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海市是哪个省的有什么特产 龙海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海市是哪个省的有什么特产 龙海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12-07 10:28:24

一. 上海市 徐汇区 青团

青团色泽碧绿光亮,是一种加入草汁的米粉团子。口感清淡,略带香味。每到清明,上海人就有吃青团的习俗。

二.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本港鱿鱼

本港鱿鱼

三. 上海市 静安区 巧果

巧果是沪式糕点中的传统产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上海郊县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乃是巧果的生产旺季。

原料配方:标准粉50千克籼米粉6千克黑芝麻1千克黄砂糖15千克菜油24千克

制作方法:

1.和面:先将糖、黑芝麻加上适量的水倒入和面机内搅拌均匀,再加入标准粉调制成面团。

2.制坯:用滚筒将面团擀成薄片,折叠,切成棱形小块,用刀在生坯中间划痕,便于油炸时弯曲变形。

3.油炸:炸制时要注意油的温度,不能太高,防止炸焦,一般应掌握在160~180℃。生坯刚倒入锅内时不得搅动,待生坯浮起后,再慢慢搅动,炸成金黄色时将其捞出冷却即成。

质量标准:

形态:呈棱形小块,厚薄均匀。

色泽:表面呈金黄色,油润,无生粉。

口味:入口松脆,具有芝麻香味。

四.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八卦芦柑

芦柑系漳州,称为漳州芦柑,又名“八卦芦柑”,柑果扁圆,果顶微凹,具6条-8条放射状沟纹,形如“八卦”而得名。为传统的出口名果,被视为柑中极品,驰名中外,国际上素有“东风佳果”之美称。

八卦芦柑 - 漳州芦柑

漳州芦柑因果实形态和品质差异,分“硬芦”和“有柑”两品系。其中,以硬芦品质为最佳,其果实高扁圆形,果皮澄黄、中等厚、较坚硬故名硬芦。果汁多,味甜美,香甜爽口、色香味俱佳,为芦柑中优良品系,为闽南柑桔的主栽品种。

五. 上海市 黄浦区 扣三丝

扣三丝

扣三丝原为上海近郊的家乡菜。取水发冬茹一只,放于碗底中央,周围放熟火腿烹笋熟鸡三丝分6份排放,并用熟猪肉丝填满扣紧,上笼蒸透,另用汤碗将三丝轻扣入内,浇以鲜汤,刀功精细,整齐美观,汤汁澄清,口味鲜醇,1982年被为市优质产品。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闽南牛

英文名:Southern Fujian Cattle

一、产地与分布

中心产区在福建省龙海、漳浦、晋江、平和、同安、南安、及漳州等地。广泛分布于龙溪、晋江、莆田及福州4个地区、20多个县、市。

二、外貌特征

结构良好,发育匀称,体质紧凑,肌肉丰满偏于役肉兼用型,头略长,眼微突,轮阔清晰,角形不一,公牛多呈八字形;母牛角短,略向前弯曲。公牛肩峰高耸,垂皮达,胸宽深适中,背腰平直,尻部略斜,仙肉尚丰实。四肢略纤细,但关节明显结实。蹄叉紧,多呈木碗蹄。

七. 上海市 崇明 大红袍赤豆

本县,与玉米间作,不另占土地,可相继收获。大红袍赤豆粒大,色红紫,皮薄,肉细、易酥,是上海各食品厂、店制作赤豆棒冰、猪油豆沙汤团、赤豆粽子、赤豆糕等特色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很高,三萜皂甙和烟酸含量尤其丰富,对粗皮病患者有较佳疗效,所含铁质丰富,有补血功能,中医作利尿、消肿、去毒、排痛药用。

八. 上海市 崇明 刀鱼

刀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因鱼体扁而狭长,形状酷似短刀而得名。刀鱼从立春开始由海入江,逆江而上作生殖回游。崇明岛周围的水域是刀鱼光临最多的地方,使岛上的渔民有了捕捉刀鱼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刀鱼成了崇明的之一。
刀鱼的最大特点是细骨遍布全身。清明前,刀鱼细骨软如棉;清明后,刀鱼细骨硬如针。早春入江的刀鱼,鱼体丰腴肥嫩,质量最好。刀鱼清洗不需刮鳞,因鱼鳞中含有大量脂肪,经蒸煮会自动融化,变成一层油。刀鱼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中含脂肪16.88克,蛋白质量14克,磷1.11克。
刀鱼的肉鲜美细嫩至极,把刀鱼切成半只筷长,加上猪油、生姜、黄酒、青葱佐料蒸煮,便成上等佳肴。吃的时候,只要把刀鱼放入口中,象婴孩吃奶那样轻轻吮吸,鱼肉便能脱离细骨,既嫩又鲜,清香爽口,令人百吃不厌。若将刀鱼红烧,其味也十分鲜美。

九. 上海市 奉贤区 玫瑰乳腐

玫瑰乳腐最具江南特色,它是以小红方作基础,加入馥郁的玫瑰花和其他调料精制而成。各种乳腐都可用大口玻璃瓶盛装,只要灌满卤汁,密封瓶口,放在阴凉处经久不坏。

十. 上海市 松江区 松江棉布

元朝初年,松江府(现上海市松江区)乌泥泾有位叫黄道婆的妇女,从海南岛回到了故乡。黄道婆在海南岛向黎族姐妹学会了一整套纺织技术,并在若干年以后,把海南岛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带回了家乡。她回到松江后,就热心地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如何制作纺织工具,使各道工序都有了新的工具,代替了以前的手工。同时,她也教人们如何纺纱织布,使纺织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效率大为提高的生产过程。松江府很快就摆脱了落后的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松江棉布由原来粗糙、单一、稀松变得精致、牢固、美观。在黄道婆的悉心传授下,松江布成为质地优良,花饰灿美,远近闻名的畅销品。从事棉纺织业的人口激增,松江府新兴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由于不断地普及推广,松江棉纺织业日益兴盛,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松江棉布在全国声誉鹊起。

松江棉布比较著名的有四种:

三梭布:出自松江车墩一带,幅阔三尺余,特点是光洁细密。其中府城东门外离车墩不远的双庙桥有个叫丁娘子的,弹棉花极纯熟,花皆飞起,用以织布,尤为精软,因而人称“飞花布”,又称“丁娘子布”。

番布:出自乌泥泾,为黄道婆所传授。质优价昂,“一匹有费至白金百两者”。明朝成化年间,常常以此为礼物行贿朝廷高官及接近皇帝的大臣,而且布织得越来越精美,甚至织出龙凤、斗牛、麒麟等图案。

兼丝布:以麻丝或黄草丝与棉纱混合织成,多以麻为经,以棉为纬。适宜于染色。织成的布兼有麻丝的挺括与棉纱的柔软。

药斑布:又称“浇花布”,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蓝花印布。初出于青浦重固一带,明代起松江城中多有流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