳。

据本草纲目记载:血蛤(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

在潮州,血蛤一般的做法是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因为拨开壳就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

白灼血蛤原料:血蛤、生姜、醋

做法:

1、新鲜的血蛤用毛刷刷洗干净,沥干水分;

2、坐锅烧水,水开后,用网漏把血蛤放入开水中烫810秒钟取出;

3、生姜剁成碎末,添加陈醋,兑成酱醋汁,剥壳蘸食。

十.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蚝仔烙

黄灿灿的烙饼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蚝仔、鸡蛋、面粉混合在一起用猛火煎,有农家菜的味道,很香很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