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哪里有老北京特产 老北京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哪里有老北京特产 老北京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11-26 05:23:32

一. 北京市 怀柔 干蘑菇

干蘑菇为优质干菜,水发后好可配制佳肴,和鲜蘑菇的食用价值不相上下。干香菇泡发,不宜冷水,宜用60℃的温水,在此水温中,香菇所含核糖核酸易被水解成具有鲜味的――鸟苷酸。泡发后的水也含鲜味,不可泼弃,可澄清后用做汤水。



蘑菇,要选择表面有弹性、有韧性、有光泽度的菌类,如果煲汤应选择干片(干蘑菇)效果最佳,食用也应选择干蘑菇和鲜蘑菇,尽量不要食用腌制蘑菇,因为腌制蘑菇最容易造假。切勿食用带有粘性、挂丝的变质蘑菇。

二. 北京市 西城区 老北京茶汤

茶汤是京津地区常食的一种甜食。将盛有冲熟的茶汤的碗翻扣过来而不洒,因此有"扣碗茶汤"之称。所谓"八宝茶汤"就是再加上八种不同的果料。茶汤用大铜壶沸水冲开,大铜壶俗称茶汤壶,是茶汤业的幌子。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用以燃煤烧水。壶顶可装个铜汽笛,水沸汽笛就响。被擦得耀眼生辉的大铜壶加上那奇妙的铜笛声,颇有乡土情趣,十分诱人食欲。

北京茶汤因用龙头嘴的壶冲治,又叫龙茶。北京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的历史典故——

要说,茶汤究竟属于哪朝哪代的发明,这大概谁也难说清,不过,多少年来,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过节,这茶汤便总是在庙会上一显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睁圆了一双惊奇的眼。您看,那卖茶汤的桌子上,放着把锃光瓦亮的大号铜壶,壶嘴、壶把、上口、底足都镶着用黄铜雕刻的花纹,壶体两侧各镶着一条金鱼在小草中游动……等到炉火烧旺的时候,只见壶中开水翻滚,热气腾腾。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这卖茶汤的大师傅,两脚分开,双臂摆平架势,一手拿碗,另一只手搬壶倒水,碗口距壶嘴儿足有一二尺远,眼见那冒着热气的开水由壶嘴儿喷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点滴不漏,动作准确优美。其实,要冲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绝不能拖泥带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对,否则茶汤准是生的,那卖主可就亏了本了。再有,出水虽猛,但绝不能浇在手上,要不,手也烫了,碗也砸了,赔本赚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卖茶汤的老师傅都练有一手绝活,别瞧全部动作总共才有几秒钟的时间,可练好这一手,恐怕得花上几年的工夫。

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品种,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茶汤制作是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箩,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现在茶汤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发展出了鲜菱角茶、珍珠奶茶、奶昔、圣代等;尤其是鲜菱角茶还具有清毒、利尿、解酒等保健功效。

三. 北京市 东城区 北京烧羊肉

吃烤肉是由蒙族人传过来的,北京人好吃烤肉的习惯,约有上千年,远在明代,宫廷内每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烤肉。但在当代,吃烤肉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对烤肉的热情四季不减。

精选细嫩牛、羊肉,用尖头钢刀切成薄如柳叶的片,加八十余种调料浸淹入味,在特制的炙子上翻烤,撒葱丝、香菜至熟后,就着瓜条、糖蒜、食之十分惬意。

北京人津津乐道于烤肉时,必提及“南宛北季”。这里的“南宛”即是烤肉宛,在宣武门里。上百年间烤肉宛的烤牛肉“肉香溢室,鲜嫩赛豆腐”,备受中外宾客的青睐。

位于什刹海前海东沿的“北季”烤肉季选料考究,吃法独特,别有一番风味,喜食它的知名人士也有不少,如老舍、梅兰芳、马连良等,溥心畲先生也曾为季氏烤肉题写了“莲池别墅”的匾额。

——北京烧羊肉的制作方法——

“烧羊肉”的制作,还适用于整只羊的其它部位,即:头、脖子、蹄子、肚、肥肠、肝、肺、心、连贴等。但头、蹄、“蝎子”不需要炸,如同时上席即为“烧全羊”。若用烧羊肉的汤放上几块烧羊肉和几粒鲜花椒(将新鲜花椒放入密封坛中用芝麻油浸泡)来拌面条吃,按北京地区的饮食习惯,此菜一般于每年农历二月上市,八九月下市。此菜肥嫩香烂、外焦里嫩,入口不腻,色泽金黄。最宜就烧饼和佐酒食。

