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池环江县十大特产介绍 河池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池环江县十大特产介绍 河池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18 06:53:06

一.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羊角皱椒

产于广西南丹。

果实长、皮质薄、颜色鲜、油分大、辣味强、且香味浓。羊角皱椒可当多种菜的佐料。此外,它还能当药用,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之效,主治滞腹痛、呕吐、泻痢、冻疮、疥癣等疾病。辣椒粉还是配制十滴水的重要原料。如被毒蛇咬伤、临时紧急救护的方法可生嚼辣椒11-12个,嚼烂后敷于伤口处,可以消肿定痛去毒。

二.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河池环江香猪

河池环江香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池环江香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江香猪,产自环江县东兴乡、明伦乡,那是香猪的发源地,有专供烤香猪的禾草,烤出的味道绝对独一无二,香脆嫩滑,是环江之一。

环江香猪作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宴席上的珍馐,以其独特的鲜香风味而饮誉大江南北,名扬五湖四海。

——独特地理环境的产物。据民间流传,香猪在环江安家落户始自明朝,可谓历史悠久。环江一带的明伦、龙岩、驯乐等乡,地处九万大山腹地,属环江县的边远高带,大部分是海拔500-800米的峰丛峪地,土石山区地面日照时间短,作物生长期长,交通闭塞,山路遥,在这样独特的环境条件下,导致了这个微型地方猪种的形成。6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不进步,人们以解决温饱为目的,倾向于饲料养体型大、生长快的良种猪,把体型矮小、生长缓慢的香猪品种打入冷宫,致使这一珍种从那以后数量大减。1978年暨南大学实验动物所与环江县畜牧部门合作,重新挖掘正宗品种,立项研究,借助于宜北那悠闲的青山绿水和宜人的气候,用富有的杂粮豆类和集山川灵气而成的山藤野菜,作为香猪的主要饲料,再配以适量的、独在而珍稀的香糯、香粳喂养,以圈养为主,日喂两餐。经过几年的合作开发,终于成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讲究营养美食的饮食转向,从而使这个猪族中的“名门贵族”重新博得人们的厚爱,并获得较快的发展。

环江香猪除了生活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享受用独有的饲料外,还由于“世代相袭”的闭锁繁殖手段,杜绝外血统的导入,从而造就了“黑珍珠”、“肥冬瓜”的特异体貌:一是矮小,一般二月龄体高19厘米,体长40厘米;二是体黑,从头到脚一身黑,就连坚硬的蹄子和细细的毛尖,也都油黑光亮;三是皮薄,乳猪为0.05厘米,成年猪为0.16厘米;四是骨细,仅占体重的7.9%;五是轻型,双月断奶重4-8公斤,成年体重60公斤左右;六是耐劳,调运乘车两天两夜,经受千里饥渴,很少昏亡。香猪以上的特有种质,遗传基因都已十分稳定,没有变异。

环江香猪一般6公斤左右宰杀最为理想。烫去毛后,用糯米稻草烧燎至皮呈金黄色。其肉或烧烤或清煮均可。烧制的清脆可口,香气四溢;白切的鲜嫩可口,清香飘逸。两者均无腥味,多吃不腻。但佐料不可缺,白切香猪食用时必须制作一碗配有醋精、马蹄香、生姜、辣椒、香蓼、葱白、蒜泥、豆腐乳、饼干粉末、香油等佐料的盐蘸,使其味更美。年节宴会,助你食欲大进,酒兴陡增,若不自我克制,将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环江香猪不仅肉嫩味美,而且营养成分也独具一格。

环江香猪的轰动效应,环江县的“父母官”们看在眼里,喜上眉梢。1993年秋,办公大楼传出了令人振奋的决策:立即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发总公司”;力争两年内实现四个“万头香猪乡”。紧接着,县香猪开发总公司与福建省莆田市德发汽车营运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书,联合在环江建立香猪饲料养基地和香猪批发市场,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服务,条件成熟时兴办香猪罐头的明伦、东兴、龙岩、驯乐等乡相继成立了香猪开发公司,组织发动这几个乡的群众,家家户户成为饲养香猪场。目前,明伦乡已实现了“万头香猪乡”。

