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洪湖什么特产 洪湖主要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洪湖什么特产 洪湖主要特产更新时间:2022-11-29 09:51:59

一.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八珍

洪湖八珍选用洪湖特有的野生红莲,野菱,苋实等八种食品,经过现代工艺制作而成,它含有大量的植物性不饱和脂肪酸及人休所必须的维生素等物质和微量元素.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苋实有养心安神,益肾因精,祛湿止带;藕能健脾胃;菱角,蒿笋能清热解暑.现代研究发现菱角中含有效的抗癌物质.本品是一种有利于人体健康且有一定食疗作用的方便食品

二.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粉蒸青鱼

以活青鱼为主科。其制法为:先将一条一斤重的活青鱼去鳞、鳃,剖腹去脏洗净,从背部顺脊骨下刀臂成两半,用刀斜切成两寸半长,一寸半宽的块。选用鱼背、鱼肚档、鱼头和尾部盛入钵内,加酱油、精盐、味精、姜末、料酒少许在一起拌匀,腌渍片刻后,在鱼的两面粘上大米粉,然后,分三块成三角形,摆入六寸规格的笼屉,鱼块当中放上鱼头,鱼上放姜片、葱花,置旺火沸水上蒸十分钟后,将笼屉翻扣入盘,其开头如圆饼。再将砂锅置中火上,放入猪油少许烧热,加鸡汤、酱油、醋、味精、葱段,放入湿淀粉勾玻璃芡,起锅浇在鱼块上,再撒上葱花、姜末即成。

此菜鱼肉细腻,脂肪丰富,肥嫩味鲜,形色俱美,用大米粉拦蒸,使原味保持了下来。

三.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粉蒸莲藕

粉蒸莲藕,选用荷塘老藕为主料,其制法为:将藕刮洗干净、去掉节的老藕分条剖开,然后把藕的剖面朝下,放在苫板上,用刀

面拍破,切成一寸长,三分粗的条,盛入钵内,加姜末、精盐、味精少许一起拌匀,腌渍片刻。切三两肥肉丁拌入,再将腌渍好的藕,用生大米拌匀,放入笼屉内,用旺火蒸一刻钟后取出,盛入盘内,浇卤芡,淋香油,撒葱花即成。

此菜粘糊而不沾齿,油润而不腻味。

四.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香酥荷花

香酥荷花是选用正在开放的鲜荷花加淀粉放入油锅里炸稣后起锅,放上白糖,香甜可口。

五.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红烧野鸭

红烧野鸭是洪湖的一道名菜
其制作方法:以洪湖产野鸭为主料,配以白糖、麻油、猪油、绍酒、硝水、精盐、姜片、椒末、蒜白、香葱等佐料。旺火炒炙、焖火烹制
其特征:汤浓汁稠,色泽红亮,看起来便极为诱人;入口后则具外热内嫩,味鲜汁美,香甜酥润,食后余香满口的特点,另外,它还兼有脂肪少,蛋白质多等特点。可谓洪湖别具一格的传统名肴
此外,洪湖还提供用洪湖水生动植物做成的美味佳肴。野莲汁、野藕汁、红心咸鸭蛋、野莲粉、野藕粉会让您品尝到纯正的天然味道。野鸭、贝类、鱼鳖、莲藕、蒿荣、菱角等绿色食品使游客领略到这方鱼米之乡的魅力。( 洪湖)

六.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羽毛扇

洪湖羽毛扇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这种羽毛扇选用各种鸟禽之翅、尾毛,按羽毛的自然生长规律,色泽纹理,制成扇面。然后配竹漆、牛骨、塑胎、象牙等材料作为扇骨。扇尾还吊一根丝线结坠作装饰。 羽毛扇,民间又称孔明扇,这是因为三国(220-265)时的孔明也常用这种羽毛扇。孔明扇以名贵飞禽天鹅羽为原料,配以牛角柄制成,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富有纪念意义。

