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普洱特产小吃有哪些好吃的 云南普洱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普洱特产小吃有哪些好吃的 云南普洱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11-15 11:36:05

一. 云南省 普洱市 澜沧 澜沧葛根

葛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植物,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出三块制作于新石器时代、在今天看来依然技艺精湛的葛布残片,这三块葛布残片是我国从6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见证。

周朝时,朝廷在中央设立“掌葛”官职,负责征收和掌管葛麻类纺织原材料,并有了“山农”之葛(织葛布)和“泽农”之葛(供食用)的区分。

在汉朝,解表名方“葛根汤”就被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中;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葛根列为中品,并记载了葛根的性味和功效,葛根开始应用于治疗疾病。与此同时,以葛麻为原料制成的“阑干细布”也销运到今天印度、中亚和西亚一带。

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对葛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葛根的茎、叶、花、果、根均可入药。他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墨江 墨江普洱茶

墨江普洱茶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的。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早在清道光四年(1824年),墨江坝溜杨八寨村民即从绿春引进种植。

墨江是思茅市的一个哈尼族自治县,为普洱茶产地之一。茶区有景星(今景星乡)、玛玉(今划归绿春县)两大茶山以及碧溪乡的须立茶山,零星茶园各乡都有。墨江地处北回归线上,气候适宜茶叶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广大地区,茶叶生长都很好。墨江苍莆塘有一株野生大茶树,树高5.87米,基部于径43厘米,树幅2.7米。墨江界牌大茶树有一株树高3.2米,基部干径41.3厘米,树姿开展,树幅5.1 8米,是栽培型的。

景星茶山种茶历史悠久,民国30年(1941)时种有茶树30万株,年生产茶叶40—50担,最高年产60担,其生产的“玉露”云针,品质精佳,深受省内外顾客欢迎,1949年生产茶336担。碧溪的须立茶,比较有名,其味清香醇厚,经开水冲泡三至五道,色、香、味仍佳,在清朝年间,须立茶被列为贡品。l954年时,全县有茶园一千多亩,生产茶叶100多担,1984年全县有茶园2万亩,茶叶产量3000担。

墨江茶厂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墨江云针茶”获思茅地区1982年优质产品奖,1985年被列为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2003年“露水雪芽”在中国云南第二届茶交会中获金奖。

三.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四. 云南省 普洱市 孟连县 孟连牛黄

牛黄是指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牛黄(Calculus bovis),别名丑宝。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疗毒症。由于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现在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人工牛黄。

五.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六. 云南省 普洱市 思茅 普洱保健茶

普洱保健茶是云南省普洱市的。普洱"保健茶"是国家"星为计划"科研精制茶中的新产品。分抗癌保健茶,清凉保健茶和健身保健茶三个品种。系采用普洱中草药与当地茶叶配制而成。

普洱"保健茶"是国家"星为计划"科研精制茶中的新产品。分抗癌保健茶,清凉保健茶和健身保健茶三个品种。系采用普洱中草药与当地茶叶配制而成。

抗癌保健茶含有抑癌素、人参皂苷、氨基酸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无素。长期饮用,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增长、阻止肌体癌变等作用。荣获1988年国家"星火计划"成果荣誉奖。

清凉保健茶、健身保健茶具有清热消炎,解毒利尿等作用,对口腔及泌尿系统疾病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对从事高温,有毒工种人员有特殊保健功效。产品荣获1990年全省轻工系统优秀新产品奖。

七. 云南省 普洱市 宁洱县 宁洱咖啡

宁洱咖啡是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的。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小粒咖啡主要产地之一。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生物生长能力强,特别是海拔1200米,坡度25o以下的地区是咖啡生长的最佳适宜区。

宁洱于1987年引进咖啡种苗试种并取得成功。1989年起,把边江、小黑江流域的普义、黎明、磨黑、德化等乡(镇)开始了规模化种植。到2012年年底,全县咖啡面积达到了10万余亩,其中投产8万余亩,成为普洱市的主要咖啡产地之一。

八. 云南省 普洱市 镇沅 苦聪生态茶

苦聪生态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苦聪生态茶是镇沅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申报的、镇沅县金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农产品。此前,普洱市的西盟县佤寨荞、镇沅县苦聪普洱茶、澜沧县岩冷普洱茶3个农产品入选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九.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鸡蛋果

鸡蛋果,多年生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有卷须,单叶互生,具叶柄,其上通常具2枚腺体,聚伞花序,有时退化仅存1~2花。花两性,单性,偶有杂性,萼片5,常成花瓣状,其背顶端常具1角状附属器;花瓣5,有时无,花冠 与 雄蕊之间具1 至数轮丝状或鳞片状副花冠,有时无;内花冠各异;雄蕊通常5;雌蕊由3~5 枚心皮组成,子房上位,生于雌雄蕊柄上 ,1室,具数枚倒生胚珠 。


夏季开花,花大,淡红色,微香。果为蒴果,室背开裂或为肉质浆果。鲜果形似鸡蛋,果汁色泽类似鸡蛋蛋黄,故得别称“鸡蛋果”。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思茅 思茅山珍

思茅山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