俗话说:“一家养女百家求”。1994年3月中旬的广西国际民歌节经贸科技商品交易会,环江香猪誉满邕城。毛南山乡展览厅的“天下美食,环江香猪”八个充满诱惑色彩的大字,引各地商贾竞折腰。烤制香猪每斤优惠价35元,活香猪每头(6公斤)优惠价140元,送展的40多头不到半个时辰便抢购一空。广西电视台现场采访了环江香猪生产销售情况,并在交易会播出,使环江香猪在烟花三月的南宁大放光彩,出尽风头,名扬世界。目前,区内外一些出口部门及港、台商人已来洽谈合作开发,广州、深圳、惠州、顺德的一些业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也陆续前来联系定货。

一方水土一方物。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你若到环江来,不仅可以目睹香猪市场的风采,而且可以大饱口福。再去游览那赐香猪灵气的秀丽山川,会使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近。

三. 广西 河池 罗城 罗城绿茶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桂北九万大山中心南麓,这里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岩溶地貌发育,自然生态完整。道光二十四年(1884)《罗城县志》载:饮真茶,令人少眠。民国24年(1935)《罗城县志》载:……产地在武阳区之四堡、宝坛,……黄金茶以宝坛之尧人山茶为最佳。

罗城茶地分布于尧人山、五地、平英、庄洞、纳翁、拉朗、好洞、耕尧、大竹、尧老、龙岸茶叶场等。尧人山茶产于该山西南面的夹谷中,海拔800米左右,黄土、酸性,土层深厚松软,阳光西晒,云缠雾绕,雨水均匀,温度大。产出的茶,味道香醇,凉爽可口,可谓是“高山云雾茶”。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茶叶场座落于广西十万大山五指峰下,长年气候温和、湿润,云雾缭绕,茶区内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优质的茶叶。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茶叶场所产的系列名优绿茶条索紧细秀挺,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高持久,汤色翠绿清亮,叶底翠绿嫩匀,味醇甘爽,品质超群,且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四.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瑶山红梨

南丹瑶山红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丹瑶山红梨”原名“南丹糖梨”,是从南丹县传统栽培的梨树品种中筛选出来的优良早熟梨品种,因其果实外观褐红色而得名。南丹瑶山红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海拔高度500~1000m,地处东经107°1'~107°55',北纬24°42'~25°37'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5.3℃~18.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5.5 ℃,最低气温-5.5℃,1月平均温度6.7℃~8.5℃之间,≥10℃的年积温5800℃~66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23.5小时,年均降雨量1257 mm~1591mm,属南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带与云贵高原落叶果树常绿果树混交带的过渡地带,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果树种质资源,其中不乏品质优良,地方特色明显的果品,瑶山红梨即是其中之一。

“南丹瑶山红梨”原名“南丹糖梨”,是从南丹县传统栽培的梨树品种中筛选出来的优良早熟梨品种,因其果实外观褐红色而得名。该品种性状稳定,早结丰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果实七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该果实圆球形,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65g-205g;果皮褐红色,富光泽,果点细密,无锈斑;果心小,果肉白色,不易褐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5%,最高可达16%;肉质中细酥脆,浓甜蜜香,果汁多,品质上等。2003年7月21日在广西南方早熟梨专家组评审会上,瑶山红梨以其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美丽的外观(少有的红色品种),在众多的国内外早熟梨品种中独具特色而倍受专家们的推崇,认为其果品很有市场竞争力,极具发展潜力。2005年8月3日,瑶山红梨优选单株经过自治区水果专家组三审评定,被评为广西区优良果树单株。

