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莆田特产都有哪些品牌的 莆田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莆田特产都有哪些品牌的 莆田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更新时间:2022-11-17 21:23:23

一.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海蛎汤

莆田沿海盛产海蛎,而且价钱便宜,很容易买到新鲜的。不过一定要新鲜的,虽然是一种便宜的海鲜,但它要求新鲜程度并不比其他海鲜低,反而更高些,因此在购买的时候最好是看着卖主直接从海蛎壳里挑出来,不要怕麻烦。首先将海蛎轻轻洗净,调上地瓜粉(不要太多,能成糊状就行),放入沸水中煮熟,撒上切成丝的姜,味道才鲜美。若是加上切成小块的嫩豆腐,则营养更容易吸收且味道更鲜美。

制作方法:

主料:牡蛎

辅料:黄瓜,胡萝卜,香菜等

做法:

1.先将海蛎洗净用盐,味精入味加姜,入淀粉拌匀,姜切片,葱头,黄瓜,胡萝卜,香菜切碎

2.胡萝卜丁和黄瓜丁氽水备用

3,锅内入适量的油放入葱姜爆香入适量的清汤,水烧开后放入海蛎盖上锅盖

4,汤再次烧开放入胡萝卜和黄瓜丁

5,汤水再次沸腾入盐味精调味,关火点入香醋,撒入胡椒粉和香菜末即可。

 

二.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黑猪

莆田黑猪是福建省地方良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常泰、黄石、笏石、灵川、梧塘、西天尾、涵江及城郊等乡(镇)。全县饲养母猪4万多头,年产仔猪50多万头(据县畜牧兽医服务站提供,1988年有防疫仔猪33万头),输出猪苗达20万头以上,畅销省内各地,是福建省主要的母猪基地。

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料,生长快,出肉率高,肉质好,产仔多,母性强,抗热、抗病力强等特点。成年公猪体重350市斤,母猪体重300市斤,经产母猪一般每窝产仔10~12头,最高达15头以上。利用长白猪或杜洛克猪作父本,黑猪作母本,杂交一代具有体型大,生长快,易育肥,出肉率高,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所以,以莆田黑猪作母本,是福建省利用0优势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母本种源。

莆田黑猪产于福建省莆田、仙游和福清市的西北部,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黑猪产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年降水量1293.9毫米,雨量多集中在5~9月,由于自然条件好,复种指数高,除部分山区为一年两熟外,均为一年三熟,盛产水稻、甘薯、花生、大豆、大麦、蚕豆和豌豆等,蔬菜栽种普遍,农副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此外还有海产饲料,常被用来喂猪。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平均体重77.37公斤,体长116.99厘米,胸围100.37厘米,体高63.9厘米。

莆田黑猪具有早熟、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产崽多、母性强以及性情温顺、肉质细嫩香美等优良特性。

莆田黑猪由于长膘慢、饲养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较低,加上近年来受到外来猪种的严重冲击,许多农户卖掉黑猪,致使黑猪濒临灭绝。莆田黑猪已被列入农业部猪种资源保护项目。

2006年,莆田黑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三.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南日海带

南日海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日海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日海带

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鲍协会

莆田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其中以南日岛的海货鲜味最具盛名。南日岛是我省第一大岛,拥有海鲜生长的黄金条件:亚热带海洋气候,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四面环海,洋流湍急,水质清澈。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紫菜、海带、鲍鱼等海产品,比近海的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嫩滑,因而畅销海内外,广受好评。南日紫菜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我省唯一出镜的美食。

四.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鸡卷

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

( 莆田)鸡卷是莆田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脆鲜香,甜中带咸,清爽可口。

鸡卷是用猪网油包裹猪肉、香菇、虾肉、荸荠等多种配料合成的馅物,制成条状,经油炸而成。外表如鸡皮之状,形似鸡腿,因而得名。用猪网油作皮料,又薄又韧,油炸后酥浓香浓。馅物加上山珍海味,还有又脆又甜的荸荠,食之不腻,百尝不厌。

鸡卷可称得上是一种方便熟食,便于携带,便于贮藏。如果是郊外春游,或是登山赏景,随带一袋鸡卷,数瓶啤酒,休憩时席地而坐,细细品尝,不亦快哉!

