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银川的土特产有哪些东西 银川特产有哪些可以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银川的土特产有哪些东西 银川特产有哪些可以带更新时间:2022-11-18 02:25:23

一.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贺兰山葡萄

宁夏葡萄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元代灵武县就有“葡萄怜美酒”的诗作。近年来,宁夏把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培育。目前,全区葡萄基地达到了17万亩,且以酿酒葡萄为主,形成了西夏王、御马、贺兰山等具有一定规模的葡萄加工企业。

宁夏光热充足、干燥少雨、日温差大等的特点是栽培优质高产葡萄的沃土。其中尤以宁夏贺兰山东麓的条件最佳,已跃居为全国独具特色的九大葡萄产地之一;宁夏贺兰山东麓也是我国继烟台、昌黎之后三个获得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贺兰山东麓地处银川平原的西部,系黄河冲积平原与贺兰山冲积扇之间的洪积平原地带,总面积为362万亩,其中有120万亩适宜发展葡萄生产。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9℃,4-9月活动积温3289℃,日照时数3029.6小时,年降雨150-200mm。这里沙砾结合型土质透气极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加上干燥少雨,光照充足,年日照时达三千小时,昼夜温差大,且西有贺兰山天然屏障抵御寒流,东有引黄灌渠横穿而过,可满足葡萄生长各个时期的水份需要。

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在水热系数、温度、湿度等方面,这一地区比法国的波尔多地区更胜一筹。而且,在这里种植葡萄无病虫害,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产量高,无污染,品质优良的优势,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基地。

1984年在黄羊滩地区的玉泉营农场建立了全区第一个三千多亩的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和一座年产4000吨的现代化的葡萄酒厂——玉泉葡萄酒厂,生产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西夏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并以上乘的质量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和专家的好评。目前,该公司已有葡萄基地近万亩,年生产能力1万吨。

国家农业部已经规划在宁夏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宁夏回族自治区计划建设面积10万亩以上的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并大力发展葡萄酒生产。“王朝”、“张裕”等葡萄酒生产企业有在宁夏投资筹建原料基地的意向。银广夏、民族化工等上市企业纷纷投资于酿酒葡萄基地的建设,其中银广夏拥有种植面积多达2·6万亩,生产能力为1·5万吨。目前,宁夏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4万多亩,2003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

二.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风味烤鱼

原料:

鱼、盐、姜粉、料酒、胡椒粉、生抽、蜂蜜、五香粉、孜然粉、葱片、姜片。

做法:

1、将鱼收拾干净背上开两刀,撒盐、姜粉、料酒、胡椒粉等调料给鱼做一下按摩,使之入味;

2、在鱼腹内填上葱片和姜片用于去腥;

3、用生抽、蜂蜜、调成酱汁刷在鱼上并均匀地撒上五香粉、孜然粉,烤箱180度预热;

4、将鱼放在烤网上置于烤箱中层,一个烤盘放在烤箱底层用于接住滴下来的油脂;

5、180度烤大约20-25分钟取出翻面,并在表面刷酱汁,再撒孜然粉、五香粉,转200度烤到鱼表面干爽即可。

三.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黄河鲶

黄河鲶

黄河宁夏段土著性鱼类。多年来一直作为湖泊和池塘的套养品种,一方面增加池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控制水域中的野杂鱼。属鲶形目,鲶科。其特点:适应能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又无肌肉间刺,市场价格号,经济价值高。

四.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滩羊

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品种之一,通常制裘用“二毛皮”。二毛皮是由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采用化学制剂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毛质细润轻柔、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弯曲,有的多达九道,故有“九道弯”之称。若轻轻一抖犹如风摆花穗,又好似水纹波浪。用二毛皮制作的男女冬装,既轻柔暖和,又美观大方,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滩羊毛纤维细长均匀,绒毛轻柔蓬松,富有弹性,也是制作毛毯、披肩围脖、毛衫等的高级原料。宁夏产的羊绒服装、提花毛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世界。( 银川)

