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疆的土特产药材 新疆有哪些特产药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疆的土特产药材 新疆有哪些特产药材更新时间:2022-11-10 10:36:43

一. 新疆 石河子 新疆彩棉

我国彩棉研究目前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注册的12个彩棉品种中,我国拥有其中8个,并完成了蓝、红、黑彩棉三个新品系的研发。

彩棉即天然彩色棉花,是采用杂交、基因转导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一种在吐絮时就具有红、黄、绿、棕等天然色彩的棉花,将其用于纺织,可以免去繁杂的印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产品。我国彩棉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全球注册的12个彩棉品种中,中国拥有8个品种,并且完成了蓝、红、黑彩棉三个新品系的研究开发。

近几年,彩色棉花品种在新疆大面积种植取得成功,产量及纤维品质等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彩棉现有水平。去年新疆彩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1.4万吨,占到全国彩棉产量的95%和世界产量的16%,直接参与彩色棉花种植的农业人口约10万人。由中国彩棉公司开发的九大系列400多个品种的彩棉产品,先后获得“环保纺织标准100认证”、“绿色环境标志认证”和“中国名牌”、“第93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产品”等。

二.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三. 新疆 新疆西瓜

新疆是我国种植西瓜最早的地区之一。全疆种植总面积95万亩,总产260万吨。主产区在昌吉、吐鲁番、石河子、博州等地。新疆西瓜个大,多沙瓤,味极甘爽,因其生长期长,皮厚,耐贮藏,在严寒的冬季新疆亦能吃到西瓜,故有“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四. 新疆 巴音郭楞 新疆辣椒

新疆适宜色素辣椒种植,全疆加工辣椒面积65万亩,主要分布在巴州焉耆县、和静县、博湖县、和硕县及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等地。新疆加工辣椒红色素含量平均达到15.6-16.5毫克/克,是生产辣椒粉、辣椒干的优质加工原料。主栽品种有美国“铁板椒”、“牛角椒”、“美国红”、“金塔”、“益都红”等。主产区巴州年种植28万亩,总产64.2万吨。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六.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七.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使君子药材

使君子药材

八.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九. 浙江省 金华 磐安县 磐安中药材

磐安中药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药材产业是磐安的传统优势产业。自宋代以来,磐安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就一直被世人所称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磐安成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此(俗称“磐五味”)。 中药材产业在磐安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达8万亩以上(含木本药材),占全省总面积(34万亩)的23%,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天麻的产量均占全国的20%以上。全县中药材产量1万余吨,产值达2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

一、中药材生产基本情况

(一)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野生药材资源丰富。磐安是国家环保总局首批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1%,大气环境质量始终处于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断面水质为I类,全县境内99%以上的河道水质都达到I类水标准。境内环境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对药材生长具有广泛的适宜性,亚热带季风气候,良好的土壤条件,加上复杂多样的小生境十分有利于各类药材的生长。据普查,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占全省的68%,动物药材42种。蕴藏量极为丰富的野生药材有葛根、前胡、山楂、覆盆子、金银花、野菊花、乌药、金樱子等40多种,珍稀名贵药用植物近百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杜仲、黄连等4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有天冬、猪苓、龙胆等6种,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有细茎石斛、大叶三七、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独花兰、三叶崖爬藤、斑叶兰、支柱蓼、金刚大等等。此外,境内还分布有野生元胡、野生玉竹等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为我县的中药材生产和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大盘山因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惟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卓有成效,道地药材名扬四海。近年来,磐安县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药材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在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多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并组织实施了浙江省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无公害白术、元胡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2004年~2005年建立了玄参、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万亩,其中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类项目,2005年5月,1万亩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已通过省质监局、省农业厅的验收。中药材良种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全县建立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种苗基地3000多亩,提高了中药材良种覆盖率。此外,还先后建立了浙贝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无公害元胡基地3000亩,玄参GAP技术示范推广基地3000亩,无公害白术出口示范基地3000亩等等。基地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全县乃至全省中药材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起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中药材GAP的实施,磐安洁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道地药材引起许多企业的广泛关注,成为企业投资建立GAP基地的热土。金陵药业在大盘、安文、尚湖、九和等地建立了3000亩玄参GAP基地,兰溪三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在新渥建立了1000亩浙贝母GAP基地,上海华宇医药集团与科信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对中药材GAP基地的药材进行就地加工,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一体化的规范化生产体系,生产优质中药材及其饮片。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杨子江药业、郑州长甲集团等有意来磐安建立GAP基地。此外,我县企业、经营户也积极参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在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企业为主,部门服务”的运作机制。全县中药材GAP基地面积12000亩,有3038亩天麻获IMO有机证书,并有1000亩浙贝母、2000亩白术和500亩元胡获绿色药用植物及制剂产品证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上县0对中药材产业化的扶持,药农的观念有所转变,药材生产逐渐由零星分散生产转向连片规模经营,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种植大户。如大盘镇周志兴种植白术80亩,仁川镇羊昌财种植白术150亩、刘生根种植玄参135亩、羊东山种植玉竹120亩,新渥镇陈凤阳和深泽乡陈柏松在当地分别种植了40亩和30亩白芍等等。中药材生产逐渐走向基地化、业主化、规模化,出现了“满山开药花,遍地闻药香”的喜人景象。

