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省随州有什么特产 随州市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省随州有什么特产 随州市有什么特产可以带走的更新时间:2023-01-14 14:48:11

一. 湖北省 湖北白猪

湖北白猪 湖北白猪是该所与华中农业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共同培育的国内最佳瘦肉型母本新品种,具有繁殖性能好、生长快、瘦肉率高、耐粗饲、肉质鲜美的特点。1986年育成并通过鉴定,同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白猪现有500头育种核心群,年向社会提供种猪4 000多头。

湖北白猪具有典型的瘦肉型猪体型。体型较大,被毛全白,两耳前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肢蹄结实,0平均7对。

湖北白猪生长发育快,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强度与长白猪近似,具有典型的瘦肉猪肌肉生长的特征。母猪在5~6月龄就达到性成熟,初配体重在115千克左右(8月龄)。母猪利用年限可达6年。经产母猪窝平产仔12头以上,产活仔ll头左右,仔猪初生重为1.5千克;42天断奶,断奶窝重140千克,断奶仔猪9.5头。

湖北白猪肥育性能好,175天可达到100千克体重,肥育期料重比2.9:1;100千克屠宰,屠宰率75.04%,胴体重77.72千克,瘦肉率62.56%。

以湖北白猪为母本,大白猪为父本生产的湖北白猪配套系(大×湖)具瘦肉率达到65%左右,平均日增重750克,料重比2.6:1。以杜洛克为终端父本而组建的湖北白猪高效配套繁育体系生产的“杜×大湖”商品猪平均日增重达到800克,瘦肉率达到66%以上,且后躯更加丰满,前躯更加粗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商品猪。日前,湖北白猪及其配套系已推广30 000多头,累计产值5 000多万元,遍及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安徽、河南、甘肃、新疆、上海、海南、深圳等17个省(区)市。

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具有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配合力强的特点。目前,确是础母猪800头,年向社会提供种猪7000多头。大约克夏猪生长快,2~6月龄平均日增重800克,发育匀称,兼有父本和母本特征。育肥猪165天达到100千克体重,料重比2.5:1;100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8.22%,胴体重79.56千克,瘦肉率64.73%。

杜洛克猪 该所杜洛克猪是在1987年引入当时最优秀的匈系杜洛克和美系杜洛克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最终形成了200头规模的育种核心群,年向社会提供种猪1 500多头,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好、瘦肉率高的特点。

杜洛克猪头颈清秀,耳小、略前倾,被毛棕红色,前躯开阔,胸深,腿臀肌肉很发达,四肢粗壮,腹部收缩好,07对。

杜洛克猪体型较大,发育雄健,日增重达到800克以上,体尺外貌具有父系特征。

杜洛克猪公猪8月龄左右达到性成熟,母猪120千克(6月龄)左右达到初配体重,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l头,产活仔10.5头,初生体重1.45千克;35天断奶,窝重89.35千克,断奶仔猪10头,母猪利用年限为5~6年。

杜洛克猪生长快,肥育期达100千克日龄160天,料肉比2.4:l;100千克屠宰,屠宰率79.40%,胴体体重79.73千克,瘦肉率66%以上。

以杜洛克猪为终端父木的“杜×长大”繁育体系生产的商品猪,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肉色鲜红等特点,已累计推广10 000多头,直接经济效益2 000多万元,现已推广到湖北、江西、湖南、广西、福建、广东、安徽等15个省(区)市。

二. 湖北省 潜江 潜半夏

潜半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潜半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折睥生有毒草本,地下有小块茎。掌状复叶具三小叶,叶柄基部有上瘤状突起,即珠芽。初夏开花,肉穗序外有黄绿色佛焰苞。生于野外树下或旱地里,适应性强。其干燥块茎未经炮的称"1",有毒,经炮制后称"制半夏"。中医学上多用制半夏,性温,味辛,功能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胸膈胀满,呕吐等症。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地域范围