五.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灵武山草羊

灵武山草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武山草羊是宁夏银川灵武市的。

灵武山草羊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就以其皮毛最为出名,曾远销欧洲,乾隆二十年(1755)修的《银川小志》中记载:“宁夏各州俱产羊皮,灵州出长毛麦穗、狐皮亦随处多产。”“毛麦穗”是当时人们对山草羊毛穗花的称谓。

羊在灵武具有悠久的生存历史,文物工作者从灵武马家滩镇发现的原始羊化石,证明早在600万年以前,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大地草木茂盛,与现生山羊体态大小上相近的原始羊就在这里繁衍。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水洞沟地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以及普氏羚羊、野驴、披毛犀等动物化石,在发掘出的大量旧石器中,有用于切割兽肉或兽皮的刮削器,有狩猎时当作矛或投枪使用的尖状器,还有锯齿刃器、厚背石刀、边刮器等。说明在3万年以前,古人类就在这里依水而居,过着钻木取火、穴居野外的原始生活。

由临河三道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大量磨制的石刀、石斧证明,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原始居民已逐渐从狩猎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开始选择适宜粗劣生活条件、食料丰富的山羊进行驯养,走上了以畜牧为主的游牧生活,先民们用牛、羊等家畜的骨骼制造出锥、簪、叉、针等日常生活用具。

在临河地区发现的二道岩画,生动地记录了北方原始游牧民族放牧等生活场景,马、牛、羊等动物已经成为主要的驯养动物。如在一幅《双羊图》中,有两只造型相似、形体较大的山羊,羊角长而弯曲,臀部成直线状。证明数千年前二道沟一带水草丰茂、森林葱笼,原始的山羊、羚羊生活在这里。

在崇尚甚至迷信自然的时代,羊被视为是人与天沟通的使者,成为宗教的圣物。夏、商、周时期,灵武境内先后生活着羌、猃狁、西戎等部族。《说文解字》云:“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当时各种祭祀活动都离不开“牛、羊、豕”三牲。在临河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多以牛、羊、马等家畜的头、蹄作为殉葬品,有的墓葬随葬羊头多达70多个,证明当时以羊作为祭祀品已十分盛行。汉代灵州地区畜牧业迅速发展,出现马羊遍野的繁盛局面。北魏太武帝时牛羊不计其数。北朝民歌《敕勒歌》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描写西北一带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隋朝灵州马、羊等牧场已具相当规模。唐、宋、元、明时期,这里先后成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鞑鞑等北方少数民族交替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明时清水营形成较大牲畜交易市场,每逢交易日马嘶驴叫,牛羊成群。清时横城恢复“俱十日交易一次”之市口,大批牧畜、皮毛、绒毛、米粮等由横城古渡装船外运,山草羊皮远销至欧洲,在我国裘皮行业中一枝独秀,久负盛名。

解放前,在牲口买卖交易中,以“掏麻雀”形式进行中介收取佣金的“牙子”和用羊毛擀毡的匠人相继出现。一些皮匠用羊皮边角料做成皮袜子出售,受到人们的喜爱。妇女用羊毛捻成毛线,编织成毛袜子冬季防寒。上世纪70年代,灵武以羊皮、羊毛优势相继组建了皮毛厂、绒线厂、毛毯厂等毛纺企业,生产的“提花”毛毯、“黄鹤牌”、“鹦鹉牌”毛线曾经畅销全国。

灵武山草羊

灵武市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7497621

羊肉

六.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二毛皮

二毛皮是宁夏五宝之白宝,历史久远。据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宁夏黄河两岸被屯垦。随着秦渠、汉延渠的兴修,地近荒漠的宁夏,变得谷稼殷实,牛羊塞道。《宁夏农业地理》在唐时将此地称为塞上江南。一千年前,宁夏地区养羊业发达。清朝乾隆年间,二毛皮裘皮闻名,《宁夏府志》中有“布衣褐,冬羊裘”的记载。二毛皮出现在宁夏已有数百年。明末、民国初,外商在银川市和贺兰县的洪广地区,开设作坊和店铺专营皮毛。当时白羊多在贺兰山东麓平坦的草滩放牧,皮货商在皮板上加盖滩羊公章,以此区别,全国推销。随着商贸的发展,滩羊之名逐步取代白羊。

