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花生油特产店 广东人吃什么牌子花生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花生油特产店 广东人吃什么牌子花生油更新时间:2022-11-13 11:14:07

一. 江西省 赣州 南康 花生巴

花生巴是南康的之一,俗称“豆巴”,是夜宵时香甜的食品。( 南康)

二. 台湾省 新竹 新竹花生酱

新竹花生酱以讲究真材实料的作法和用料而有名,制作传统口味香醇浓厚,有满满的花生小碎片,东大路福源花生酱最具代表性,不腻的甜味中还点咸味,衬托出其香甜。

文化:最早新竹花生醬製造工廠多集中在東大路一帶,由於講究真材實料的作法和用料,逐漸吸引大批顧客購買,打開知名度,但因時代的進步、利潤有限且人力不敷使用的 情況下,絕大部份花生醬工廠紛紛轉行,目前東大路工廠寥寥無幾,而現在以東大路福源花生醬最具代表性。

功效: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胎甲球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的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三. 台湾省 云林县 花生油

北港溪旁的沙质土壤适于种植花生,因此北港镇上自古油车业便十分发达,最多时曾高达百余家,全省闻名的圣港花生油就产于北港。除了花生油,北港人还将花生做成蒜香花生、油仁花生、花生糖等各种美味的零食。( 云林县)

四.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店芦笋茶

芦笋茶是采用鲜芦笋为原料,当芦笋植株分枝刚刚展开,分枝上的腋芽苞成丛状,芦笋的针状拟叶尚未展开时,将其采摘下来,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精工鞣制烘炒成。其干茶色泽和用90度开水冲泡后的茶汤,清澈碧绿,悠香阵阵,香气清鲜,透澈心肺,历久不衰;初入口时有微苦感,过喉则爽快流通,无任何不良味觉,过喉后,口中还有余香,鲜爽而有微甜味。芦笋茶保留了较多的芦笋腋芽苞的天然物质。其中矿物质、芦丁、芦笋皂甙保留鲜叶的9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芦笋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研究化验表明,芦笋茶中保留的芦笋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治疗心脑血管病等均有一定效果。

五.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赖坊花生

赖坊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赖坊花生,始于明代,据清朝道光版《清流县志》(光绪版)物产篇记:“三月栽,引蔓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之土中,故名”的,记述。地处清流县境域最高山峰,海拔为1705.7米的大丰山脚下的赖坊乡,因海拔高,日照时间长,又处南北气流的交汇带及独特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其富含矿物质锌、硒和维生素E。赖坊花生外形纹路清晰,壳薄易剥,细长个小,仁大皮红,嚼之有甜味,煲汤,香气浓郁,汤色鲜红,滋味鲜醇。因红衣红肉,细细长长(多为3-4仁),营养丰富,客家人视其为“圣果”。生产出的红衣花生品质优良,以其独特的加工方式,酥脆的产品口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和脾胃,补血养血、生发乌发等多种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2年被列入为福建省地方稀有品种保护。赖坊花生是清流县近年强势崛起的一个特色农业项目。清流县政府十分重视赖坊红衣花生产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12年11月赖坊花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近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全县发展赖坊红衣花生种植5000多亩,平均年产值354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赖坊红衣花生产业目前将种殖、生产、加工与生态旅游观光、红色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丰富清流旅游产品、促进清流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提高赖坊红衣花生种殖业的影响力。

赖坊乡盛产花生,赖坊花生营养价值: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 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种植(油料)

地域范围

“赖坊花生”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清流县辖区内的赖坊乡、田源乡、沙芜乡、灵地镇、李家乡、长校镇、里田乡、嵩口镇、余朋乡一带的大丰山脉东麓的小盆地,辖区9个乡镇35村,东到沙芜乡灌尾村,西到里田乡廖坊村,南到李家乡南山下,北到嵩口镇高赖村。地理坐标: 东经116°26′27" -117°3′1" ,北纬25°26′27" -26°21′。总保护面积700平方千米,年生产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0.3万吨。

六.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一条龙”花生

“一条龙”花生

“一条龙花生”咸脆花生是南宁市众人皆知的名牌食品,味道南宁略咸,口感干脆,清香持久,深受顾客欢迎。另外,一条龙花生还有系列姊妹品牌“老乡”香脆花生、“双象”咸脆花生、“小巷”咸干花生等,美味各异,感觉迥然不同。这一食品由位于邕宁区的外资企业金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条龙花生”在遍布南宁市的南城百货、利客隆、华联超市、沃尔玛超市等各大超市均有出售。

七. 辽宁省 大连 瓦房店 阎店地瓜

瓦房店市地瓜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尤以阎店地瓜最为著名。由于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阎店及周边乡镇的地瓜外观呈梭形、红皮黄瓤、外皮光滑、大小适中,表面无凸凹、无疤痕,口感细腻甜脆,受到消费者欢迎。曾荣获大连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地瓜是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美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改革开放以后,阎店地瓜走出乡村,成为城里人的餐桌佳肴。我省各地及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客商纷纷慕名前来采购,促进了这一地区地瓜产业的发展,地瓜栽植成了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

八. 河北省 衡水 桃城区 侯店毛笔

产于河北衡水。

侯店制笔业始于明朝永乐二年,盛于清代。相传,清光绪年间,侯店有个叫李文魁 的制笔艺人在北京城开笔庄,因毛笔制作精良,被一个爱好书法的太监看中。有一次,他在光绪皇帝面前推荐李文魁的毛笔,光绪一用果然不错,便封之为“宫廷御笔”,随之名声大振,京城的文人、仕宦争相购买李文魁的“侯店毛笔”,笔庄也日益兴旺。从此,侯店独具一格的制笔工艺便世代流传下来。

侯店毛笔的主要原料是动物的毫毛和尾毛。他们经过试验,选用黄狼尾、香狸尾、 石獾毛、南山羊毛、牛耳毛等40多种毫毛,以冬季毛最佳,经过水盆、干作、零活、 刻字直管、包装五道大工序,七十三道小工序,才能制成不同规格、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毛笔。

具有坚韧适度,刚柔相齐,含墨量大,不易脱毛等优点。

九.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石鼓花生

石鼓花生--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石鼓镇是高州市的农业大镇。按照“依靠科技,兴粮足食,兴菜富民,兴果强家”的发展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全面推行渔畜果菜综合种养模式,已形成优质稻、蔬菜、玉米、南药、花生、瘦肉型猪、淡水鱼七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花卉、盆景、风景树等特色农业逐步兴起并形成基地。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