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南充有什么特产鸭子 南充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南充有什么特产鸭子 南充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11-16 16:06:17

一.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阆中油香

油香,又称香香锅或油饼,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油香是回族人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而阆中的油香与别处回族人做的油香不一样,它不是圆饼状的,而是圆柱形的,很象杯状的蛋糕。炸好的油香外皮油黄酥脆,内瓤松软细腻,吃起来油味清香。阆中的油香受到了很多外地游客青睐,特别是中老年人,油香中那股久违了的生菜油味总能让他们勾起以前的回忆。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半夏

仪陇半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仪陇半夏俗称“麻芋子”,系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以块茎入药,一直是仪陇地区的重要药材之一。 仪陇是半夏的道地产区和历史产区。据《南充县志》记载:“清嘉庆25年(1820年)前,南充盛产的63种药材中,以半夏、僵蚕等有名气”。早在明末清初,仪陇县城就已形成了半夏交易市场。仪陇半夏主要以“保宁半夏曲”而闻名,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浙江绍兴商人缪复泰在保宁(今南充阆中所在地)创办“保宁半夏曲”手工作坊,其产品畅销华北、上海、武汉、长沙、新疆、内蒙、浙江及港澳、南洋一带。由此可知,早在100多年前,南充地区即盛产半夏。 据《四川中药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记载:“半夏我省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遂宁、南充市仪陇县、蓬溪等地”。中国药材公司编著的《中国常用中药材》(科学出版社 1995年版)记载:“四川的广安、仪陇等地为半夏的主要分布地”。《四川道地药材志》(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05年版)记载:“半夏四川产量较大,仪陇为半夏的最佳适宜区,所产半夏质量较优,并以其色白、质坚、粉性足,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泡壳,圆球形等显著特点而享誉国内外”。 仪陇半夏产业近代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建国初期,半夏曲由缪氏制作,国家订货。随后,缪氏后裔缪惠生献出秘方,半夏曲由阆中县制药厂生产。1952年至1985年,仪陇累计收购半夏59.6万公斤,平均每年收购1.7万公斤,远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各地开始进行人工种植,为了区别不同产地的半夏,外地客商特称仪陇地区所产半夏为“仪陇半夏”,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仪陇半夏”这一自然品牌。 上世纪60年代前,仪陇半夏主要以野生为主,70年代起农民逐渐开始人工种植。改革开放以前,仪陇半夏一直延续传统的农家种植方式,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加工技术,生产出的半夏品质不高,价格偏底,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提出,仪陇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川半夏生产基地,仪陇县将半夏作为特色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推广。1999年9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办公室选送南充仪陇半夏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优质中药材展销,受到中外客商好评。1999年12月在南充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仪陇半夏被评为“优质产品”。2001年仪陇县被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定为半夏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区。 仪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仪陇半夏的发展,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科研开发等方面投入300余万元,大力抓好仪陇半夏基地建设及销售拓展等相关工作。目前,仪陇半夏标准化、无公害种植新技术已在县内9个乡镇推广,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仪陇半夏可种植面积约30000亩,总产量约12000余吨,总产值可达21600万元。2011年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400余吨,按照2010年平均价格140元/公斤计算,总产值5000余万元,平均亩收入在20000元以上,为规模开发仪陇半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仪陇半夏产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仪陇县双胜镇、复兴镇、五福镇、赛金镇、凤仪乡等5个乡镇,8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23′,北纬31°18′-31°25′之间,保护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半夏块茎呈圆球形、饱满、无泡壳、大小均匀,直径1.0-1.5cm;表面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针状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粉性足;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半夏总灰分≤4.0%,浸出物≥13.0%,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3)安全要求:仪陇半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按照GMP标准加工。

三.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烟山冬菜

烟山冬菜

“烟山牌”冬菜始创于1790年,名冠四川四大名腌菜之一。以无药、无害虫的优质绿色芥菜为原料,置土陶内陈年腌制而成,其色黑褐、质翠嫩、味清香,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是佐餐调味、居家旅游和馈赠之佳品。

四.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福德酥肉

川北农村,民风淳朴,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皆来祝贺。主人家便要大摆宴席,款待众宾,颜色金黄,味道鲜美,酥软滑腻的酥肉最为吸引食客的眼球,那是席间的重头戏,是压卷之作,一般要最后才会放在掌盘里端上桌来,很是好吃。

酥肉是一道流行民间的大众菜,几乎人人爱吃,但真正有特色的酥肉却又并不多见,在流行川北城市或者山乡的酥肉之中,尤以蓬安福德镇的“福德酥肉”最有名气。

厨师做“福德酥肉”十分讲究:第一步是先要将猪肉仔仔细细反复地刮洗干净,一般选择的是猪的硬肋肉,五花肉也可以,用菜刀把肉切成麻将般大小的六角形肉块,放进开水锅里稍微煮上4-5分钟后起锅取出。接下来就可以将瘦猪肉和片下的碎肉用刀剁成细末,加上葱、蒜泥、料酒、味精、食盐、芡粉,大多都用红苕芡粉,掺进少许凉水,用筷子反复搅拌,然后用勺一勺一勺舀出放进热油锅里炸,炸得金黄酥软时起锅,放进筲箕里散热。第三道工序便是将刚才已经加工好的菱形肉皮放在菜磴之上,抹上一层鸡蛋糊,放上肉馅,平放菜刀轻轻排斩,然后才放进油锅内慢煎,用文火慢慢焖烂,然后再将酥肉放进碗内,嵌进菱形熟肉块,上笼蒸酥,蒸酥之后,揭开笼盖,扣上一个大碗,反转过来,金黄滑腻的酥肉在上,菱形肉块藏在下面,当然用红苕块蒸熟了做碗底料的酥肉也较常见。那蒸熟的红苕又耙又软,粉嘟嘟的,软绵绵的,香喷喷的,吃起来余味无穷,回味绵软,令人心旷神怡,更是巴适!