潜半夏产于湖北省潜江市辖区内的高石碑镇、王场镇、积玉口镇、广华寺办事处、周矶办事处、周矶管理区、竹根滩镇、园林办事处、杨市办事处、浩口镇、后湖管理区、熊口镇、总口管理区、龙湾镇、渔洋镇、老新镇等十六个区镇。地域范围:东经112°29′至113°91′、北纬30°04′至30°39′内。版图面积2004平方公里,现种植半夏万余亩,适宜种植面积20余万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潜半夏种茎特征:种茎呈类圆球形,表面光滑,个大圆正,横径1.0~1.2cm,直径1.0~1.5cm,单粒重1~2g,种皮黄褐色,肉质白色纯正,无异杂物,无畸形、破损、腐烂变性,无病菌、虫害、杂草种子,发芽率80%以上。2、潜半夏商品块茎特征:(1)外观性状特征:干燥块茎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0~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断面洁白,富粉性,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气微,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2)内在品质指标: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酸以琥珀酸计不得少于0.28%,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9.0%,总灰分不得过4.0%,水份不得过14%。3、安全要求:执行《中国药典2010年第一部》标准。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徐家河银鱼

徐家河银鱼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徐家河水库的。徐家河水库盛产银鱼。徐家河银鱼身体透明、无骨无刺,有“水生人参”之称。

银鱼是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俗称“面条鱼”。中国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的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近太湖新银鱼是于1987年定为新种并命名的,隶属于银鱼科、新银鱼属。

近太湖新银鱼体形长,侧扁,后部渐细。头短,略平扁呈三角形。吻短钝,两颌等长或下颌稍长于上颌。体裸露,仅雄鱼臀鳍基部具鳞。鱼体白色,半透明。成熟雄鱼臀鳍条膨大且中部呈扭曲状,整个臀鳍似扇形。雌鱼臀鳍短小,呈三角形。胸鳍园形,具肌肉基。尾鳍叉形,下叶较上叶略长。脂鳍位于臀鳍基后部上方。腹面具2行黑点,尾鳍上、下叶均呈黑色。

近太湖新银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中下游的支流及附属水库、湖泊和河道中,尤以湖北省分布为甚。湖北省徐家河水库养殖水面5.76万亩,平均水深6米,最大水深30米,是近太湖新银鱼的繁殖地。近太湖新银鱼为中上层鱼类,终生以浮游动物为食。它的生命周期为1年,只有春夏一个产卵群体。生殖季节为每年的3-6月,繁殖期间水温为9-25℃,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捕捞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时期为秋冬季。

近几年,广水市加强对徐家河水库的生态保护,同时组建养殖合作社,吸纳库区周边33个村的12000多户渔民为股民,对银鱼进行综合养殖开发。渔民每年可按期分红,消除了竭泽而渔现象。2012年,徐家河水库银鱼产量超过50吨,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目前,徐家河水库已成为全国银鱼主产区之一。

湖北广水市银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1996年11月。主要产品有冻银鱼、青虾、匙吻鲟、淡水鱼、鳄鱼等,年销售收入900万元,利税110万元。

四.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蜂蜜

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随县是蜜源植物较多的地区,春、夏、秋分别有油菜花、槐花、荆条花、芝麻花、桂花等。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地多养“中蜂”,俗称“土蜂”,不群放,繁殖慢,产蜜少。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蜂传入随县,蜂种改良,开始人工放养,繁殖增快。1979年,随县收购商品蜜达39万公斤。1985年全市养蜂存笼14675群,收购商品蜜43万公斤。上世纪90年代上升150万公斤。蜂产品全是宝。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蜂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抗病毒、抗高脂血症、保肝等作用。

五. 湖北省 仙桃 地捡皮

地捡皮就是地皮菜,又名地衣,地木耳,沔阳一带都喊地捡皮,也有一些地方叫地苔皮,地菇。是一种季节性的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有点类似于木耳,呈墨绿色。不同的是,木耳是对称生长在腐木上,皮大肉厚,地捡皮也是片状的,无根,但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春末夏初,只要一场雨后,在我的家乡,那些人畜来往的少的地方但却永远不缺少生机的堤坡草地上,就会长出一朵朵,一撮撮这种黑不溜秋的东西来。而且在雨后刚放晴时才会出现,得赶紧捡,如果太阳稍微一晒,地捡皮基本就干了,卷缩成灰黑色,就没法捡了。地捡皮是雨季的匆匆过客,它们仿佛一下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却又一下子就走完了这世上所有的路。新鲜的地捡皮很软很薄,也像木耳那样富有弹性,但它要柔嫩得多。