基地建设推动了全县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提升了道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磐安白术外形似蛙(俗称“蛙术”),断面菊花纹,味清香,为白术中的精品,常年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约占全国总产的30%,有“全国白术,磐安四成”之说。磐安元胡外观黄亮,圆坚饱满,生物碱含量高,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500吨,约占全国的30%。磐安玄参质坚性糯,皮细肉黑,枝条肥壮,而得名“乌元参”,长年供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药厂作原料,常年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量2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磐安白芍外形圆直,质地坚实,断面菊花心(又称菊花芍),味清香,久煮不糊,深受商家青睐。磐安浙贝母质地优良,粉性足,深受国内外客商的欢迎。近几年磐安浙贝母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产量800余吨,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80%以上的浙贝母商品通过磐安销售,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浙贝母集散中心。磐安玉竹条长、肉肥、柔润甘甜,常年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200吨,是全国重要玉竹出口生产基地。磐安天麻常年种植面积300多万穴,产量200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天麻之都”。此外,桔梗、太子参、丹参、丹皮、吴茱萸、三棱、黄栀子等药材面积都很大。

(三)中药材科研工作不断深入,产后开发势头良好。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与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完成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白术、元胡优质高产模式栽培技术研究》、“九五”攻关项目《白术规范化种植研究》和“十五”攻关项目《雷公藤规范化种植研究》,并通过国家级验收。近年来,实施了《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术新品种选育》、《“浙八味”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玄参等三种“磐五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广泛收集了“浙八味”种质资源,建立了“浙八味”种质资源圃,开展白术良种选育(包括遗传性状鉴定、诱变试验、组培试验等)、元胡良种选育、浙贝母航天育种、“磐五味”DNA测定等科研。《富含功效成分的白术新品种选育》项目通过验收,并培育了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等道地药材良种,通过品种认定,成功引进了黄栀子、西红花、雷公藤、日本当归、金银花等药材新品种,推广了白术、元胡、浙贝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等,为磐安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药材的深加工已经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全县获《药品生产许可证》的饮片企业3家,即大宇医药公司饮片厂、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大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华信中药材有限公司于2005年11月通过GMP认证,是全省首家通过GMP认证的饮片生产企业。目前,磐安饮片企业生产的饮片品种400多个,年销售饮片1000多吨,销售额4000多万元。其中白术、浙贝母、天麻、玄参、元胡等本县大宗药材的饮片占总量的一半以上。大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产品除中药饮片外,还有灵芝孢子粉胶囊等保健产品,其生产的中药饮片以出口为主。除饮片生产企业外,磐安药材市场经营户年加工销售的切片1000吨以上。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中药材经营大户有意创办中药饮片企业,全县中药材深加工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依托磐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保健品系列开发进一步加强。健源皇野生植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发了健保冲剂和健保胶囊,并已获卫生部健字号批准文号。一些农产品加工厂生产的保健食品有银杏茶、绞股蓝茶、速食桔梗、野菊花茶、草珊瑚茶等,药酒类产品有天麻酒、西红花酒、金樱子酒等。

(四)市场销售网络较为健全,磐安药材影响力不断扩大。磐安县先后创办了新渥中药材市场和磐安城。新渥中药材市场创办于1985年,占地面积10556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905平方米,交易棚架面积1550平方米,营业房53间;磐安城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31平方米,总投资1540万元,营业房83间。市场的建设为药农提供了及时的产销信息和便捷的销售渠道,架起了磐安药材走向全国的桥梁,带动了药材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两个中药材市场年药材成交额达4亿元以上。全县有经工商部门登记的药材经营户400多家,临时购销户3000多户,并培育了大宇医药、外贸药业、华信中药材、盘山中药材、公平药材站等一批实力较强的药材购销龙头企业。同时,在省外还有180多户购销户,初步形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为进一步做大药材市场,磐安县着手市场升级换代建设,并加大了外宣力度。2002年,经省工商局批准,磐安县将新渥药材市场更名为“浙江‘浙八味’市场”,市场建设项目已被省发改委列为2005年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市场总面积350亩,概算投资3亿多元,届时“浙八味”市场将成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2002年—2004年,磐安县成功举办了三届药交会。药交会规格高,来宾来客多,签约额大,影响力强,有效地拉动了磐安药材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市场的繁荣,成功地树立了磐安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的新形象,大大提高了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2003年8月,由磐安中药协会申请的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天麻、玉竹等品种获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2006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杭白芍等五个药材证明商标已获得注册。磐安中药材已逐渐成为一个品牌。

十.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中药材

陇西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党参、当归等十多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栽种历史,甘草、柴胡、地骨皮等四十多种野生中药材遍布全县。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310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陇西有96种,占全国的26.4%;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陇西有93种,占全国的72%。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量4.21万吨,产值达14.04亿元。

党参、红黄芪——境内盛产以党参、红黄芪为主的中药材90多种。其党参为营养补品,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等功能,白条党参条长肥大,尤亨有盛誉。红黄芪呈现圆柱单条,无须条,质坚而硬,畅销海内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