蒸好的酥肉取出竹制的蒸笼,香气缭绕,芳香扑鼻,看上去就像一个圆圆的蒙古包一般。技艺高超厨师还会别出心裁地在酥肉的“蒙古包”顶上覆盖上薄薄的一层糯米粥,浇上料酒,撒上几粒葱花,端上桌来,还先要用打火机点燃,等那绿莹莹的火焰燃过之后,才能举箸食用。那薄薄的糯米粥吃起来热气腾腾,芳香糯软,还有淡淡的酒香,沁人心脾。那酥软的硬肋肉早已蒸得又耙又软,不肥不腻;那金黄的红苕芡粉蒸酥肉造型别致,滑腻酥软,光滑鲜香,咸中带甜,入口化渣,味道鲜美,余味无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酥肉的原料方便易找,制作起来简单实惠。红苕打底,芡粉为媒,红苕防癌抗癌,养颜美容。农家自宰自食的生猪肉,天然生态无公害,蒸耙的硬肋肉彪肥肉美,五花肉不肥不腻。做成的酥肉滑腻酥软,便于消化,常吃如此正宗地道的美味佳肴,自然是有形无形之中起到了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良好功效,无怪乎在蓬安的山乡僻野农家高寿老人比比皆是。

“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食”!人杰地灵的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古老而厚重的山水人文,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一方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相如故里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走进这一方神奇的山水,欣赏着无边的美景,品尝着无尽的美食,近悦远来的朋友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道呵:蓬安山水美如画,福德酥肉真巴适!

五.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相如香兔

 相如香兔产于古相如县蓬安,以优质散养食草相如兔为主要原料,选用二十多味中草药和植物香料精工腌制而成,是纯天然无公害畜产品。外观色泽棕红透亮,肉体乳白略红,肉质细嫩,入口化渣,香味浓郁,回味悠长。相如香兔具有“四高四低”特点,即高蛋白质、高赖氨酸、高卵磷脂、高消化率,低胆固醇、低脂肪、低脉酸、低热量,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相如香兔因其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且具有绿色、健康、方便的特性,符合现代消费时尚,深受消费者青睐。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明参粉丝

川明参是四川特有的药食两用产品,在阆中和苍溪尤为盛产。川明参营养价值极高,现主要作为食材出口至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多以煲汤食用。川明参作为药材,收载于《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具有滋阴补肺、健脾养胃之功效,主要用于肺阴虚症,热病伤阴、肺燥咳嗽,脾虚食少,病后体虚等。

明参粉丝是以优质奉国大米和川明参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它以滋补营养、绿色健康为优势,赢得众人的青睐,是人们自食和馈赠亲朋的首选礼品。

明参粉丝食用方法:用温开水浸泡至无硬心,直接经拌、炒、烫等烹饪后食用。

温馨提示:明参粉丝不含任何添加剂,不宜长时间煮烫。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顺庆区 冬菜

冬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四大名腌菜之一。历史悠久,嘉庆年间即享有盛名。以箭杆菜嫩尖为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由于生产、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

产品为黑褐色,质脆嫩,光泽油润,咸淡适度,味美香浓,存之愈久品味愈高,陈年期为二年、三年、五年等档次。不仅色佳味美,香气横溢,而且营养十分丰富,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营山红油

营山的民间传统小食很多,但红油在这些传统小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传统的手工制作红油,用料一般有菜油、辣椒面、生姜、大葱等,熬制红油时先倒菜油,待菜油烧至冒烟时,把火关小,随时下辣椒面、生姜等,熬至一定时间时再加生姜、大葱等调料。红油主要用于凉粉、凉菜、面食等。使之香气朴鼻,辣味十足。1980年后,市场丰富起来,各种名小食花样翻新,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工艺,县城陆陆续续办起了规模生产的红油厂,特别是兴德红油远销省内外,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信息来源:营山县文化馆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充苕枣

苕枣,米食,特点:色泽金黄,外酥内嫩,香甜可口。烹制法:炸。此品为四川南充市西充县的著名小吃。

苕泥、糯米粉和匀,制成红枣形,刷蛋浆,粘面包粉,下锅用菜油慢火翻炸呈金黄色,捞出装盘。

白糖与清水烧开,下蜜玫瑰汁、稀释糯米吊浆,勾成二流芡汁,淋入枣面即成。

操作要领:须选用红心苕。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通宝牛肉

距今1250年前(唐天宝14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逃至马嵬坡遭兵变,将士要求“天子舍妖姬”诛杀杨玉环,唐玄宗忍痛割爱赐玉环自缢,在高力士及御林军将领的帮助下杨玉环复苏得以脱险,仓惶逃至蜀北名山“太蓬仙山”(今四川营山县境内),隐居寺内。贵妃难咽寺内食物,玉体日渐消瘦。山下一李姓香客进香遇见,心生怜悯,采集野生植物香料烹制牛肉送与贵妃食用,贵妃顿感清香四溢、回味绵绵,食欲顿增,自此贵妃常食此物,玉体恢复如前,美貌若然。李姓香客烹制牛肉的技艺由此远近闻名,独特的配方世袭相传。今四川省通宝食品有限公司传承此独特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成功研发出具有千年美味特色的通宝牛肉。

信息来源:营山县旅游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