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利辛县土特产都有哪些东西 安徽利辛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利辛县土特产都有哪些东西 安徽利辛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1-18 23:34:37

一.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锐意改进,配合甜食应市,颇受欢迎「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烩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外地人和外宾到武汉来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为快。( 武汉)

二.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柏泉柑橘

柏泉柑橘从1963年开始种植,经华中农业大学精心培育而成。主要生长在柏泉玉屏山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里,色泽金黄、皮薄无核、酸甜适中、口味独特。

柏泉柑橘现有面积1500亩,年产量320万公斤

三.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杨家风味牛肉粉

牛肉粉味道特别好,汤鲜,牛肉给得多。哪怕买的是素粉,服务员多少也会给点肉。粉有牛筋、牛肉、牛杂等几个品种,料相当足,厚厚的红油汤又辣又鲜,粉筋道Q软,而且这样的价位还能有空调的环境真是很不错了。难怪每天从开门到关门,都是人山人海的。

原料及调料:新鲜黄牛肉1000克,米粉按人配需要量、泡酸莲白、酸萝卜、酸菜(用青菜制成)、牛油、葱、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叶、茴香、桂皮、盐、干辣椒、芜荽、味精等适量。

具体制作方法:

1、黄牛肉洗净切成大块下锅煮,锅开后反复打去血沫,用纱布把适量的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叶、茴香、桂皮、干辣椒(整个)包好还有姜块一起放进锅中和牛肉一起小火炖,炖至牛肉基本上熟了捞出一半切成1厘米见方大小的肉丁,如有牛筋也切成丁一起再放到另一个锅中继续炖,直至炖酥烂为止,另一半待凉透了(4个小时以上)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的肉片备用。牛板油炼成牛油单独用容器盛出。

2、米粉,用清水漂过;糊辣椒面,用干辣椒烤脆微糊打成面(不要太碎);泡酸莲白,食用时从泡菜坛里捞出切成小片用小碟装好当做配菜;酸菜,切成1.5-2厘米长段;芜荽节成8毫米左右的段。

3、食用时按下列顺序操作:米粉(一般一碗牛肉粉约150克-200克)放入开水锅中烫透,捞入汤碗里,在米粉上铺上牛肉片(25克),盖上炖熟的牛肉丁(25克)或牛筋丁,放上适量的酸菜,加上少许牛油,最后浇上滚烫的原汤,洒上芫荽节即可。

风味特色:肉烂酥嫩、粉滑绵韧、汤清味浓,辣烫鲜香。

制作要点:肉片要切得薄,米粉必须要烫透心,为保证汤清,最好不要加酱油和油辣椒,糊辣椒面按各人的口味放,原汤要加上适量的盐,味不够根据口味再加。

四.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柏泉龙井茶

柏泉龙井茶,是由柏泉玉屏山茶叶尖芽精制而成,2000年被评为绿色食品,柏泉龙井茶色泽翠绿、条形整齐、茶香浓郁、回味绵长,是柏泉一大。

柏泉玉屏山茶场面积600亩;柏泉龙井年产量仅 5000斤

五.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柏泉干鲶鱼

柏泉干鲶鱼是选取柏泉绿色食品优质鲶鱼,经柏泉传统工艺日晒夜露加工而成,为保质量只生产3个月左右(从霜降至春节前)柏泉干鲶鱼风味独特、蒸吃、火锅、烹吃皆可。柏泉水产系列皆可制成腊制品,从而形成柏泉水产品系列。

柏泉水产品有四个产品申报了绿色食品标识,柏泉四万亩养殖水面为柏泉干鲶鱼系列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六.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烧巴子

利辛烧巴子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的特色小吃。其中江集烧巴子比较有名。

利辛县于1964年建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建县始归属阜阳地区管辖,2000年5月划归亳州市管辖。利辛县位于淮河以北,当地属于面食为主区域。烧巴子是当地一种面做的饼类小吃,与外间烧饼相似但又有不同。烧巴子制作时以水和面无需加入油脂,湿法成形后洒上当地产的白芝麻贴在炉膛内壁,一般使用炭炉,后期有使用煤炉代替者但略失风味。制作者也有在成品表面撒以葱花或者刷上麦芽糖液,各具不同风味。

随着利辛县经济地位与知名度的提升,烧巴子已成为当地名小吃,成为旅游者和商务人士以及外乡人士前来探亲访友者必尝的著名特色美食。

七. 湖北省 武汉 东西湖 四季美汤包

    四季美汤包,特色为“皮薄、汤多、馅嫩、味鲜”。有虾仁汤包、香菇汤包、蟹黄汤包、鸡茸汤包、什锦汤包等新品种,花样繁多,风味独特。( 武汉)