近年来,南丹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瑶山红梨确立为全县重点发展的水果品种之一,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大量种植瑶山红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水果产业,目前以八圩、城关、大厂、六寨、芒场等乡镇为主的瑶山红梨生产基地已逐步建立起来,全县瑶山红梨面积近万亩,年产量近5000吨,产量仍在快速增长。计划到“十一五”期末,瑶山红梨种植规模将达到3万亩,年产量3万吨以上,将成为南丹一个地方特色明显的水果产业。

地域范围

南丹县的城关、罗富、芒场、八圩、车河、大厂、里湖、月里、六寨9个乡镇

南丹县“瑶山红梨”和“冰糖梨”是瑶族山区的地方特有品种,广西自治区专家组鉴评为早熟优质。因质优果靓,近年销售价格不菲。“瑶山红梨”和“冰糖梨”于7月下旬开始成熟上市,主产区为南丹县六寨镇、城关镇和八圩乡,总产量约3000吨。

五. 广西 河池 都安 都安旱藕粉丝

旱藕粉丝

  旱藕,又名芭蕉芋,学名食用美人蕉(Ediblecanna,Lanna edulis Ker.),是一种粗生、无病虫害的淀粉作物,其块茎富含支链淀粉。

   旱藕粉丝以旱藕淀粉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易煮食、久煮不糊、清爽可口的特点,汤食、炒食均可。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中心测定:旱藕粉丝含有17种氨基酸和维生素C、B,具有帮助消化以及对人体各种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旱藕均栽培于高寒石山地区,无任何污染,而且栽培上不需使用农药,是真正的绿色保健食品。

    都安县年产旱藕粉丝 5000 吨左右,每公斤参考价为4.5—5元,全年可供货,每年11月至来年元月为供货旺季。

六. 广西 河池 宜州 红兰酒

红兰酒

红兰酒,源自于明朝末年刘三姐故乡宜州,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本酒采用民间传统工艺,选用优质糯米为主料,佐以壮族人民称之为仙草的红兰草,制成后置于天然岩洞中,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醇化,窖存三年以上。酒体天然红色,晶莹馥郁、香甜醇和。清代诗人郑献甫曾有“人言德胜酒,色夺洞庭绿”、“闻香十里远,开坛千人醉”的绝妙佳句赞誉红兰酒。

宜州市德胜红兰酒厂始建于1958年,属国有企业。是全国唯一一家生产红兰酒的企业。企业注册商标为“红兰牌”。2007年企业改制后更名为宜州市德胜红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红兰酒作为广西壮族最具代表性的佳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清朝末年起一直出口东南亚。在本地已作为一种,长期以来在河池地区及周边县、市有着广阔的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并有广泛的影响力,曾被评为广西名酒。1991年经国家民委、国家税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轻工业部批准我厂为全国少数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并于1994年经宜州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认定为“宜州市市酒”。

七. 广西 河池 宜州 豆腐瑶

豆腐瑶

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关于“瑶豆腐”的来源,在宜州壮家人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瑶、壮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树大分枝,崽大分家,兄弟俩一个走北一个走南,各自成家,繁衍了各自的子孙,才形成了两个族群。由于生息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逐渐不同,渐渐地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语言也不同。壮家的先祖莫一大王深深地感到兄弟们忙于生活,天各一方,但亲骨肉的感情,不能疏远,必须经常走往才对。于是,他带领了十多个子孙,不远千里,到如今广西和湖南交界瑶家聚居的“千家峒”去看望兄弟。瑶王一见莫一大王的到来,异常高兴,兄弟久别重逢,少不了隆重设宴招待老弟及侄子侄孙。桌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其中还有一只大海碗装夹着碧绿菜叶的淡黄“糊糊”。莫一大王一见,禁不住笑道:“瑶兄,一别几十年,真想不到你们在千家峒里拿玉米洋当菜吃。”瑶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壮老弟呀,你眼睛老花了,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用木勺舀一勺到莫一大王的碗里,和声劝道:“壮老弟,你尝尝看,是玉米洋还是什么?”莫一大王一尝,的确不是玉米洋,而是有着浓郁的黄豆原汁原味的芬芳,柔滑而又有嚼头的“糊糊”。“好!的确好!”莫一大王连连夸赞后,问道:“瑶兄,你们煮的这东西怎么煮得比我们的‘洋’好吃呢?”“壮老弟,这不是玉米粉捣的‘洋’,而是我们瑶山用黄豆粉做的豆腐,瑶家豆腐。”莫一大王央求兄长教他做这种瑶家豆腐,回到南方好好的传授给子孙,这也是对兄弟亲情的惦念。于是,瑶王把做“瑶豆腐”的方法传给莫一大王。他回到南方后又传给自己的于孙,并告诫子孙:往后凡是贵客上门,必须用“豆腐瑶”招待,不忘瑶兄的亲情。从此,“豆腐瑶”作为一道壮家招待客人家庭菜,一传了几千年。