五.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海蜇

海蜇是莆田群众十分喜爱的海产品,它的加工成品不但是一种可口的家常菜,还是宴会上调节口味、冷盘佐酒的精美小菜。
莆田沿海盛产海蜇,这是一种浮游于大海中的水母类动物。海蜇的体形基本上可区分为伞部和头部。海蜇亦写作“海宅”,莆仙人就称海桌的加工成品桌(莆仙方言“餐”音为梯过切)。海蜇的伞部状如钢盔,可加工制成整张的圆形海蜇皮,色白,莆人称其为“白餐”。头部经加工后,成品海蜇头,色红,莆人称其为“红餐”。无论是白餐和红餐,都是用明矾、食盐腌渍脱水制作的海产品,白餐价格较为低兼。
莆田食用和白卤和红卤十分方便,只须将其放在冷开水中浸泡,洗净卤水,再切成细条,就可蘸着加醋的酱油食用,清脆可口,是家庭中一道常备的好菜。如果把切细的卤再加上白糖、大蒜及其他调味酱油浸渍后取用,则可用于宴会上的冷盘或小菜。人们在吃盘菜的间隙上食卤这道冷盘或小菜,即调节口味,增进食欲,又可随时佐酒,所以卤也成莆田各类宴席中的常菜,备受人们欢迎。
有趣的是,卤的滋味清脆可口,而浸泡卤的卤水却又咸又涩。如果食用时没有把卤冲洗干净,卤的滋味就大受影响。可是,海蜇加工成为成品的餐,如不用卤水浸泡,便干硬不可食。一种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即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卤和卤水的关系,得到了确切的说明。莆仙口语中“咸涩”与“悭啬”的方言音相同,卤的卤水既然又咸又涩。所以,“卤卤”一词居然成为莆田人讥笑那些悭啬、小气人物的代名词,人们喜欢“卤”,却厌恶“卤卤”,事物的两面性在民间口语中,体现得多么生动。
海蜇不像海参、鲍鱼等高级海产品那样价格昂贵,普通人家都够经常食用。但令人费解的是,莆田沿海居民,甚至那些终年捕捞海蜇的船户,他们只是将海蜇加工为成品后,全部卖到市区和莆田平原各集镇,自己很少食用,构成一种奇怪的反差。究其原因,沿海地带在明代以前依托海运和海盐、海产,经济力超过平原地区。自清朝为防御郑成功的抗清运动,在沿海强行“截界迁民”后,沿海的经济、文化急剧衰落。后来虽然复界,但居民仅靠地瓜干为主粮,生活十分贫困。农产品和海产品自己都舍不都吃,全用来为当商品,即使价格较低的海蜇,也上不了自家的菜谱。时间过去了300年,尽管现在沿海人民的生活已大幅度提高,可是仍然保持着这种俭朴的习惯。

六.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豆浆米粉

莆田特色小吃,豆浆炒

原料:

调料和配料:酱油少许,味精少许,炸好的花生米1两,绿豆芽1两,葱油少许,生油少许

主料:兴化米粉一片,豆浆两斤

制作:

豆浆烧开后放入米粉(不要太久一分钟左右,看自己的火而定)捞起,炒锅烧热放入生油(不要多哦,要不就不好吃了),先倒入豆芽炒两下加入酱油、味精,再下捞好的米粉翻炒均匀,加入葱油拌匀,装盘洒上花生米即可,合着豆浆一起上桌。

豆浆炒在莆田市区的具体地址:

区府路(筱塘北街)国家安全局旁边(在那边吃绝对安全):这家是最经常去吃的地方,因为里家比较近,味道也很不错!

建设路图书馆门口,这一家做了很久了,02年刚来莆田的时候就和女朋友去吃过了!这家跟上面那家味道什么的都差不多!

建设路原教育局对面:涵江特色豆浆炒,没吃过涵江的,所以不知道算不算是正宗的涵江特色,但个人认为这家味道不如上面两家!

最近后一家是观桥豆浆炒,这家生意最好了,当然味道也最好,价格也是最贵的。地址在:观桥万家惠后面!