滩羊是长期在水草丰盛的宁夏地区培育而成。肉不膻不腥,味鲜可口,畅销河北、大连、四川、合肥、福建、上海和山东等,远销德国、加拿大和阿拉伯。滩羊皮尤以银川和贺兰山一带产的二毛皮著称。滩羊羔出生30天左右,取皮精加工称二毛皮,这种皮子称胎皮,毛发短、皮厚,不掉浮毛,质地坚韧,轻便。二毛皮穗色泽晶莹,毛质弯曲柔软,如起伏的波浪,有“九道弯”之赞。将皮板倒提,自然下垂,如涟漪荡漾;若要轻抖,仿佛梨花纷飞,感觉轻盈。民间将二毛皮毛花分为串字花、软大花等,人们多喜爱串字花,现今则视软大花为贵。制成的成品有男女裘皮冬装、两用马甲、坎肩等30余种,具有很强的实用特色、地方特色和回族特色。其中二毛皮皮衣等,穿着舒适,保暖性佳;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边,色调明快、别致。二毛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易受潮、发霉、生虫。在穿戴二毛皮衣物时,要避免接触油污、酸性和碱性等物质。二毛皮服装贮藏前应通风,然后用宽肩衣架挂起,无需放防虫剂。

二毛皮制作技艺属民间手工技艺,银川市永宁县和西夏区均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工序有30多道,原料以滩羊皮为主,辅以纯碱、兰矾、硫酸、元明粉、氯化钠、盐、脱脂剂、漂白粉等材料进行深加工。需经过选皮、购皮→打灰整皮→抓毛清皮→下池泡皮(洗血)5遍→洗皮(脱柔、脱脂)→清水洗(浸泡一天一夜)→上机取油、取肉→再泡洗、脱水(需一天一夜)→熟皮→干铲、晾晒、再喷水、回软→再干铲→清酸、晾晒→回软(干铲)→定型(手工绷展)→去潮→护理毛皮→裁制、制半成品→铺平、缝合→加工面子→制成成品等工艺流程。过去土办法熟皮需20—30天,由天气的气温高低决定。

二毛皮制作技艺两次在宁夏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上展出,作品相继被加拿大、德国、法国及中国东北、东南沿海等客商购买。宁夏电视台、宁夏教育台、《新消息报》《银川晚报》等媒体以《文化履痕—发现之旅—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三十一》《宁夏二毛皮那白玉一般的轻裘》等为主题进行报道。在银川六中非遗传承基地向广大师生展示宁夏独有的技艺特色。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非遗博览会,西夏区传承人丁永俊的作品荣获国家级二毛皮制作技艺金奖、优秀产品奖、传承人展示纪念奖、组织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四个奖项。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七.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贺兰砚

贺兰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贺兰砚是宁夏五宝之一,因其砚石产自银川市区以西40公里处的贺兰山小滚钟口而得名。早在清乾隆45年(公元1780年)编撰的《宁夏府志》地理山川部中就有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自清朝乾隆年间被发现后,一直开采至今。贺兰石是水成岩,形成于13亿年前,在古贺兰海中沉淀形成,后经造山运动而推出。其结构细密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有豆绿、深紫两色相互交错叠加,相互衬托辉映,中间还镶有石眼、玉带、朱砂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绿豆点等,自然纹理妙趣天成,形成各种象形图案。石质硬度为3度,是一种很好的砚材,用它制成的砚台,色彩对比清晰明快,古雅莹润,端庄秀丽,叩之有金玉之声,呵气可以生水,具有发墨快,墨汁细,不损笔毫等特点,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清末已有“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因石材天然两色,有别于端、歙、洮等砚,故历来制砚艺人都非常注重运用两种颜色即“俏彩”雕刻图案,自成一格。1963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1同志视察宁夏时给贺兰砚以很高的评价:“色如端砚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嶙性相宜。”上百年来,凡到过宁夏的人士莫不以能得到一方贺兰砚或贺兰石雕艺术品为乐事。