主料辅料:羊肉5000克 香料25克 口蘑120克 黄稀酱700克 药料20克 黑稀酱50克 冰糖2.5克 葱姜25克 精盐100克 芝麻油1000克。

制汤:将铁锅置于旺火上,放入清水7500 克,加入黄稀酱。黑稀酱和精盐搅匀,烧到将开时,撇去浮沫和渣滓,熬20 分钟,即成酱汤,用细布袋滤入盆中待用。

紧肉:把羊肉洗净,用清水泡20 至40 分钟,沥净水,切成33 厘米见方的块。锅中放入酱汤2500 克,加入葱段、姜块、冰糖和香料,用旺火烧开, 逐块放入羊肉。煮15 分钟,将肉翻过来再煮5 分钟,待肉块发硬时即可捞出。

煮肉:在紧肉的汤锅内,先放碎骨头垫底,再撒入一半药料。将老肉放在下面,嫩肉放在上面一块块码好。然后,撒上余下的一半药料,用竹板盖在肉上,板上再放一盆水将肉压紧。用旺火烧开后,将余下的酱汤分数次续入锅内,煮30 分钟,检查汤味是否合适。汤味太淡,可酌量加盐。然后, 继续用旺火煮30 分钟,随即改用微火。

炸肉:将炒锅置于旺火上,倒入芝麻油,烧到刚要冒烟时,逐块放入羊肉,两面都要烧透,随炸随吃。

制做关键:

1.羊肉用内蒙古的北口阉羊,选腰窝方子、排叉和脖子。

2.紧肉时皮朝下不易糊,每放一块都要等汤烧开才不腥。不能火候不足。

3.初炸肉时,四周起白泡,约炸10 分钟到肉面全部起白泡时即为炸透。

四. 北京市 密云 老北京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

材料:袋装干黄酱(北京人只用六毕居的,买不到黄酱,用甜面酱)带皮五花肉半斤,葱姜粒适量,绿豆芽半斤,黄瓜一根,心里美萝卜一个,香菜一把。酱油,盐,白糖,料酒适量,面条一斤(最好是手擀面或是刀削面拉面也不错)。

准备:把干黄酱放入一个大碗里,加少许凉开水调匀,水不能加太多,太稀了不好看。把五花肉洗净切成指甲盖大小的丁。黄瓜和萝卜去皮切细丝,香菜切段,绿豆芽淖水。

做法:炒锅下油(油要多多放,至少三两油),油热后下葱姜末,爆出香味后下肉丁翻炒,同时加入料酒,少许盐,酱油,待肉丁炒熟时倒入调好的黄酱,不停翻炒(不然会巴锅糊底),同时加入料酒,盐,白糖(若是甜面酱就不放白糖),炒至酱鼓出大泡,颜色变深即成,盛入大碗中。大锅加水烧开,放入面条煮熟,事先准备好一个盛面的大碗,碗内放入温开水,煮熟的面捞入放了温开水的碗里,上桌。吃时把面条捞出沥水盛入碗中,加入一大勺酱,放入黄瓜丝,萝卜丝,香菜段,绿豆芽。爱吃酸辣味的可以加辣椒油和醋,然后象拌热干面一样搅拌均匀。

五. 北京市 朝阳区 北京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六. 北京市 丰台区 北京金糕

金糕就是山楂糕,制做金糕始于清代中叶,是北京传统风味食品。当年慈禧太后爱吃这一口,专门派人出宫买山楂糕。慈禧太后吃过泰兴号的山楂糕后觉得味道不错,只是山楂糕这名字不雅,赐其名为金糕。当时北京有两家最出名的金糕店:泰兴号和富川斋,这两家山楂糕的做法不同各有特色。泰兴号的金糕做时加白矾,金糕色如胭脂,明光透亮,但一般放不过伏天;富川斋的金糕是用祖传秘方做时不加白矾,金糕色泽金黄,能一直吃到过伏天。虽然两家金糕店掌柜都姓张,但人们只把泰兴号叫做金糕张。不是说富川斋的金糕做得比泰兴号差,而是泰兴号沾了“老佛爷”的光。泰兴金糕庄生产的金糕与信远斋的酸梅汤、通益斋的秋梨膏齐名。“泰兴金糕庄”1956年公私合营由老掌柜张元泰的侄子张仲衡经营,张仲衡1964年去世后泰兴金糕庄合并到骡马市前门食品厂,后又叫宣武食品厂。



