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余村特产介绍 浙江淳安下姜村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余村特产介绍 浙江淳安下姜村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6 15:01:02

一.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金弹

金桔如荔枝大小,圆而色黄,甜而微酸,清香四溢,堪称水果佳品,以北仑柴桥一带所产为最佳。金桔有金弹、罗纹、金枣、金豆等多个品种,其中尤以金弹为桔中之冠,果大皮薄,肉嫩汁甘,鲜食为宜。金桔不仅食之鲜美,而且还具有生津、开胃、理气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二.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草帽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民间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慈溪草编与嵊县竹编齐名,为我省重点出口工艺品,名扬中外。史书记载,慈溪草编的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清乾隆年间,编织草帽的工艺由外地传入今慈溪长河一带,从此,草编成为当地妇女的主要家庭副业。《余姚六仓志》记述:“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曲塘、庙后桥、潮塘、长河市皆有凉帽行,以长河市出品为盛。”慈溪民间也曾有民谣流传:“姚北(今慈溪西部长河、庵东一带)三件宝,棉花、白盐、草凉帽。”1922年前后,法国某洋行老板闻知慈溪长河一带妇女善编织,工艺精湛且手工工资低廉,感到有利可图,便将南洋一带所产的金丝草原料运到长河等地发放,组织编织成草帽,再销往欧美国家。以后,中外商客又相继在长河设立几十家大大小小的草帽行,草帽行雇佣的贩子频频活跃在当地,投放草料,收购凉帽。从此,以长河为中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金丝草帽的商业网,长河也因此而成为金丝草帽的加工生产中心,出现了“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织帽人”的兴旺景象,“草编之乡”也驰名于世
以金丝草为原料的金丝草帽,其制作的大致方法和过程是这样的:先编织成帽坯,然后剪去帽坯缘的余草,放入漂白粉溶液里浸泡,约15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干后用光滑如卵的石块磨擦,再用熨斗烫平整,修光边毛,这样,一顶漂亮的金丝帽就编织完成了。金丝草帽的基本式样有四种,即:金丝两根蕊帽、金丝对花一根蕊帽、金双丝帽、喇叭式帽(又称长头颈帽)。金丝草帽洁白细软,手感极好,加上编织精细,使草帽显得光亮秀丽,雍容华贵,尤其受到欧美国家女士的青睐
长河金丝草帽编织在20年代后期有过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当时有1万多妇女参加编织,其年产量高达120万顶。长河草编妇女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30年代初,长河草编妇女还用自己的双手编出了一所“草帽业小学”,至今仍被人们称颂。当时,草编妇女深感没有文化的痛苦,她们决心要让自己的子女读书识字。草编妇女将织凉帽赚来的钱汇集拢来,创立著名的“草帽业小学”,为慈溪的教育历史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1937年,抗战爆发,海运阻塞,原料中断,外销停滞,使处在辉煌时期的金丝草帽编织业几乎陷于灭绝的境地。新中国诞生后,在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慈溪草帽编织业获得了新生。1954年,长河建立了“慈溪草编工艺品厂”。从事草编工艺研究的技术人员积极钻研、创新,在草编工艺品的图样设计、工艺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特别是编织技术,在原有的平板编织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革,吸收、借鉴了竹编的技法,编织成重叠式的交眼,使织成的草帽给人以双层的感觉。另外,又从一根蕊式发展到双根蕊、三根蕊、留空蕊、重叠蕊、辫编蕊式等。编织用的原料也由原来单一的金丝草逐渐发展到南特草、银丝草、咸草等10多种原料
慈溪草编,在金丝草帽的基础上,现已进一步发展到包括各种帽类、提篮、地毯、门帘、鞋子、玩具、礼品、包、垫等在内的数十个品种、1000多个式样,草编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新颖的图案而受到广泛好评。近年来,慈溪草编工艺品大量出口,销往英、美、法、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慈溪草编妇女用慈溪沿海的咸草编织而成的咸草凉帽已成为继金丝草帽后最受人欢迎的草帽制品,在广交会上倍受外商赞扬。“慈溪女子手艺高,巧手织出好草帽”,由7万名妇女组成的慈溪草编大军,正在创造更加壮丽的业迹,草编之乡将开放出更加灿烂的草编工艺之花。( 慈溪)

三. 浙江省 台州 天台 隋梅

产品名称:隋梅

产品产地:浙江天台山

产品历史:隋梅相传为章安大师手植,至今已1300多年,是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

产品简介: 隋梅高10米,胸径粗45厘米,冠幅7米。古干虬枝,主干已经腐朽,旁生支干,攀附于主干,犹似千年古藤。来天台山游览的宾客总以一睹隋梅英姿为快。许多文人墨客竞相撰文吟咏。郭沫若有诗调侃: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君梦复何痴。邓拓《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四. 浙江省 宁波 奉化 奉蚶

产品名称:奉蚶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奉蚶颗粒较大,蚶肉肥满,蚶血鲜红,无泥腥味,肉味极鲜,早在唐代已成为上贡珍品。家庭一般以开水速烫后鲜食,因蚶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营养价值很高;也有将鲜蚶洗涤后加上等黄酒密封浸泡加工成醉蚶,醇香爽口,不失为一道美肴。