在贺兰砚雕刻历史上石雕艺人辈出。到了清光绪年间,当时任宁夏知府的湖南人谢威凤擅长书法绘画,对笔墨纸砚很是喜爱。当时随谢知府当兵来宁夏的湖北人张云亭心灵手巧,擅雕刻,会制砚,后落户银川,娶了年轻丧夫的闫吴氏为妻,闫家遗孤闫万庆、闫万年兄弟俩幼年随母进入张家跟随继父学习制砚,二人成年后,由于砚台刻得好, 在古城银川有一定名气,也制作出不少代表时代风格的好作品,为后人发展贺兰砚雕刻艺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后张云亭、闫万年相继去世,闫万庆继续从事制砚行业,闫万庆生有三子,分别是闫子江、闫子洋、闫子海,建国前,享誉银川的“闫家砚”都出自闫氏父子之手,其中闫子江技艺最为精湛。新中国成立后,闫氏三兄弟继续从事制砚工作。1960年至1963年间,闫子江、闫子洋受宁夏政府委派,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的建设工作,在此期间创作了大型浮雕挂屏毛泽东主席手书诗词《清平乐·六盘山》、人物浮雕《红军长征过六盘》、山水插屏《塞上江南》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艺品。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贺兰石刻厂多次合并,期间闫子江所带的三位徒弟:陈梅荣、施克俭、闫森林都能独立设计制作贺兰砚,已成为第一批工艺美术师,后期又增加了闫淑英、杨武、樊庆云、张凤灵、马继红等徒工。此外,闫子洋所带徒弟石飚、王文华、王屹也陆续成为工艺美术师,至此,贺兰砚制作技艺传承到第四代,也由此形成了以闫氏家传为主的一批传承群体。

贺兰砚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旅游产品展,获得了许多荣誉,取得了一定成绩,闫子江于1979年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在1984年出版的《当代的中国工艺美术》一书中作为全国82位有特殊贡献的工艺美术家作了专题介绍。2007年闫森林、陈美荣、施克俭被评为自治区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梅荣的九龙砚享誉京城,远播海外;闫森林、施克俭的传统题材《葫芦砚》《秋韵》等作品在区内外多次获奖。由于以上传承群体多年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宁夏贺兰砚品牌形象。

古老的传承历史和优秀的精湛技艺,贺兰砚制作技艺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贺兰砚制作技艺进入银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9年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八.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民间刺绣

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民间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

千百年来流传西夏区的民间刺绣,以其精巧的技艺流行民间。作为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赵氏家族原住同心下马关镇红城水村,后移居银川市西夏区,当地妇女喜爱民间刺绣,为此奠定了传承基础。

赵氏家族传至赵桂琴时,刺绣作品已形成自我的独特风格。其工序包括构思、勾勒轮廓、复画样图、选料、纫粗细丝线若干、下粗细绣针、装裱等。赵氏家族的刺绣讲究工艺、技巧,绣品中人物、动物的一根毛发、一个眼神,自然界的一片树叶、一缕水波,赵桂琴都能表现得细腻传神。完成的作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活态性、审美性、艺术性、装饰性等特点。内容借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多种情感,题材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历史的传承,技艺的历练,最终在赵桂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获奖,《莲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迎奥运、迎大庆、颂‘四德’、倡清廉书画展”一等奖;《金陵十二钗》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电视台、农牧厅、体育局、新消息报主办的全区首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文化活动刺绣工艺一等奖、最佳艺术奖;《龙凤呈祥》获炎黄杯首届海内外华人名家优秀作品展金奖;《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获迎奥运中华杯全国艺术大展赛一等奖、中国非遗展最佳表演奖;《枸杞红了》《回娘家》获和谐盛世杯工艺美术展一等奖;《青花瓷》在广东东莞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铜奖。