金桥豆浆炒,东大路新桥小区,味道还行,只是颜色不太好,有点乱,挺香的。

七.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历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国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成品条细如丝,洁白透明,匀韧不碎,质地优良。它有兴化细米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条米粉等。吃法方便,脍炙人口,冲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是馈赠佳品。深为海外侨胞所喜爱。名闻遐迩。

2009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化米粉是莆田传统。据《兴化烹调》记载:一是相传在北宋熙宁年间,兴化府主簿黎畛在协助钱四娘修筑木兰陂时,日夜奔波,无暇照顾病中0,为尽其孝心,特派人从老家广东潘罗县渎月村取来加工米粉工具,请来师傅,到莆田渠桥洋尾村加工米粉给其母食用。后来不少人开始学习加工米粉,俗称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见其加工米粉规模,但手工操作工艺落后,所加工的米粉比较粗糙。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于乡间械斗,洋尾村被洗劫一空,黎氏子孙为了生存,跑到黄石镇清铺村(今清前、清中、清后)、西洪村一带继续以加工米粉为生,从此兴化米粉兴而不衰。二是相传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集资来莆,首次发起筑陂壮举。在建筑木兰陂时,因所选坝址地高溪狭,水势左急右缓,为赶在汛期到来之前使大坝合垅,成千上万的民工废寝忘食地干活。兴化军知军得知后,深受感动,经苦思冥想,尝试用大米浸磨成浆,碾压成团,经过蒸炊至熟后,置于特制的粉筒中,制成米粉,供民工们食用。

莆田的兴化米粉,其条如丝,洁白透明,历来就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宴客的佳肴。如农历八月,莆仙民间有“送秋”的习俗,出嫁的女儿置办“一担盘”回娘家孝敬送礼,而父母还礼时有一项非常固定的礼品,那就是兴化米粉。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夜家宴的“芋燉米粉炒”更是必不可少,寓意吃了米粉人就能活到胡子、头发跟米粉一样白,即高寿。

兴化米粉不仅有丰富的莆田地方文化底蕴,有浓厚历史渊源,更有民间浪漫的传奇色彩。据传,明景泰年间,城郊阔口有个制作米粉的巧女子,非常倾慕书生戴大宾的才学。有一天,她得知戴大宾要到阔口买米粉,便在阔口桥头出了个“八刀分米粉”的对子,并说谁能对得出来,她就嫁谁。戴大宾见到这个拆字对,想了半天也对不出,只好郁郁不乐地买了米粉回去。当他走过阔口桥时,隐隐听到莆田梅峰寺传来的钟声,不由灵机一动,想出了“千里重金锺”的对句,赶紧返身去找那女子,可惜已来不及了。那女子见大才子戴大宾也对不上,觉得自已此生再也找不到意中人了,就绝望地从阔口桥上跃入木兰溪自杀了。

传说美丽动人,这也足以证明兴化米粉制作技艺源流久远。

兴化米粉加工作为莆田传统手工业,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埭、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制作。建国后多为个体或联户经营。农业合作化后,多为生产队集体经营。当时,黄石镇西洪村就有米粉加工作坊700多家,西洪米粉开始盛名远扬,产品销往各埠。五十年代初开始出口,1962年出口237吨,产值30多万元。70年代中期,出口量年平均200吨左右。1977年8月创办黄石米粉厂,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40平方米。有各种生产机械设备19台(套)。主要生产兴化细米粉干、银丝米粉干、快熟米粉干、粗条兴化粉干等系列产品。年产兴化粉干1500吨。产品80%出口外销。出口东南亚、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9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工量不断增加。1980年,黄石镇创办米粉厂,生产“白鹭”牌米粉,开始远销东南亚、香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起,主要工厂改手工生产为机械生产,出口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由产量513吨,产值74万提高到1983年出口799吨,白鹭牌兴化细米粉干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白鹭牌银丝米粉干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进行技术改革,扩大锅炉,改进烘干炉等,形成从大米清洗、研磨、蒸熟、压条、洗浆、整理、包装一条龙工艺生产。1988年,白鹭牌银丝米粉干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0年,年产量781吨,产值140万元。现有米粉加工厂60多家,年加工米粉1.1万吨,产值5100万元。至2009年,仅西洪村的年加工米粉达2万多吨,产值过亿。兴化米粉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和非洲。

