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门特产早餐 江门最出名的特产是啥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门特产早餐 江门最出名的特产是啥呢更新时间:2022-11-12 10:25:55

一.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糖子姜

 新会糖子姜其色泽金黄,晶莹透明,质地柔嫩,惹人喜爱,故有“东方珠子”“摩登姜子”的雅号。糖子姜的选料讲究,制作技术特殊。其味清甜芳香、酥化可口,伴有姜辣味的特点,既可作零食,又可以佐膳,既驱风散寒,又能增进食欲。

    故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国内外市场畅销商品。

二.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炒狗肉

炒狗肉

要数美味狗肉,台山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四九镇的狗肉最香。”狗肉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台山以专门制作狗肉而闻名的饮食店也多以露天为主,却也别有一番乡村风味,四九镇的下坪年记饮食店即是如此。

据了解,四九镇的下坪年记饮食店从1987年就开始以炒狗肉为特色,很快就引来了众多食客,是最早以做狗肉出名的小食店。尽管该店一再迁址,但一批忠实的食客们总能追随它并常常惠顾,不少深圳、广州等地的人特意驱车前来品尝。年记饮食店是将狗肉放到大锅里反复翻炒,当锅里的汁水将干时,再放入沙姜、陈皮、腐竹等佐料,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佐料的一条条腐竹,泡软后用油炸至金黄喷香,混在狗肉里,让人垂涎欲滴。回顾其近20年来的经营之道,该店老板一语中的:美味才是硬道理。

三.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东山蜂蜜

  东山蜂蜜产于东山镇,该镇山林面积广,蜜源丰富,是酿造蜂蜜的绝佳之地。其所产的蜂蜜以在冬季酿成的“扫管仔”质量最好,且产量颇丰。现镇内专事养蜂的专业户就有近300家,占全镇所有农户的9%左右。由于东山蜂蜜品质优良,因此深得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喜爱,他们常常专程前往东山采购。

四. 广东省 江门 新会 古井烧鹅

新会古井的烧鹅非常出名,很多游客不惜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品尝这种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烧鹅。

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一场改朝换代的宋元大海战。大战结束后,一位在南宋宫廷里负责制作烧鹅的御厨带着女儿逃亡到新会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御厨在仙洞村开了一间烧鹅店,凭着宫廷秘制烧鹅的高超手艺,把烧鹅烧得色香味全,很快便名扬远近。后来御厨的女儿长大了嫁到银洲湖东岸的古井镇,女儿也把父亲秘制烧鹅的手艺带到了古井,并世代相传。古井烧鹅便由此而来。

古井的烧鹅制作有其独特之处,从选鹅到烧鹅都很讲究。鹅每年有两造,古井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春季清明和秋季重阳节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里养至三、四个月大,约重7斤。(这里要注意的是鹅不能养得太大,否则烧出来的肉质会老,口感不够嫩滑。)这种鹅叫“乌鬃鹅”,不受污染,肉质最好。烧鹅的时候先用节醋涂抹鹅身,待鹅身晾干后再采用传统的生抽王混合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和其他不得外传的独门秘方等为酱料,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并以麦芽糖涂抹鹅身后才挂入热炉内烧。烧的时候要注意火力均匀,并且一定要用荔枝木烧,这样烧出来的鹅吃起来才会有荔枝的香味。

古井烧鹅如此美味,其制作必定有内里乾坤,其妙在“烧”:首先是要烧什么鹅的问题。所选的乌鬃鹅,从头顶沿颈背至躯体有一条黑色鬃状绒毛带,有“三黑(嘴黑、毛黑、脚黑)三细(头细、颈细、骨细)一矮(脚矮”)的特点,肉质结实,体重适度,个头太大的不好吃。其次是讲究燃料。据新会民间总结,用柑柴、瓦罉煮饭或煲狗肉别有香味;焖田鼠用荔枝树柴特别好吃。而古井烧鹅的烧炙必用明火;用柴定要荔枝树。有师傅尝试用柑树柴,虽也不错,但稍为逊色。荔枝木耐火、少烟、少树脂,这样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烧炉保持恒温,又不给烧鹅带来烟味,以及使成品色泽透亮并带有荔枝木的清香,起到特殊作用。为淋漓尽致发挥荔枝柴的作用,还要先行彻底晒干,均匀劈破,适时添加。当然,如何掌握火候,师傅有秘诀。再就是用特殊烤制酱料。比如芝麻油、传统生抽王、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汾酒、桂皮、茴香、新会陈皮,还有不向外传的独门秘方,按不同的比例调配成烤制酱料。为保证脆皮,加工中途使出冷冻处理一招,烧了冻凉,凉了再烧。