“瑶豆腐”的制作并不像汉人制作豆腐那么复杂。古时没有电,加工粮食在壮家瑶寨里主要靠“碓”。用一只脚一下一下的踩,“碓嘴”在石坎中慢慢的一下又一下舂,把玉米、谷子、黄豆的颗粒倒入石坎中重新再舂,如此来回数次,才能舂好。宜州旧时民谣:“妹呀妹”嫁到北山背。手攀墙,脚舂碓。哥哥骑马去接妹,家公家婆不给回,扯起围裙抹眼泪。”由此可见“手攀墙,脚舂碓”这种繁忙笨重的体力劳动千百年来压得壮家妇女喘不过气来。她们周而复始的天天舂,舂谷子、舂玉米、舂黄豆,保证全家人一天的食用。做“瑶豆腐”的基本原料也是用碓舂出来的。经过来回几次舂筛之后,得出很细的黄豆粉,架锅、装水、生火,一只手拿筷条慢慢运搅动,另一只手抓黄豆粉均匀地洒入锅中,不能让豆粉在水中“结子”,越搅得均匀越好,直到沸腾,仍然继续搅动。锅里的水渐渐由稀变稠,说明黄豆粉已熟八成,此时把切碎了的任何一种蔬菜的叶子加人“糊”中,仍不停地搅动,使之混合均匀,等到菜叶熟了,加人葱花、辣椒,少许米醋,最后放盐,再搅匀后,盖上锅盖,退火。不久,黄豆粉就会凝结在锅边和菜叶上,像一朵朵、一串串的“桂花”,即可吃。经济宽裕的人家加叶的同时,加入肉松,其味更甜滑、口感更好。这就是散发着黄豆原汁原味芬芳的“瑶豆腐”。

如今时代进步了,发达的科技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这一古老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除了极少数还无法拉电的边远山区峒场仍使用外,农村里已基本绝迹了,都用电动的粉碎机加工粮食,黄豆打粉就是小事一桩,而且菜市场里天天有人卖“瑶豆腐粉”,做“瑶豆腐”方便得多了。但是,老一辈的宜州人却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黄豆粉比不得碓春出来的好吃,真令从未见过碓的年轻人将信将疑。

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荷包里有钱,市面上物质丰富,餐桌上中外古今、南北风味,不同档次的各种名菜多的是,低档次的瑶豆腐,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作为壮乡里瑶壮人家古老品种的传统菜肴,因其花钱不多,容易煮,口味鲜,营养丰富,依然在千万瑶壮人家餐桌上吐放芳馨,备受青睐。

八. 广西 河池 巴马 巴马火麻

巴马火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巴马火麻的火麻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品与油料,是植物中最集中、最完整、最平衡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火麻籽中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脂肪、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一种十分优异的蛋白质来源。火麻油是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也是惟一能够溶于水的油,是被公认的最具营养平衡性的油脂。火麻从原料种植至终端产品开发,有着较长的产业链,能拉动相当多的产业发展,随着火麻在纺织、造纸、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的扩大利用,生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巴马县的石山地区面积宽阔,生态环境优越,具备规模种植有机火麻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石山地区农户具有种植和食用火麻的历史传统。2013年,全县火麻种植完成5万亩,总产量为约700吨,实现产值700万元。