地捡皮长在多钙性土壤的地方。小时候,逢天下雨放牛时常捡这东西。雨后,阳光穿透云层斜射下来,仍有零星的雨点飘落,经常是光着头淋着细雨,边放牛边捡着地捡皮。地捡皮像是雨后的精灵黑亮亮地散落在堤坡上的草丛里,有蚱蜢不断地跳,阳雀在雨后飞来飞去。大人跟我们叮嘱过;打过炸雷的地捡皮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的?

地捡皮雨后湿漉漉贴在草里地上,零零落落,捡起来费事,手重了就抓断,捡不起来。地捡皮上面会粘带着枯草叶,青苔,泥沙,蚯蚓粪什么的。捡回家后先用水泡,使它柔软胀大,然后仔细地用手一点点地择,用嘴吹用手指弹。有时捡一帽窝子地捡皮回家非常不容易,清洗起来就更难了。不知要洗多少遍,但地捡皮的褶褶皱皱间似乎永远也洗不净,吃起来仍难免还会是沙格格神的。

地捡皮炒好后,淋点猪油,油润鲜香,滑溜爽口。炒地捡皮把锅烧辣,将蒜苗,生姜丝,辣子在油锅里淡一淡,再倒入地捡皮翻炒,放盐,盖锅略焖片刻。地捡皮下锅前要稍微沥干水分,否则炒时出来的水过多会影响口味。地捡皮折耗大,看起来一大堆,炒出来只一小碗。地捡皮吃起来清脆滑嫩,柔软而香鲜,辣呵呵的特别下饭。地捡皮交鸡蛋,韭菜一起炒,味道都不错,放入汤中更有滑而不腻的口感,凉拌则别有风味,有一股雨水的清新和宁静。

几十年没有吃地捡皮了,想起那些熟悉的野菜,飘散着淡淡苦味,夹带着一丝丝泥土的芳香,心情不由显得格外的轻松和舒畅;想起故乡那雨后的天空,想起故乡那青草野花飘香的味道,心情就湿润而有所思。

2011.12张才富.于乌鲁木齐

六. 湖北省 潜江 潜江螺蛳

潜江螺蛳是湖北省潜江市的特色小吃。“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

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万和兰花

万和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万和兰花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万和镇是中国蕙兰之乡,是与日本、韩国齐名的世界三大兰草产地之一。野生蕙兰存量占全国总量的80%。全镇现有兰花资源5千多万株,常年有2千多人从事兰花的培植和经营活动,现培植名贵兰花3万余盆。名贵品种有梅瓣、牡丹、水仙、三星蝶、树形兰等。《兰蕙宝鉴》一书中收录万和蕙兰名品有15个,“蕙矮水晶”被称为蕙兰栽培史上的空前奇观。每年全国举办的兰花博览会上,万和兰花常获得金奖、银奖。2007年3月,武汉兰博会上,万和一兰商培植的一株蕙兰“东部雄师”获特别奖。万和兰商培植的蕙兰名贵品种最高交易价格每株达8万美元。创单株销售最高记录。

万和兰花交易早在20多年前就形成市场,有江浙及韩国等地的兰花经销商人闻香而至,低价大量收购。近些年随着兰花资源的减少,加上林业部门严禁上山采挖野生兰草,使万和镇兰草培植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在万和镇境内的七尖峰林场建立了兰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万亩。2006年,万和镇建起兰花培植园,有5个村成为兰花培植专业村。万和兰花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了让万和兰花香飘海内外,做大做强兰花产业,弘扬兰花文化,2007年4月18日至19日,湖北省林业局、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主办,曾都区人民政府、曾都区林业局、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兰花分会承办了首届中国随州(万和)兰花节。同时举办了珍品兰花展,经贸洽谈会,兰花之春文艺晚会。节庆期间,韩国、港澳台地区的兰花经销客商30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兰花节两天时间里,兰花交易额突破5千万元,其中最贵的一盆5苗兰花卖到了93万元。场外自由交易区每苗最高卖到13万元。