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洪湖纸折扇就有这样的魅力。它工艺精湛,典雅大方,携带方便,扇面或题写诗词哐绘印山水、美化生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洪湖制扇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明末清初,新堤就有了制扇行业。清朝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帝统治期间,洪湖纸折扇已行销华北、西北、陕西、山西一带,民间艺术与劳动者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相联。它崇尚内在美,强化寓意象征,寄托、安宁之意。以祭奠而言,华北、西北、陕西、山西一带,每年7月15日的“中元节”,当地百姓专门购买洪湖的纸折扇,焚烧化钱,祭奠亲友亡灵。这种民俗不仅在国内流行,在国外东南亚也很盛行。

一个世纪前,新堤制扇坊与杭州王星记扇庄有着密切的业务来往。杭州一直为杭州王星记扇庄加工竹骨、扇胎。解放前新堤镇有120多家制扇作坊,大多数都集中在现在的钟家墩一带。其中“洪懋和”的纸折扇最闻名,有代表性的扇业老艺人名师郑明清(已故)、叶昌发老人(现八十多岁),他们祖孙三代都从事扇业工艺技艺。湖北省授予他们“工艺名师巧匠”称号。

洪湖纸折扇工艺复杂,做工精细,每把扇子都有三十四道工序。它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溶为一体,其花色品种之多,为全国同行之首。按工艺可分为生胎、熟胎、扇面三大类。纸折扇选用江南毛竹和优质纸作原料。要求竹胎、纸面级折叠,撒开呈半圆型,毫头形尾,典型大方,携带方便。根据扇骨雕刻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深雕(指扇骨上雕刻的图形成凸形)、给人以古朴奔放、刀法洒脱、造型稚拙、稳重之感。以扇骨色彩命名的有:白玉、红金字,红金星.黑金星,反黄,油色,乌玉,槟榔,斑花等.以扇骨形状命名的:如意图,九连环,风边铁牙,七根柴,九根葱等.由于市扇筷厂生产的一种名为"国漆班花"的纸折扇骨,用"毛坝漆"作涂料,光这如镜,花纹自然连锁,生动精美,风格别具。"国漆班花"在国外被称为"豹花".它不是画的花纹,而是艺人们用炉火精心地烤上去的.此项技术,全国唯洪湖仅有。

发展至今,洪湖纸折扇行销二十多个国家和数十个大,中城市.近几年来服务于农村市场的广告,旅游,宣传业,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0年洪湖纸折扇在全国纸折扇评比中,扇骨被评为第三名,花色被评为第一名、1982年和1986年连续两次获《湖北省优质产品证书》.198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出口优秀产品荣誉证书。

七.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贝雕

千里洪湖碧波荡漾,荷芳稻香,有种类繁多的淡水贝.当地群众早就有以淡水贝雕刻"小玩意"聊作自娱的习惯.这些"小玩意"虽不乏精美之作,但被称为"民间艺术品",以它特殊的艺术魅力受到社会的关注.

洪湖淡水贝雕画取材于本地资源——洪湖淡水珍珠蚌,现已用于生产的有三角帆蚌,小戎芦蚌,丽蚌等十多种,它具有晶莹,明净,朴素,质地光滑细腻,纹理变化万千的自然美,与海贝相比,海贝弧度大,天然色彩较多,淡水贝大而平,质白如玉.洪湖淡水贝雕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挥淡水贝的特点,缍使这个不为人注意的"小玩意"进入了艺术的殿堂.1973年,由洪湖市贝雕厂设计的《白孔雀》在广交会上被我国常驻联合代表选中,作为礼品带到联合国.《白孔雀》飞进联合国后,又创作了许多优质的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丹江之春》一大型贝雕画,以蓝色的江水和天空为背景,以淡水贝的自然色泽和纹理作坝体,构成了丹江水电站的雄伟壮观图.1976年广交会上受到了外商的称赞,引起外贸部,轻工部的重视,被刊登在当期的会刊上,并彩印成年历画.广交会后,该作品被送往人民大会堂,悬挂在湖北厅.