巴马县火麻籽消费以企业收购加工、食用消费以及农户自用为主。加工方面,主要用于生产火麻油、火麻汤料、火麻仁、火麻糊、火麻系列化妆品等。县内较大的火麻加工企业为巴马常春藤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巴马百岁寿星健康长寿产业有限公司。食用消费方面,食用火麻汤、火麻粥已经成为游客前来巴马旅游度假、养生的一种消费时尚。

火麻油俗称“长寿麻”或“长寿油”,是一种纯天然植物油,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和近邻的东兰、凤山、大化县少数民族群众经常食用的优质保健油料,它富含大量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能有效补充人体必需营养素α-亚麻酸,具有降低血脂、血压、血糖等功效,润燥滑肠、有益心脑及血管的健康,可延年益寿。巴马火麻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卵磷脂、亚麻酸、维生素及锌、锰、钙、镁、钾、铁矿物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脂肪含量达42.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78.1%。 火麻油味道清香,油而不腻,含有油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近三十年来科学家对巴马老人的研究发现,巴马长寿老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发病率低于其它地区,其中与长期食用火麻有密切关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巴马火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巴政发〔2012〕6号

广西巴马印象生活体验产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MHM 01-2005《巴马火麻》

巴马火麻质量技术要求

一、源植物

1(Cannabis sativa Linn)。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以石灰岩为主,成土母质为石灰岩,土壤有机质含量≥0.8%,pH值6.5至7.0。

三、栽培管理

1.播种:2至3月种植,每667㎡(亩)用种量250g至500g。

2.定苗:播种后1个月,每667㎡(亩)定株800株至1200株。

3.施肥:每667㎡(亩)目标产量15kg,须施用100kg腐熟有机肥。每三年土壤施一次硼肥,每667㎡(亩)施用量为20kg至30kg。开花期喷0.03%的硼酸钠。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火麻籽80%成熟后可采收,采收后及时摊开风干。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火麻籽形状为扁卵圆形,尾部尖,壳硬而脆,表面光滑棕黑色曲型花纹。

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蛋白质(%) ≥

22.0

脂肪(%) ≥

25.0

维生素 E(IU/Kg) ≥

300

含水量 (%) ≤

12

千粒重(g)

15~18

不饱和脂肪酸 (%) ≥

24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 广西 河池 都安 竹藤编织

都安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县内盛产各种野生藤竹近百种,可为藤编业提供充足的原料,都安编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具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交通、通讯十分便利。都安的竹藤编织工艺品以材料独特、样式新颖、美观适用、质优价廉而深得外国客商的青睐,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荷兰、意大利、瑞典、英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国内外市场。几年来,外商每年向我县求供的竹藤编织工艺品的总值均在8000万元以上,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竹藤编织工艺品将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十. 广西 河池 南丹 珍珠香李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月里镇位于河池市南丹县西北方向90公里处,距贵州省的麻尾与荔波镇相当近。该镇土地总面积305.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62公顷,下辖9村15屯,有216个村民小组,人口23260人,以农业人口居多。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开发农业资源,农作物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成为一大亮点。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珍珠香李种植,目前已有珍珠李面积150多公顷,挂果面积80公顷,2009年全镇销售珍珠香李60万公斤,销售收入300万元,使珍珠香李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珍珠香李属本地名优水果,以往只是零星种植,政府引导逐渐走向规模化。珍珠香李适应性强,多种植于山、坡地,不与粮食争地,果实成熟时果面红绿相间,晶莹剔透,煞是漂亮,因其生长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故品质上乘,口感酸甜适度,香脆爽口,果实不大,一口一个。由于是地域,规模种植尚未进入盛产期,目前产品供不应求,都是客商慕名上门收购,更有许多顾客自到果园摘果,既可旅游观光,又能体验劳动乐趣,果农足不出户就把珍珠香李售馨,当地农民为有了这样的致富新路而深感欣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