目前,莆田市平原、沿海、山区遍布兴化米粉加工场。共有米粉加工作坊1800家,多为联户经营,仅黄石西洪就有米粉加工场六百多个,从业人数三千多人,全村有三百多户成为米粉生产、经营专业户,并成立了九十六个联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兴化米粉的销路越来越广,每年加工出口数量在万余吨,收入约占全村总收入的96﹪。同时,他们还到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办场,近年又在深圳办场,产品直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如今更是远销欧州、美州等地许多国家,尤受回乡探亲谒祖的海内外同胞喜爱,已成为侨胞思乡寻根的标志性食品,是莆田饮食文化中优秀的风味小吃代表,深具人文意蕴。

米粉生产工艺从最初的手工劳作加工转为半机械化家庭作坊式生产,形成了来康家米粉厂、龙丰米粉厂和吓树米粉厂等,相继打造了“来康家米粉”、“阿头米粉”、“阿树米粉”等品牌。

兴化米粉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尤以黄尖米制作最佳,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主要工艺流程有:一是选用杂交晚籼稻米等上等白米。早稻米淀粉质量差,不宜采用。加工时要求精度高。通常食用大米,一等稻谷每100公斤加工大米69-71公斤;而制作米粉干的原料要求标一晚稻米,一等稻谷每100公斤只加工大米68公斤。二是淘洗浸泡。白米经筛选后,用箩筐淘洗干净,加水浸泡20-30分钟。夏季容易发酵,应缩短为20分钟。浸米要以手捻米能碎,又有湿感,以浸透胚乳层为度,然后沥干水分。三是磨粉。浸透的大米通过粉碎磨成细末,并渗入班作业剩下的粉头,作为粉母,混合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20%以内。四是制团。把粉浆倒入拌粉桶或大陶盆内,用双手不停地翻动揉搓,使之揉成粉团。五是初压。将粉团置于粉筒中,用10毫米的筛板压出粗粉条,称为坯粉。六是蒸料。粉料及时抬上锅蒸熟。七是压丝。粉料蒸熟稍冷却后,置入下端有许多小孔的粉筒,用杠杆原理挤压出缕缕粉条。根据产品所需的规格,配上适当的筛板。上料后反复连续压二次,这样使粉丝更加柔软。八是疏理。可用风机对准出口吹晾,至不粘手为止,并按每1.5米长度剪断。立即撕开理顺,以免结块弯曲。再用小竹杆挂起晒干,或排放在晒粉篱上晒干。另有一种办法,当粉干出机后,用麻布裹住保持湿度,趁热送进水中疏理使之疏松,然后排上晒篱晒干。九是干燥。粉干的曝晒,要掌握好气候,秋、冬两季气候干燥,微风习习,是制晒米粉干的最佳气候。夏季烈日的高温不宜晒粉,否则米粉不韧。最后成品。晾干后的米粉最后拦腰用一根稻草束成。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米粉质佳味美,十分宜口,且耐储藏、便携带。所以,兴化米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快餐不仅解决了大批修陂民工的用餐问题,而且这种米粉的加工方法很快在兴化地区流传下来,其制作技艺日精,代代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兴化米粉烫、煮、炸、炒均可,尤以雅称“炒银丝”的炒制方法最妙,据传莆田城内十字街郑家门里廿八婶的炒米粉,驰名莆仙,传育百年,外地客人到莆田,均会慕名前往,品尝过炒兴化米粉后,人人赞不绝口。

兴化米粉传统烹调方法:

一、炒制米粉,是在热锅中倒进些许花生油,烧热后,放入洋葱丝、大蒜瓣、姜丝等,煸炒出香味,继而下肉丝、菇丁、虾肉等拌炒,又下芥蓝菜等合炒,然后加入骨头汤、调味料等,煮开才把兴化米粉下锅翻炒,旺火焖到汤汁稍干,适时放入韭菜、浇上香油,最后撒上葱花即可起锅装盘。