贝雕山水画《月夜》,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氛,如典雅明丽的诗篇,被评为湖北省旅游产品乙等奖.全国贝雕石雕产品评比总结中称这为"表现出水题材的好作品”.贝雕立体画《龙女》,这是一幅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神话作品,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美丽幻想的海上世界,在联邦德国,菲律宾,科威特展出时,被誉为贝雕艺术中的"女神".大型贝雕人物画《西厢记》,作者以洋溢的热情,精湛的技艺,理想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惊艳","知音","对诗","良宵","拷红"."钱行"等重要情节.形象地再现了张生与崔莺莺曲折衰怨的爱情故事.在艺术语言的技法上,吸取了京剧,剪纸,雕塑,诏俑等世态特点,大胆利用贝面的纹理来表现仕女的服装和花鸟树木等景物.一花一木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都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材料的选用上,彩晶莹明净,纹理绚丽的三角形贝(帆蚌),以白色绒布作映衬,从淡水贝的自然属性与人物形象的结合中增加着作品的感人力量.此作用于1982年荣获中国艺术美术百花奖.

洪湖淡水贝雕为什么受到国内外普遍的喜爱?回答是:它具有中国的优秀传统,中国的地方色彩,中国的民族气派.因为洪湖的,也是中国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大闸蟹

洪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洪湖大闸蟹,湖北省洪湖市洪湖湖区。因该市为洪湖大闸蟹注册了“清水牌”商标,故也称“洪湖清水蟹”、“洪湖清水大闸蟹”“洪湖清水河蟹”。产品主要养殖区域位于洪湖大湖区,产品色泽艳丽,膏满肥黄、不含任何激素,为河蟹中的上品。

洪湖大闸蟹,产于洪湖,湖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无污染。底泥为黄壤土, 经多年沉积,富含有机质。河蟹属大湖养殖,植被丰富,动植物饵料充裕,辅以少量人工科学喂养,不需使用鱼药,养殖出的河蟹色泽艳丽,膏满肥黄、不含任何激素,称之为河蟹中的上品。具有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和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等优良性状,其风味独特之处在于腥、鲜、甘、嫩、肥、爽。销往北京、武汉、上海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从2008年12月31日起,对洪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第147号)。

保护范围

洪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洪湖市所辖的大湖水域,总面积4万亩。

九.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八股叉芝麻

八股叉芝麻是洪湖市之一,产于螺山镇界牌,沙口等地.这些地区多属肥沃松软的油沙土,水土保持良好,气候适宜,据传,这些地区从唐代就开始种植八股叉芝麻,历千百年现时不衰.


八股叉芝麻全株披茸毛,茎直立,下部分枝多,果长形有八棱,由此得名,八股叉芝麻的特点是:耐旱耐涝;生长期短,只80天;可与矮脚早黄豆间作或套种,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量高,亩产可达50余公斤;籽粒扁圆肥大,含油率较其它品各高.

用八股叉芝麻练制的香麻油,色泽清澈照人,浓香宜人.洪湖,武汉等地居民多以用八股叉芝麻榨制的香麻油作馈赠佳品.

十.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荆江麻鸭

荆江鸭,即荆江麻鸭,鸟纲,雁形目,属蛋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因其主要产于荆江沿岸,故称荆江鸭

监利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应荆江鸭的生长发育。且地广田多,沟河纵横,湖塘密布,盛产鱼虾螺和泽草。有丰富的饲料资源,是荆江鸭的主产区

荆江鸭头稍小,额微隆起,似“鳝鱼”头型,眼大有神,眼上方有一长条眉状白毛。劲细长而灵活,体躯稍长,户部较窄,背平直向后倾斜并逐渐变宽,腥部深落,个体小而结实,属蛋用鸭体型。上啄呈石青色,下啄及胫蹼均为橙黄色。全身羽毛紧凑。成年鸭平均体重1.5公斤左右

