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水果特产罗汉果 广西罗汉果最好的是哪里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水果特产罗汉果 广西罗汉果最好的是哪里的更新时间:2022-11-04 15:50:08

一. 上海市 嘉定区 罗汉菜

罗汉菜

做法:莲子和红枣都要先开水中焯熟。

1.先把泡好的木耳、冬菇、黄花菜用凉水清洗干净,控干水分。黄花菜用刀改成3.3厘米长的段。莲子、红枣、胡萝卜依次放开水中焯熟,控干水分。

2、锅放在旺火上,倒油,八成热,除黄瓜、胡萝卜、红枣之外剩余的原料全部入锅煸炒,放白糖、料酒、鸡汤等,鸡汤稍微多加一些这样花姑、黄花菜才进味,炒拌均匀后下稍微焖锅4、5分钟,汤汁也见滚,然后放胡萝卜片,放点盐,搅拌,用湿淀粉勾芡,浇上麻油,放上黄瓜片然后在颠簸几下就,出锅装盘。

二.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罗汉果煲猪肺

民谚说:"罗汉果、去痰火"。罗汉果煲猪肺,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效。民间常用以治疗肺热咳嗽,咽干口燥,百日咳,血燥便秘,小儿痰核(颈淋巴腺炎)等。平素肺气弱者更适宜,也可作为夏秋间清凉汤料。

三.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四.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广西瑶锦

广西瑶锦出自瑶族妇女之手,为广西瑶族人民服装或其他用品上织绣而成的装饰品,常用于床毯、被面、腰带、头巾、背带芯、绑腿等方面。分为织锦与绣锦两种。由于绣锦全用手工,可随时随地操作,且花纹不受经纬线的限制,可得心应手绣制各种形象。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夏橙

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
( 桂林)

六.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罗汉汽锅鸡

传统滋补名菜,采用三黄或乌鸡肉、罗汉果和中药黄杞党参、佐料,以汽锅蒸制而成。具肉质香嫩,汤味鲜甜、补肾养精、降低血压功能。( 桂林)

七. 广西 河池 罗城 红香蒜

红香蒜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罗城中部的四把、东门、桥头、黄金、龙岸等乡镇。种植过程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蒜瓣大小均匀,呈紫色,大蒜素含量高,香辣味浓烈;蒜薹粗细适中,质地脆嫩,食味清甜鲜美,口感极好。20世纪70年代开始,罗城红香蒜、红香蒜薹每年都远销北京、东北和南方的广州、香港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八. 内蒙古 包头 九原区 烧罗汉珠

烧罗汉珠。回民饭馆义和轩的名师武凤鸣、刘来宝用牛羊下水烹制的烧羊脑、烧脊髓、烧肚片、油爆肚等备受顾客青睐。武凤鸣的徒弟王广顺烹制的烧罗汉珠最为有名,烧罗汉珠是用鸡脯肉捣成肉泥,加鸡蛋清粉团搅拌喂好,下开水锅汆成丸子,捞出后加油炒,再加玉兰片、口蘑片、油菜片、胡罗卜片辅料,色泽鲜丽,味道特佳。

九. 北京市 延庆区 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与一般玉米相比,主要特点是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被形象地称之为“水果玉米”。水果玉米富含维生素E、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甜度比西瓜高出30%。



延庆八达岭镇大浮坨村种植21种水果玉米,面积200亩,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水果玉米基地。每年8月中旬进入采摘期,游客在品尝像水果一样甜的玉米的同时,还可在玉米迷宫里体验采摘乐趣。

十. 山东省 济宁 任城区 烧罗汉面筋

烧罗汉面筋是济宁地区的传统风味名菜。此菜做法精细,面筋四周,摆放18 个口蘑,恰似十八罗汉,故而得名; 造型优美,鲜香软嫩,制作精巧,营养丰富。1915 年,军阀靳云鹏(济宁邹县人)宴请曹锟,内厨马钦义运用济宁传统做法,献上这道家乡风味菜。菜一登席,雅趣倍增,深得曹锟及其随行人员的赞赏:“济宁食俗不凡,色香俱佳”。此菜亦因之身价倍增,誉声贯耳。

1 面筋去边,每隔1 厘米划一刀口,深约为面筋的1/5,再切成20 片长12 厘米、宽3.3 厘米、厚1 厘米的片。
2 水发香菇、玉兰切片,葱姜拍扁。
3 炒锅内加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面筋炸成杏黄色,捞出控油。
4 炒锅内加开水,倒入炸好的面筋,煮至发软时,捞在温水盆内,洗去油渍,挤净水分。
5 炒锅内加猪油,中火烧至六成热,加入葱姜,炸成黄色,加酱油、黄酒5克,烧制。
6 烧沸后捞出葱姜不要,再下入面筋、黄酒5克,盖盖用小火煨烧15 分钟。
7 待汤约剩一半时,将面筋翻个,加盖再煨烧5 分钟后,下入香菇、玉兰片、口蘑、精盐烧制。
8 锅开后端离火口,将玉兰片摆在碗底,面筋刀口朝下逐片摆在碗内,口蘑摆在周围,上笼用大火蒸10分钟,取出扣在大汤盘内。
9 将汤滗在锅内,开后加湿淀粉勾薄芡,淋上花椒油,浇在面筋上即成。
即:熟面筋去边,划上平行花刀,再切成片,炒锅内加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约150℃),将面筋炸成杏黄色,捞出沥油。再将炸好的面筋放入开水锅内煮至发软,捞在温水盆内,洗去油渍,挤净水分。炒锅再上火放猪油,烧至六成热(约150℃),加入拍扁的葱姜、炸成黄色、加酱油、绍酒烧开,去葱姜、下入面筋煨烧15分钟,下入水发冬菇片、水发玉兰片、口蘑、精盐。锅开后端离火口,将玉兰片摆在碗底,面筋刀口朝下逐片摆在碗内,口蘑摆在四周,上笼用大火蒸10分钟,取出扣在大汤碗内,将汤滗在锅内,勾薄芡,淋上花椒油,浇在面筋上即成。

推荐特产