。“四季美”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

解放后,“老四季美”汤包馆生意兴隆,越做做红火,由原址迁到汉江路与中山大道交汇之处,现在已有三层楼做营业专厅,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宾客如云。

八.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阚疃板鸡

阚疃的板鸡流传已久,选用家养1年左右本鸡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口感鲜、香、嫩、脆,余香绕梁三日回味不绝。像符离集烧鸡和河南道口烧鸡味道则略为油腻,且骨头没有啃头,相比逊色不少。 吃过阚疃的板鸡不想吃下次都难,而真正地道的就王姓一家。老板注重鸡的品质,有时没有正宗的本鸡宁愿不做,所以想吃还得提前预定。

九.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撒汤

利辛撒汤:  "撒汤"这个汤在山东一带比较常见,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

传说乾隆皇帝寻访山东(具体什么地方搞不清楚了)偶尔喝到此汤便问到身边的大臣这是啥汤啊?旁边的当地1,大臣大都是山珍海味度日其实也不知道具体名字灵机一转就对皇上说,多谢万岁赐名此汤"撒汤"。

   早在60饥荒年时山东人一路逃荒到利辛(利辛那时以地为名叫黄湖),此汤才在利辛生根流传。  撒汤小笼包也是我的最爱。记得前些年冬天的清晨和一朋友在浴池洗澡后出来,清冷的天气里来碗烫烫的撒汤和两笼热腾腾的小肉包,呵呵……感觉美的很……

撒汤,原名“肉粥”, 也叫辣糊汤和 “煞汤”,一种传统名吃,是流传于皖北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的黄湖,即现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现为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姓的平常早餐。

撒汤是以牛羊肉、鸡肉为原料,配以葱、姜、辣椒、胡椒、味精、食盐熬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将牛羊肉、鸡肉洗净,放入砂锅内,注入清水,放入各种佐料,大火煮至水开,将淀粉搅拌均匀,做成芡汁,一起兑入汤锅中,小火再将鸡汤炖开,将鸡蛋打散、倒入汤里拌成蛋花,至鸡蛋熟,盛出即可。喝汤之前,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放入香菜碎,醋,荆芥,麻油及黑胡椒粉。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喝了此汤大加赞赏,并欣然命笔提写“撒汤”二字。皇帝金口玉言,从此撒汤便成为风糜大江南北的一道名吃。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南巡,走河北,过山东,进入了安徽地界,这天中午时分,来到皖北的黄湖(今安徽省利辛),走得又饥又渴。抬头一看,前面有一家客店,遂走至店前。店主是位四十多岁的妇人,虽已半老,风韵犹存,女儿仅有十八九岁,长得月容花貌。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其中一位,气宇轩昂,相貌不俗,知道定有来历,便笑脸相迎,一面殷勤端茶倒水,一面热情询问客官有什么吩咐。乾隆皇帝正饥肠辘辘,忙对妇人说:“可有什么好吃的?”妇人说:“今天我们这儿北集,也没有什么菜,仅有烧饼肉汤而已。”你想乾隆皇帝,一国之君,那一顿不是山珍海味呀,但此刻他那顾得上许多,先填饱肚子再说,说对妇人说:“有什么吃什么,快快端上!”妇人说了句“好嘞”,就一溜烟跑进了屋里。

立即,屋里飘散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接着,妇人把一竹筐又大又酥又香的烧饼摆到了桌上,随即,女儿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肉汤端到了面前。乾隆一行,顾不得斯文,拿起烧饼,立即狼吞虎咽起来。只见那烧饼外观上长且薄,颜色橙黄,表面粘满芝麻;一经入口,色香味美,外脆内酥,可口宜人。再喝那肉汤,更是鲜美绝伦,比那烧饼更别具一番风味。乾隆一连吃了两个大烧饼,喝了三碗肉汤,仍觉意犹未尽。连声赞曰:“好汤,好汤!”

乾隆吃饱喝好,心想,我虽为一朝人王地主,吃遍了山珍海味,何尝吃过如此美味佳肴。不如记下这汤的名字,回去后让御赐膳房依法制作,就问妇人这汤的名字,妇人也不知道这汤的名字,于是母女小声嘀咕了一句“啥汤”。这啥汤本是利辛土语“什么汤的意思”,可乾隆皇帝误以为这汤就叫“撒汤”,就说“好一个撒汤!”乾隆本有个到处题词的雅好,于是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撒汤”二字,下边题了“乾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母女不识字,把乾隆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是当今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一块招牌,将乾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尝乾隆皇帝品尝过的“煞”汤。从此,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乾隆御书“煞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煞汤店。

从此,撒汤便成了流行皖北一带的传统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