永宁县民间刺绣在20世纪80年代全县各乡镇每个村庄都有,农村妇女在农闲时聚在一起互相传授、学习刺绣技艺。

永宁县农民马武连、张巧儿、宰乃白的刺绣艺术,在她们外婆、母亲的传授和影响下,充分吸收了黄河流域、宁夏六盘山地区民间刺绣的形式、技巧和风格。他们在吸收传统营养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深入研究宁夏回族民俗、服饰特色,创作了多幅具有回族特色的刺绣作品,受到专家的好评和当地群众的喜欢,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宁夏回族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为进一步继承、宣传展示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永宁县政府在永宁县纳家户村的中华回族一条街开办创意园,集中了永宁县一些具有高超民间刺绣技术的回族妇女,进行现场刺绣和绣品销售。

兴庆区民间刺绣绣品丰富,艺人众多,其中大新镇大新村李凤琴的刺绣作品承前启后,既继承了传统刺绣的细密绣法,又有自己内容新颖,针法走向错综复杂的特点。她的刺绣作品绣线搭配鲜艳,风格鲜明,对传统的刺绣有继承也有发扬,是西北刺绣的代表人之一。

李凤琴的刺绣作品特点鲜明:花朵的花瓣层次明显,象征着大富大贵;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动物活泼可爱,贴近自然。通过数十年的制作和研究,李凤琴相继绣出了《富贵花开》《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传统作品,自己创作了《三八快乐》《万家乐》《欢度国庆》等刺绣作品。其中《三八快乐》在西夏区手工艺术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九.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螺丝菜

螺丝菜又称甘露、宝塔菜,学名草石蚕,当地老百姓称它为地溜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洁白如玉,形如蚕蛹,呈螺旋状塔形,肉质脆嫩,十分可口,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

螺丝菜营养丰富,有特殊的香味,质柔软,味淡薄,熟食棉软,腌制加工后质地脆嫩,颜色洁净,形状美观,是佐餐之佳品。螺丝菜除可熟食、腌渍加工外,还可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同时它还可作为工业提取水苏糖新型原料,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记者从贺兰县农牧局获悉,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贺兰县螺丝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以“金贵螺丝菜”为名向工商部门注册了新鲜蔬菜、腌制蔬菜类商标,为贺兰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螺丝菜在贺兰县已有近30年的种植历史,可与春小麦、冬小麦套种,果实色白、质脆、味甘甜,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产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县无公害产区的金贵镇、习岗镇、洪广镇等17个村,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远销陕西、四川、甘肃等地,每亩毛收入约4500元,是贺兰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发展产业。

十.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银川鲤鱼

银川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宁夏淡水养鱼业历史悠久,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水域内水草茂盛,饵料生物丰富,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为银川鲤鱼的繁殖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此地鲤鱼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且无腥味,口感较好。同时鲤鱼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二是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三是鲤鱼每百克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维生素A25微克,核黄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维生素总E1.27毫克,钾334毫克,镁33毫克,锌2.08毫克,硒15.38毫克。

地域范围

银川鲤鱼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行政区内六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及部分农场(管委会),包括:掌政镇、大新镇、通贵乡、月牙湖乡、良田镇、丰登镇、兴泾镇、镇北堡镇、习岗镇、金贵镇、立岗镇、洪广镇、常信乡、南梁台子管委会、京星农牧场、杨和镇、李俊镇、望远镇、望洪镇、闽宁镇、胜利乡、东塔镇、郝家桥镇、崇兴镇、宁东镇、马家滩镇、临河镇、梧桐树乡、白土岗乡。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同心县、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地处坐标为东经105°49′—106°53′,北纬37°29′—38°53′之间,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其地域范围内的所有池塘、湖泊、湿地养殖的银川鲤鱼,总面积8580公顷,产量29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