兰花节弘扬了兰文化。兰花以其高雅清馨闻名于世,奇异的花姿,冰清玉洁的色泽,沁人心脾的幽香给人以极大的享受,象征着中华民族爱美向善、求真务实、宁静淡泊、清雅高洁的情趣和意境。

每年4月中旬,是观赏兰花的最佳时期,到万和赏兰是一种高雅的志趣。在万和兰花培植园可观赏到许多名贵兰花品种。

八.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蜜枣

此蜜枣产自素有“中国蜜枣之乡”之称的唐县镇,个大、甘甜,长期食用,有益气养血等功效随州金黄蜜枣以天然罗汉枣.白糖为主要原料秉承百年工艺精制而成.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之乡.随州的传统产品.蜜枣是随州的传统食品.以金黄透明.体丰肉厚.香甜可口.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相传几百年前为皇室贡品.据本草纲目记载[枣性平味甘.补脾和胃、益元生精、补血安神九窍、肺增肌之功能]。蜜枣是一种营养价值较滋补品,为馈亲友之佳品。

九.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板栗

随县板栗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的。板栗是随县传统土特农产品,随县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历来都有种植板栗的传统。

随县南北山区多产板栗。集中产于柳林、三里岗、洪山、万和、草店、淮河等镇,尤以柳林的“大红袍”品质最佳,实大肉黄,粉多味甜,在全国板栗中名列前茅。淮河镇谢家湾板栗以不生虫而有名,这里的板栗树长在一片河滩沙土地上,大树已有300余年历史,古树连片,遮天蔽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据《随州贸易志》记载,“1”时期(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伐木烧炭,板栗树毁掉60%,其后板栗产量骤减。1968年以后大力推广人工嫁接栗树,产量始渐上升,曾达到150万公斤产量。

近年来,随县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在随南建设示范20公里板栗带,推进全县板栗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全县发展板栗面积10万余亩。目前,随县板栗主要销往湖南、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份及邻近京山平坝等地,年产量3000余吨,创产值1000余万元。

十. 湖北省 仙桃 仙桃炒米

炒米是家乡人以备不时之需的一种方便食品,简单地说;炒米先将糯米浸泡后,用木甑蒸熟成“阴米”(仙桃一带叫饭米),阴干后,再用河沙炒成米泡,即为炒米。吃的时候,将炒米放在碗内,用开水冲泡加盐或加糖,便可饮食。老家的炒米有多种:有用糯粟制作粟米(小米)炒米;有用糯高粱制作的高粱炒米;但主要还是用糯稻制作的大米炒米。

说起炒米的来由;据传明宪宗时兴王的妃子害喜,什么也吃不进去,一个厨子灵机一动拿来家里的炒米,使得王妃胃口大开。从此炒米就进入了宫廷,成为贡品和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绝佳礼品。“买了四只鸡,五十个鸡蛋和些炒米,欢圑之类,亲自上县来贺喜” 这是《儒林外史》第三回对炒米的描述。还有《板桥家书》中说:“天寒冰冻时暮,亲戚朋友上门,先泡一大碗炒米,佐拟酱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的确,在以前那个艰苦的年代,吃炒米时那种温暖幸福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炒米在家乡仙桃,正如郑板桥所说:“亲戚朋友上门,先泡一大碗炒米”。仙桃人礼性大,客人进门先“喝茶”——让客人垫垫肚子后,再烧正餐:有打几个荷包蛋的;有下一碗肉丝面的;有煮汤圆伏汁酒的等,这都少不了主人要撮一柳簸子炒米来,给客人边吃边加。其实,以炒米为敬招待客人也出现在很多场合:仙桃酒席宴请,早上一餐为吃桌盒碟子,有面条,当然也有米饭,客人在吃面条时,主人就要拿炒米出来给客人加;还有家里请师傅也是这样。好像客人在吃点稀的,不加炒米,总担心客人吃不饱。