“古井烧鹅”是否真的起于宋代、“烧”了700年?这民间传说,一时未能找到足够资料考证。然而,古井烧鹅的烧制技艺由家族历代传承,确实不假。建国前古井圩有恒益、奇香楼(李广)、景记、明记、合益市、慈溪乡三哥超等多家烧腊行,一般店主兼师傅。1956年公私合营时并为古井食品站,统一经营。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落后,群众购买力弱,因此烧得很少,就连一般古井人也不多有机会吃上古井烧鹅。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繁荣,大众生活水平大大提升,讲饮讲食,因此古井烧鹅越来越受到推崇。“恒益”老字号也得以恢复。查实1951年吕亚福于恒益商店修编的《吕氏家谱》,“恒益”创始人吕亚福(字传英)1891年生,壮年娶妻赵氏后,在古井天成圩开办肉档(旧时烧腊店加工销售烧肉、腊味,不存在单一烧鹅)。由此可知,吕亚福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经营。后传给次子吕柏(1937年生),吕柏再传给5个儿子,其家族今已成为“烧鹅世家”。四子吕成耀,读小学时就被人称为“鹅头”,因他从小就学到良好的烧制技艺,今人多称其绰号而反不识其真名。吕家新一辈、吕柏的孙子们也正在习艺传承。“烧鹅世家”现于古井、会城等地共开9家分店,1家老店,除此10店销售外,还供应古井镇八九成的酒楼、大排档。为保证质量,在老店统一烧炙,保温运送到各分店。该老字号引入新的经营意识,按现代生产规范,开展食品“安全认证”工作。2003年初,他们曾计划在香港设立加工点,因遇上“非典”爆发而搁置。“古井烧鹅”的另一家著名商号“平香”,创始人赵华象(1918年生),建国前专为农村喜宴流动加工烧鹅,做一辆木制双轮车就装上整套烧鹅工具。1979年10月,与儿子赵洛文创立“平香烧鹅”店,之后赵洛文传给女婿赵少荣等后人,名声响了以后又在崖门大桥边、会城中心南路等处开设多家分店。

五.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西瓜

最近几年,台山西瓜以产品大宗、上市早、瓜质好、品种优良而远近驰名,在港澳市场占有一定的位置。早在五月上旬,别地的西瓜还躺在瓜床待熟,台山西瓜已经抢先在市场露面了。经过几年选留提纯复壮优良西瓜品种,确定了“新青”“加宝”两个瓜种作为当家种。“新青”瓜体圆溜,“加宝”呈椭圆状,但都具有皮薄、肉红、清甜、少核等优良特点。这两种瓜,产量高,亩产一般三千斤;四九南村、坂潭,附城北坑、南乐等地种植的,亩产高达五千多斤。一个瓜最大重达二十四斤,一般的十七八斤。

六.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剑花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七.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大米

台山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台山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台山地处广东西南部,频临南海,三面环山,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的特点,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拥有多个水稻种植基地,以及二十万亩水稻示范区,其出产的大米口感香甜,软滑不腻,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台山米粉更加口感鲜甜,是非常具有台山特色的。

台山水稻年播种面积7.2万公顷,优质稻覆盖率达到99.86%,年产大米25万多吨,是广东省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优质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之一,素有“广东第一田”的美誉。2013年,台山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称号。

台山大米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和淀粉,碎米总量7.8-13%,出糙率小于85%,精米率72-74%,整精米率69.70-73.30%,直链淀粉17.4-19.12%,胶稠度83-88mm,蛋白质含量7.97-10.90%。色泽、气味正常。米粒细长,粒长一般在6.5-7.5mm,长宽比值>2.8。

此外,“台山大米”米粒晶莹透亮,无心白腹白。米有香味,饭软滑不粘,冷而不硬,食味清香,弹性可口,饭香四溢。

台山境内,海(岛)岸线长649.2公里,海湾、港湾119个,川山群岛大小岛屿265个,其中上川岛156.7平方公里,下川岛98平方公里。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

台山市农业资源丰富。现有农业人口75.88万,耕地面积71.5万亩,其中水田60.05万亩,有“广东第一田”之誉。台山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

2015年12月8日,在全国第五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台山大米”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答辩,成为江门市第三项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

粮食

广东

台山市粮食行业协会

台山市所辖台城街道办、大江镇、水步镇、白沙镇、三合镇、四九镇、冲蒌镇、斗山镇、都斛镇、赤溪镇、端芬镇、广海镇、海宴镇、汶村镇,北陡镇、深井镇、川岛镇、海宴华侨农场,共18个镇(街、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8′~113°03′,北纬21°34′~22°27′

八.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恩平红茶

恩平红茶--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台山粽

台山粽

来游玩探亲,或是途经路过的人都爱买几条地道的“台山粽”上路。因为没以前那样拘泥于时节,现在只要你想吃,就到城里打听打听,当地人必定告诉你哪家哪摊卖的最好吃。别于其他地方的做法,台山人做的“白粽”,内置咸肉、蛋黄、花生、虾米、腊肉等配料;还有做成三角形的,叫角粽。而他们的“枧水粽”,虽然跟广州吃到的没多大区别,但老百姓都乐于把枧水粽切片晒干,与陈皮、鸡爪芋等一同煮的糖水,十分清润可口。

十. 广东省 江门 恩平 牛猪鹅

牛猪鹅

焖,可谓恩平人做菜的一大特色,猪、狗、牛皆可焖菜,配料来去不过是腐乳、葱蒜、酱油,再放入水,慢火焖制。要尝就尝厨师的功力:是否够火候。恩平人吃要吃焖出嫩滑而味咸香的肉,喝要配上两杯小酒,视为人生一乐也。

如果嫌传统焖制的做法,菜肴味道太浓,可以试试这里有名的下酒小菜———牛脚皮。通常,师傅称此为“下栏菜”(行话,指不上档次的原材料),试想一下,牛脚皮其实就是牛脚跟上的肉茧,因为长年累月的漫走而形成,每每需要经过洗刷和清焖,吃起来爽口弹牙,依然带有一点淡淡的牛肉香味,其本身并没有味道,靠的是芝麻酱、花生酱等“混酱”来调味。据经常去恩平游玩的食客说,这道小菜在恩平夜市的大排档上相当畅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