荆江鸭成熟早,产蛋量高,母鸭100天左右开始产蛋,最早的只有90天,2-3年间产蛋量最高,每只鸭年产蛋200枚,蛋呈椭圆形,蛋壳较薄,但光滑结实。蛋有白壳青壳两种;白壳蛋较大,约占总蛋数的74%;青壳蛋较小,约占总蛋数的26%。平均蛋重62克,16个蛋约1公斤。蛋白蛋黄的比例为52.7比35.3

荆江鸭还有很强的抗暑耐寒能力,夏季产量率仍保持在70%。冬季仍能潜入深水觅食。并且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鸭成活率高,适于放牧

荆江鸭饲养历史悠久。据《湖北省家禽品种》记载:“监利县汴河公社合理大队祖辈五代养鸭的75岁的鸭农胡学政反映,他祖父在光绪初年就已喂养当地麻鸭,已有百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鸭民们架一叶小舟,逐千只群鸭,漂泊于万里荆东。因群鸭流动放养,露宿野外,数日不收,常与野鸭合群0,遂逐渐进化成这种形如野鸭、适应性强、产蛋率高、鸭肉鲜嫩、味道可口、可与野比美的良种,成为本地人饲养的主要鸭种

二战时期,家住洪湖岸边的湘鄂西省政府主席崔琪,在参加革命工作前,就是一位撑着鸭划,挥动竹稿的鸭司令。他担任湘鄂西苏区领导后,十分重视荆江鸭的发展,充分利用荆江鸭远近闻名的优势,解决苏区的种种困难。他动员群众把荆江鸭腌制成腊鸭,把鸭蛋腌制成盐蛋,装成一篓篓,一方面支援前线红军,另一方面运往各地,换加船船食盐和日用品,保障了苏区人民的正常生活。他还同陈克昌、郭花圃一起,利用麻鸭和麻鸭蛋混过了敌人的一道道关卡,一船船0弹药,机电设备,医用药品禁运物资安全运到苏区

建国后,荆江鸭多次被省列为地方畜禽良种。据记载:1959年荆江鸭主产于监利、江陵等地,总数达50万只,到六十年代后,有的地区曾先后从湖南、江西、江苏引进鸭种进行杂交,致使荆江鸭混杂,数量大减,而监利县引进外种较少。据1981年统计:监利县仍有荆江鸭 18.25万只

为了保护这一地方资源,省、地、县三级畜牧局确定监利县的周沟、分盐、汴河为荆江鸭养殖基地,设立13个专业抱房,统一选蛋、孵化、供种,荆江鸭得到了迅速发展。据1994年6月统计,全县饲养荆江鸭300万只,仅周沟、分盐、汴河三乡镇就饲养100万只

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加工业的发展。周沟、红城、汴河都办起了禽蛋加工厂,他们用荆江麻鸭蛋腌制的皮蛋,蛋白胶凝,肉体柔软,色彩鲜艳,营养丰富,凉爽可口。1984年,周沟禽蛋厂生产的满春牌松花皮蛋和红城皮蛋厂生产的红莲牌松花皮蛋,同时获得了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满春牌松花皮蛋还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国家银质奖。产品远销广东、安徽、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市和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港奥等地

1991年,分盐镇办起禽蛋联合公司,实行技术服务、雏鸭孵化、鸭源供应、成鸭回收、禽蛋腌制、板鸭加工销售一条龙。他们利用荆江鸭制作的板鸭色味俱佳,成为广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的-货,公司年均产值200多万元。分盐镇还把发展荆江鸭作为主要开发项目之一,1995年全镇准备饲养荆江鸭150万只,新上鸭绒加工项目,力争使禽蛋、板鸭、鸭绒的加工产值突破500万元。( 监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