金糕有许多品种:八宝金糕、桂花蜜糕、改良花糕和水晶金糕等,味道有别,各具特色。八宝金糕即往金糕中加入一定量的果脯、果浆等,外表美观,吃起来风味独特。桂花蜜糕是往金糕中加入少许鲜桂花,味道清香,以甜为主,不甚酸。改良花糕是把金糕用模具制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八仙人、老寿星、孙猴、八戒、唐僧等传说中的人物,如同面人一般,惟妙惟肖。水晶金糕更是独具特色,它一般制成1厘米左右厚的片状,透明性很强,拿在手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对面的人和物。

七. 北京市 朝阳区 老北京杏仁茶

杏仁茶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风味小吃。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主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干,枸杞子,樱桃,白糖等十余种佐料。色泽艳丽,香味纯正,是滋补益寿的佳品。

旧时售者均为回民,是老北京的早点之一。“清晨市肆闹喧哗,润肺生津味亦赊。一碗琼浆真适口,香甜莫比杏仁茶。”(《天桥杂咏》)。小贩挑担卖杏仁茶和豆腐浆,两头各备一锅。下面生煤炉,上面置一筒形圆锅,外面用竹皮包扎隔热,又镶上有花纹的黄铜皮,很是清洁美观,使人一见就有好感。北京过去小贩经营食品及盛器,很讲求美学,外表总尽量使之干净漂亮,货品也力讲质量,以作竞争的有利条件,这是北京小贩的特点。

作家韦君宜写过一篇《忆老北京的早点》,提到杏仁茶时说:“那杏仁茶是锅里现熬的,又热又稠,里面还有一点桂花。和我们现在买的塑料袋装自己冲来喝的杏仁霜,可是大不一样,怎么也冲不出那个味儿。”

老北京早点兴喝甜浆粥,后来是杏仁茶,而豆浆(当时叫豆腐浆)的出现更晚,后两者一般一起卖,清晨街巷常闻“豆浆粥开锅,杏仁茶吆!”制售者多为山东人,当时经常是杏仁茶卖完,而豆浆还能剩下半锅。

八. 北京市 丰台区 北京毛猴

北京毛猴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北京毛猴艺术将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艺术家的创作完美结合,造就了一种绝妙的艺术境界。

民国初年,在东安市场有一个摆摊的毛猴艺人,因他姓汪,人们称他“猴儿汪”。他的摊前经常围着一群人,有个姓曹的小男孩简直入了迷,一看就是大半天,边看边记边打听,偷偷将毛猴的技艺学到了手,这个小男孩成了毛猴工艺品的继承人,他就是毛猴艺术家曹仪简。

那毛猴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原来,这毛猴周身的东西全是中药。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是保护花过冬的外衣,冬去春来,绒毛逐渐退去,花骨朵慢慢长成朵朵美丽的玉兰花。这带绒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真是妙用。毛猴的头是用蝉蜕的头,正好与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时会带斗笠,这斗笠也是一味中药,叫木通。把这几部分粘结起来的东西叫白鸡,也是一味中药,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如此看来,这毛猴的首创者熟知中药,并与中药材有着密切的接触。

九. 北京市 昌平 北京黄糕

原料:面粉、鸡蛋、白糖、绍酒、糖桂花掌故说明: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色泽鲜黄,质地松软,味甜香润,营养丰富的特色。制作方法:将面粉放入笼屉中,用旺火蒸十五分钟取出,过细箩;将鸡蛋打入盆中,加入白糖、糖桂花和绍酒,搅打半小时成糊状时,加入蒸好的面粉搅成稠糊;在笼屉上放好模子,铺上湿屉布,倒入稠糊摊平;将锅中水烧沸,放上笼屉蒸二十分钟,取出晾凉,切成小块即成。

十.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庆丰包子

北京庆丰包子

庆丰包子铺始建于1948年,开始仅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只因所营包子口味地道,自56年起专营包子,并正式打出“庆丰包子铺”的招牌。经营至今,小小的包子已经成为北京市特味小吃,而老字号庆丰包子铺也逐步引入国际快餐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