产品历史:蚶子又称泥蚶,系人工养殖的贝类。原在奉化鲒埼、莼湖等象山港一带镇(乡)养殖为多,故又称“奉蚶”。近年已逐步扩大到三门湾海区的宁海越溪一带。

五.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浙江龙井茶

浙江龙井茶,堪与传统名茶"西湖龙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谱中的后起之秀。萧山是浙江龙进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 浙江龙井茶在我市的社会价值要超过它的经济价值。在招待亲朋好友时或喜庆宴会后,如能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可以增添亲切热烈的气氛。( 萧山)

六.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栝楼

栝楼

吊瓜是俗名,其学名为栝楼,为长兴独有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其籽炒制后味香适口,是“天然、野生、绿色”的保健食品。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根、籽、皮皆是重要的中药材。吊瓜籽粒大肉多,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可炒熟食用,是食用瓜籽中的上品。吊瓜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地方均可栽培)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且一次种下多年收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七.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带鱼

产品名称: 带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味道纯正, 而且含有丰富的糖份

产品简介:因味美质优而引以为荣。 同时带鱼又是高蛋白食品, 含有丰富的钙丶纳等无机质, 是不饱和脂肪酸EDA,DHA含量极高的健康食品。

带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 味道纯正, 而且含有丰富的糖份。 9-10月份是捕获带鱼的最好季节, 从此时开始入味, 直到冬季味道最纯正。 嫩白的带鱼肉, 嚼起来韧性十足的生带鱼片, 回味悠长的鱼香味, 真是鱼种珍品! 带鱼汤南瓜是先把带鱼煮沸后再放上鲜嫩的蔬菜和南瓜而做成的。因汤内早已备好适量大蒜, 绝无半点腥味。做出来的带鱼汤香气怡人, 野味十足。

带鱼最适宜与南瓜一起做汤, 或用白菜苗代替南瓜,做出汤来同样美味可口。 向煮好的带鱼汤内放入适量的精制辣椒粉致微辣, 品起来更是劲味十足!

产品历史:带鱼生长於东海沿岸清净海域, 若采用人工垂钓方式捕获, 鱼体全然无损, 保持原味清新。

八.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海蜒

海蜒,或叫“海艳”,产于渔山列岛清水海域,有200多年捕捞历史,列为海味珍品,素负盛名。海蜒味鲜美,色白,可泡汤、炒蛋炒菜、拌咸菜等。

海蜒在清代被诗人李邺嗣称作“海咸”,且有诗说“一瓶蟹甲纯黄酱,千箸鱼头细海咸”。

九. 浙江省 杭州 杭州清蒸鲥鱼

原料:

生净鲥鱼一条、姜末醋1碟、猪网油100克、甜酱瓜25克、绍酒15毫升、味精2克、

熟火腿20克、笋尖25克、白糖3克、精盐2克、水发香菇20克

制法:

1、鲥鱼不去鳞,鳞面朝上放砧板上,每隔2厘米直切一刀,刀深为鱼肉的一半。火腿切4薄片,瓜、姜也批成片。

2、取大面碗一只,将网油平铺碗底,火腿放网油中间,周围放香菇、笋和瓜、姜片,排列整齐,然后放上鲥鱼,加水15毫升和绍酒、精盐、白糖、猪油、葱结、姜块,上笼用旺火蒸15分钟,出笼,拣去葱、姜块,滗去原汁,加上味精和葱段调味。

3、把鲥鱼覆扣在大鱼盘里,揭去网油,浇入调好的原汤即成。上桌附上姜未醋。

特点:

“清蒸鲥鱼”是文人居士肴馔中的名菜,此菜色泽多样,银鳞闪烁,鱼肉肥腴鲜嫩,鱼鳞吮之油润,加上此菜传奇色彩,食时情趣横生。此菜具有温中补虚、清热解毒的功效。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十.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海蜇

产品名称:海蜇

产品别名:海红、水母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鲜香脆嫩、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海蜇,原名海红,又名水母,系属腔肠动物,全身呈胶质透明而粘滑,大的直径约有1公尺,上部形如覆盖,下面之中央为口腔,口缘有腔腕4个,与胃相接,自由游浮于海面。共覆盖部位,经腌制后,俗称"海蜇皮",简称"皮子",缘瓣经腌制后,俗称"海蜇头",都是宁波海品。
多彩

海蜇制法为:捕上的海蜇,将头、皮分别倒入桶内,先用矾水漂浸,将红色及腥辣液漂净后,隔时取出,用矾拌盐,每张皮子中间放盐一把,一叠数张放入桶内,以盐满为止。一个月后取出,再如法重盐一次,如此三次,俗称三矾。海蜇经过三矾,虽经五年十年,亦可久藏不坏,而且越陈越老,越老越脆,越食之有味。腌海蜇头较腌皮子简易,一层用矾,一层用盐,用脚踏实即可。

海蜇最忌荤腥。腌制过程中或已制成的海蜇,一沾荤腥,即霉烂变质,无法食用。 海蜇食法很简单,不论海蜇皮或海蜇头,必须先行动切碎成细条,洗净后用清水漂淡,用酱油,加几滴芝蘑油蘸着吃,鲜香脆嫩,滋味甚美,是酒席上受欢迎的冷盆菜。

产品历史:海蜇初发于梅季时节。即每年五月间,体小而红色,俗称梅蜇,但数量不多。海蜇旺汛,约在夏末秋初。宁波慈溪一带,地处钱塘江,杭州湾南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海蜇大量繁殖又快速成长,最多时年产500吨。民间有"三北雨汪汪,海蜇以砻糠"之民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