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丰顺特产面线怎么做 福建特产面线几种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丰顺特产面线怎么做 福建特产面线几种做法更新时间:2022-12-31 23:37:12

一.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汤坑牛肉丸

汤坑牛肉丸是丰顺有名的地方小食之一,外形与荔枝果大小的圆球状,“圆”与“缘”同音,送“肉圆”有结缘之意,成为汤坑今天的地方习俗。

二.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地豆糖

地豆糖

地豆糖(花生糖)是由本地生产的花生、蔗糖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成的地豆糖,具有香、脆、甜、酥的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三.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丰顺甜玉米

甜玉米分为超甜玉米和普通甜玉米。甜玉米味甜,含糖量高,在乳熟期籽粒糖分含量为12-18%,干燥后,籽粒皱缩,籽粒颜色多呈黄色。甜玉米含有丰富的淀粉、糖分、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价值高,美味鲜甜可口,一般用于嫩穗食用和加工制罐。近年来甜玉米鲜苞上市销售价格高、效益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1998年以来,该县每年种植甜玉米2000-5000亩,特别是2000年以来该县农业部门引进广州、丰顺等地公司在我县河东、大都、棉洋、平南等地每年发展500-2000亩甜玉米“订单”生产,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亩产鲜苞650-1000公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向省申报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四. 台湾省 台北 大肠面线

大肠面线

人气指数:☆☆☆☆☆

典故源自台湾早期农业社会,是当时的主妇煮给农耕者的面食。为了便利多人享受,通常煮成一大锅,并丢入蚵仔以增加营养,后流传到各地,人们加入了大肠、肉羹等材料。

风味无论是黄面线或红面线,烹调大肠面线都以手工制作最能凸现美味,因手工独有的揉、拉、搓、甩等过程,使面煮起来不易烂、入味、有咬劲。另外,头汤也是构成美味的重要一环,头汤用猪大骨汤,材料可加入蚵仔、大肠、小贡丸、竹笋、酸菜等。

五. 福建省 泉州 洛江区 面线糊配油条

面线糊配油条是泉州的传统早餐之一。其主要原料是以蟹肉、虾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与大骨煮汤,再与面线煮成糊,却要糊而不乱。吃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自行选择添加蟹肉虾仁等海鲜或大肠、小肠、鸭腱、猪肝、醋肉等多种配料,再撒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调味,味道鲜美妙不可言。

美食街水门国仔美食店,以面线糊和猪血汤驰名,泉州人说起这两样小吃,都推崇这家小吃店。

六.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马图茶

丰顺马图茶产于丰顺县龙岗乡马图管理区海拔915~956米高的畲地上。小叶乌龙品种。茶叶经过二炒二揉精制而成,条索紧结,颜色灰绿有光泽,滋味甘爽清香,汤色青绿略带微黄。远销东南亚各地,享有传统声誉。

马图名茶简介

有“梅州高原”之称马图是梅州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之一,在3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高山绿茶。茶园主要分布在终年云雾缭绕、植被良好的高山畲地上,茶树品种是稀有、珍贵的小叶乌龙,并采用特有的手工制茶工艺。制成的绿茶条索成眉条状,色泽灰绿有光,叶底柔软幼嫩,汤色青绿略带微黄,饮之甘醇爽口,香气清高味浓,提神醒脑,回味无穷。因此质地优良的马图茶逐渐成为地方名茶,1984年被评为梅州市八大名茶之一。旅居东南亚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时,都要委托人或专程前往马图买上几斤马图茶,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马图村群众说,1929年1总司令带领红军进驻马图村,品尝了马图茶后,对马图茶赞誉不绝,给了茶农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新中国成立后,0丰顺县委宣传部编写了一首《敬您一杯马图茶》的民歌,以表达对1总司令品饮马图茶的怀念之情,歌曰:马图绿茶满山岗,片片茶叶放清香,红军播下红茶种(注),播在山里栽心上。红军哥哥回来吧,敬您一杯马图茶。