制作炒米的工序较为复杂,首先是制作“阴米”,把加工好的糯米浸泡二三天,清水淘洗沥干,放入木甑中蒸熟,趁热将糯米饭摊到晒垫晾干,叫“堂屋里晒饭米——阴干”,并用手将晾干的饭米搓成一颗颗的。把搓不开的用大米筛子过出“头子”,拿到磨子上去“梭”(磨),最后把饭米晒几个太阳,这样,饭米(阴米)就做成了。把晒干的饭米用塑料袋子装好放好,因已是熟食,是要注意防潮、防老鼠的。

仙桃人所说的请亲朋吃糯米饭,是混同在蒸糯米时蒸有蒸菜的,糯米饭又香又甜,糯性的,吃起来“伤人”(一种腻的感觉)。

“阴米”(饭米)营养丰富,产妇坐月子时,做外婆的都要送几升“阴米”,给女儿进补身子:将“阴米”罐进猪肚子里蒸熟,“阴米饭”香喷喷的,又有“油气”,猪肚子弄汤“月母子”喝起来也不腻人。阴米的用途也广;可煮成“阴米粥”,做成“蓑衣圆子”等等。

炒“炒米”,仙桃叫“炒辣锅”。乡间也有许多禁忌,如腊月二十五这天,传说是老鼠结婚日,是不能“炒辣锅”的,理由的“你炒它一天,它炒你一年”。仙桃炒“炒米”的方法有:先将“阴米”放在太阳底下“焦”一下,“炒辣锅”前再倒入铁锅中去“温”,这样“阴米”才算彻底的干了,炒出来的炒米才脆,不“挺嘴”。“炒炒米”不是用锅铲去炒的,而是用一米左右长的蠢麻梗数根,绑成一把帚子(俗称“炒锅帚子”);还有一桩工具就是篾匠做的“沙撮子”,铺有金属的罗纱,主要作用是把锅里炒熟的炒米捞起来,初步筛干净炒米中的热沙。炒炒米时,把“阴米”倒入烧热的沙中,用“炒锅帚子”反复快速炒动,不一会儿,“阴米”经过加热,就会炒爆膨胀,变成雪白的“炒米”。这时,炒的人要立即将炒米起锅,在“炒锅帚子”上边磕边筛,将炒米倒在簸箕上冷却。簸箕的中间倒扣着一把瓢,好利于倒地炒米分散。最后用“亮筛子”把炒米中裹着的沙完全筛干净,就可以放入密封的器具中保存,随时取用。“炒炒米”最好选择烧些穰柴,如大、小麦草、谷草等。

炒米炒完后也有炒些“沙豌豆”、“玉苞泡子”给孩子们作零食。把锅里的沙盛起来,用罐子装好下次再用。炒米香脆,也可以像沙豌豆干吃,抓一把放在嘴里嚼,越嚼越香,但更多的是用开水泡着吃,泡时有放沙糖(或盐)和猪油的。熬出来的米糖拌炒米切出麻叶子;粟米炒米切出的麻叶子是“粟米麻叶子”(苏麻叶子);大米炒米切出的麻叶子是大米麻叶子。合叶子、饺子,在里面放些炒米,长时期的保存也不会嗝(软化变质)。炒米、麻叶子、合叶子…….. 出门干活,用小布袋装些带上“过中”,庄稼人少不了这些方便食品。

时常看到街角的僻静的小巷,围着一小圈人,人群中还有闪烁的火光,原来是在爆米花。爆米花也爆炒米。师傅一只手中缓缓地转动着一个小铁锅,另一只手拉着风箱,炭炉上正燃着蓝荧荧的火。转了几分钟,师傅取下铁锅来,放到一个黑色的皮囊中,嘴里叫着:要炸了!要炸了!小孩子们赶紧捂住耳朵,把脑袋栽到大人怀中,一边却又抬起头来,斜着眼睛来看。只听得轰的一声,皮囊鼓起一个大包来,从里面倒出来,是香喷喷的炒米或玉米花。

我是蛮喜欢吃炒米的,小时候,早上用开水泡一碗炒米,加些猪油和细盐当早餐,吃完了上学校时,还不忘抓几把放在荷包里到学校去吃。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走进超市,五花八门的小食品特别的多,炒米已成为日常小吃。隔了这么多年,有时也时常怀念起老家那具有土色风味的炒米来,对老家和老家炒米的情结,依然像潺潺的通顺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