二、葱头米粉,是米粉加入用花生油炒的葱头、姜片和豆豉的“三合汤”,叫“葱头米粉”,是民间治疗感冒的家庭经济良方。

三、豆浆煮米粉,是群众性的早点或早餐。可以到豆浆店去吃,也可以买豆浆带回家自己加米粉煮吃,还可以自带米粉到豆浆店去冲豆浆吃。如是吃豆浆米粉做早餐的,往往以油条、芋粿等油炸食物为佐餐。

四、豆浆炒米粉,是以豆浆为汤,将米粉烫软加入调料拌匀,上笼蒸片刻后撒点花生米,浇些香椿油而成。具有米粉松软、香醇味浓的风味,经济可口,是城镇居民爱吃的一种夜宵点心或早餐,群众称之为“豆浆炒”。但“豆浆炒”的选料和制作颇有研究,如:米粉要选细而白的,炒熟后才能既松而软;花生仁要炒熟碾碎,葱要切成“葱珠”,香椿叶要洗净,晾干,用花生油熬成“香椿油”等。

五、杂粉,是以碎断的米粉(俗叫“米粉碎”)和碎断的线面(俗叫“面碎”)混和猪血、牡蛎、芹菜等佐料入锅合煮,滚沸时拌以溶解的地瓜粉煮熟。吃时放些油炸的花生米,经济可口,别具乡土小吃风味,俗名“杂粉”,又叫“豆汤”。如:办结婚筵的早晨要煮“杂粉”分给邻居吃;年关“扫巡”后全家要吃“杂粉”;大年三十日中午也要吃“杂粉”等。

兴化米粉传统制作工艺在我国食品工艺史上占有一席之位,对其制作工艺的研究涉及食品工艺、营养、贮藏、礼俗、传承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工艺学、民俗学等特征和重要的人文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兴化米粉色白条细,质佳味美,十分宜口,且耐储藏,便携带,家用馈赠咸宜,备受人们的欢迎,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成为兴化著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目前,黄石镇西洪村正在抢救和保护兴化米粉的传统制作技艺,这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八.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仙草冰

俗称“仙冻”。用当地出产之仙草,煮成仙草水,加上曲粉,冷却后便凝成黑色的仙草冰,性清凉,能祛火,切成小块,拌冷开水及白糖,是夏令消暑冷食佳品
( 莆田)

九.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冰糖燕窝

菜系:闽菜

口味:甜味

价格:80元以上

特色:色泽洁白,细嫩软润,清甜滋补。

原料:

水发燕窝250克,甜樱桃25克,冰糖250克。

制作方法:

1.将水发的燕窝放在小盆里(干燕窝放清水中浸泡三、四小时后去毛,除去杂质后,用沸水稍泡,捞出放入凉水中浸之四小时,最后经沸水锅氽一下,捞起即成,用温水冲泡后,滗去原汁,再用温开水冲泡,滗去原汁。甜樱桃切片。

2.将冰糖加清水500克入锅,微火煮至糖化汁粘时,用纱布滤去杂质,然后将净糖汁150克,冲入燕窝的小盆里,滗去糖汁,再将剩余的净糖汁冲入燕窝,上笼屉用旺火蒸五分钟取出,撒上樱桃片即成。

十.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海蛏抱蛋

海蛏抱蛋是福建的经典海鲜菜哦!也许吃习惯老家的味道,这里买到的,总觉得有一股“油”味~因此,这个海蛏还真的只有在我妈妈回趟老家才有得吃呢~加点香葱香菜末一起煎会更香……如何,炒菜真的好简单吧~

主料:蛏子1盘鸡蛋3个

调料: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

海蛏抱蛋的做法:

1、海蛏洗净后,放在锅中煮

2、无需放水,煮开后,海蛏会自己出汤

3、去掉海蛏的壳;(海蛏汤静置后取不含沙子的汤,可煮面条用)

海蛏抱蛋的做法

4、最后撕去海蛏身上的一些丝,即可备用

5、鸡蛋加点盐充份打散

6、倒入收拾干净的海蛏搅拌

7、锅中热油,倒入海蛏鸡蛋液

8、煎熟,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