七.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黄金橙糖

丰顺黄金橙糖也叫黄金“情糖”,是丰顺一带最有名的甜食品佐料。它由橙果参配白糖经过精加工制作而成,外表晶莹透明,味道清甜可口,还具清热解毒之功效,名闻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

相传明朝武宗年间(1510年前后),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年幼子女从中原南迁到现在的黄金镇定居,开始引种橙果。不久,丈夫被邻村一个貌美寡妇0,丢下妻儿跟人私奔。少妇天天以泪洗脸,夜夜守在门口,盼郎归家团圆。一天晚上,一头受伤正被猎人追赶的小黄猄跑来家门口,泪眼汪汪像是在哀求少妇。少妇见状,急忙把小黄猄抱进屋里,悉心照料。一个月后,小黄猄伤势痊愈,依依不舍地和少妇告别了。约半年以后,少妇正在园子里收摘橙果,小黄猄又突然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位道姑。道姑为报答少妇救小黄猄之恩,特意传授了制作橙糖的方法,同时还告诉少妇两天后其夫会回家看孩子,并拿出一个桃子,低声嘱咐少妇……话刚说完,道姑和小黄猄都不见了。少妇才知道自己遇上神仙,赶紧磕头谢恩。第三天,丈夫果然回来了,少妇拿出道姑留下的桃子给丈夫吃。丈夫不知是计,几口便把桃子吃了。—会儿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丈夫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少妇按照道姑吩咐拿出橙糖让丈夫服下,霎时肚痛停止。少妇把遇上道姑的事原原本本向丈夫说了一遍,丈夫也认识到丁自己的过错,连忙跪地不停地忏悔,祈求妻子宽恕。少妇原谅丈夫的过错。从此,这家人以制作橙糖为生,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当地人为纪念道姑和小黄猄的恩情,把地名改为“黄猄”,后来再改成“黄金”。

当今,每逢结婚喜庆口子,人们仍要在每对新人吃的汤圆中加少许橙糖。“有橙”意指“有情”,图“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之意。

八. 台湾省 高雄 蚵仔面线

蚵仔面线为台湾小吃中极具有特色的一种,主要原料为蚵仔(小牡蛎)和面线,蚵需先拌太白粉,但市面上也有许多是用大肠面线(tōa-tn̂g mī-sòaⁿ; 猪大肠和面线)来销售。

蚵仔面线的优劣决定于蚵的大小与新鲜度,拌太白粉时也必须注意蚵的完整。猪大肠卤制的过程,与整碗面线中的比例都是客人决定好吃与否的关键。

其口感浓郁,香味十足,但传统口味现在已经很难寻到,近来较出名的面线,多以台北迪化街闻名的红面线口感为主。

小小一碗看似貌不惊人的蚵仔面线,却是夜市里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与否的关键在于蚵仔的新鲜度和面线的Q劲。利用红面线不易烂的特性加高汤煮后再勾芡,放入已川烫过的新鲜蚵仔和卤过的大肠,食用时淋上乌醋、特调酱料等,最后洒些香菜提味便可尽兴享用。

九.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面线糊

系 以 虾、 蛏、 淡 菜 等 味 美 质 鲜 的 海 产 品, 熬 汤 与 面 线 煮 成 糊。 煮 时 要 掌 握 好 火 候, 达 到 糊 而 不 烂, 之 功 效。 面 线 糊, 除 以 海 鲜 作 配 料 外, 还 可 加 鸭 血 或 猪 血, 或 切 一 些 猪 肠 放 入 面 线 糊 中 煮 炖, 使 油 脂 融 入 其 中, 猪 肠 也 烂 熟 好 吃, 再 配 上 油 条, 炸 葱 花, 胡 椒 末 作 为 调 味, 味 道 更 为 浓 烈 可 口。( 厦门)

十. 台湾省 彰化 王罔面线糊

是鹿港颇为知名的小吃,这里的面线糊作料特别丰富,以猪肉、虾米、鸡蛋、葱头、面线,加上猪骨高汤一起熬煮,浓稠可口,呼噜下肚相当过瘾,再加上店主的热情,更让这碗风味小品滋味更加浓郁。( 彰化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